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风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中风患者罹患此病后的常见并发症,以情绪低迷、缺乏兴趣或焦虑、悲观、幻觉、失眠等情感障碍为主要临床症状,严重者者可产生厌世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精神状态和生活[1].PSD患者大多发生于中风后的2个月到1年[2].现代医学主要选择抗抑郁药对症处理,但部分患者...  相似文献   

2.
中风后呃逆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主要是因为中风后导致胃失和降,气机上逆动膈所导致的一系列不适症状,发病时间较短,轻者可以自行恢复,重者会反复发作,比较难治.我科主要采用耳穴埋豆的方法治疗中风后呃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临床资料治疗48例均为脑出血所致的频发呃逆病人,男30例,女18例,年龄50~68岁,均在出现呃逆时即进行治疗。治疗方法选穴:耳中、胃、神门、降压沟、肝阳、贲门、脊椎。对神志清醒病人,在上述穴位用火柴梗寻找压痛点。挑选压痛较明显的2~3穴为治疗点。对...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合补益肝肾解郁方治疗中风后抑郁肝肾阴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中风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40例,服用西酞普兰(喜太乐)治疗,治疗组采用耳穴压豆合补益肝肾解郁方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抑郁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7.5%,治疗组有效率为9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抑郁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耳穴压豆合补益肝肾解郁方治疗中风后抑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食欲不振出现于各种疾病的不同阶段,尤其是中风患者,因长期卧床,多会出现食欲不振,给病人的身心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加之长期服用助消化药,一方面效果欠佳,另一方面还会有一定的副作用。而采用耳穴压豆治疗效果显著,无毒副作用,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6.
<正>失眠,中医亦称不寐,《内经》记载为不得卧、目不暝,是由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宁所致,以经常不能够获得正常的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1]。有研究表明,中风后失眠为卒中后常见的,严重的并发症之一[2],一些患者因为生理,心理原因,导致失眠加重,更加影响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并进一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近现代  相似文献   

7.
<正> 近年来笔者采用耳穴压豆治疗肾结石、输尿管结石24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 24例中,男18例,女6例;年龄最大57岁,最小17岁;病史最长10年,最短1个月。其中12例输尿管结石,12例肾结石有1例合并胆结石,1例输尿管结石合并肾盂积水。治疗2个月后统计疗效。2 诊断依据 ①B超检查;②腹部平片检查;③小便化验均有红、白细胞或兼有微量蛋白;④有反复发作的腹痛、肾绞痛、小便频数等症状。确诊必须①或②项加③或④项以上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眼针结合耳穴压豆治疗缺血性中风后便秘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住院患者按就诊顺序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麻子仁丸口服,治疗组30眼针结合耳穴压豆,均治疗7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测临床表现、粪便性状分级、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痊愈5例,显效8例,有效16例,无效1例;对照明痊愈3例,显效4例,有效17例,无效6例,治疗组有效率96. 67%明显优于对照组83. 33%(P 0. 05); Bristol粪便性状分级眼针结合耳穴压豆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眼针结合耳穴压豆方法和口服麻子仁丸方法均有疗效,眼针结合耳穴压豆方法疗效优于口服麻子仁丸方法。[结论]眼针结合耳穴压豆治疗缺血性中风后便秘,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头皮针结合耳穴压豆治疗产后尿潴留50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闫巍  刘建英 《陕西中医》2006,27(10):1274-1275
目的:观察头皮针结合耳穴压豆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疗效。方法:100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取穴头皮针足运感区(双),生殖区(双);耳穴压豆取单耳穴:肾穴,膀胱穴,尿道穴等。对照组应用热敷及肌肉注射新斯的明。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P<0.01)。提示:通过头皮针刺激,可改善该部位血液循环,调节排尿中枢。耳穴贴压,可振奋经气,调整三焦、内脏神经而改善尿道扩约肌功能,使小便通利。  相似文献   

