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比观察藏药1号与藏药7号水提液对大鼠离体胸动脉条收缩作用的影响,研究藏药1号与藏药7号的降压机制.方法以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观察藏药1号与藏药7号水提液(6 mg/ml)和维拉帕米(Ver 0.013 mg/ml)对高K+液引起的主动脉条收缩的时效影响,观察对KCl, NE及CaCl2引起的大鼠主动脉条收缩的量效曲线的影响,以及对NE引起的依赖于细胞内钙及细胞外钙的收缩的影响.结果藏药1号与藏药7号水提液抑制高K+液引起的主动脉收缩(P<0.001);而且可以使KCl, NE及CaCl2引起的大鼠主动脉条收缩的量效曲线非平行右移,最大效应降低,呈非竞争性拮抗作用(P<0.05),与维拉帕米相似,并且对NE引起的依赖于细胞内钙及细胞外钙的收缩均有抑制作用(P<0.05).从pD'2值分析,藏药1号的药效作用要强于藏药7号,但比Ver的弱.结论提示藏药1号与藏药7号的降压机制与钙离子通道拮抗剂一致,而且其作用效果比Ver延迟、平缓,其最大作用与Ver相近.而且藏药1号药效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左旋精氨酸在改善原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内源性NO系统功能中的作用。方法 选用SD大鼠与8-10周龄雄性SHR大鼠各20只,建立大鼠腹主动脉离体灌注模型,应用^125Ⅰ-cGMP放免分析法对各灌流液中的cGMP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SHR组cGMP含量仅为SD组的44.57%(P<0.001).在应用左旋精氨酸后,SD组cGMP古量与用药前无明显变化(P>0.05),而SHR组cGMP含量较用药前上升明显(P<0.001)。结论 SHR大鼠内皮源性一氧化氮系统功能明显受损。在补充外源性左旋精氨酸后,SHR大鼠灌流渡中cGMP含量升高明显,间接提示补充左旋精氨酸可能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培哚普利对大鼠离体胸主动脉张力的影响,并探讨其舒张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离体血管张力实验方法,观察培哚普利在1×10-9 mol/L,1×10-8 mol/L,1×10-7 mol/L,1×10-6 mol/L,1×10-5 mol/L,1×10-4 mol/L 浓度时,对去甲肾上腺素(NE,1×10-6 mol/L)诱发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收缩的影响.观察内皮、一氧化氮合酶(eNOS)抑制剂N-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10-4 mol/L)、环氧合酶抑制剂吲哚美辛(indometacin,10-5 mol/L)、鸟苷酸环化酶抑制剂亚甲蓝(MB,10-6 mol/L)对培哚普利舒血管作用的影响.结果培哚普利对NE(1×10-6 mol/L) 预收缩的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产生浓度依赖性的舒张作用.去内皮、L-NAME、Indo及MB可显著减弱培哚普利对血管环的舒张作用(P<0.05或P<0.01).结论 培哚普利对NE预收缩的大鼠胸主动脉环具有浓度依赖性的舒张作用,其舒张反应有内皮依赖性,可能与内皮产生的一氧化氮(NO)及前列环素(PGI2)的合成有关,可能通过NO-鸟苷酸环化酶(sGC)途径产生内皮依赖性的舒张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洛伐他汀对同型半胱氨酸硫内酯所致大鼠离体胸主动脉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用同型半胱氨酸硫内酯与大鼠离体胸主动脉血管环共孵育90min诱导血管内皮损伤,检测血管内皮依赖性、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以及血管组织生物化学指标,观察洛伐他汀对同型半胱氨酸硫内酯诱导的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影响。结果血管环与同型半胱氨酸硫内酯孵育90min后,乙酰胆碱诱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明显降低,而硝普钠引起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无明显改变;血管组织中丙二醛浓度显著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下降,一氧化氮含量减少,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给予洛伐他汀10、20和40μmol/L可明显减轻同型半胱氨酸硫内酯对离体胸主动脉血管环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的损伤,使Emax从39.72%±1.91