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秀玲 《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6):104-105
由于服务对象是医院中比较特殊的群体,产科医护人员所受到的职业性危害具有专业特殊性.产科护理人员每天都暴露于血液、阴道分泌物、羊水等各种有害的生物性、化学性因素之中.现将产科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护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胃镜检查是一项侵入性特殊操作,医护人员经常暴露于各种危害因素之中,经常会受到含有致病微生物的污染物和气溶胶的危害。美国职业安全保障和健康管理组织(OS-HA)要求医院工作人员在处理有危险工作前,应接受适当的训练〔1〕,并制定了OSHA措施。近年来,医护人员职业性危害和防护已引起国内外同行普遍关注。笔者就胃镜室医护人员职业危害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其有效的防护措施。1胃镜室职业性危害相关因素1.1感染危险因素由于胃镜检查操作的特殊性,使医护人员在诊疗、清洗、消毒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直接接触患者分泌物及污染的血液等;病…  相似文献   

3.
职业性损伤是指工作中某些职业性危害因素导致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受到伤害,包括职业性危害因素导致的损伤和与工作有关的疾病[1].手术室工作人员经常暴露于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锐器损伤、放射线、有害气体等危险因素之中[2],易导致各种职业性损伤.长期精神紧张度高,颈椎前屈位站立和不规律进食等因素对手术室工作人员的身心均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3],也容易导致神经衰弱、颈椎病、下肢静脉曲张、胃溃疡等疾病.近年来,手术室护士职业性损伤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关注,各级医疗管理部门也日益重视.自2008年7月,我们建立手术护士职业危害风险评估制度,从而减少了职业性危害因素对手术室护士造成的损伤.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现状,为防范职业暴露风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收集平时检查信息反馈及SARS期间对医护人员个人防护知识培训考核结果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医护人员个人防护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存在一定差距;违规操作不规范者医生比护士普遍;几乎所有医护人员(尤其是护士)均有锐器伤史。结论 医护人员职业风险不客忽视;建议加强医护人员防护知识与技能培训;制定行业法规和管理条例,完善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管理规范;规范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流程监管:为医护人员提供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以减少职业性感染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从事放射介入工作医护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并采取相应防护措施,以保障介入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院40名从事介入工作5年以上的心内科、肿瘤科、血管外科、神经外科的医护人员进行相关危害因素调查。结果:所有从事介入工作的医护人员均受到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并出现相应症状。结论:医院管理者和介入科医护人员通过对职业性危害因素的认识,在工作中应改善工作环境、减轻医护人员工作压力、加强自我防护,保障介入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以便为患者提供更高更优的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6.
从事放射介入工作医护人员职业危害因素调查及防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从事放射介入工作医护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并采取相应防护措施,以保障介入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院40名从事介入工作5年以上的心内科、肿瘤科、血管外科、神经外科的医护人员进行相关危害因素调查.结果:所有从事介入工作的医护人员均受到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并出现相应症状.结论:医院管理者和介入科医护人员通过对职业性危害因素的认识,在工作中应改善工作环境、减轻医护人员工作压力、加强自我防护,保障介入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以便为患者提供更高更优的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7.
医院的工作环境存在潜在的职业危险,医护人员常常暴露于多种职业危险因素中,特别是急诊室医护人员,常在患者未完全明确诊断前即投入对患者的处置和抢救,因此,急诊护士职业性损伤的潜在危险性大。急诊护士的自身防护问题应引起重视。本文对急诊护士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  相似文献   

8.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控制院内感染发生的重要部门,供应室工作人员负责完成对各类医疗护理用品的回收、分类、消毒、包装、灭菌与发放工作。在这特殊的职业环境中,存在着如高温、噪音、有害化学物质、紫外线照射等许多职业性有害因素,如不加以预防和控制,工作人员即有发生职业性损害的危险。  相似文献   

9.
医护人员常常暴露于多种职业危险因素中,特别是急诊医护人员,常在患者未完全明确诊断前即投入对患者的处置和抢救。因此,急诊护士职业性损伤的潜在危险性大,急诊护士的自身防护问题应引起重视。本文对急诊护士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  相似文献   

