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杭州市西湖区首例输入性卵形疟病例诊疗过程。方法收集病例资料和流行病学资料,采集患者抗凝血样,结合镜检和巢式PCR检测结果确诊后规范治疗。结果该患者曾在非洲尼日利亚务工6年,有疟疾发作史,回国后30 d出现发热等症状,经外周血涂片镜检和PCR检测诊断为卵形疟,随后给予磷酸氯喹片3 d加磷酸伯氨喹片8 d疗法治疗后,患者痊愈。结论根据镜检和PCR检测结果,确诊该病例为卵形疟原虫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1例输人性疑似疟疾患者的血样进行实验室确诊。方法首先制备血涂片,吉姆萨染色后镜检疟原虫;其次对血样进行RDT检测;最后利用疟原虫属特异性(通用型)和4种疟原虫种特异性的巢式PCR和多重PCR检测方法,对该血样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及分型。结合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再对血片进行镜检复核。结果初次镜检结果为间日疟原虫,RDT结果为阴性。巢式PCR检测结果,仅扩增出预期大小约800bp的卵形疟条带;多重PCR(Pf/Pv)检测无特异性条带产生。重新对薄血膜复核镜检,改判为卵形疟原虫。结论综合巢式PCR、多重PCR、RDT和镜检等检测结果,确诊该患者为卵形疟原虫感染。  相似文献   

3.
正1病例患者,男,50岁,于2016年11月12号就诊.10天前无诱因出现阵发性高热,近期无疫区接触史,最高40℃,伴寒战、头痛,无咳嗽胸痛等症状,曾在外院口服药物治疗,以"发热原因待查?"入院,查体T39.6℃,P83次/分,R20次/分,BP130/68 mm Hg,无黄染,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无特殊,肝脾未触及,查血常规在外周血未查到疟原虫,仅见异型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1例国外输入性卵形疟病例,患者为非洲东南部马拉维务工人员,回国后数月因发热、发冷、头痛而就医,人院血膜镜检见多期“间日疟原虫”,环状体粗大,大滋养体期,裂殖体期颗粒较粗,受染红细胞明显变形,呈伞状、齿轮状等多种不规则形状,经广东省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血液疟原虫基因检测(PCR法)鉴定为卵形疟,并进行网络直报订正,对患者使用规范化治疗后病愈出院。  相似文献   

5.
<正>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通过直接接触或呼吸道飞沫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点是发热、疲乏等全身症状,皮肤黏膜分批出现斑疹、丘疹、水疱与结痂。主要发生于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尤以2~10岁儿童多见,6个月以下的婴儿和成人均少  相似文献   

6.
青岛口岸以中华按蚊活动为主,历史上是间日疟中度流行区,经数10年综合防治,疟疾发病率逐年降低,内源性病例越来越少,于1988年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近年来,随着国际交往的日趋频繁,青岛口岸做为山东的重要口岸,是出国务工人员回国、  相似文献   

7.
正疟疾是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有疟原虫的血液而引起的虫媒传染病~([1]),是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常见的虫媒传染病之一~([2])。其临床特点为周期性、规律性寒战、高热和出汗,病程凶险,病死率高,且传染性强,社会危害大。本文报道1例在第10个全国疟疾日通过免费咨询和检测,从回国劳务人员中检出恶性疟病例。1病例介绍患者为男性,49岁,已婚,家住江苏省昆山市。因持续发热、寒战1个月在广州和昆山多家医院就  相似文献   