%分别升至54.84%±1.89%、66.25%±1.93%和80.12%±1.32%,半数有效浓度从230.45±13.42nmol/L分别降至145.34±13.19nmol/L、126.93±12.91nmol/L和109.16±14.20nmol/L,一氧化氮水平从0.26±0.04mmol/g分别升至0.51±0.05、0.67±0.03和0.88±0.04mmol/g,同时血管组织中丙二醛含量明显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升高,与同型半胱氨酸硫内酯损伤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N-乙酰半胱氨酸、左旋精氨酸也有和洛伐他汀相类似的抗同型半胱氨酸硫内酯损伤作用,而L-N-硝基精氨酸甲酯可拮抗洛伐他汀的抗同型半胱氨酸硫内酯的损伤作用。结论洛伐他汀能拮抗同型半胱氨酸硫内酯对血管内皮功能的损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保护血管内皮的一氧化氮合成与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洛伐他汀对同型半胱氨酸硫内酯所致大鼠离体胸主动脉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用同型半胱氨酸硫内酯与大鼠离体胸主动脉血管环共孵育90min诱导血管内皮损伤,检测血管内皮依赖性、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以及血管组织生物化学指标,观察洛伐他汀对同型半胱氨酸硫内酯诱导的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影响。结果血管环与同型半胱氨酸硫内酯孵育90min后,乙酰胆碱诱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明显降低,而硝普钠引起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无明显改变;血管组织中丙二醛浓度显著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下降,一氧化氮含量减少,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给予洛伐他汀10、20和40μmol/L可明显减轻同型半胱氨酸硫内酯对离体胸主动脉血管环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的损伤。使Emax从39.72%&#177;1.91%分别升至54、84%&#177;1.89%、66.25%&#177;1.93%和80.12%&#177;1.32%,半数有效浓度从230.45&#177;13.42nmol/L分别降至145.34&#177;13.19nmol/L、126.93&#177;12.91nmol/L和109.16&#177;14.20nmol/L,一氧化氮水平从0.26&#177;0.04mmol/g分别升至0.51&#177;0.05、0.67&#177;0.03和0.88&#177;0.04mmol/g,同时血管组织中丙二醛含量明显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升高。与同型半胱氨酸硫内酯损伤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N-乙酰半胱氨酸、左旋精氨酸也有和洛伐他汀相类似的抗同型半胱氨酸硫内酯损伤作用,而L-N-硝基精氨酸甲酯可拮抗洛伐他汀的抗同型半胱氨酸硫内酯的损伤作用。结论洛伐他汀能拮抗同型半胱氨酸硫内酯对血管内皮功能的损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保护血管内皮的一氧化氮合成与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地西泮(DZP)对5-羟色胺(5-HT)诱导的成年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浓度依赖性的收缩反应的减弱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采用离体血管张力记录法,观察DZP对5-HT引起的浓度依赖性的血管收缩产生的张力变化及预孵不同工具药后产生的影响.结果在基础张力状态下,低浓度(3×10-6 mol/L)和高浓度(10-4 mol/L)的DZP对5-HT诱导的浓度依赖性的血管收缩具有减弱作用;去内皮后,减弱了其对收缩血管的减弱作用.在内皮完整的血管环,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和KIR通道抑制药氯化钡减弱了低浓度和高浓度DZP对5-HT诱导的血管收缩的减弱作用;KCa通道抑制药四乙胺和KV通道抑制药4-氨基吡啶还减弱了低浓度DZP对5-HT诱导的血管收缩的减弱作用.结论 低浓度和高浓度DZP对5-HT诱导的浓度依赖性的血管收缩具有减弱作用,此作用可能有IP3 -Ca2+信号通路、DG-PKC信号通路参与,可能与内皮有关,可能有NO途径和KIR通道的参与,低浓度时还有KCa通道和KV通道的参与.  相似文献   

7.
