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素华  严天顺 《四川中医》2003,21(10):78-78
本文通过用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肺炎60例取得较好疗效,进一步阐述了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肺炎咳嗽的机理及临床应用。麻黄与石膏巧妙配伍,不论风寒、风热、痰热闭肺,均可起到宣通肺气的作用。临证时若能谨守病机,灵活变通,将能妙法生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小儿肺炎(风热闭肺证)的有效性,以期为临床治疗小儿肺炎(风热闭肺证)提供有效治法。方法从小儿肺炎病因病机分析麻杏石甘汤的配伍原则、现代药理、临症经验,揭示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小儿肺炎的本质。结果通过理论与经验分析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肺炎(风热闭肺证)具有缓解咳嗽、发热、咯痰等症状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结论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小儿肺炎(风热闭肺证)确有良好疗效,为进一步理论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3.
麻杏石甘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整理分析麻杏石甘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研究进展,结合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病因病机及麻杏石甘汤的组成和药理,对其临床疗效及相关病理机制进行介绍.麻杏石甘汤为治疗哮喘的经典方之一,主治肺热咳喘证,研究发现其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有较大潜力,但尚有的研究仍较局限,该方的体内药动学尚未见报道,对于本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缺乏一致性认识,未形成统一的诊断及疗效评判标准,这些问题都需在今后的科研和临床工作中解决.随着现代医学发展,应为麻杏石甘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提供更多的循证医学依据,为以该方为基础方的新药研究奠定基础,为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新方法,使麻杏石甘汤科学的应用于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麻杏石甘汤和定喘汤均为中医治疗肺病的临床常用方剂,均可用于治疗邪热壅肺型肺部疾病,然而两者在具体临证应用中仍存在细微差异。具体而言,麻杏石甘汤之"邪"为外邪、风寒之邪,而定喘汤之"邪"为内邪,是痰邪,虽然两方的病机因素均有邪热闭塞于肺,但不同点在于麻杏石甘汤的病机因素还有感受外邪,而定喘汤则无。本文主要探讨麻杏石甘汤与定喘汤病机、方证、方药及临床应用4个方面的异同,明确两方的临床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治疗表寒里热型秋冬季急性支气管炎疗效。方法麻杏石甘汤加减煎汁内服,1剂/d,早、中、晚饭后温服。7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97.10%。结论麻杏石甘汤治疗表寒里热型秋冬季急性支气管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文献资料,阐述了参病机变通、循实验求索,巧用麻杏石甘汤治疗肺心痛、急喉风、痔疮、哮喘、荨麻疹等;并对该方饮片制备、煎煮方法、服药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周永霞  陈可静 《中国中医急症》2004,13(11):733-733,767
目的观察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 (痰热壅肺型 )的疗效.方法将 60例小儿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病毒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加味麻杏石甘汤.结果 治疗组的体温下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肺部罗音消失时间及 X线片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结论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 (痰热壅肺型 )疗效较之单纯西药治疗为佳.  相似文献   

8.
