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新亚  刘霞英  任勇 《护理与康复》2012,11(12):1162-1163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抑郁、焦虑心理的影响。方法对47例艾滋病患者采取社会家庭支持、认知及情绪干预等心理干预措施。用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进行干预效果测评。结果干预后患者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降低,干预前后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艾滋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生理、心理、社会和经济因素方面指出了艾滋病患者抑郁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策,以期为改善艾滋病患者抑郁症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改善艾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命。方法:从认知、心理、行为等方面实施家庭干预,充分发挥艾滋病患者家属的监督作用,观察患者治疗依从性、并发症预防及治疗费用等情况。结果:给艾滋病患者建立起了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患者表现出积极向上、勇于面对现实的生活态度。结论:家庭干预的实施对艾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PSM)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对80例艾滋病合并PSM患者入院时、实施心理干预3周后,分别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结果:实施心理干预后本组SAS、SDS得分均低于心理干预前(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艾滋病合并PSM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减轻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现代化通讯在艾滋病患者负性心理干预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利用现代化通讯对278例艾滋病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进行综合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评价干预效果。结果:患者干预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将现代化通讯应用于艾滋病患者心理干预,可明显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邹丽红 《当代护士》2016,(5):104-107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干预方式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79例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的顺序分为常规护理组(RC组),个体化心理干预护理组(IP组)以及综合护理组(CN组),观察不同护理干预后患者依从性情况,采用WHO-QOL-HIV-BREF中文版量表评定护理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Kaplan Meier法分析患者生存率。结果 CN组在完全依从患者例数、依从率方面均高于R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完全依从患者例数方面也高于IP组(P0.05),而IP组在完全依从患者例数、依从率方面均高于RC组(均P0.05);CN组在干预后心理领域、总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RC组、IP组(均P0.05);IP组在干预后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及总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RC组(均P0.05);三组在干预后心理领域、社会关系、总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Kaplan Meier法分析,RC组4年的累积死亡率为15.05%(14/93),而IP组为10.75%(10/93)、CN组为9.68%(9/93),三者在累积死亡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多因素Cox比例回归模型分析发现,综合护理干预、个体化心理干预、患者是否服药依从为患者的生存率影响因素。结论综合护理与个体化心理干预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用药依从性及生存质量方面优于常规护理,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150例艾滋病患者按住院日期分为干预组80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遵医情况及出院后三个月再次住院率。结果:干预组患者遵医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出院后三个月再次住院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提高艾滋病患者的遵医行为,维持病情稳定,减少机会性感染,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需求层次理论的精细化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心理韧性、自我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1日~2021年11月1日接收的96例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实施需求层次理论的精细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不同时间心理韧性[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自我效能(采用自我效能量表)。结果:干预3、7、15 d后,研究组CD-RISC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艾滋病患者采取需求层次理论的精细化护理干预对策,促使患者心理抗压与承受能力得以提升,其自我护理能力水平随之加强,对护理工作开展、临床治疗效果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心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应对与防御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88例艾滋病患者,采用医学应对方式(MCMQ)和防御方式(DSQ)问卷调查,将心理干预前后得分进行比较。结果主要心理健康问题包括恐惧、害怕、悲观、多虑等;患者采用的应对方式包括面对、回避和屈服。采用不成熟型、成熟型及掩饰型防御机制的患者干预前后得分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开展心理干预可促进患者康复和改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防止疾病复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监管场所艾滋病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4月~2016年4月收监的90例艾滋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遵医嘱发药,常规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特殊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监管期间服药依从性、CD+4的变化、感冒次数、新发并发症例数。结果心理干预后观察组CD+4明显高于对照组,服药依从性为100%,感冒次数、新发并发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增加艾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提高对医务人员的满意度,减少违法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获知并确认感染(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的心理活动状态,为执行艾滋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深度访谈9名患者的资料,运用Colaizzi的七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结果艾滋病患者在获知患病确诊后的治疗过程中,有6个方面的心理体验主题:隐瞒、疑惑和否认、担心被抛弃、渴望被治愈、平静和担心疾病传染性。