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链式管理在压力性损伤预防中的效果观察。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12月本院在院的所有患者设为观察组,实施链式管理;选择2017年1月至12月本院本院在院的所有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高危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高危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 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链式管理理念预防压力性损伤有效降低院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和高危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有较好的成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链式管理模式预防院内压力性损伤护理管理的实施效果。方法在分析我院压力性损伤发生现状、预防措施以及临床护士压力性损伤预测准确率、规范程度的基础上采用链式管理模式对传统压力性损伤预防管理模式进行质量改进,比较质量改进前后住院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高危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质量改进前后,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比较未呈现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高危压力性损伤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链式管理可以有效预防患者发生院内压力性损伤,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链式压力性损伤护理在社区存在压力性损伤风险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4-5月在上海市徐汇区龙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站点代配药患者中的社区存在压力性损伤风险患者及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整群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n=76)和观察组(n=77)。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随访;观察组由伤口适任护士主导链式护理团队实施队列研究,比较两组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患者照顾者压力性损伤认知水平、照顾行为和负担情况。结果 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照顾者压力性损伤认知水平、照顾行为和负担情况得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链式压力性损伤护理能明显改善社区存在压力性损伤风险患者和照顾者的认知,使照顾者的照顾能力得以提升,从而减轻照顾负担,降低压力性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链式管理模式预防重症患者压力性损伤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8月1日~2019年8月31日60例存在压力性损伤风险(Braden评分≤18分)重症患者设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将2019年9月1日~2020年9月30日60例存在压力性损伤风险(Braden评分≤18分)重症患者设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确定术中压力性损伤敏感风险指标,建立链式管理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18年2月进行术前访视的1 436例病人,将发生手术中压力性损伤的108例病人设为病例组,未发生手术中压力性损伤的病人设为对照组,将风险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通过单因素分析,性别、体质指数(BMI)、手术时间、术中体温变化、术中血压变化和俯卧位对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有影响,经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只有性别、BMI、手术时间和术中血压变化进入了回归方程。[结论]术中压力性损伤的敏感风险指标有年龄、性别、BMI、手术时间,可进行分阶段评估,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形成术中压力性损伤链式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心脏手术病人围术期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链式管理方案,为心脏手术病人围术期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的系统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检索、专家小组会议拟订方案初稿,选取24名专家进行两轮德尔菲专家函询,结合专家意见对条目进行修改,确定链式管理方案。结果:两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6%与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03与0.833,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282与0.29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构建的链式管理方案包括人员组织链、环节管理链2个一级条目,7个二级条目、20个三级条目。结论:该研究构建的心脏手术病人围术期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链式管理方案具有可靠性、科学性、全面性,对指导临床护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信息化助力下压力性损伤闭环管理系统改善压力性损伤的效果。 方法:在构建多学科协作的压力性损伤管理制度的基础上, 依托医院信息平台建立压力性损伤闭环管理系统,对全院的压力性损伤实现全程信息化的管理,比较系统使用前后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愈合率、24小时随访率及护理管理者的满意率。结果:压力性损伤信息系统使用后,压力损伤发生率由0.07%下降至0.05%,愈合率由12.53%上升至19.67%,24小时压力性损伤随访率由87.02%上升至95.01%,护理管理者对会诊中心的满意率由76.85%上升至90.9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压力性损伤闭环管理系统有助于识别高风险患者并能给予精准防护措施,有效降低院内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提高带入压力性损伤愈合情况,改善患者的健康结局,提升护理管理者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分析压力性损伤信息化管理系统在髋关节置换术压力性损伤预防中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压力性损伤护理,观察组则应用压力性损伤信息化管理系统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压力性损伤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能力、行走能力、关节活动度及疼痛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各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压力性损伤信息化管理系统在髋关节置换术压力性损伤预防护理中发挥了极为重要作用,可明显降低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团队管理对高危压力性损伤患者围术期压力性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12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高危压力性损伤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2018年1月—6月收治的100例高危压力性损伤患者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管理;以2018年7月—12月收治的100例高危压力性损伤患者为实验组,采用多学科协作团队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和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多学科协作团队对高危压力性损伤患者围术期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进行管理,有效将手术室护理与病房护理无缝对接,完善压力性损伤预防体系,提高了手术患者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降低了高危压力性损伤患者围术期压力性损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轨制管理模式在压力性损伤管理中的应用及成效。