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结合区域临床医务人员的流行病学调查,探讨锐器伤发生的相关因素,并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以青岛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临床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按照科别、执业类别、损伤发生类别、发生地点、暴露特点、操作环节、医疗器具等多因素设计医务人员锐器伤调查表,对2012-2017年医院报告登记的2246例次锐器伤进行流行病学及统计学相关因素分析。结果医务人员锐器伤主要发生于动静脉拔针(24.31%)、针头入锐器盒(18.57%)、手术缝针(13.40%)、药物配制(9.17%)、静脉注射(7.79%)等操作过程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7.31,P0.001);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频率最高的地点主要是普通病房、急诊室、静配中心和输液室;输液器钢针(44.84%)、手术缝针(10.51%)、静脉留置针(8.59%)、真空采血针(8.33%)和玻璃碎片(2.54%)等是造成医务人员锐器伤的主要医疗器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8.16,P0.001);锐器致伤以轻度为主,大部分病例(2141例,占95.33%)经治疗或观察后治愈。结论防控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危害,最重要的是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医务人员认知和锐器伤处理流程,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实施标准预防,减少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分析西部地区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讨降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科学合理的方法及管理策略。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51所医疗机构共选取596名医务人员进行锐器伤问卷调查。所得数据用SPSS24.0统计软件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本次共调查596名医务人员,男性114名,女性482名,其中锐器伤发生率为55.0%(328/596),发生锐器伤后的上报率为13.7%;锐器伤发生地点主要集中在治疗室,其次是手术室和普通病房;主要涉及的器具为一次性注射器、头皮钢针和缝合针;锐器伤发生的环节前三位依次为双手回套针帽、手术缝针和拔出动静脉针;已知暴露源的锐器伤事件中,血源性传染病锐器伤暴露有88例,其中乙肝76例,艾滋病毒6例,丙肝3例,梅毒3例;不同性别、年龄、工作年限、工作类别的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同时提供处置锐器的安全容器和安全注射用具,医务人员的锐器伤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西部地区医务人员的锐器伤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严重威胁着医务人员的职业健康,应通过加强各类安全防护,增强医务人员防范锐器伤的意识,建立锐器伤上报系统等举措来预防并降低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我国三级甲等医院急诊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的现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网络问卷,对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共114家三级甲等医院急诊医务人员2015年3-5月至2016年3-5月内锐器伤发生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1 212名调查对象中,383人在过去12个月内发生过锐器伤,平均发生密度为0.88次(人·年);不同职业、年龄、地区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瓿瓶、头皮钢针、注射器针头、采血针是造成医务人员锐器伤的主要器具,发生率分别为51.2%、49.3%、33.7%、25.3%;发生锐器伤后,94.3%的医务人员能够正确做好即时处理措施;锐器伤上报率为2.8%;发生锐器伤的医务人员中有25.8%的人暴露前未注射过乙肝疫苗。结论应该加强急诊护士、年轻急诊医务人员、中部急诊医务人员的管理及培训,加大危险环节的监督及管理;提高安全器具的普及率;健全职业暴露上报体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扬州市医疗机构锐器盒使用现状,为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提供依据。方法 2021年9月-2022年4月,采用便利抽样法,以扬州市24所医院的护理人员为调查对象,其中三级医院9所、二级医院6所、一级医院9所。用纸质调查问卷和电子调查问卷调查护理人员的基本情况、锐器盒使用情况、锐器伤发生情况。结果 共调查217名护理人员,有162名在执业生涯中共发生571次锐器伤,发生例次率为352.47%。在过去1年内发生锐器伤上报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671,P<0.001)。护理人员所在医院的等级与是否参与单位开展的锐器伤相关教育活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904,P<0.05)。不同工作年限的护理人员锐器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214,P>0.05)。