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2.
为了证实体外培养的胎免骨髓基质细胞可以修复骨缺损,将培养的基质细胞吸附于明胶海绵,植入兔骨缺损处,1、2、4、6、8周作99mTc-MDP骨显像、x片、组织切片观察骨痂生长情况。结果显示,平均4周左右实验组骨缺损得到修复,提示胎儿骨髓基质细胞可以作为种子细胞来修复骨缺损。  相似文献   

3.
胎兔骨髓基质细胞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证实体外培养的胎兔骨髓基质细胞可以修复骨缺损,将培养的基质细胞吸附于明胶海绵,植入兔骨缺损处,1、2、4、6、8周作^99mTc-MDP骨显像、X片、组织切片观察骨痂生长情况。结果显示,平均4周左右实验组骨缺损得到修复,提示胎儿骨髓基质细胞可以作为种子细胞来修复骨缺损。  相似文献   

4.
吴锦春  孙俊英  宋斌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5,26(10):1126-1128,F0004
目的检测聚DL-乳酸/羟基磷灰石(PDLLA/HA)复合材料的特性,探讨骨髓基质细胞(BMSCs)与PDLLA/HA的生物相容性,为筛选骨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提供依据.方法将BMSCs与PDLLA/HA复合体外培养,通过形态学的观察、细胞增殖率及ALP活性的测定,观察PDLLA/HA对培养细胞的影响.结果复合培养时BMSCs能在PDLLA/HA上贴附、繁殖,其生长及功能不受影响.结论 PDLLA/HA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能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复合兔骨髓基质细胞(BMSCs)的聚DL-乳酸/羟基磷灰石(PDLLA/HA)在修复兔桡骨缺损中的效果。方法 36只健康新西兰白兔,共72侧前肢,造成1.0cm长的桡骨缺损,随机分成A、B、C3组,A组植入BMSCs+PDLLA/HA,B组单纯植入PDLLA/HA,C组不做任何植入,于术后2、4、8、12周时行X线、大体和组织学观察。结果 A组成骨效果优于B组,12周时已完全骨性愈合,髓腔通畅,在各骨缺损修复时期,其成骨速度、成骨量和再生髓腔结构均优于B组、C组;A组X线评分也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BMSCs复合PDLLA/HA具有较强的成骨能力,有望成为临床修复骨缺损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胶原膜、聚乳酸聚乙醇酸膜和聚β羟基丁酯的生物相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东锷  刘维永  汪钢  俞世强 《医学争鸣》2002,23(18):1694-1697
目的:评价胶原膜、聚乳酸聚乙醇酸膜和聚β羟基丁酯的结构特点、生物相容性及其在组织工程心脏瓣膜中的应用前景。方法:HE、胶原染色及扫描电镜观察材料的组成、结构。新西兰大白兔15只皮下植入材料,于4,6,8,12wk取出观察其组织反应和降解情况。结果:胶原膜、聚乳酸聚乙醇酸膜和聚β羟基丁酯的孔径分别为107,179和13μm,3种材料组织相容性较好,局部无组织坏死和脓肿形成。早期以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后期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聚乳酸聚乙醇酸膜于8wk基本吸收,胶原膜12wk吸收,聚β羟基丁酯膜12wk未见明显降解吸收。结论:胶原膜和聚乳酸聚乙醇酸膜在材料结构、组织相容性和降解率方面符合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支架材料的要求,聚β羟基丁酯膜在材料结构和降解率方面尚需改进。  相似文献   

7.
兔骨髓基质细胞同种异体移植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同种异体骨髓基质细胞移植治疗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取新生新西兰大白兔四肢长管骨骨髓 ,分离后加入条件培养液体外培养 ,冻存复苏的细胞以明胶海绵吸附后回植于异体兔的桡骨缺损处作为实验侧 ,对侧以明胶海绵吸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侧。分别于术后 2、4、8、 1 2周取材 ,观察其修复骨缺损的能力和免疫排斥反应。结果 :植入异体骨髓基质细胞明胶海绵复合体未见明显的免疫排斥反应 ;术后 1 2周实验侧全部骨性愈合 ,对照侧由纤维组织填充。结论 :同种异体骨髓基质细胞移植能有效地修复骨缺损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对骨缺损修复的作用。方法:从实验用新西兰大白兔股骨大转子处抽取2ml骨髓制成细胞悬液,体外培养14d。在双侧桡骨处形成1.5cm长的骨膜骨缺损。再将培养14d的骨髓基质细胞注射到一侧桡骨缺损处,另一侧桡骨缺损处注射培养液作为对照侧。移植后1、2、3、4周末.用X线分别检查双侧桡骨缺损处.摄X线侧位片。取第4周末的骨痂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移植后第2、3、4周末.实验侧骨痂形成明显快于对照侧,第4周末.实验侧的骨痂中已形成骨性骨小梁.为骨性骨痂。结论:体外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可以促进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生物可降解材料聚-β-羟基丁酯(poly-3-hydroxyburate,PHB)的生物相容性.方法:80只雄性Wistar大鼠皮下植入PHB,分别在0.5,1,3,6mo取出,研究其周围的组织反应和PHB的降解情况.结果:PHB能被组织很好的相容,在其植入的临近部位无急性炎症反应,无脓肿形成及组织坏死发生.取材分别做HE染色,Van-Gieson染色,在0.5,1,3,6mo比较纤维包膜的厚度及各种炎细胞浸润程度.在0.5mo组炎细胞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纤维包膜疏松相对较薄;在1mo,3mo组炎细胞总数下降,淋巴细胞比例高于中性粒细胞,纤维包膜致密,胶原纤维成分增多;6mo组炎细胞数进一步减少,成纤维细胞明显减少,纤维包膜变薄而致密.植入的PHB在2wk内引起轻微的反应,在1mo~3mo后反应明显下降,6mo后PHB出现部份降解.结论:PHB植入引起的组织反应变化轻微,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且有部分降解,是具有应用前景的生物可降解材料.  相似文献   

