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多部门合作在多重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防控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多部门合作管理实施前(2019年1~12月)期间所有住院患者1 478例进行检测统计,从2020年1月开始实施多部门合作管理,具体包括:(1)建立多部门合作管理组织体系;(2)建立MDRO三级管理网络;(3)多学科联合培训;(4)临床科室配备临床药师;(5)采用医院感染监控系统对微生物标本的送检、MDRO的检出率、耐药菌普的变迁、抗菌药物的使用等进行实时监控;(6)由院感科、医务处牵头,定期对MDRO检出率高的科室和重点科室进行联合查房检查;(7)采用PDCA循环模式对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各个环节质控;对多部门合作管理实施后(2020年1~12月)所有住院患者1 849例进行检测统计,对比实施前后医院感染发生率和MDRO检出率、手卫生依从率和接触隔离执行率及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标本送检率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结果 多部门合作管理实施后医院感染发生率和MDRO检出率明显低于实施前(χ2=46.611,χ2=16.814,P<0.05);手卫生依从率和接触隔离执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管理在多重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实践与效果。方法回顾性调查2012年4月—2013年3月(干预前)与2013年4月—2014年3月(干预后)住院患者送检的临床标本中MDRO的检出及感染情况,自2013年4月开始实施多学科协作管理,比较分析干预前后患者MDRO检出及医院感染等情况。结果干预前检出MDRO798株,干预后检出MDRO833株,干预后MDRO检出率(25.71%)低于干预前(31.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施多学科协作管理后,MDRO医院感染发病率由干预前的0.94%下降至0.63%;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由干预前的36.44%提高至53.51%;接触隔离执行率由干预前的65.29%提高至90.88%;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由干预前的64.93%提高至72.53%;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标本送检率由干预前41.36%提高至58.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多学科协作管理的实践,能有效落实MDRO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有效减少MDRO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重症监护室(ICU)改善物体表面消毒效果中的作用。方法2013年1月—2014年2月在原医院感染管理及多重耐药菌(MDRO)防控基础上,采用PDCA循环法对某院ICU物体表面消毒效果进行干预,收集干预前、中、后3个不同阶段物体表面采样数据,以及患者医院感染和MDRO检出情况等资料。结果干预前、中、后总体采样合格率分别为58.24%、76.74%、88.71%,呈增加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41,P=0.009);医院感染率分别为3.72%、2.42%、1.78%,呈降低趋势(χ2=6.03,P=0.039),医院感染例次率分别为4.36%、2.75%、2.37%,呈降低趋势(χ2=7.24,P=0.046);MDRO检出率分别为34.03%、27.45%、14.05%,呈降低趋势(χ2=33.84,P=0.007),患者医院内检出MDRO比例及MDRO医院感染患者比例均呈降低趋势(χ2值分别为6.14和6.02,均P0.05)。结论采用PDCA法可有效改善ICU物体表面消毒效果,减少医院MDRO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与探讨某三甲综合医院近4年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情况,并提出防控对策。方法 选择某医院2018年—2021年全院年MDRO检出情况进行统计,分析MDRO检测结果及临床分布特征。结果 2018年—2021年MDRO医院感染发病率下降(χ2趋势=7.450,P=0.006),其中MRSA、CP-PA医院感染发病率下降明显(χ2趋势值分别为7.028、3.870,P<0.05),MDRO的检出率均低于CHINET监测结果(P<0.05)。细菌构成比前3位的MDRO分别为CR-AB、MRSA、CR-PA。从标本类型来看检出率较高,依次为痰液、引流液及尿液标本;从科室分布来看,检出率前5位的科室依次为重症医学科、重症康复、神经外科、肝胆胰外科、呼吸内科;CR-KP占比在该院逐年上升,通过PFGE分子分型聚类分析显示患者分离菌株与环境采集的菌株条带相似性在90%以上。结论 医院MDRO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需要通过联合质控管理,制定合理的防控策略,使医院MDRO患者院内感染率控制在较低水...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015-2017年医院多药耐药菌(MDRO)感染的情况,并提出防控措施。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2月医院住院患者所有送检标本69 234份,进行病原菌鉴定、药敏试验和MDRO鉴别。整理MDRO感染的数据,分析MDRO的检出率及MDRO分布的科室、感染的部位。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等资料,归纳住院患者发生MDRO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三年间MDRO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015年MDRO检出率为30.99%(450/1 452)高于2016年25.67%(382/1 488)和2017年25.37%(390/1 537)(P<0.001);2016年和2017年MDRO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1)。2015-2017年MDRO医院感染分布位居前三的科室均为重症医学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2015-2017年医院MDRO感染患者主要感染部位均为呼吸道,其次为泌尿系统。