不同部位的锐器伤发生频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0.201,P<0.001),对护理人员造成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920,P<0.001)。结论 ...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调查获得甘肃省庆阳市锐器伤发生相关数据,为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锐器伤发生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选择2016年7月期间庆阳市七县一区的8所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和50所一级医疗机构的1 252名医务人员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对回收问卷中的1 146名医务人员过去一年的锐器伤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结果。结果庆阳市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率为58.38%、发生例次率为140.84%、发生密度为11.74次/(人·月),均处于较高水平;不同性别、职业、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年限和医院等级的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锐器伤发生环节最多的是双手回套针帽、使用手术缝针、将锐器放入锐器盒,发生地点最多的是治疗室、普通病房、手术室,所涉及器械最多的是一次性注射器、头皮钢针、手术缝针;培训次数越多,医院提供锐器盒,防护意识增强,锐器伤的发生率逐渐降低(P0.05)。结论庆阳市锐器伤发生水平处于较高水平,加强对重点人群、重要环节的培训,精准管理不同等级医院,完善上报流程和配置专项人员及机构,提高医务人员防护意识对降低锐器伤发生率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锐器伤暴露情况,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2012年10月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发生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调查的1 243名医务人员中有327人至少发生过1次锐器伤,发生率为26.31%;以护士为主,占10.83%;发生部门以普通病房和手术室为主,分别占38.73%和20.42%;造成锐器伤的主要医疗器具为注射器针头、输液头皮针和手术缝合针,分别占38.03%、25.35%和14.08%;引起锐器伤的主要操作是加药时、手术缝针时和拔出动静脉针时,分别占23.94%、14.08%和13.38%;在已知暴露源的情况下,血源性疾病暴露率达4.76%,锐器伤后上报率仅为3.17%。结论锐器伤发生率较高,但上报率较低,医务人员对锐器伤及其危害的重视程度不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发生情况,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2011年5月医务人员的锐器伤发生情况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1424名调查对象中9.06%在调查月内有过锐器伤经历,平均发生密度为0.12次/(人.月);锐器伤发生较多的地点为普通病房及手术室,发生率分别为40.46%、39.88%;一次性注射器、手术缝针及静脉输液头皮针是造成医务人员锐器伤的主要医疗器具,分别占35.84%、20.81%及16.76%;手术过程中、回套针帽时、整理手术器械、将针头放入锐器盒等操作是造成医务人员锐器伤的主要环节,分别占20.81%、19.66%、9.83%、9.83%;由于工作内容的不同,不同类别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发生地点、操作种类及涉及器具有所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已知暴露源的情况下,血源性疾病暴露率为18.06%,锐器伤后上报率仅为5.20%。结论锐器伤是医疗卫生机构中常见的职业伤害,应通过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操作、推行使用安全器械、改变错误的习惯行为、实施标准的安全防护等措施来切实降低锐器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锐器伤专项微型培训方法的效果,以提高职业防护的执行力、降低锐器伤的发生。方法 2015年6月对481名医务人员进行锐器伤基线调查,确定针剂开启、针头处理、锐器传递、锐器盒的使用为专项微型培训内容,采取制定锐器使用标准操作规程、骨干培训、现场培训、固化培训的流程组织实施,对比培训前与培训后第一个月和第六个月锐器使用标准操作正确率和培训后1年锐器伤发生率。结果 发放调查问卷501份,回收481份,应答率96.01%;基线调查锐器伤的发生率为53.85%,发生密度为0.11次/人·月;不同类别医务人员中护士锐器伤发生率最高,发生率为59.83%;针头和玻璃是造成医务人员锐器伤的主要刺伤器具;锐器伤发生时机排前3位的分别是掰安瓿时、回套针头帽时和分离针头与注射器时;其中污染锐器伤218例次,占41.60%,血源性疾病暴露55例次,血源性疾病暴露率为11.07%;锐器伤专项微型培训后针剂开启、针头处理、锐器传递、锐器盒的使用操作正确率分别由20.13%、61.93%、69.15%、75.93%提高到72.43%、88.84%、90.81%、93.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培训前相比,培训后一年内医师、护士锐器伤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01)。