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国医大师孙光荣教授在研究《中藏经》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完善了其脏腑辨证体系,并在调和五脏六腑,使气血调和,上静-中和-下畅的目标上,逐渐形成了"中和"学术思想。提出"以人为本、效法自然、和谐平衡、救死扶伤"的中医药文化核心理念。包括了"天人合一"的养生思想、"调和阴阳"的治疗思想、五脏相生理论的运  相似文献   

2.
正《中藏经》相传为华佗及其弟子师徒授课的"教材",经过华佗弟子整理而成。其最大的特点,乃是中医辨证的方法不同。《中藏经》中,始终贯穿着"寒热虚实生死逆顺"的辨证思想,其五脏辨证法为《中藏经》的核心辨证  相似文献   

3.
<正>国医大师孙光荣教授认为,湿邪属于人体津液代谢失常的范畴,《黄帝内经》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湿邪致病,导致痰饮内停,治疗湿邪,可从脾、肺、三焦入手,在张仲景《金匮要略》之"苓桂术甘汤"的基础上加减化裁,创制了"孙光荣涤痰镇眩汤"  相似文献   

4.
<正>国医大师孙光荣教授提纲挈领,将《中藏经》的学术思想概括为以下五点:1)天人相应为指导思想的基本观点。2)脏腑中心阴阳平衡的生理观。3)从顺其宜的治疗原则。4)贵阳贱阴的治疗思想。5)寒热虚实生死逆顺的八纲辨证。  相似文献   

5.
正国医大师孙光荣教授认为,不寐与"虚"及"火"关系最为密切,其中"虚"乃气虚、阴虚,心脾两虚。"火"乃心火、肝火,而火的产生,又与肾虚有关,肾水不能上济,则心火不能下行,导致阴阳不能平和。故治疗的方法,以益气养阴为本,清心、泻火为辅。心主神明,不寐之病,虽关乎脑,实则在心。心为君主之官,主血脉而安五脏,故神  相似文献   

6.
<正>国医大师孙光荣教授认为,人体五脏六腑阴阳平衡,有赖于人体的气机升降正常,若气机升降失常,则导致气郁,进而导致痰、瘀、热、毒等产生。为调畅气机升降。张仲景小柴胡汤加减化裁,创制了用于扶正祛邪的孙光荣扶正祛邪中和汤:(方药组成:生晒参、生北芪、紫丹参、北柴胡、川郁金、制香附、法半夏、广陈皮、淡黄芩、大  相似文献   

7.
正湿邪属于人体津液代谢失常的范畴。《黄帝内经》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湿邪致病,导致痰饮内停,治疗湿邪,可从脾、肺、三焦入手。在张仲景《金匮要略》之"苓桂术甘汤"的基础上加减化裁,创制了"孙光荣涤痰镇眩汤"(方药组成:西洋参、生黄芪、紫  相似文献   

8.
正国医大师孙光荣教授学术思想源远流长,其中医理论源自《黄帝内经》《难经》《中藏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医典籍,同时受金元四大家之朱丹溪、李东垣学术思想影响,其学术思想可以用"中和"二字概括。在"中和"学术思想的指导下,运用"中和辨证-中和处方-中和用药"的方法,构建、创新了中医方剂处方模式的新体系——"三联药组"法。其治疗目标,是实现"上静-中和-下畅"。  相似文献   

9.
<正>国医大师孙光荣教授重视通过五行五脏的调和来实现气血筋骨之间的平衡。《中藏经·生成论》云:"心生血,血为肉之母;脾生肉,肉为血之舍;肺属气,气为骨之基;肾应骨,肾为筋之本;肝系筋,筋为血之源;五脏五行,相生相成,昼夜流转,无有始终。从之则吉,逆之则凶。"善用"当归、大枣、阿胶"滋补心血,"白术、山药、甘草"健脾益气,"黄芪、麦冬、五味子"补益肺气,"盐杜  相似文献   

10.
<正>国医大师孙光荣教授归纳肿瘤的病因为12个字:遗传、意郁、气滞、血瘀、痰凝、毒聚。提出癌症辨证应以各种辨证纲领为主轴(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辨证、寒热虚实生死逆顺八纲辨证、卫气营血辨证、气血津精辨证等)。无论用任何辨证纲领,都必须"明经晰纬",就癌症本身而  相似文献   