10.
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珊瑚修复兔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天然珊瑚(natural coral,NC)的细胞相容性进行研究,观察其与兔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em cells.BMSCs)复合后修复兔桡骨缺损的能力。方法:从兔股骨转子窝抽取骨髓,体外培养扩增,将其接种于珊瑚上,一组分别于1、3、7、14天取材,扫描电镜(SEM)观察细胞在支架上的生长情况,另一组进行诱导,培养5天后接种于兔桡骨1cm缺损中.以珊瑚填充桡骨缺损组作为对照。结果:从第1天开始,珊瑚表面即有细胞贴壁,随时间延长,细胞数量增多,到14天时有大量胶原形成。种植于兔桡骨缺损者4周时珊瑚降解不明显,骨组织形成较少,8周时见珊瑚部分降解.骨组织形成较多,20周时珊瑚完全降解,骨折愈合。结论:BMSCs与NC复合可构建组织工程骨,能修复骨缺损,并具有成骨可靠、来源广泛、成本低廉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To study the possibility of natural hydroxyapatite/chitosan composite on repairing bone defects. Methods:We developed a natural hydroxyapatite/chitosan composite that could be molded into any desired shape. The powder component consists of natural hydroxyapatite, which is epurated from bone of pigs. The liquid component consists of malic acid and chitosan. Operations were performed on the left tibias of 15 white rabbits to create two square bone defects. One of the defects was reconstructed with the composite, while the other was not repaired and used as a blank control. Three of the animals were killed at the end of 2 weeks, 4 weeks, 8 weeks, 12 weeks and 16 weeks respectively and implants were evaluated anatomically and histologically. Results:No apparent rejection reaction was found, except for a mild inflammatory infiltration observed 2 weeks after surgery. Fibrous tissue became thinner 2~8 weeks after surgery and bony connections were detected 12 weeks after surgery. The new bone was the same as the recipient bone by the 16th postoperative week. Conclusion:The hydroxyapatite/chitosan composite has good biocompatibility and osteoconduction. It is a potential repairing material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支撑螺钉结合骨水泥填充重建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平台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例47侧重度胫骨平台结构性骨缺损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常规胫骨平台截骨,截骨后根据骨缺损面积,拧入2~3枚支撑螺钉,加压填充骨水泥,安置胫骨骨水泥假体。术后加强膝关节功能康复训练并定期随访疗效。结果31例患者术后随访1—5年,平均2.8年,术后疼痛完全消失,膝关节稳定性及功能均良好。膝关节KSS评分87~95分,平均92.4分,较术前显著改善(t=6.41,P〈0.01)。术后末次随访复查x线片未见假体松动和感染征象,未见骨水泥填充区出现界面透亮区及支撑螺钉松动、移位等并发症。结论支撑螺钉结合骨水泥填充技术可以较好地解决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平台较大范围骨缺损的问题,并且近期疗效满意,是老年患者的理想选择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应用自体骨粉修复下颌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寻求一种创伤小、简便易行的下颌骨部分缺损修复的手术方法。方法:建立动物下颌骨缺损模型,将自体骨粉回填缺损处,分别于术后2,4,8及12周各处死5只动物,获取整块下颌骨标本作大体观察、X线检查和组织学评价。结果:自体骨粉再植后经历了骨粉吸收、血管及其周围组织长入、新生骨从缺损断端逐渐向内生长替代移植骨粉的过程,属于典型的“爬行替代”;此过程的发生机制是骨传导,发生基础是血管长入。结论:自体骨粉修复下颌骨愈合可靠,下颌骨缺损应用自体骨粉移植是可行的,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14.
组织工程骨预制及其骨缺损修复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索组织工程化骨预制的方法,研究组织工程化预制骨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及实用性。方法 实验1:应用骨髓基质成骨细胞(MSO)和脱细胞骨基质(ABM)形成MSO/ABM复合人工骨(MACAB),并将其植入肌瓣内。实验2:将预制8周后的MACAB移植修复骨缺损。术后用X线摄片、组织学检查评价MACAB成骨、血管化情况及其骨缺损的修复作用。结果 MACAB肌瓣内移植成骨效果优于对照组,术后8周已完全血管化。预制骨的骨缺损修复作用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肌瓣内成功地预制了组织工程化骨组织,预制骨(MACAB)修复了骨缺损。  相似文献   