MN9202对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的舒张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新合成的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 2 ,6 二甲基 4 (3 硝基苯基 ) 1,4 二氢 3,5 吡啶二羧酸 3 甲酯 5 正戊酯 (MN92 0 2 )对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的舒张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离体血管灌流的方法 ,观察MN92 0 2对内皮完整和去内皮胸主动脉的舒张作用 ,以及TEA(四乙铵 )对这一过程的影响。结果 :MN92 0 2可引起剂量依赖性的舒张血管效应且无内皮依赖性 ;钙激活钾通道 (KCa)的阻断剂TEA(10 -5mol/L)可减弱 (但不完全阻断 )MN92 0 2舒张血管的作用 ,使量效曲线右移。结论 :MN92 0 2对胸主动脉具有不依赖内皮的舒张作用 ,此作用是通过阻断L 型钙通道的钙内流 ,本研究也证明MN92 0 2舒张胸主动脉作用可能还与KCa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吲哚布芬对去甲肾上腺素(NE)预收缩大鼠主动脉血管环的效应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记录NE预收缩的离体大鼠主动脉环张力变化,观察吲哚布芬对大鼠主动脉血管环的作用及不同工具药对吲哚布芬的影响.结果 吲哚布芬(1×10-7 mol/L~3×10-5 mol/L)对NE引起的大鼠主动脉血管环的张力变化有浓度依赖性的舒张作用.在NE预收缩的血管环上,四乙胺(10-2 mol/L)、4-氨基吡啶(10-3 mol/L)和格列苯脲(10-5 mol/L)可抑制吲哚布芬的舒张血管作用.结论 吲哚布芬对NA引起的血管收缩有浓度依赖行的舒张作用,吲哚布芬可能通过开放Kca通道、Kv通道和KATP通道参与了吲哚布芬的舒血管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工虫草复合液对大鼠离体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雄性SD大鼠离体肾脏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灌注组、高渗枸橼酸盐腺嘌呤液(HCA液)灌注组和虫草复合液灌注组,分别观察灌注后6h、12h、24h肾损伤程度、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AI)、肾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与丙二醛(MDA)含量。结果:(1)在灌注后6h,与生理盐水组和HCA液组比较,虫草复合液组肾损伤程度较轻;灌注后12h,与生理盐水组比较,HCA液和虫草复合液组肾损伤程度较轻,而HCA液和虫草复合液组肾损伤程度无差异;在灌注后24h,各组肾损伤程度无差异;(2)与HCA液和生理盐水组比较,虫草复合液组在灌注后6h、12h后AI较低(P0.05)、肾组织匀浆中SOD活力较高(P0.05)、MDA含量较低(P0.05);灌注后24hAI、肾组织匀浆中SOD活力与MDA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3)AI与肾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负相关(r=-0.724),与丙二醛(MDA)含量正相关(r=0.681)。结论:人工虫草提取液灌注对大鼠离体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性效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观察离体大鼠Langendroff灌注心脏模型,37℃和30℃条件下,单次5min缺血、10min再灌注所形成的缺血预处理,对持续180min缺血、45min再灌注的心肌的保护作用.持续缺血期间控制心脏局部温度在20℃左右,并间隔30min经主动脉根部灌注St.Thomas晶体心麻痹液.实验发现,常温条件下,5min短暂缺血并不能引起大鼠心肌顿抑.常温下缺血预处理与晶体心麻痹液相结合,对离体大鼠灌注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呈累加现象;低温下缺血预处理使预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减弱,可能与心脏停跳前的快速降温有关;心肌顿抑不是预处理的可能机制;能量需求减少和细胞结构的保护可能是预处理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异氟烷预处理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研究异氟烷预处理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分别为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异氟烷预处理1组(IsoP 1组)、异氟烷预处理2组(IsoP 2组)和异氟烷预处理3组(IsoP 3组)。监测复灌后心功能恢复情况、冠脉流出液中磷酸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氨酶(LDH)的释放量和心肌存活面积的变化。