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凡郁病必先气病,肺作为气之大主,诸气愤郁皆属于肺,故治郁先理肺,肺气畅达则一身之气畅达,郁证自除.翻阅典籍、文献,从古至今从肺论治郁证的理论探讨并不鲜见,但秉持从肺论治郁证原则,针对不同辨证阶段归纳出行之有效的治则治法及方剂者寥寥无几.本文从肝与肺的关系、肺的生理功能出发论证了肺郁的病因病机及从肺论治郁证的必要性,并总... 相似文献
2.
3.
痹证也称风湿病,是人体正气不足或脏腑功能失调,风、寒、湿、热、燥等邪为患,痰浊瘀血留滞,引起经脉气血不通不荣,出现以肢体关节疼痛、重着、麻木、肿胀、屈伸不利等,甚则关节变形、肢体痿废或累及脏腑为特征的一类疾病。现代免疫学认为,风湿病的发生与细菌、病毒感染、遗传因素、内分泌、环境及自身免疫有关。很多实验证明,一些风湿类疾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而中医学“免疫”即人体的正气拉,并将疾病发病因素归纳为正气与邪气。本病因始见于《内经》,在《素问·痹论》篇中提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强调了外邪致病的重要性,国医大师李济仁先生口’根据多年的临床观察认为,痹证除以上致病因素外,其发病机理与脾虚外湿易侵,血虚外风易感,阳虚外寒易人,阴虚外热易犯,正虚外邪易干有关。也即邪气的侵入只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外部条件,正气虚弱才是本病发生演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5.
黄褐斑是女性常见损容性疾病,易诊断难治愈,慢性病程且复发率高。笔者通过古籍文献梳理及长期临床实践,提出黄褐斑的核心病机为本虚标实、因虚致郁(瘀),强调在行气解郁、活血化瘀的同时,应将“补法”贯穿于黄褐斑治疗始终。《本草纲目·虚损》将虚分为“气虚,血虚,精虚,五脏虚,虚热,虚寒”六类。本文以此为纲,根据黄褐斑的颜色、在面部分布的特点以及伴随症状等,将其分为不同证型:五脏虚而生斑包括心气虚而生斑、心神虚而生斑、肺气虚而生斑、脾气虚而生斑、肝血虚而生斑、肝阴虚而生斑、肝气虚而生斑、肾阴虚而生斑、肾阳虚而生斑、肾精虚而生斑;因气血为生命活动之根本,故特分出气虚生斑和血虚生斑之证;又因临床阳虚和阴虚褐斑患者众多,故不能遗漏虚热生斑和虚寒生斑的病机探讨。笔者分别论述了因虚生斑的具体病机和相应的治法方药,旨在丰富黄褐斑的中医辨证体系,拓宽本病临床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6.
7.
8.
9.
胆石病从肝虚论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为肝脏自身虚损是胆石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提出胆石病病发在胆,病源在肝,应无石先防,有石治本。治石当有补肝一法,并从补气益肝、养血柔肝、养阴滋肝、助阳温肝几方面谈了体会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朱丹溪对郁证六郁理论的提出和以名方越鞠丸为基础的治疗方法,以及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对郁证的阐述和发挥,来认识和探讨中医对郁证的解郁之法。对都证的临床认识、分类和治疗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