10.
李淑霞  井冬  张建 《光明中医》2012,27(1):99-99
近年来,笔者采用体针结合耳穴压豆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32例,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共32例,为2004年5月一2010年12月门诊患者.年龄最小者16岁,最大者58岁;病程最短为2个月,最长达11年.其中女性25例,男性7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舌七针联合耳穴压豆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发病半年内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法分为两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舌七针联合耳穴压豆加康复治疗,对照组单纯康复治疗,14天为1个疗程,采用统一疾病严重程度判定标准和疗效判定标准,客观评价舌七针联合耳穴压豆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0%,对照组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七针联合耳穴压豆加康复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耳穴压豆治疗中风便秘62例体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徐秀菊 《西部中医药》2003,16(11):34-34
便秘是中风病人常见的临床症状,它虽然不能对病人的生命造成威胁,但长期便秘会对病人的身心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且长期服用泻药有很多副作用,而笔者采用耳穴压豆疗法治疗中风便秘,取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62例便秘患者均为2001~2002年中风住院病人,其中男46例,女16例;年龄在50~78岁;便秘均为中风的伴随症状。2治疗方法. 必选穴位为大肠、小肠、肺、三焦,根据临床症状的不同亦可适当选用内分泌、交感、脾、胃、腹、肝等穴位。预先选好直径约1~1.5mm的黑色王不留行籽,用75%的酒精浸泡后取出晒干藏于瓶中。将医用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醒脑调神针刺法结合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的效果。方法:30例用醒脑调神针刺法和耳穴压豆治疗。结果:睡眠时间评分治疗后优于治疗前(P0.05),总有效率93.3%。结论:醒脑调神针刺法结合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耳穴压豆治疗口臭2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自 1 994年以来 ,应用耳穴压豆疗法治疗口臭病人 2 4例 ,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2 4例中 ,男性 1 8例 ,女性 6例 ;年龄在 1 8~3 6岁之间 ;病程 3个月至 1年。所有患者均排除口腔疾病 ,其中经上消化道钡餐透视检查诊断为十二指肠溃疡 1 2例 ,胃窦炎 8例 ,胃溃疡 4例。2 治疗方法选穴 :胃 ,十二指肠 ,下脚端 ,内分泌。操作方法 :首先把胶布剪成 0 .5 cm× 0 .5 cm的小方块 ,将王不留行籽粘于胶布中央 ,然后在耳廓上找出相应的穴位 ,用 75 %酒精消毒后左手固定耳廓 ,右手持摄子将粘有王不留行籽的胶布贴压在穴位上 ,随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耳穴压豆治疗中风后焦虑的疗效。方法:56例中风后焦虑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盐酸氟西汀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于耳穴压豆治疗。分别于入院当天及治疗14d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两组患者的焦虑症状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SAS评分和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两组各个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组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压豆可辅助治疗中风后焦虑,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采用“安神醒脑”头皮针治疗中风后抑郁的疗效进行临床研究,为中风后抑郁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及新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64例康复科中风后抑郁的住院患者通过随机分配成实验组及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实验组采用“安神醒脑”头皮针,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前、治疗后7d、治疗后14d、28d及治疗后3个月随访记录各临床评定量表进行评估.结果 2组患者经治疗后均取得明显的疗效,与治疗前比较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0.01),而2组间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安神醒脑”头皮针治疗中风后抑郁疗效确切,且随着针刺治疗的时间越长其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从脾论治”揿针耳穴治疗中风后抑郁患者(PSD)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1年6月~2022年8月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老年康复科住院部PSD患者9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7例,在两组患者均接受中风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试验组在普通针刺基础上采用揿针耳穴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评分。结果均采用SPSS 21.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经过1个疗程(4周)的治疗,试验组患者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从脾论治”揿针耳穴疗法可有效改善PSD患者抑郁状态,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8.
章日红  李丽香  阙建梅 《新中医》2016,48(10):202-204
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加用中医情志护理联合耳穴压豆干预中风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6例中风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2组均以相同治疗及常规护理,研究组再予耳穴压豆联合中医情志护理干预。观察2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的变化,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总有效率研究组95.3%,对照组79.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HAMD评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0.01),而Barthel指数高于同组治疗前(P0.01);研究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1)。临床总满意率研究组100%,对照组8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加用中医情志护理及耳穴压豆能有效改善中风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状态及日常生活能力,疗效确切,且能增加医患沟通,有助优化治疗效果,提高患者与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中医辨证施治结合耳穴压豆治疗中风后失眠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治结合耳穴压豆治疗中风后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中风后失眠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辨证施治结合耳穴(皮质下、交感、内分泌、神门、心、肾、肝、脾等穴位)王不留行籽压法治疗2周;对照组采用西药常用镇静药:地西泮常规口服治疗。采用阿森斯失眠量表进行评分及WHO颁布的失眠临床疗效判断标准等方面判断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39/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27/40)。两组比较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施治结合耳穴压豆对中风后失眠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其中耳穴压豆具有简便、价廉、无痛、无不良反应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耳穴埋豆治疗中风后呃逆的临床效果并进行相关的分析。[方法]2010年至2012年到本院进行治疗中风后呃逆的30例患者进行分组治疗,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治疗组为耳穴埋豆治疗,对照组应用肌肉注射甲氧氯普胺。[结果]通过分组治疗,可以明显观察出治疗组的疗效比较好。[结论]运用耳穴埋豆治疗中风后呃逆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