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我院2017年1-12月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三级管理模式。选取2018年1-12月的患者为观察组,采取双轨制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压力性损伤预防情况与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准确率、高危标识正确率、预防措施正确率等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院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轨制压力性损伤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准确率、高危标识正确率、预防措施正确率、降低院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王悦  郑晨  宋辉 《护士进修杂志》2022,(21):1948-1952
手术患者压力性损伤是手术患者护理质控的重要监控项目。本文对手术患者压力性损伤预防管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手术患者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预防策略及管理模式的详细介绍及分析。旨在为手术护理人员的早期风险识别、有效护理干预、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及管理方式提供依据,有利于提高手术患者手术安全,降低手术并发症及风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压力性损伤分期阶段护理在压力性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1日~2021年4月1日收治的81例压力性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压力性损伤分期阶段护理;比较两组压力性损伤分级、并发症发生率、压力性损伤风险[采用压疮风险评估量表(Braden)]及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结果:观察组压力性损伤严重程度损伤分级优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Braden、GQOLI-74评分均优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压力性损伤患者中应用压力性损伤分期阶段护理,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促进病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在压力性损伤患者体位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6月1日~2019年6月30日收治的60例压力性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措施,观察组实施精细化管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健康调查简表(SF-36)、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干预后观察组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干预后观察组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干预后观察组服务态度、护理安全、护理效果、护理过程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对压力性损伤患者给予精细化管理,可明显改善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创面情况,缓解患者痛感,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压力性损伤愈合评价量表(PUSH)用于压力性损伤项目管理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患者4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经压力性损伤评定,对照组压力性损伤162处,采用压力性损伤项目管理;观察组压力性损伤167处,在对照组基础上将PUSH评分应用于压力性损伤项目管理中。对比两组压力性损伤PUSH评分变化及转归情况。结果观察组Ⅱ期、Ⅲ期压力性损伤PUSH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Ⅳ期压力性损伤PUSH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Ⅱ期、Ⅲ期压力性损伤好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IV期压力性损伤好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USH评分用于压力性损伤项目管理过程中,能够更为客观地量化压力性损伤愈合过程,尤其是针对Ⅱ期、Ⅲ期压力性损伤更为实用,可提高压力性损伤项目管理效果,具有一定的护理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总结实施基于PISETI模型的压力性损伤管理的效果。成立压力性损伤管理小组,开发临床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根据PISETI模型,按患者、信息、标识、环境、团队合作、家属6个要素实施压力性损伤的管理。PISETI模型应用后,院内获得性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从0.256%下降至0.160%,2期及以上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从0.179%下降至0.120%。  相似文献   

16.
17.
随着护理信息化管理的不断推进,数量庞大的多重结构数据的收集和重新利用与人工智能领域密切结合已成为趋势。压力性损伤在管理方面存在大量多重结构数据,其管理方法与人工智能领域的结合已从前沿技术逐渐转变到现实应用阶段,推动着压力性损伤管理由"制度管理"向"数据管理"转变。该文从应用基础、测量和分析创面、风险预测模型3个方面,对机器学习算法在压力性损伤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推动压力性损伤信息化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压力性损伤高危预警访视制度对压力性损伤高危患者的管理效果,以便有效降低院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方法:建立压力性损伤高危预警访视制度,护士采用压疮评估工具筛选高危患者,实施预警管理,由造口治疗师定期对患者进行访视,确认患者风险及评价患者压力性损伤预防措施效果,并针对存在问题进行实地指导与督促改善。以高危预警访视制度实施前的2016年为对照组,以高危预警访视制度实施后的2017年为实验组,比较两组年压疮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64%vs4.63%,P0.01)。结论:建立压力性损伤高危预警访视制度,提高了护士风险管理意识,对护理风险进行识别、诊断、预警、控制和评价,能够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可有效降低了院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对压力性损伤预防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综述国内外最新的早期压力性损伤识别方法,为临床提供参考,提出未来研究方向。方法 查阅并整理国内外有关早期压力性损伤识别方法的文献,根据文献结果进行总结。结果 结合压力性损伤发生机制,主要介绍了高频超声、热成像技术、皮下湿度监测、近红外光谱4种已应用于国内外临床的早期识别方法的原理与应用现状,同时介绍了报道较少的磁共振弹性成像与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结论 可将以上技术应用于我国患者,比较其与传统评估方式在预测性、经济性、可操作性上的优劣。此外,未来研究需针对特定特点的患者,形成不同检测技术的结果评价标准,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护理。对尚未在临床展开应用的技术,应积极开展多学科合作,产生新的专利或产品,实现研究的转化与应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