10.
刘志顺 《天津护理》2010,18(5):255-256
目的:通过对口腔科新医护人员职业性危害的认识及防护知识的调查,加强口腔科新医护人员对自我防护的意识,提高自我防护的能力。方法:采用无记名形式,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126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口腔科新医护人员对职业危害因素认识不足,自我防护意识淡漠,缺乏自我防护的能力。结论:医院应加强新医护人员职业危害及防护知识的培训,加强自我防护意识,掌握正确防护技术,把院感及职业危害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1.
总结层流室护士工作中面临的职业性危害因素,分析针对职业危害可采取的防护对策。层流室护士面临的职业危害因素包括生物、化学、物理和社会心理等方面,这些危害因素严重威胁护士的身心健康。认为层流室护士应正确认识工作环境中存在的职业性损伤,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尽量避免有害因素对自身的损害,积极寻求预防及防护措施,维护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加强口腔科医护人员的自身防护,降低职业危害。方法:分析原因,加强口腔科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宣教,规范操作,配备专用防护用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结果:口腔科医护人员在工作中防护意识增强,防护措施落实到位,无职业伤害事件发生。结论:在口腔门诊工作中切实做好医护人员的职业防范,有效避免职业性伤害。  相似文献   

13.
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与相关防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4年美国首次报道了医护人员工作中由于针剌伤而感染HIV病毒以来,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与防护开始备受关注.2003年国内SARS的爆发,导致大量医务人员在救治SARS患者的过程中自身受到感染,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由此引起了党和政府对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的高度重视,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医护人员职业防护的法律法规[1].由于护士职业的特殊性,其职业危害因素广泛存在于日常临床工作中,如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挥发性的化学消毒剂、紫外线、放射线、利器等,常常暴露于多种职业危险因素中.特别是急诊室护理人员,常在患者未完全明确诊断前即投入对患者的处置和抢救,因此,急诊护士职业性暴露危险性最大.  相似文献   

14.
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护士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常暴露于多种职业性危害因素中,与患者和污染物品直接接触的机会较多,是医源性感染的高危人群之一。因此,护士应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尽量避免有害因素对自身的损害,维护身心健康。现就常见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职业性急症     
人们在从事劳动生产过程中,经常接触一些职业性有害因素(或称生产性有害因素),如果防护不好或意外事故,这些职业性有害因素可使机体造成急性损害,临床上产生以某一急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由于职业性急症的表现与一般常见内科疾病相似,因此为避免误诊和进行有效地抢救治疗,本文就常见的职业性急症做一概要介绍,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控制院内感染发生的重要部门,供应室工作人员负责完成对各类医疗护理用品的回收、分类、消毒、包装、灭菌与发放工作。在这特殊的职业环境中,存在着如高温、噪音、有害化学物质、紫外线照射等许多职业性有害因素,如不加以预防和控制,工作人员即有发生职业性损害的危险[1]。1职业性损害的相关因素1.1物理性因素温度与湿度:在消毒供应室生产过程中,必须使用干热灭菌器、压力蒸汽灭菌器、烘干箱、制蒸馏水器等。这些设备的使用,一方面可致环境温度的增高和/或湿度的加大,在夏季易导致工作人员中暑的发生;另一方面,若工作人员稍…  相似文献   

17.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骨科手术方法的改进,骨科手术器材更新换代.骨科手术参与人员常暴露于多种职业性损伤危险因素中,手术室护士参与手术的全过程,成为从事本专业的高危人群.如何做好职业防护,降低其对医护人员健康的影响,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就骨科手术室护士的安全及职业防护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刘印  刘伟  谢雄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5):1096-1097
锐器损伤是医护人员常见的一种职业性危害,对医护人员构成极人危险.急危重症的抢救及外科医师是发生锐器损伤的高危人群。污染的针刺伤及其他锐器伤是导致卫生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最主要的职业因素,  相似文献   

19.
医护人员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总被引:376,自引:3,他引:376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各种诊疗技术的推广 ,尤其是近几年新的化学药物和高新技术的临床应用 ,医务工作者常暴露于多种职业性危害因素之中 ,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若不注意个人防护容易造成职业性损伤 (occupationalinjuries,OI) ,严重威胁着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 ,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现将国内外OI最新进展情况综述如下。1 OI的危险因素1.1 物理性因素 :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卫生研究所报告 :医护人员最常见的物理性职业损伤是针刺伤、负重伤和电离辐射伤。1.1.1 针刺伤 :针刺伤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职业事…  相似文献   

20.
随着医学的迅速发展,由于医院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医护人员常暴露于各种职业性危害因素中,若不注意个人防护容易造成职业性损害[1],职业性损伤对医护人员的危害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2].针刺伤是护理人员常见的职业损伤.Aireny的前瞻调查报道:护理人员每年针刺伤发生率80%[3],护士是发生针刺伤造成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每年全球大概有10万护士被针头刺伤.但是,针刺伤这种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职业伤害却没有引起医院管理者的重视,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也比较薄弱,这些都使护士获得职业性感染的危险性增加,加强医院管理者及护理人员对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防护迫在眉睫[4],为此就有关针刺伤相关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