结论 锐器伤专项微型培训有效弥补了大课培训的不足,培训灵活机动,医务人员参与性强,锐器使用操作更加规范、高效,可有效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甘肃省不同经济水平地区医院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情况,为改善医务人员锐器伤现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5年1月-2015年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按照经济GDP水平(高、中、低),随机选取甘肃省29所不同级别医院,对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发生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结果。结果共发放问卷4 016份,回收有效问卷3 674份,回收率91.5%;发生锐器伤1595人,发生率为43.4%;不同经济地区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锐器伤发生率女性45.24%,多于男性的35.92%;护理人员47.32%,多于医师的35.82%;工龄5年44.65%,多于30年医务人员的31.91%,不同性别、岗位、工作年限的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场所在不同经济水平地区医务人员的锐器伤发生率不同,二级医院均高于三级医院。结论甘肃省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率存在经济水平上的区域特色,遵循区域特色、精细化医务人员锐器伤的规范化管理制度,是减少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锐器伤基线调查来了解医务人员锐器伤现状,为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锐器伤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山东省感染控制中心发布的医务人员锐器伤调查问卷,对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3个院区的3 365名医务人员在2012年10月1-31日发生的锐器伤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218名医务人员发生了锐器伤,锐器伤发生率6.48%,其中护士135名,占61.93%;锐器伤发生最多的场所为普通病房和口腔科,分别占26.01%和15.54%;锐器伤发生的主要操作为回套针帽、医疗废物处置和静脉注射;发生锐器伤的主要器具为头皮钢针和一次性注射器;参与调查的医务人员中有61.58%参加过培训,然而上报率仅为8.45%。结论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减少不必要注射、执行标准预防对预防锐器伤的发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西安市市管医疗机构检验科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方法对西安市市管所有医疗机构检验科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进行随机现场采样监测。结果 2015年共采集西安市80所医疗机构检验科医务人员手标本240份,合格127份,合格率为52.92%。医务人员手卫生合格率:市立直属医院为62.67%,职工医院为55.95%,私立医院为40.74%;综合医疗机构为67.68%,专科医疗机构为42.55%;三级医疗机构为79.63%(43份),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为45.16%(84份),不同类别医疗机构检验科医务人员手卫生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手卫生不同项目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分别为0.83%、8.33%。各年龄组医务人员手卫生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03,P0.05),≥50岁年龄组医务人员手卫生合格率最高(71.43%),其次为30岁年龄组(67.82%),40~岁组合格率最低(39.66%)。结论西安市市管医疗机构检验科医务人员手卫生合格率整体水平偏低,应提高检验科医务人员防护意识,加强手卫生质量监控,严格掌握并执行标准洗手操作规程,进一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情况,为持续改进锐器伤安全管理工作提出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06年8月—2015年7月上报的《锐器伤登记表》,分析统计相关资料。结果共上报211例锐器伤,主要人群为护士(118例,55.92%)和医生(83例,39.34%);工龄主要为5年及以下者(117例,55.45%);发生地点主要为外科病房(67例,31.75%)、内科病房(65例,30.81%)及门急诊(33例,15.64%);致伤物主要为注射器针头(91例,43.13%)、缝合针(34例,16.11%)和头皮针/输液器针头(27例,12.80%);主要致伤操作为各种注射(40例,18.95%)、静脉输液(38例,18.00%)、手术缝合/剪断(36例,17.06%)。主要致伤环节为操作中(治疗、检查、手术),共109例(51.66%)。血源性病原体污染的器械中,HBV污染95例(76.61%),HCV污染25例(20.16%),HIV污染4例(3.23%)。无血源性病原体感染病例发生。211例医务人员接种乙肝疫苗者155例(73.46%)。结论应重点针对工作时间≤5年的护士和医生,外科病房、内科病房及门急诊的医务人员,注射、静脉输液、缝合/剪断等操作时做好锐器伤防护工作。医院相关部门完善上报流程,加强追踪。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医护人员手卫生进行干预,评估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某三级甲等教学医院ICU37名医护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直接与间接法对其干预前后的手卫生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手卫生监测第一阶段中,基线调查期手卫生依从率(46.96%)和干预后观察期(63.3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44,P=0.007);手卫生监测第二阶段中ICU手卫生依从率从57.85%上升至88.58%。