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背景 近年来关于脉压与心、脑血管病关系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随访结果引起人们重视.在法国巴黎对19000多名男性长达20年的随访观察中,证实无论年龄<55岁或≥55岁,无论平均动脉压<107 mmHg或≥107 mmHg,脉压越大,存活率越低.  相似文献   

2.
脑血管病患者脉压水平与脑卒中再发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本研究旨在了解基础脉压和随访 4年中脉压水平与脑血管病患者脑卒中再发事件的关系。  方法 :入选 15 2 0例 5年内曾发生过脑卒中 (包括脑出血和梗死 )和一过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平均年龄 (63 9± 7 6)岁。每半年至少随访 1次 ,随访 4~ 5年。随访中测量血压和收集脑卒中事件证据材料。终点事件评估委员会根据脑卒中证据材料评估脑卒中事件。收缩压 -舒张压 =脉压 ,脉压分 4级 ,即 <45 ,45~ 5 4,5 5~ 64 ,≥ 65mmHg (1mmHg=0 13 3kPa) ,分析不同级别脉压水平与脑卒中再发事件的关系。  结果 :入选患者基础脉压 <45 ,45~ 5 4,5 5~ 64 ,≥ 65mmHg者的脑卒中再发率分别为 9 7% ,12 7% ,16 1%和16 4% ;随访 4年中脉压平均水平 4个级别的脑卒中再发率分别为 8 6% ,14 7% ,17 5 %和 2 7 5 %。  结论 :脑血管病患者基础脉压或随访 4年中平均脉压与脑卒中再发密切相关 ,脉压越大 ,脑卒中再发危险越高。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病脉搏波速度与脉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9  
目的 研究高血压病患者主动脉脉搏波速度 (PWV)与脉压的关系。方法  3 15 6例高血压患者入选了我们的横断面研究 [平均年龄 ( 5 3 7± 11 6 )岁 ]。应用自动脉搏波速度测定仪测量颈动脉 股动脉PWV作为反映大动脉硬度的指标 ,血压测量采用标准水银柱血压计。结果 脉压≥ 6 0mmHg ( 1mmHg =0 133kPa)者PWV显著大于脉压 <6 0mmHg者 [( 12 4 6± 2 4 6 )比 ( 10 96± 1 79)m s ,P <0 0 1]。脉压和PWV与年龄显著正相关 (脉压r =0 396 ,P =0 0 0 0 ;PWVr =0 5 31,P =0 0 0 0 )。收缩压一定时 ,PWV随舒张压的降低显著升高 ;舒张压一定时 ,PWV随收缩压的升高显著升高。结论 PWV与脉压密切相关 ,PWV由高到低依次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舒张期高血压、单纯舒张期高血压和正常血压者。  相似文献   

4.
血压水平与脑卒中再发的关系-1520例脑血管病患者随访4年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 本研究目的是了解脑血管病患者基础血压水平及随访 4年血压平均水平与脑卒中事件发生的关系。方法 有脑血管病病史 (包括脑卒中和一过性脑缺血发作 )进入本研究。随访 4年 ,随访指标是脑卒中事件、心肌梗死、总死亡。随访前和后定期测量血压。脑卒中事件证据材料包括医疗记录、CT/MRI检查报告复印件及死亡证明。严重事件终点委员会独立评估脑卒中事件。结果 15 2 0例脑血管病患者随访平均 4年。基础血压平均 14 5 3± 2 0 2 / 87 0± 10 9(mmHg)。脑卒中事件 2 14例 ,发生率 14 .1%。随着基础血压水平逐渐升高 ,脑卒中再发危险逐渐增加 ,收缩压 (SBP)≥16 0mmHg者脑卒中发生危险是 <130mmHg者的 2倍 ;舒张压 (DBP)≥ 90mmHg者的脑卒中发生危险是 <70mmHg者的 2 5倍。随访 4年平均血压水平与脑卒中发生危险也密切相关。SBP≥ 15 0mmHg者脑卒中发生危险是 <110mmHg者的 7倍 ,DBP≥ 90mmHg者是 <70mmHg的 5倍。 结论 基础血压水平和随访 4年平均血压水平与脑血管病患者的脑卒中再发有关。血压水平越高 ,脑卒中再次发生危险越大  相似文献   

5.