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留置导尿管、动静脉置管、合并基础疾病是住院患者MDRO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2015-2017年医院MDRO的检出率较高,重症医学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是感染的主要科室,呼吸道和泌尿系统是主要的感染部位,临床应根据MDRO的监测情况和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以降低MDRO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风险评估联合PDCA循环法在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9年7月—2020年6月“五类七种”目标性监测MDRO的相关资料。2019年7—12月为干预前阶段,2020年1—6月为干预后阶段。根据2019年风险评估的结果,引入PDCA循环法对MDRO检出情况及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干预管理,比较干预前后MDRO检出情况及防控措施执行率。结果 干预前共纳入MDRO感染患者124例,干预后纳入129例。干预后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39.43%)高于干预前(3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施风险评估联合PDCA循环干预后MDRO防控措施总执行率为82.83%,高于干预前的61.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MDRO防控措施知晓情况、危急值报告、开具隔离医嘱、经荧光监测床单位清洁消毒、操作前后执行手卫生、MDRO早交班、通知接诊科室采取隔离措施、执行终末消毒8项措施的执行率较干预前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MDRO检出率为8.08%,低于干预前的10...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学科协作(MDT)管理在儿童多重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防控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某省三级甲等儿童医院住院患者送检微生物培养分离出MDRO的患儿为研究对象.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干预前采用常规MDRO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PDCA循环管理模式应用于医院感染控制效果。方法我院自2017年1月开始将PDCA循环管理模式应用于医院感染管理中(2017年1月-12月,实施后),并与2016年1月-12月院内未开展PDCA管理前(实施前)进行对比,对比实施前后医院感染以及检测指标合格情况。结果实施后医院感染发生率低于实施前,各项检测指标合格率以及一种抗菌药物应用率高于实施前,三种及以上抗菌药物应用率低于实施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模式用于院内感染控制,可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提高医院管理工作质量以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比较重症监护病房(ICU)与非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Multiple drug-resistant bacteria,MDRO)检出及药物敏感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青岛市市立医院住院患者的血液、痰液、尿液、伤口分泌物等不同的临床标本,对其病原菌分离培养后,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493例临床标本共检出病原菌584株,其中MDRO 115株,检出率19.69%。183例ICU患者检出病原菌217株,MDRO检出率36.41%,310例非ICU检出367株,MDRO检出率9.81%。ICU的MDRO检出率高于非ICU(P<0.05)。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氏不动杆菌为主,分别为42.29%、36.47%、11.64%。ICU鲍氏不动杆菌MDRO检出率为69.44%、非ICU鲍氏不动杆菌MDRO检出率为31.25%,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杆菌、鲍氏不动杆菌MDRO检出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ICU检出的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总体高于非ICU(P<0.05)。结论重症监护病房的MDRO检出率及耐药性高于非重症监护病房,为临床抗菌药物使用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医院应加强重症监护病房的常见MDRO检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MDRO感染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ICU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MDRO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法,找出问题并分析其主要原因,制定相应措施。比较PDCA循环前后ICU对MDRO感染患者中各项感控措施的执行率及MDRO感染率。结果应用PDCA循环后,医务人员对MDRO感染患者各项预防感染措施的执行率均高于PDCA循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感染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8,P0.05)。结论运用PDCA循环法,可持续改进ICU的MDRO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是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DCA)循环管理方法提高多重耐药菌(MDROs)预防控制措施的效果。方法应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完善某院管理制度,改善管理流程等,比较 2014年7-12月(PDCA执行前)和2015年1-6月(PDCA执行后)临床科室MDROs预防控制效果。结果执行PDCA循环管理方法半年后,MDROs防控措施总执行率从57.14%(360/630)提高至79.69%(510/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生在病程中记录、护士在护理病程中记录、登记上报和张贴隔离标识的执行率均有所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DROs总检出率从PDCA执行前的30.65%(347/1 132),降至PDCA执行后的22.61%(236/1 0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393,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方法能改善MDROs预防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医院环境卫生监督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PDCA工具对医院环境卫生实施监督管理,比较实施监管模式前后物体表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多重耐药(MDR)不动杆菌检出率,以及ATP荧光检测合格率。