15.
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治疗大鼠牙槽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敏  程政  姚天华  代泉  郭秀全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2):131-133,139
目的:观察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介导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hBMP2)对大鼠实验性牙槽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将30只实验大白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两组动物下颌1 1牙间牙槽骨人工制备2mm×2mm骨缺损区。实验组骨缺损区植入浸有携目的基因hBMP2和标记基因绿色荧光蛋白(GFP)的重组腺相关病毒液(rAAV-hBMP2-GFP)的明胶海绵块,对照组植入只浸有携GFP的空病毒液(AAV-GFP)的明胶海绵块。术后15d、30d、60d分别处死动物,进行放射学和组织学观察。结果:1两组样本牙槽骨缺损处的骨密度值随时间的增加而增高;在15d、30d、60d,实验组样本牙槽骨缺损处骨密度值(0.062,0.236,0.456)均高于对照组(0.054,0.158,0.216),其中30d、60d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2术后15d两组样本牙槽骨缺损处周边组织均可见到GFP;术后30d、60d,实验组样本较对照组绿色荧光强度明显加强。3实验组:术后15d,牙槽骨人工缺损区周围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生长活跃,周边有骨样组织和少量的骨组织形成。术后30d,骨缺损处新骨数量增多。术后60d,缺损区几乎被新生骨组织充满;对照组:术后15d可见少量炎性细胞,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生长活跃;术后30d,骨缺损区周边可见成骨细胞和少量骨样组织;术后60d,骨缺损区边缘有少量新骨沉积,腔内被纤维组织充满。结论:rAAV-hBMP2-GFP成功修复大鼠实验性牙槽骨缺损。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脱蛋白骨制备过程中骨块大小、保存方法的改进及理化性能研究,探索为长骨大段缺损修复提供合适的支架材料。方法:将猪股骨下端松质骨沿骨小梁方向制成30mm×3mm×3mm大小骨块。参照改良法制备脱蛋白骨,进行深低温(-85℃)冷冻3个月,蒸馏水浸泡48 h后置入干燥箱内烘干,真空抽气、包装,60Co照射消毒,-4℃保存备用。对脱蛋白骨进行形态结构、组成成分、力学性质及细胞相容性检测。结果:本法制备的脱蛋白骨具有天然网状结构,其无机成分为羟基磷灰石,有机成分为Ⅰ型胶原,力学性能良好,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细胞上架率高,无明显的免疫排斥反应。结论:本法制备的猪脱蛋白骨各项性能良好,可用作长骨大段缺损修复的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在骨松质颗粒加骨髓联合移植修复长段骨缺损中的表达 ,并探讨其机制 .[方法 ]行骨缺损术后 3d和 1,2 ,4 ,6 ,8周处死白兔取材 ,标本进行苏木精和伊红染色及骨形态发生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的表达 .[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术后 3d时均见有炎症反应 ,未见骨形态发生蛋白的表达 ;在 1周时 ,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的骨形态发生蛋白表达呈弱阳性 ,在 4周时实验组中的表达呈强阳性 ,2 ,6 ,8周时表达呈阳性 ,对照组中在 4周时表达呈阳性 ,1周时表达呈阴性 ,2 ,6 ,8周时表达呈弱阳性 .[结论 ]骨形态发生蛋白是骨缺损修复过程中的重要因子 ,骨松质颗粒加骨髓联合移植修复的方法能够明显缩短骨缺损的修复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骨缺损区随时间变化骨断端组织成分和核心蛋白多糖(decorin,DCN)含量的变化,分析两者的关系.方法 选取新西兰大白兔,于桡骨中段截除1.0 cm骨段,去除骨外膜,石蜡封闭髓腔,分别于术后4、6、8周后行大体观察、影像学和组织学检测,比较骨断端组织成分的变化,免疫组化检测组织中DCN的表达.结果 随着骨缺损形成时间延长,骨断端的骨痂逐渐减少,组织成分渐向纤维瘢痕组织变化,DCN的表达在骨缺损形成8周时明显降低.结论 骨缺损区组织纤维瘢痕化转变与局部组织成骨能力低下和DCN分泌减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红骨髓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红骨髓治疗骨缺损的效果,为其应用于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21只新西兰白兔双侧尺骨中段制成骨缺损模型,分别植入自体微小颗粒骨和自体微小颗粒骨与红骨髓复合物,同时设立空白对照,分别于术后4W、7W进行大体形态、X线检查及组织学检查。术后9W进行生物力学测试,比较修复骨缺损的疗效。结果:术后7W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红骨髓更有效地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空白组无骨 愈合迹象;术后9W生物力学测试证明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红骨髓骨的力学性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红骨髓成骨速度快,成骨量多,骨的机械强度高,修复骨缺损的能力明显强于自体微小颗粒骨移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