老年高血压病及脑卒中患者动态血压分析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及脑卒中患者动态血压的特点。方法 对 30 7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 ,并根据年龄分为 :A组 (对照组n =16 1) ,年龄 <6 0岁 ;B组 (观察组n =14 6 ) ,年龄≥ 6 0岁。两组中又根据是否合并脑卒中 ,进一步分为 4个亚组A1 、B1 组 (无脑卒中 ) ,A2 、B2 组 (脑卒中 )。结果 B组老年高血压患者无论有无脑卒中 ,其血压昼夜节律性明显低于A组 (P <0 .0 5 )。B组脉压 [B1 组昼脉压 5 2 .9mmHg(1mmHg =0 .133kPa) ,夜脉压4 9.4mmHg;B2 组昼脉压 5 3.2mmHg ,夜脉压 5 3mmHg]较A组脉压 (A1 组昼脉压 4 3.6mmHg ,夜脉压 4 0 .3mmHg ;A2组昼脉压 4 7.2mmHg ,夜脉压 4 4mmHg)明显增大 (P <0 .0 5 )。B2 组夜间收缩压 (12 8.1mmHg)明显高于其余 3组 (A1组 117.4mmHg、A2 组 12 1.1mmHg、B1 组 12 0 .7mmHg ,P <0 .0 5 )。结论 血压昼夜节律降低、动态脉压增大及夜间收缩压增高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脉压对中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预测价值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老年人脉压 (PP)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发病的预测价值。方法 :于 1991年 8月对山东省中老年人群进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基线调查 ,对AMI事件的发病进行随访登记。到 1999年底 ,110 0 8例中老年人共发生AMI 117例 ,应用Cox回归分析PP对AMI的预测价值。结果 :AMI患者的PP均值[5 8.4 2mmHg(1mmHg =0 .133kPa) ]明显高于非AMI者的PP均值 [(5 0 .0 4mmHg) ,(P <0 .0 1) ]。校正其他危险因素后 ,老年人PP每增加 10mmHg ,AMI危险增加 2 9.8% ;在每一舒张压水平 ,PP每增加 10mmHg ,AMI危险增加 2 5 .7% ,但不独立于收缩压。中年人PP不是AMI的预测指标 ,而平均动脉压和舒张压则是。老年人PP≥ 5 0mmHg者患AMI危险为PP 4 0~ 4 9mmHg者的3.2~ 3.3倍 ,校正舒张压后依然如此 ;PP <4 0mmHg者AMI危险有增高的趋势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①PP为老年人AMI新的预测因子 ,但不独立于收缩压。中年人AMI危险主要与平均动脉压和舒张压相关。②老年人PP≥ 5 0mmHg应作为AMI危险的界值 ,且PP 4 0~ 4 9mmHg时AMI的风险最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脉压与心电图异常的关系。方法 抽样调查 6 0岁以上人群进行血压及心电图检查 ,对其中 75 0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分析 ,按平均动脉压 <113mmHg、≥ 113mmHg分为两组 ,再以脉压 <6 5mmHg、6 5~ 85mmHg、>85mmHg分为三个亚组。 结果  (1)随着脉压增加 ,心肌肥厚 ,心电图异常均逐渐增加 ,P <0 .0 1。 (2 )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并不随脉压增加而改变 ,P >0 .0 5。 (3)脉压相同而平均动脉压分别为 <113mmHg、≥ 113mmHg两组进行比较 ,心肌肥厚 ,心电图异常均无差异 ,而平均动脉压≥113mmHg组的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平均动脉压均高于平均动脉压 <113mmHg组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脉压比SBP、DBP与心电图的相关性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8.
新高血压指南:JNC 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国家联合委员会关于高血压预防、检测、评价和治疗的第 7次报告已发布。JNC7简化了血压水平的分类 ,并概述了如何应用此分类于高血压的预防和处理。1 成人血压分类 :正常 :收缩压 (SP) <12 0mmHg ,舒张压(DP) <80mmHg;高血压前期 :SP 12 0mmHg~ 139mmHg或DP80mmHg~ 89mmHg ;一级高血压 :SP 14 0mmHg~ 15 9mmHg或DP 90mmHg~ 99mmHg ;二级高血压 :SP≥ 16 0mmHg或DP≥10 0mmHg。2 JNC 7要点 :(1) 5 0岁或 5 0岁以上的人 ,升高的SP比升高的DP是更强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2 )在血压 115mmHg 75mmHg至 185mmHg 115mmHg…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入院血压水平对心源性死亡的判断价值。方法:入选2015-01-2015-12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CHF患者共119例,测量并记录患者入院时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依据不同血压水平进行分组,以心源性死亡为随访终点,随访时间≥6个月,比较各组心源性死亡的发生情况。结果:119例CHF患者随访6个月后,心源性死亡22例,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收缩压100mmHg(1mmHg=0.133kPa)的CHF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入院收缩压100~130mmHg及130mmHg者(P0.01);入院脉压35 mmHg的CHF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入院脉压35~55 mmHg及55 mmHg者(P0.01)。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显示,入院时低收缩压(RR=0.891,95%CI:0.828~0.958)和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升高(RR=12.921,95%CI:2.373~70.353)是CHF患者近期发生心源性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入院时低收缩压是判断CHF患者心源性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0.