结论护士要高度关注患者的心理,帮助患者建立社会支持系统,针对患者不同心理体验提供针对性干预措施有助于控制疾病传播的风险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08年1月~2011年间收治的36例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认知干预和行为干预等综合护理,观察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36例艾滋病患者经护理干预后健康感觉、躯体症状、睡眠状态、认知水平、参与能力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艾滋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基于华生人性照护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心理状态、自我效能感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64例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及研究组,每组各32例,对常规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基于华生人性照护理论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自我效能感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的心理状态(SCL-90量表)各维度得分低于常规组,自我效能总分为(106.11±11.18)分,高于常规组的(92.36±11.27)分;生活质量评分为(60.08±4.21)分,高于常规组的(49.16±5.03)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艾滋病患者实施基于华生人性照护理论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刘瑶  琚新梅 《全科护理》2016,(32):3375-3377
[目的]了解海南省艾滋病儿童心理问题,探讨跟踪式同伴团体+个性化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半结构访谈了解艾滋病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的现状,根据现存心理问题实施跟踪式同伴团体、个性心理干预辅导,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社会支持量表(SSS)及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RSCA)和自编问题做问卷调查,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后艾滋病儿童的焦虑、抑郁情绪有所改善,社会支持状况加强,心理韧性增强,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伴式团体+个性化心理干预能改善艾滋病儿童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5.
社区护理学     
《中国临床护理》2008,(5):283-284
社区艾滋病患者希望水平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阿片类物质依赖病人的心理社会干预进展;社区高龄独居老人意外伤害易感性和干预模式;社区干预对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现状;高血压病病人社区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于行为改变轮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艾滋病住院患者心理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200例艾滋病住院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及健康知识访谈,观察组给予基于行为改变轮理论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情绪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积极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行为改变轮理论的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艾滋病住院患者心理情绪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心理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抑郁及依从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治疗的影响.方法 将108例艾滋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运用心理护理干预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比较两组抑郁发生率,并于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依从性行为调查.结果 干预前,两组的抑郁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干预后,干预组抑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可提高艾滋病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行为,降低抑郁发生率,有利于患者完成治疗,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心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应对与防御方式的影响.方法 选择88例艾滋病患者,采用医学应对方式(MCMQ)和防御方式(DSQ)问卷调查,将心理干预前后得分进行比较.结果 主要心理健康问题包括恐惧、害怕、悲观、多虑等;患者采用的应对方式包括面对、回避和屈服.采用不成熟型、成熟型及掩饰型防御机制的患者干预前后得分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开展心理干预可促进患者康复和改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防止疾病复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心理疏导疗法在艾滋病患者领悟社会支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首次住院的艾滋病患者60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2组患者在入院时均进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评分,对照组给予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指导(如建立互信、日常生活指导、尊重患者的隐私等),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干预30d后对2组患者再次进行(PSSS)评分.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领悟社会支持评分62.93,明显高于对照组评分59.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心理疏导疗法能有效帮助艾滋病患者寻求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讨论心理一致感对艾滋病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采取心理一致感量表(SOC-13)及医学应对量表对160例艾滋病患者进行一般情况、心理一致感与应对方式调查测评,讨论患者的心理一致感与应对方式及二者的关系。结果艾滋病患者在心理一致感方面得分均值是(63.5±10.2)分,三因子里领会能力方面的分数最多(5.1±1.0)分,价值感与治理能力得分分别是(4.7±0.8)分和(4.6±1.1)分;艾滋病患者这三类应对形式分量表的平均条目是面对(2.2±0.4)分,回避(2.2±0.2)分,屈服(2.0±0.5)分;艾滋病患者面对分量表分数都比常模低,回避与屈服分量表分数都比常模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面对和领会能力、价值感与心理一致感体现为正相关(P0.05);回避和治理能力体现为负相关(P0.01);屈服和治理能力、领会能力、价值感、心理一致感都体现为负相关(P0.01)。结论艾滋病患者在心理一致感方面急需提高,护理工作者宜结合患者切实状况开展个体化的干预措施,帮助患者采取面对这一正面形式主动应对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