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在大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组织和外周血中的表达,探讨EGFR和HER2在CR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CRC的诊断、预后判断提供方便、经济的检测方法。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histochemical,IHC)测定76例CRC原发灶及癌旁正常组织(adjacent non-tumorous tissues,NT)及40例结直肠腺瘤组织中EGFR和HER2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s,ELISA)检测40例健康志愿者和相应CRC患者血清EGFR和HER2。结果 NT和结直肠腺瘤组中EGFR和HER2含量均明显低于CRC原发灶 (均有P<0.05),血清EGFR(t=14.845,P<0.001)和HER2(t=15.410,P<0.001)高于对照组;组织EGFR、HER2与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LNM)及Dukes分期有相关性(均有P<0.05),而和性别、年龄等无关(均有P>0.05)。结论 EGFR和HER2在CRC原发病灶组织和外周血中均呈高表达,且随着肿瘤浸润程度,转移的发展而增加,其异常表达在肿瘤的产生,发展中可能起着某种作用;血液中EGFR、HER2有作为新的肿瘤标志物可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在结直肠癌及腺瘤性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STAT3的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Max Vision TM,法检测40例结直肠癌,30例腺瘤性息肉和3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STAT3蛋白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STAT3蛋白阳性反应主要定位于细胞质。STAT3蛋白在结直肠癌、腺瘤性息肉和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0.0%、56.7%和30.0%。结直肠癌组织中STAT3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腺瘤性息肉组织(P〈0.05)。结直肠癌和腺瘤性息肉组织电。STAT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和表达强度均明显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P〈0.05)。STAT3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分化程度、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浆膜浸润、肿瘤远处转移、年龄、性别无关(P〉0.05)。结论STAT3高表达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夏恶性演进有关。在腺瘤性息肉组织中,STAT3阳性的组织细胞可能是潜在的癌前细胞。检测STAT3有助于判断结直肠癌的恶性程度及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多效生长因子(PTN)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购买结直肠癌组织芯片标本90例(实验组),正常结直肠组织芯片70例(对照组),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两组PTN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另选择2009年11月-2013年12月手术治疗的原发结直肠癌患者90例,分析PTN mRNA及其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实验组PTN mRNA阳性表达率为62.2%,PTN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8.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性别及不同肿瘤类型之间,PTN mRNA及其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TNM分期和不同分化程度,PTN mRNA及其蛋白阳性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N mRNA及其蛋白与肿瘤分期和分化程度有密切关系,可作为判断结直肠癌预后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核糖体结合蛋白1(RRBP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7月-2018年7月于四川省某医院就诊的184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RRBP1表达水平,分析RRBP1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RRBP1在结直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9.35%(146/184),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19.02%(35/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性别、肿瘤部位患者RRBP1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大小、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患者RRBP1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RBP1阳性、Ⅲ/Ⅳ分期、低分化、淋巴结转移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RRBP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呈现高表达;RRBP1阳性为结肠癌患者预后危险因素;RRBP1作为分子标志物可以为结直肠癌的诊断及预后提供参考依据,值得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5.
6.