在降压治疗中应重视对动脉弹性的改善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高血压作为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参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在世界卫生组织 /国际高血压学会 (WHO/ISH)及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推动下 ,高血压的防治有了长足的进展 ,血压的控制模式也逐渐发生着变化 ,即 :从对舒张压治疗的重视逐渐转变为对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及脉压控制的关注。我国的 2 9个省市自治区脑血管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 ,高血压是脑卒中的首要危险因素之一 ,其发病率是心肌梗死的 5倍。中国人群中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收缩压≥ 16 0mmHg ,舒张压 <90mmHg (1mmHg =0 133kPa) ]在 6 0~ 90岁的人群中占 6 % ,在 70~ 90岁人群中占 12 %…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高血压患者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脉压 (PP)及脉压指数 (PPI)与蛋白尿的关系 ,并进一步评价各自在反映蛋白尿严重程度上的优劣和 (或 )一致性。方法 将所有研究对象按SBP≥ 180mmHg(6 8例 )、16 0~ 179mmHg(81例 )、14 0~ 15 9mmHg(5 7例 )分为 3组 ;按DBP≥110mmHg(5 9例 )、10 0~ 10 9mmHg(79例 )、90~ 99mmHg(6 7例 )分为 3组 ;按PP≤ 4 0mmHg(39例 )、4 1~ 6 0mmHg(6 1例 )、6 1~ 80mmHg(5 6例 )和大于 80mmHg(4 3例 )分为 4组 ;按PPI≤ 0 4 0 0(5 0例 )、0 4 0 1~ 0 5 0 0 (70例 )、0 5 0 1~ 0 6 0 0 (6 2例 )和大于 0 6 0 0 (17例 )分为 4组。采用全自动散射比浊仪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尿蛋白和血脂水平 ,比较各组蛋白尿的发生率。结果 各组间性别、年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随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及脉压指数的增加 ,蛋白尿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P <0 0 5 )。结论 收缩压、舒张压、脉压水平和脉压指数与蛋白尿的发生密切相关 ,且 4者在反映蛋白尿的发生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20 0 3年 5月 2 1日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公布JNC7的简写本 ,将其与 1997年发表的JNC6相比 ,从风格到内容都有重大变化。变化的依据是近 6年中大量关于高血压防治的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 ,包括最近发表的ALLHAT ,LIFE等所获取的最新证据。JNC7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 ,对高血压防治提出了新思路 ,制定了新策略 ,这对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修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1 简化血压分类JNC7在成人 (≥ 18岁 )的血压分类中 ,将JNC6中的“理想血压”(收缩压 <12 0mmHg和舒张压 <80mmHg)更改为“正常血压”。将收缩压≥16 0mmHg或舒张压≥…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对社区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贵阳市社区老年人血压、脉压及平均动脉压(MAP)与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多级整群抽样法,抽取贵阳市城区年龄≥60岁的3229例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相结合,收集相关资料,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进行认知功能评价。结果随着老年人收缩压水平的升高,MMSE呈下降趋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17.6,P<0.01),轻度认知障碍(MCI)患病率随着老年人收缩压水平的升高逐渐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趋势=4.76,P<0.05)。脉压越大,MMSE越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27.1,P<0.01)。随着脉压的增加,MCI患病率也逐渐增加(χ2趋势=5.63,P<0.05)。MAP与MMSE呈曲线关系,MAP在90~109mmHg(1mmHg=0.133kPa)时MMSE最高,≤70mmHg或≥110mmHg时MMSE逐渐降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重度高血压老年人发生MCI的危险高于正常老年人。结论高血压、高脉压、过高或过低的MAP对MCI的发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我国老年人群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病率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目的 了解我国老年人群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1991年全国高血压抽样调查资料 ,以≥ 6 0岁为老年人 ,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诊断标准按照 1999年WHO/ISH的规定 :收缩压≥ 14 0mmHg(1mmHg =0 133kPa)和舒张压 <90mmHg ,其亚型为收缩压 14 0~ 14 9mmHg和舒张压 <90mmHg ,分析患病率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1)我国 6 0岁及以上人群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病率为 2 1 5 0 % ,亚型患病率为 9 0 4 % ;如按收缩压≥ 16 0mmHg和舒张压 <90mmHg计算患病率则为 6 83%。 (2 )年龄增长是影响患病率最为明显的因素 ,35岁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显著升高 ;每增长 10岁患病率约增高一倍。性别差异则表明 35岁前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但此后女性随年龄增长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上升幅度则高于男性。 (3)体重指数的大小与患病率成正比。