手卫生依从率与平均每床日手卫生用品消耗量呈正相关(r=0.725,P0.001),与医院感染发病率、例次发病率均呈负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983、-0.990,均P0.001),使用含乙醇免洗手消毒剂手卫生依从率与平均每床日手卫生用品消耗量呈正相关(r=0.391,P0.001)。结论手卫生依从性监测和干预需要长期连续性进行,直接观察法与间接手卫生产品消耗评估法相结合,可以对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进行有效的监测和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重庆市市级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为制定有效的手卫生管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4—6月通过调查问卷、现场观察及手表面采样的方法,对24所市级医院的111名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所有被调查科室均设置有专门的洗手设施,且被调查者均采用流水洗手的方式进行手卫生。医务人员洗手使用消毒剂的比例(82名,73.87%)高于采用六步洗手(42名,37.84%);接触患者前手卫生执行率为99.10%(110名),高于接触患者后的89.19%(99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9.23、9.88,均P0.01)。诊疗活动中手卫生前手最大菌落总数为475 CFU/cm~2,手卫生后手最大菌落总数为85 CFU/cm~2,洗手后手菌落计数低于洗手前(P0.01)。年龄、性别、科室和职业是影响手卫生的重要因素。洗手前,护士手卫生合格率高于非护士,女性、护士以及Ⅰ类环境中医务人员手表面菌落总数分别低于男性、非护士以及其他类型环境,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洗手后各组手卫生合格率均有提高,医务人员手表面菌落总数均有减少。结论重庆市市级医院洗手设施配置和手卫生效果均较好,但≥35岁年龄组、男性、Ⅲ和Ⅳ类环境科室的医务人员,以及非护士的手卫生依从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利用5M1E质量分析工具为基础的手卫生综合干预措施对儿科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监测某院儿科29名医务人员手卫生情况,2015年4—6月为手卫生本底调查时间,采用5M1E质量分析工具,查找影响儿科手卫生依从率的各方面因素,2015年6月开始采取干预措施,与2015年7月—2016年3月手卫生情况进行比较。并分析比较2014年7月—2015年3月与2015年7月—2016年3月医院感染发病情况。结果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2015年4—6月为30.86%,2016年1—3月上升至81.94%;手卫生正确率则从68.14%上升至93.75%;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及正确率均呈逐渐上升趋势(χ~2值分别为2 608.626、630.798,均P0.001)。手卫生采样合格率由2015年4—6月的20.69%上升至2016年1—3月的89.66%(χ~2=31.957,P0.001)。医院感染发病率由2014年7月—2015年3月的7.74%下降至2015年7月—2016年3月的3.62%(χ~2=46.717,P0.001)。结论采用5M1E质量分析工具对儿科医务人员手卫生情况进行分析调查和综合干预,提升了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降低了儿科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某院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的人群分布特征和风险环节,为制定有效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14年1-12月该三级甲等医院医务人员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的职业暴露情况,分析发生锐器伤者的职业类别、暴露地点及环节、暴露源等情况。结果2014年1-12月共监测医务人员2 643名,发生锐器伤61名,其中护士43名(占70.49%),医生13名(占21.31%)。医务人员锐器伤职业暴露科室主要为骨科(9名,占14.75%),致伤锐器主要为输液针(33名,占54.10%),发生的主要操作环节为拔针(21名,占34.43%);暴露源主要为乙型肝炎病毒(HBV),共36例(占59.01%);34名(占55.74%)锐器伤职业暴露医务人员在操作中均未戴手套。锐器伤职业暴露后进行局部处理者54名(占88.52%),进行药物治疗(含预防用药)者仅18名(占29.51%);追踪随访43名(占70.49%),均未因暴露而发生感染。结论医院应建立完善的锐器伤职业暴露监控体系,加强对发生锐器伤高危人群的培训,强化标准预防,对风险环节进行监控和干预,有效减少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甘肃省不同层次医院的医务人员锐器伤(SI)现状进行调查,为提高临床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规范操作行为以及制定职业防护措施提供指导。方法2012年1-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甘肃省6市州共38所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共回收问卷11 358份,SI发生率为9.87%(1 121例),例次率为12.60%(1 431例次),发生密度为1.05次/(人·月)。