7.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6,(14)
目的探讨miR-200家族成员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实时定量PCR和原位杂交分析乳腺癌组织中miR-200家族5个成员的表达情况。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miR-200a、miR-200b和miR-200c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miR-200a、miR-200b和miR-200c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乳腺上皮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iR-200a和miR-200b低表达与乳腺癌分期更晚、分级更高有关,而miR-200c低表达仅与分期更晚有关。多元回归分析表明,miR-200a、miR-200b和miR-200c低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生存期更短有关(P0.01),miR-200a、miR-200b和miR-200c是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miR-200a、miR-200b和miR-200c表达下调能够促进肿瘤进展,是预测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可靠指标,miR-200a、miR-200b和miR-200c也具有成为乳腺癌靶向治疗靶点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9,(3)
目的探讨miR-103和miR-107在结直肠癌患者(CRC)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检测68例CRC组、42例结直肠腺瘤息肉(CAP)组和30例对照组血清样本中miR-103和miR-107的表达,分析各组表达差异情况及临床意义。结果 miR-103和miR-107在CRC组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CAP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CAP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iR-103的相对表达量与CRC分化程度(r=0.803,P0.01)、淋巴结转移(r=0.765,P0.05)和TNM分期(r=0.826,P0.01)密切相关,而miR-107的相对表达量仅与CRC的TNM分期相关(r=0.792,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miR-103和miR-107联合诊断CRC的曲线下面积为0.905,诊断灵敏度为89.7%,特异度为93.3%。结论血清miR-103和miR-107有望成为CRC筛查和病情监测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现代医学仪器与应用》2017,(6):430-436
结直肠癌在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方面存在高度异质性,同样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的结直肠癌在疗效和生存期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这些特征增加了结直肠癌的治疗难度。但另一方面给结直肠癌的治疗带来希望的是,在分子水平上发现的一些结直肠癌分子亚型使人们能够更深入了解结直肠癌的异质性,并针对不同分子特征的结直肠癌实施个体化治疗。近年来,微卫星不稳定性已成为评估结直肠癌预后和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一些分子标记以及KRAS或BRAF基因的突变情况(预测抗EGFR)也已应用于结直肠癌的治疗决策和患者分层。结直肠癌的分子相关研究是结直肠癌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既可以为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提供证据,又可以发现和证明新的结直肠癌分子亚型,还可以使研究人员发现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治疗效果和生存期的潜在因素,最重要的是可以发现能应用于临床并指导临床的分子标志物。本文对结直肠癌分子分型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粪便中肿瘤型M2丙酮酸激酶(TuM2-PK)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6例结直肠癌患者,36例肠道息肉患者,50例正常对照的粪便中的TuM2-PK水平.结果:结直肠癌组粪便TuM2-PK水平/阳性率(10.2U/ml/75.0%)明显高于肠道息肉组(1.5U/ml/5.6%)和健康对照组(0.9U/ml/6.0%)(P<0.01).TuM2-PK诊断结直肠癌的敏感度为75.0%,特异度为94.1%.结论:粪便TuM2-PK检测对结直肠癌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P504S在结直肠癌(CRC)、结直肠上皮内肿瘤(CRIN)和正常结直肠黏膜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30例癌旁正常黏膜、30例CRIN和221例CRC,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504S在各组中的表达。结果P504S在正常结直肠黏膜、CRIN、CRC中的表达率依次上升,分别为6.7%、46.7%和69.7%,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504S在CRC高中分化组和低分化组表达率分别为76.3%和43.2%,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P504S在CRC的Duke’s分期A期、B期、C期、D期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4%、74.4%、68.8%和71.4%,四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P504S在CRC的发生过程中具有一定作用,可作为结直肠肿瘤的新的肿瘤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观察金属硫蛋白(MT)和DNA修复酶(MGMT)在胃、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临床意义和它们的相关性。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143例胃、结直肠癌中MT和MGMT的表达状况。结果MT在胃和结直肠癌中的总阳性率为58.74%(84/143),在胃腺癌中阳性率为48.48%(32/66);在结直肠癌中阳性率为67.53%(52/77)。MGMT在胃和结直肠癌中的总阳性率为51.05%(73/143),在胃癌和结直肠癌中阳性率分别为43.94%(29/66)和57.14%(44/77)。且MT与MGMT在胃癌和结直肠癌中呈正相关(r=0.35,0.23,P〈0.05)。结论MT和MGMT在消化管癌中有较高表达,检测癌瘤中MT和MGMT对制守化疗方案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呈上升趋势.20多年来,结直肠癌根治手术的方法不断改进,但患者的顶后并未明显改善,复发和转移率高达50%左右[1].在常规病理检查无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DukesB期患者中,有近30%的人5年内死于肿瘤复发或远处转移,提示可能有结直肠癌微转移的存在[2]. 相似文献
15.