8.
登革热(dengue fever,DF)是由登革病毒(denguevirus,DENV)引起,经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虫媒传染病[1]。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近年来我国口岸多次检出输入性登革热病例[2-7]。但是河北省至今未发现输入性或本地登革热病例[8]。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锦州市输入性病例疟原虫18S rDNA的基因差异和种系发育。方法收集2017年2例输入性疟疾患者血样,提取血样中的疟原虫DNA,采用巢式PCR对其18S rDNA基因进行扩增、测序分析,并与GenBank中疟原虫相应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利用邻接法(neighbor joining,NJ)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 2例患者PCR电泳结果获得片段均为205 bp,是恶性疟原虫感染。从系统进化树中显示,2个检测基因片段与恶性疟原虫形成一个分支,与GenBank中来自喀麦隆(KC428741、KC428742)、巴西(KC906718)和马来西亚(HQ283221)等7个分离株聚集在一起,具有很高的相似性(98.5%~99.0%),与来自印度(HM014353)的相似性较高(98.0%~98.5%),与其他间日疟原虫、三日虐原虫、卵型疟原虫、诺氏疟原虫基因序列相似性较低(36.4%~64.2%)。结论 2例输入性疟疾患者感染的疟原虫18S rDNA基因变异较小,基因型别较为稳定,均无明显种内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2012年秦皇岛口岸的首例登革热输入性病例进行分子溯源,确定病毒的基因型别及感染来源。方法应用ELISA方法和实时荧光RT-PCR方法对患者进行初筛,利用RT-PCR法扩增病毒的NS1基因并测序,根据获得的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遗传距离计算及系统进化树的构建。结果从患者2份血清(QHD-01-BS1和QHD-01-BS2)中检测到Ig M抗体阳性,从QHD-01-BS1及尿液(QHD-01-US)中检测到登革热2型病毒的NS1基因。同源性分析发现QHD-01-BS1(US)与COM基因型中的印度株GWL39 INDI-01和GWL18 INDI-01同源性最高,为97.3%;QHD-01-BS1(US)的遗传距离与COM基因型遗传距离最小,为0.04;进化分析显示QHD-01-BS1(US)与GWL39 INDI-01和GWL18 INDI-01亲缘关系最近。结论分子溯源证实患者感染的登革热病毒与来源于印度的登革热2型病毒亲缘关系最近,指示其传染源极有可能在印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1例输入性腹泻病例进行病原学调查及基因组分析。方法采集腹泻病例粪便标本,以多重PCR系统进行快速筛选,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大肠杆菌O157∶H7、弧菌属的分离培养,对培养菌株进行生化及飞行时间质谱鉴定,血清学分型,副溶血弧菌毒力基因检测,对菌株以鸟枪法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将测序结果用在线分析系统预测毒力基因及耐药基因,分析ST型别。结果在患者粪便标本中检出1株副溶血弧菌,血清型为O10∶K60,携带TDH、TLH、toxR毒力基因,TRH基因阴性,全基因组测序预测携带β内酰胺酶(blaCARB-47)耐药基因,MLST型别为ST3,与大流行株有密切关系。结论本例为陕西省首次检出输入性O10∶K60副溶血弧菌,应加强输入水产品及口岸疾病监测,防止副溶血弧菌腹泻传播发生。  相似文献   

12.
正疟疾是一种蚊媒传染病,按照疟原虫的不同分为间日疟、三日疟、恶性疟和卵形疟共4种类型。疟疾在全球99个国家流行,截止到2010年,全球约有2.19亿人患疟疾,其中81%的病例发生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是疟疾重度流行区,60%的病例出现在尼日利亚、刚果民主共和国、莫桑比克、印度~([1])。疟疾的主要传播途径为雌性按蚊叮咬,按蚊叮咬患者或者带虫者的血液后,再叮咬健康人将疟原虫传给健康人。丹东口岸有大量赴非洲劳务人员出入境,沿江有中华按蚊滋生,给疟疾防控工作造成困难。  相似文献   