不同性别、岗位、工作年限组医务人员SI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岗位人群,容易发生SI的地点不同;造成医务人员SI的主要医疗器具是注射器针头、静脉输液头皮针及手术缝针。已知暴露源的SI有1 099例次(76.80%);发生污染SI 980例次(68.48%),其中474例次(48.37%)为血源性疾病暴露,血源性疾病暴露率为33.12%。在调查的血源性暴露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占74.25%,梅毒螺旋体(TP)占13.10%,丙型肝炎病毒(HCV)占12.01%,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占0.64%。 结论甘肃省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探索适合区域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监控和管理体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干预前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及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分析手卫生对医院感染成本效益的影响。方法以2012年12月—2014年6月某院神经外科78名医务人员作为手卫生依从性干预对象,进行颅脑清洁手术的325例患者作为医院感染调查对象,比较干预前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手卫生成本,以及手术患者住院费用等。结果干预前手卫生依从率为35.24%(216/613),干预后为73.75%(486/659);干预前医院感染发病率为31.85%(50/157),干预后为18.45%(31/168),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80.091、7.782,均P0.001)。干预前患者平均住院费用为(89 524.90±38 856.70)元,干预后为(61 401.00±29 237.80)元;干预前患者平均住院日为36.70 d,干预后为26.90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296、3.511,均P0.01)。结论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能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减少患者的住院费用,缩短患者住院日。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静脉采血时自我防护现状,比较具体职业防护行为有无地区差异。方法按中国六大地理分区(华东、华南、华西、华北、东北、华中)进行分层,对中国不同地区12所三甲综合医院护理人员的静脉采血职业防护的组织管理、具体行为执行及采血后拔针按压情况等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其调查结果,并比较各地区之间的差异。结果调查12所医院89个科室,共计护理人员3 176名。护士每月人均静脉采血次数最多为华南地区,为299.88次;最少为华北地区,为102.03次。99.42%(2 910/2 927)的护理人员知晓医院针刺伤应急预案;采血时佩戴手套者仅65.71%(1 901/2 893),其中最高为华西地区(98.03%,398/406),最低为华北地区(25.00%,115/460),不同地区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7.32,P0.01);单手直接丢弃废弃针头执行率为49.47%(1 445/2 921),最高为东北地区(66.16%,217/328),最低为华东地区(40.83%,167/409),不同地区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28,P0.01)。嘱患者按压穿刺点上方血管刺入点为65.42%(1 831/2 799),最高为华中地区(74.95%,380/507),最低为东北地区(48.73%,154/316),不同地区间指导患者按压部位正确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84,P0.01)。结论中国护理人员静脉采血职业防护意识有待提高,需针对不同地区开展系统化的安全防护培训和规范静脉采血职业防护行为,以减少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促进护理人员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医务工作者针刺伤现况并分析原因,以探讨有效的针刺伤防护策略。方法回顾性调查某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感染管理科登记的针刺伤案例并进行分析。结果共发生164例针刺伤,其中医生71名(43.29%),护士81名(49.39%),其他医务人员12名(7.32%)。2013年发生针刺伤事件47例(28.66%),2014年54例(32.93%),2015年63例(38.41%)。医疗器械为受污染器械的有152例(92.68%),医疗器械污染情况未知的有9例(5.49%),而未受污染的器械仅为3例(1.83%)。164例针刺伤发生地点以手术室最多(67例,占40.85%);针刺伤发生部位以手指的发生率最高(141例,占85.98%);发生针刺伤的原因以粗心、工作繁忙或者未按规范操作为主(115例,占70.12%),医生发生针刺伤的原因以工作经验不足者最多,占52.11%,护士发生针刺伤原因以粗心、工作繁忙或者未按规范操作者最多,占93.83%。结论医务人员针刺伤案例逐年增多,应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意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建设,改善医疗环境等措施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