11.
<正>国医大师孙光荣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逐渐体会到形神对于中医辨证的重要意义。他常说,作为医生,患者进入诊室的第一眼,就应该判断他的形神,以此指导后面的处方用药。我们在古文《扁鹊见蔡桓公》一文中,曾经对扁鹊通过形神判断疾病预后的功夫无比惊讶,  相似文献   

12.
<正>国医大师孙光荣孙光荣教授倡导中风病的病机是痰瘀阻络,治疗当益气化痰、活血通络,使用化痰通络汤(党参、黄芪、丹参、半夏、陈皮、三七、白芍、枳壳、水蛭、桑枝、浮萍、地龙、菖蒲、郁金、甘草)治疗;临床应用于缺血中风引起语言謇涩、肢体偏瘫,疗效显著。在中  相似文献   

13.
<正>国医大师孙光荣教授曰:凡用药,有单行者,有二药相用成对者,有三药联合成角药者,依药物之七情,各宜用之。孙光荣教授在临床实践中善于运用对药,协同作用,实现治疗目的。在咳喘病诊治方面,提出了治咳莫忘祛湿热,因湿热相合,难以速去,咳止之后,多需健脾化湿以调理善后,否则湿热不能驱尽则易导致症状复发。  相似文献   

14.
<正>国医大师孙光荣教授指出,人生于天地之间,与天地之气息息相通,故人之生老病死,莫不与天地之气有关,《中藏经·人法于天地论第一》云:人者,上禀天,下委地,阳以辅之,阴以佐之,天地顺则人气泰,天地逆则人气否。在疾病的发病病机中,十分重视环境和遗传的因素,重视先天之本——肾和后天之本——脾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国医大师孙光荣教授认为,痰邪作祟,易生百病,而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且肺为娇脏,易受痰扰,致生咳喘类疾病。在张仲景《金匮要略》之射干麻黄汤的基础上加减化裁,创制了孙光荣化痰降逆汤(方药组成:西洋参、生北芪、紫丹参、炙麻绒、北细辛、生姜片、漂射干、清紫菀、款冬花、法半夏、五味子、大红枣等。)  相似文献   

16.
<正>国医大师孙光荣教授认为胃脘痛与脾胃、肝关系最为密切。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五行属土,而肝火旺盛,常常克伐脾土,故治疗胃脘痛,需要在调理脾胃的基础上清泻肝火。治疗腹胀病,从"重形神-调气血-平升降-衡出入"着手,采用益气活血、养心安神、理  相似文献   

17.
<正>国医大师孙光荣教授曰:气血失和,多因气血两虚造成,《黄帝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气血互根互生互用,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为本,心为之主。心主神明,养气血之本,首重心神,孙光荣教授在张仲景《金匮要略》之"酸枣仁汤"的基础上加减化裁,创制了"孙光荣益气活血安神汤"(方药组  相似文献   

18.
正朱丹溪《局方发挥》中说道:今曰冷气、滞气、逆气、上气……熏蒸清道,甚而至于上焦不纳,中焦不化,下焦不渗,辗转传变,为吐,为膈,为噎,为痰,为饮,为翻胃,为吞酸。国医大师孙光荣教授继承了朱丹溪的顾护脾胃学术思想,中焦脾胃运化水谷精微,若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易致胃痛、腹胀、便秘、呃逆诸症,导致多种脾胃疾  相似文献   

19.
正最近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推出了《医道中和——国医大师孙光荣临证心法要诀》,这是中华中医药中和医派的又一力作,是国医大师孙光荣学术思想临床经验研究传承的最新成果,此乃杏林之喜,中和之华。细品此书,发之肺腑,的确是一本好书!为什么说这是一本好书呢?主要是在于作者的传承很到位。当今市场上有不少传承类的中医图书,但是有许多因为作者发挥较多,很难看到名老中医的真正的临证思想了,更多  相似文献   

20.
正最近,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推出了《医道中和——国医大师孙光荣临证心法要诀》,这是中华中医药中和医派的又一力作,是国医大师孙光荣学术思想临床经验研究传承的最新成果,此乃杏林之喜,中和之幸!细品此书,发之肺腑,的确是一本好书!为什么说这是一本好书呢?主要是在于作者的传承很到位。当今市场上有不少传承类的中医图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