麻杏石甘汤具有辛凉宣泄、清肺平喘之功效,在临床上运用广泛。笔者粗略总结了伍炳彩运用该方治疗咳嗽的辨证要点及临证用药加减,为临床运用麻杏石甘汤治疗咳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加减对肺经郁热型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麻杏石甘汤,两组疗程均为60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麻杏石甘汤治疗肺经郁热型咳嗽变异性哮喘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配伍比例的麻杏石甘汤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热哮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患儿190例,分为A、B两组,A组(160例)哮喘患儿,进行ACQ量表测试。B组(30例)患儿进行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率以及肺功能测定。A、B两组均分为治疗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及支持疗法。治疗组予高剂量麻黄的麻杏石甘汤,对照组予低剂量麻黄的麻杏石甘汤。1周后分析临床疗效情况。结果:(1)高剂量麻黄的麻杏石甘汤组和低剂量麻黄的麻杏石甘汤组均可以有效控制哮喘,在哮喘控制上无差异,ACQ得分无差异(P0.05)。(2)中医证候疗效判定在咳嗽、咯痰、舌质、脉象、肺部体征证候积分上无差异(P0.05);而在喘息证候积分上有差异(P0.05)。(3)肺功能测定方面FEV1增值、PEF变异率均有差异(P0.05)。结论:结果表明高剂量麻黄的麻杏石甘汤比低剂量麻黄的麻杏石甘汤临床效果好,可以有效改善喘息症状,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清宣化痰法,观察麻杏石甘汤化裁治疗小儿痰热郁闭型鼻渊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运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163例痰热郁闭型鼻渊患儿,采用麻杏石甘汤化裁治疗2周。采用中医证候积分表评估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163例患儿鼻塞、流浊涕、咳嗽及头痛、头昏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临床痊愈率为19.02%(31/163),总有效率为82.21%(134/163)。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采用以麻杏石甘汤为代表的清宣化痰法治疗痰热郁闭型鼻渊患儿,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小柴胡汤是辨治少阳夹杂证的代表方,麻杏石甘汤是辨治肺热证的代表方,而选用小柴胡汤与麻杏石甘汤合方则是辨治长期低热的良方。权衡长期低热病变病因及治则,思辨病变属性与方药如少阳夹杂证与小柴胡汤,郁热蕴肺证与麻杏石甘汤,热证与小柴胡汤、麻杏石甘汤,寒证与小柴胡汤、麻杏石甘汤,病变演变寒热夹杂性与小柴胡汤、麻杏石甘汤。并以合方辨治肺结核低热、风湿热低热、肺癌术后低热、功能性低热的典型病例说明临床运用思路。  相似文献   

13.
麻杏石甘汤化裁治疗顽固性咳嗽5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方  钟兴美 《四川中医》2001,19(5):36-36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治疗顽固性咳嗽的疗效。方法:用麻杏石甘汤化裁,每日1剂,7天为1个疗程,观察3个疗程。结果:58例患者中,治愈53例,好转5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麻杏石甘汤化裁治疗顽固性咳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唐有男 《光明中医》2022,(22):4156-4158
麻杏石甘汤出自《伤寒杂病论》,是麻黄汤去桂枝加石膏,变辛温发表为辛凉宜透之法。麻杏石甘汤是常用于治疗小儿咳喘的经方,但在临床治疗中需要依据方剂的辨证要点针对施治,虽幼儿用药量减半,但药物配比灵活,故可获得奇效。此文对桂枝加麻杏石甘汤进行解析,阐述其在小儿喘嗽治疗的中医机制,作验案1则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化裁方治疗痰热型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予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化裁方,对照组予复方甘草口服液、头孢克洛,治疗7天。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2.5%,对照组8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化裁方治疗痰热型咳嗽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合葶苈大枣汤治疗小儿肺炎(IP)的疗效。方法:9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用麻杏石甘汤及葶苈大枣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合葶苈大枣汤治疗小儿肺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麻杏石甘汤配合鲜竹沥雾化治疗小儿外感咳嗽(风热犯肺型)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小儿风热犯肺型咳嗽,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治疗方式,试验组应用鲜竹沥雾化配合麻杏石甘汤治疗。将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试验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应用鲜竹沥雾化配合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外感咳嗽(风热犯肺型)取得良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根据宫毅教授的经验,观察加味麻杏石甘汤对痔急性发作肺胃郁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痔急性发作肺胃郁热证患者随机分组治疗,治疗组60例给予加味麻杏石甘汤,对照组60例给予痔宁片,对照观察两组疼痛、水肿、便血、黏膜改变的时效和疗效。结果治疗组疼痛、便血的平均起效时间、平均消除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7 d后2组均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及降低症状积分,治疗组临床症状的改善及积分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痔急性发作起效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葶蝉麻杏石甘汤治疗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葶蝉麻杏石甘汤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6例用葶蝉麻杏石甘汤治疗;对照组38例用青霉素钠、氯化胺合剂治疗,两组疗程均为7天。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葶蝉麻杏石甘汤对急性支气管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0.
麻杏石甘汤是《伤寒论》中重要治病方药之一。探索麻杏石甘汤的用药配伍规律及组方原理,并权衡张仲景所论病证表现,认为麻杏石甘汤既非辛凉解表剂,也非单一清宣肺热剂,而是属于寒热并治剂。学用麻杏石甘汤既可调整用量,又可加味用药,贵在因病变证机而调整用药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