结果实施PDCA循环监管模式后,两个科室环境物体表面MDR不动杆菌检出率(0.96%),MRSA和MDR不动杆菌总检出率(6.73%)较干预前(分别为8.04%、15.18%)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前共检出多重耐药菌17株,其中床旁仪器7株,地面、配奶用具、病床各检出2株;干预后共检出多重耐药菌7株,其中床旁仪器、地面各检出多重耐药菌2株。干预后环境表面ATP检测合格率为82.61%(38/46),高于干预前的58.33%(28/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451,P=0.004)。结论应用PDCA循环监管模式,主动发现问题,严格控制过程管理,能有效降低医院环境物体表面MRSA和MDR不动杆菌检出率,保障医疗环境清洁卫生,维护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MDT)联合集束化管理对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多重耐药菌(MDROs)感染防控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某三甲医院ICU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自2014年1月开始将MDT联合集束化管理用于ICU MDROs感染的防控,并在实施1年后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比较实施前(2013年)、实施后(2014年)和持续改进后(2015年)ICU住院患者送检标本MDROs检出情况。结果实施前、实施后和持续改进后ICU患者中MDROs感染率分别为26.55%(154/580)、17.13%(117/683)、12.01%(77/641),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30,P0.001);ICU患者MDROs总检出率分别为64.44%(154/239)、63.59%(117/184)、43.26%(77/178),有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284,P0.001)。ICU主要MDROs为多重耐药/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PDR-AB,占44.54%)。结论 MDT联合集束化管理有助于降低ICU MDROs的感染率和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护理管理不合格静脉血标本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采用PDCA循环对不合格静脉血标本进行管理,应用信息化软件对比湖北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9月(改善前)与2021年1月至9月(改善后)住院患者不合格静脉血标本的变化情况,以持续性改进标本质量。 结果2020年1月至9月的住院患者检验标本750 349例,不合格率为21.03/万(1578/750 349),2021年1月至9月应用PDCA循环管理后,住院患者检验标本不合格率降为17.78/万(1903/1 070 498),改善前后,标本总不合格率、抗凝标本凝集率、血培养污染率、患者识别错误率、标本运输途中损坏率、标本采集时机不正确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4.4732,322.9718,22.0901,14.9955,8.4113,302.7255;P均<0.05),且整改后重症监护室(ICU)、新生儿病区、儿科病区、感染科四个不合格率较高的科室静脉血标本总不合格率呈逐步下降趋势。 结论在护理管理中,PDCA循环工具管理后有效降低了住院患者静脉血标本的不合格率,提升了护理管理质量,保证了检验前质量,提高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大大减少了医疗资源的浪费,提升了医院的运营效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集束化管理策略在多重耐药菌(MDRO)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2013年7月1日起对某三甲综合医院住院患者MDRO管理实施集束化干预措施,监测常见MDRO感染/定植患者相关隔离措施的实施情况,2013年4—6月为干预前组,2013年7—9月为干预第1阶段,2013年10—12月为干预第2阶段,比较干预前后各项措施合格率及常见MDRO日感染率。结果 2013年4—12月共检出非重复菌株3 430株。"接触隔离"医嘱合格率干预前为78.14%,干预第2阶段为95.95%;悬挂床旁隔离标识、配置床旁速干手消毒剂、患者佩戴蓝色腕带合格率干预前分别为52.70%、66.89%、87.16%,干预第2阶段均达100.00%。医疗用品及环境消毒、病床安置合格率干预前分别为23.65%、15.54%,干预第2阶段分别为79.79%、77.66%。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知晓率、依从率以及正确率干预前分别为69.70%、45.76%、76.35%;干预第2阶段分别为90.23%、87.50%、94.58%;干预前及干预后各阶段各项隔离措施实施的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干预前阶段、干预第1阶段和干预第2阶段常见MDRO日发病率分别为3.24‰、2.63‰、2.20‰。结论应用集束化管理策略对MDRO进行监测和干预,各项隔离措施合格率提高,MDRO感染日发病率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多重耐药菌(MDRO)的感染现状,评价目标性监测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4—2015年入住ICU的患者,2014年1—12月为干预前阶段,2015年1—12月为干预阶段,对比分析干预前后MDRO感染趋势。结果干预前检出MDRO297株,干预后检出217株,除CRPA外,干预后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检出株数均较干预前减少。ICU MDRO感染率由干预前的7.17‰降至3.88‰,其中CRAB、CRE干预后感染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综合、内科ICU MDRO感染率分别由干预前的8.75‰、7.84‰,降至干预后的4.39‰、2.2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采取干预措施后,接触隔离医嘱24 h下达率、手卫生依从率、医护人员知晓率等防控措施的依从性较干预前显著提高(均P0.05)。结论采取目标性监测和干预措施,可降低ICU MDRO检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