闵爱萍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4,(7):36-39
目的检测刺猬蛋白(Sonic Hedgehog,SHH)在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正常宫颈组织、CIN及宫颈癌组织中SHH的表达。结果 SHH在宫颈癌组织中高表达。结论 SHH在宫颈癌中的异常表达表明Hedgehog(Hh)信号传导通路可能参与宫颈癌的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Ras相关的C3肉毒底物1(ras-related C3botulinum toxin substrate 1,Rac 1)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4月—2014年5月75例结直肠癌组织蜡块、58例结直肠腺瘤组织蜡块及46例正常结直肠组织蜡块,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检测Rac 1蛋白表达情况,了解Rac 1蛋白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计数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75例结直肠癌组织中Rac 1蛋白染色阳性73例(97.3%),在58例结直肠腺瘤组织中Rac 1蛋白染色阳性19例(32.8%),46例正常结直肠组织中Rac l蛋白染色阳性2例(4.3%)。结直肠癌组织中Rac 1蛋白阳性表达强度明显高于正常结直肠组织及结直肠腺瘤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ac l蛋白阳性表达程度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及Duke分期、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0.350、0.281、0.314,均P0.05),而与患者年龄、癌灶原发部位、性别及瘤体大小无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Rac 1蛋白在肠癌组织中表达最高,结直肠腺瘤中表达低,而正常结直肠组织中不表达。Rac 1蛋白与结直肠癌组织分化程度、Duke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密切相关,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发生的部位及肿瘤的大小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EZH2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化SP法检测EZH2蛋白在40例乳腺癌伴有淋巴结转移、63例乳腺癌不伴淋巴结转移及31例乳腺增生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从乳腺增生-乳腺癌不伴淋巴结转移-乳腺癌伴有淋巴结转移,EZH2蛋白阳性表达率依次增强,分别为22.58%、52.38%、75.00%。EZH2与患者乳腺癌及淋巴结转移呈显著关系(p〈0.01)。结论 EZH2蛋白在乳腺癌中高表达,尤其是在乳腺癌伴有淋巴结转移中的表达显著提高,提示EZH2的过表达与乳腺癌进展及不良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Gal-4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收集83例和31例石蜡包埋的大肠癌和正常大肠组织。免疫组化检测Gal-4蛋白在大肠癌及正常大肠组织中的表达。统计分析Gal-4蛋白表达变化与大肠癌临床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Gal-4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明显下调。此外,下调表达的Gal-4蛋白明显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Duke分期相关。结论 Gal-4表达下调可能是大肠癌进展的一个恶性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浙江预防医学》2019,(3)
目的制备特异性锚蛋白重复结构域蛋白22 (ANKRD22)抗体,了解ANKRD2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方法用pET-42a表达系统从大肠杆菌中表达重组人ANKRD22蛋白,纯化后免疫Balb/c小鼠,以高表达ANKRD22的293T细胞裂解液为抗原,采用免疫印迹法筛选抗人ANKRD22特异性单克隆抗体;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112例结直肠癌患者组织芯片中ANKRD22的表达。结果本研究获得了93个杂交瘤细胞,筛选出4株抗人ANKRD22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均与天然的人ANKRD22呈良好反应。ANKRD22主要分布于结直肠癌细胞的细胞质。在112例患者结直肠癌组织中,ANKRD22表达阳性94例,阳性率为83.93%。ANKRD22表达阳性与p53表达和β-catenin表达存在统计学关联(P0.05),而与年龄、性别、结直肠肿瘤位置、临床AJCC分期、Dukes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和错配修复基因表达均无统计学关联(P0.05)。结论 ANKRD2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水平较高,可能参与了结直肠上皮的癌变过程,是一个潜在的辅助诊断标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IGF-1R、IGFBP-3、IGF-2在肠道癌前病变及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0月期间宁波大学医学院肛肠外科诊治的50例癌前病变患者及5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病例组;另选取我院同时期进行常规体检的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