结论 我国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病率为 2 1 5 0 % ,占老年高血压总人数的5 3 2 1%。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防治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是降低人群高血压致死致残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脉压(PP)是否与死亡有关,尤其是否与心、脑血管病有关。方法选择了1992-1993年,在韩国医疗保险公司投保年龄在40岁及以上的投保人,共有698796人,随访7年。随访开始时对每个观察对象进行健康检查并调查相关问题,随访期每2年进行1次查体。结果PP与全因死亡、心、脑血管病死亡有正相关关系。无论性别、年龄以及是否患有高血压,均得到相同结果,即随着PP升高,死亡危险性升高。但年龄越大,脉压的影响力度越弱。结论PP与全因死亡率、心脑血管病死亡率呈相关关系,在预测心脑血管病危险性时,PP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脉压与心脑血管病的关系:一个大样本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脉压(PP)是否与死亡有关,尤其是否与心、脑血管病有关.方法选择了1992-1993年,在韩国医疗保险公司投保年龄在40岁及以上的投保人,共有698 796人,随访7年.随访开始时对每个观察对象进行健康检查并调查相关问题,随访期每2年进行1次查体.结果 PP与全因死亡、心、脑血管病死亡有正相关关系.无论性别、年龄以及是否患有高血压,均得到相同结果,即随着PP升高,死亡危险性升高.但年龄越大,脉压的影响力度越弱.结论 PP与全因死亡率、心脑血管病死亡率呈相关关系,在预测心脑血管病危险性时,PP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年龄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变化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 对296例观察对象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其中血压正常组92例,单纯血压升高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原发性高血压组86例,原发性高血压伴靶器官损害患者为伴靶器官损害组118例。296例根据动态平均脉压水平分为3个亚组(脉压〈40mmHg组、40mmHg≤脉压〈50mmHg组、脉压≥50mmHg组),对比分析24h动态血压监测各指标。将伴靶器官损害组按年龄分为〈60岁、≥60岁2个亚组,观察对比24h动态血压监测各指标的变化。结果 (1)伴靶器官损害组24h收缩压、白昼舒张压、夜间舒张压低于原发性高血压组(P〈0.01);(2)随高血压患者病变程度的加重,脉压也随之增大(P〈0.01),依次为伴靶器官损害组、原发性高血压组和血压正常组;(3)伴靶器官损害组两年龄间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脉压的变化可以反映高血压患者病变程度,舒张压低及动态脉压增大是原发性高血压伴靶器官损害患者动态血压变化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18.
杨中锋  孙晓斐 《内科》2007,2(1):12-14
目的 探讨脉压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及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方法 经冠脉造影确诊冠心病300例,男221例,女79例,年龄(63.92±10.74)岁.外周肱动脉压力测定收缩压、舒张压.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用冠脉病变的血管支数表示.根据WHO标准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脉压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P<0.05);脉压≥60 mmHg的冠心病患者2支和3支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脉压<60 mmHg的冠心病患者(P<0.05).结论 高血压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脉压差越大,冠脉病变越严重,越容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病患者脉压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探讨脉压与高血压病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调查近 5年住我院未治疗高血压病患者 696例(男 3 87例 ,女 3 0 9例 ) ,按平均压 <10 7mmHg和≥ 10 7mmHg分为二组 ,再分别以脉压≤ 60mmHg ,60 10 0mmHg分为 4个亚组。分析各亚组的脉压与体重指数 (BMI)、血糖、血脂、BUN、Cr、UA、CCr、LVMI、EF、FS及心脑并发症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  ( 1)各亚组的高血压病史、吸烟者、饮酒者、BMI、血糖、甘油三酯 (TG)、胆固醇 (TC)、高密度脂蛋白 (HDL)及低密度脂蛋白 (LDL)无明显差别 (P >0 0 5) ;( 2 )脉压与BUN、Cr、UA、年龄、SBP、LVMI呈正相关 (r分别为 0 75,0 60 ,0 70 ,0 48,0 59,0 56,P均 <0 0 5) ,而与CCr、DBP、FS、EF呈负相关 (r分别为 -0 68,-0 52 ,-0 49,-0 51,P均 <0 0 5)。 ( 3 )左室肥厚、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及脑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患者年龄、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有关 (P均 <0 0 5) ,统计学分析脉压起着更重要的作用。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的靶器官损害与年龄、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等因素有关 ,但脉压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脉压与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当前我们对高血压的定义、诊断、治疗以及考核疗效的标准主要以收缩压和 (或 )舒张压的水平为依据 ,传统的观点亦认为 ,动脉血压中的收缩压、平均动脉压 (MAP)尤其是舒张压是心脑血管病 (CVD)的危险因子。然而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研究均证实脉压亦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之一 ,其对CVD发生和死亡的预测作用甚至大于收缩压与舒张压。一、脉压与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的证据早在 2 0年前结束的Framingham心脏研究[1 ] 便提出 ,在低舒张压水平下 (≤ 95mmHg ,1mmHg =0 1 33kPa) ,CVD的危险会随收缩压的升高而升高。之后 ,脉压在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