结果:复灌期间3组IsoP心脏各对应时间点的LVED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01);再灌注30 min时IsoP各组LVDP的恢复均高于IR组(P<0.05),IsoP3组±dp/dtmax在再灌注30 min时的恢复百分比均高于IR组(P<0.05),IsoP1组+dp/dt max高于IR组(P<0.05);复灌后异氟烷预处理组各时间点的CK、LDH释放量均低于IR组(P<0.01);IsoP2组、IsoP1组和IsoP3组心肌存活面积百分比均高于IR组(P<0.01);预处理各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soP对大鼠离体缺血再灌注心肌有保护作用,可以显著减轻心肌细胞的损伤,改善心功能,增加心肌存活面积。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添加左卡尼汀(LCN)的St.Thomas No.2液对冷保存离体老年大鼠心脏保存效果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利用Langendorff灌注装置建立离体老年大鼠心脏灌注和工作模型,选择20月龄SD老年大鼠24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8只,对照组采用St.Thomas No.2液作为心脏停搏液并作为保存液分别保存离体心脏6 h,LCN1组、LCN2组采用St.Thomas No.2液分别添加6、12 g/L LCN为心脏停搏液和保存液,其他处理相同,观察心脏保存前及保存后再灌注后心功能情况,比较心功能恢复率、心脏复跳时间、冠状动脉流出液心肌酶浓度、心肌含水量及心肌组织匀浆丙二醛(MDA)的变化。结果三组离体心脏保存6 h后均能成功复跳,复跳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心功能指标以LCN2组恢复最为理想,LCN1组次之,对照组最差(P<0.05);冠状动脉流出液心肌酶浓度和心肌含水量比较,对照组最高,LCN2最低(P<0.05);MDA以对照组最高(P<0.05),LCN1、LCN1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LCN强化的St.Thomas No.2液可以提高冷保存老年大鼠离体心脏的保存效果,此效果与LCN通过减轻自由基损伤和维持心肌能量平衡两方面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薏苡仁多糖对实验性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大鼠主动脉内皮素1mRNA表达调控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75mg/kg)和高热量饲料喂养建立2型糖尿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应用RT-PCR半定量分析大鼠主动脉内皮素1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主动脉内皮素1mRNA表达量为0.72±0.10,明显高于正常组的0.39±0.01(P<0.01),经给药处理6个月后,与模型组的表达量比较,各给药组大鼠主动脉内皮素1mRNA有不同程度的下调(P<0.05),其中薏苡仁多糖注射组的表达量0.49±0.12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可能与内皮素1mRNA表达上调有关,薏苡仁多糖保护糖尿病血管内皮损伤可能与其下调内皮素1mRNA表达的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在非缺血及缺血状态下,不同浓度利多卡因和普罗帕酮对离体大鼠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的方法,观察不同浓度利多卡因和普罗帕酮对非缺血及缺血大鼠心脏左室功能的影响.结果 非缺血组含不同浓度利多卡因、普罗帕酮的灌流液灌注大鼠心脏5 min,与基础值相比,利多卡因0.0 μg/mL、2.5 μg/mL、5.0 μg/mL、10.0 μg/mL、20.0 μg/mL使左室功能分别降低(0.5±0.1)%、(34.1±5.7)%、(38.0±7.4)%、(44.2±5.1)%和(64.7±6.0)%,普罗帕酮0.000 μmol/L、0.001 μmol/L、0.010 μmol/L、0.100 μmol/L、1.000 μmol/L使左室功能分别降低(0.5±0.1)%、(13.1±2.1)%、(23.1±2.6)%、(36.3±5.5)%和(46.4±2.5)%.缺血组含不同浓度利多卡因、普罗帕酮的缺血灌流液灌注大鼠心脏5min,与基础值相比,利多卡因0.0 μg/mL、2.5 μg/mL、5.0 μg/mL、10.0 μg/mL、20.0 μg/mL使左室功能分别降低(86.3±4.4)%、(76.6±6.7)%、(85.6±4.4)%、(92.1±1.8)%和(94.2±3.0)%,普罗帕酮0.000 μmol/L、0.001 μmol/L、0.010 μmol/L、0.100 μmol/L、1.000 μmol/L)使左室功能分别降低(86.3±4.4)%、(73.2±2.4)%、(84.0±3.1)%、(88.4±4.8)%和(90.3±0.3)%.结论 利多卡因和普罗帕酮剂量依赖性抑制非缺血大鼠心脏功能.低浓度利多卡因和普罗帕酮保护缺血大鼠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5.