13.
疟疾是国际监测传染病之一.随着改革开放劳务输出的增多,流动人口的剧增导致传染源扩散和积累,气候变暖、生态环境变化造成媒介按蚊密度增加,恶性疟原虫和媒介按蚊对防治药物抗药性的增加,使国际疟疾疫情非常严峻,且输入性疟疾病例时有发生[1-4].2011年8月1日日照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在对出入境人员进行传染病监测时,首次从归国劳务人员中检出一例恶性疟疾感染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防止输入性传染病在境内传播。方法口岸查验、实验室检测、快速联控三位一体的口岸传染病防控模式。结果从来自马来西亚的中国籍游客中各查获1例基孔肯雅热病例,成功地阻断了可能造成的基孔肯雅热疫情境内传播。结论口岸查验、实验室检测、快速联控三位一体是口岸传染病防控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多重巢式PCR技术对一例输入性疟疾混合感染病例进行诊断和鉴定。方法采集镜检初诊为输入性卵形疟患者血样,进行疟疾快速诊断试剂检测、显微镜镜检复核、多重巢式PCR检测及测序分析。结果该患者经快速诊断试剂检测结果为非恶性疟原虫阳性;镜检复核查见寄生于红细胞内的疟原虫环状体、大滋养体和配子体,根据形态鉴定为卵形疟;多重巢式PCR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在760bp和205bp处有特异性扩增条带,测序后经Blast比对,分别与Gen Bank数据库中卵形疟原虫变异亚种和恶性疟原虫部分序列的一致性为99.00%。结论该患者经多重巢式PCR和序列分析确诊为湖北省首例输入性卵形疟原虫变异亚种与恶性疟原虫混合感染病例。  相似文献   

16.
正记者9日从深圳检验检疫局获悉,该局5日在深圳湾口岸入境人员中检出一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患者为归国劳务人员。这是深圳口岸今年检出的首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据悉,该名旅客为男性,自基孔肯雅热流行区印度归国,曾在建筑工地工作,9月5日从深圳湾口岸入境时红外体温监测显示体温异常,经检验检疫工作人员进一步流行病学调查、医学排查并采样送实验室检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国境口岸归国劳务人员疟疾检疫防控方法,优化归国劳务人员传染病监测工作模式,提高口岸截获输入性疟疾的能力。方法通过医学巡查手段在皇岗口岸从入境归国劳务人员中筛查疟疾疑似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医学排查并采集血液样本送检。结果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医学排查和实验室检查,确诊1例归国劳务人员为恶性疟疾病例,3例为既往曾患疟疾病例。结论口岸应加强归国劳务人员传染病监测工作,充分发挥医学巡查等主动性工作手段,达到快速、准确、及时发现输入性疟疾的目的,为2020年全国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8.
正新型冠状病毒(SARS-Co V-2)是过去20年中出现的第3种人类冠状病毒,传染性强[1],导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快速扩散。截至2020年5月13日24∶00,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2 929例[2]。自2020年1月23日武汉全面停航,滞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太原市1例输入性卵形疟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置和分析,探讨赴疟疾流行区的出入境重点人群疟疾防控策略,为口岸疟疾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1例疑似疟疾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外周血制作血涂片镜检和血常规检测,用快速检测试剂条检测疟原虫抗原,实时荧光PCR方法对样本中疟原虫进行分型。结果 该病例有低热、头痛症状,有高疟区工作、多次罹患疟疾流行病学史,血涂片镜检可见疟原虫配子体、环状体,疟原虫抗原快速检测为阳性,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为卵形疟。根据WS 259—2015《疟疾的诊断》,诊断为输入性卵形疟。结论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背景下,须重视疟疾高流行区出入境重点人群的疟疾防控与宣教工作,加强口岸多病共防,巩固消除疟疾成果,防止输入再传播。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山西口岸首例输入性类志贺邻单胞菌感染性腹泻病例进行调查分析,为口岸腹泻病例的实验室检测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来自泰国曼谷航班1名腹泻患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集腹泻患者血液和粪便标本进行检测。结果患者发病前有泰国旅行史,有蚊虫叮咬史,出现腹痛、腹泻、虚汗等临床表现,实验室血常规检验白细胞明显偏高(23.78×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偏高(88.2%),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5.6%),肝肾功能正常,血涂片镜下未见疟原虫;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诺如病毒核酸、轮状病毒核酸、星状病毒核酸、肠道腺病毒核酸、肠道病毒核酸和札如病毒核酸均为阴性;通过细菌培养鉴定为类志贺邻单胞菌阳性。结论该病例是由类志贺邻单胞菌感染所致,是山西口岸首例输入性类志贺邻单胞菌感染腹泻病例,本病例的调查研究为国际旅行者感染性腹泻的实验室检测和疫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