商卓  刘丽  王文  马丽媛  孟宪敏 《心脏杂志》2011,23(2):165-168
目的:评价替米沙坦(TMST)、苯磺酸氨氯地平(ALDP)对腹主动脉缩窄(AAC)大鼠心肌纤维化的预防作用,了解其血清血管紧张素-(1-7)[Ang-(1-7)]水平的变化.方法:32只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对24只施行AAC术,8只施行假手术.术后1周,将施行AAC术的24只大鼠随机分为TMST组[5 mg/(kg·...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β1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地诺帕明、β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特布他林、β3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BRL37344对离体大鼠肺泡液体清除率(AFC)的作用及机制。方法5%白蛋白等渗生理盐水溶液和不同药物混合后灌注到离体大鼠的肺泡腔内,根据灌注前及其孵育1h后白蛋白浓度的变化来计算大鼠AFC。结果基础AFC为6.9%±2.2%,地诺帕明、特布他林、BRL37344可显著提高AFC(分别为17.1%±2.4%、19.5%±1.2%、19.9%±2.5%)。β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Atenolol可完全抑制地诺帕明提高AFC(6.1%±0.9%)的作用,但不能阻滞特布他林和BRL37344的作用。β2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ICI118551完全抑制了特布他林和BRL37344提高AFC(分别为5.7%±0.6%和7.8%±2.6%)的作用,部分抑制了地诺帕明的作用(AFC为12.7%±1.8%)。β3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SR59230A部分抑制了BRL37344和特布他林的作用(AFC分别为13.8%±3.1%和14.5%±3.4%),但不能阻滞地诺帕明的作用。结论地诺帕明、特布他林、BRL37344可以显著提高大鼠的AFC。但地诺帕明和特布他林是分别通过β1、β2肾上腺素能受体起作用;而BRL37344可能是通过β2肾上腺素能受体调节的。ICI118551和SR59230A可能分别具有抑制β1或β2肾上腺素能受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和缬沙坦抗大鼠肝纤维化的疗效和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Ⅱ型受体(TGFβ1RⅡ)mRNA与Smad3、smad17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止常对照组,模型组、培哚普利治疗组和缬沙坦治疗组。四氯化碳皮下注射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治疗组于造模第4周开始分别予以培哚普利和缬沙坦灌胃。采用RT-PCR检测肝组织TGFβ1与TGFβ1RⅡ mRNA;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TGFβ1、Smad3及smad7在肝内的表达及定位,检测肝组织病理改变,检测肝组织羟脯氢酸和血清透明质酸。结果与模型组大鼠比较,经培哚普利或缬沙坦治疗大鼠肝内TGFβ1与TGFβ1RⅡ mRNA表达明显下降、以及smad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而Smad7的表达增加。TGFβ1与Smad3的免疫阳性反应信号主要位于纤维间隔中的细胞浆,Smad7主要在肝细胞浆表达,上述物质在两种药物组之间表达差异无显著性。培哚普利或缬沙坦治疗后肝组织羟脯氨酸及血清透明质酸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肝小叶结构均趋于正常,纤维间隔明显变溥。结论培哚普利或缬沙坦均能有效地减轻肝纤维化大鼠的肝脏损伤及纤维化程度,其机制可能与直接或间接抑制肝内TGFβ1与TGFβ1RⅡ mRNA及Smad3表达,并促进Smad7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