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牵正散合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针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牵正散合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针刺治疗。2组均1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治疗前后House-Brae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87%,治愈率71.87%;对照组总有效率87.50%,治愈率46.87%;2组总有效率及治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H-B面神经功能分级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牵正散合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针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张倩  伊天爽 《光明中医》2022,(16):2995-2997
目的 分析并观察腹针联合牵正散加减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沈阳市中医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58例作为观察对象,所有选取病例均为面瘫的急性期患者。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将58例研究分析对象分为对照组(29例)和治疗组(29例)。对照组采用一些常规治疗如营养神经、消除水肿、抗病毒及普通针刺结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腹针及牵正散加减治疗。比较2组疗效及H-B评分。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H-B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针联合牵正散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具有非常显著的疗效,提高治疗的有效率且不良作用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隔牵正散灸下关、牵正穴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采取常规针刺患侧阳白、四白、太阳、颧髎、颊车等穴结合下关、牵正穴处行隔牵正散灸,对照组常规针刺,均每天治疗1次,10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用House 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价量表、Portmann简易评分量表、面部残疾指数(躯体功能FDIP、社会生活功能FDIS)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B分级、Portmann、FDIP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FDI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组的H-B分级、Portmann评分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治疗后FDIP、FD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4.74%(36/38),对照组总有效率76.32%(29/38),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隔牵正散灸下关、牵正穴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面神经功能,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针刺人迎穴为主联合加味牵正汤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PFP)的疗效。方法 将80例急性期PF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40例针刺常规取穴联合内服加味牵正汤,观察组40例另增加针刺人迎穴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House-Brackmann(H-B)分级、面部残疾指数(FDI)[(躯体功能(FDIp)和社会功能FDIs)]、症状和体征积分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2.51%(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B分级、FDIs评分、症状和体征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FDIp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针刺人迎穴为主联合加味牵正汤能有效改善急性期PFP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毫火针半刺联合翳风穴牵正散超声导入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风寒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4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风寒证)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毫火针半刺联合翳风穴牵正散超声导入治疗。对比两组干预前后面神经功能分级(H-B)评分、面部残疾指数量表[面部残疾指数躯体功能(FDIP)、面部残疾指数社会功能(FDIS)],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H-B分级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的FDIP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FDIP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的FDI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FDI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P <0.05)。结论 毫火针半刺联合翳风穴牵正散超声导入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风寒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自拟牵正复瘫汤联合针灸治疗陈旧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陈旧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治疗组予以牵正复瘫汤及针灸治疗,对照组单用针灸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比较两组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分级评分改善情况及总有效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68.75%,对照组为43.7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H-B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牵正复瘫汤联合针灸治疗陈旧性面瘫优于单独针灸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巨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常规针刺法治疗,治疗组3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巨刺法治疗。应用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House-Brackmann,H-B)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进行评分,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对照组为92.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痊愈率治疗组为66.6%,对照组为46.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评分在治疗1周时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刺法能促进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面神经功能恢复,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风池穴刺络拔罐配合针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期(病程≤7 d)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风池穴刺络拔罐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星期治疗5次,2星期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House-Brackmann(H-B)分级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9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3个疗程后H-B分级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池穴刺络拔罐配合针刺是一种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隔牵正散灸联合面部挂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风寒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应用隔牵正散灸联合面部挂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面部残疾躯体功能指数(FDIP)积分均较治疗前升高,社会功能(FDIS)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且治疗后观察组FDIP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FDIS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标准评分、面神经功能标准分级(H-B)分级分布均优于治疗前(P <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隔牵正散灸联合面部挂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风寒证)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面部残疾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牵正散配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6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按照入院编号进行随机抽签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实验组患者采用牵正散配合针灸治疗,对照组患者则进行单纯针灸治疗,对比两组的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牵正散配合针灸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利于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在临床治疗中值得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分期针灸疗法联合古方牵正散治疗周围型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6年1月—2017年1月大连市中医医院脑病科就诊的患者60例,采用电脑随机分组的方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采用分期针灸疗法,试验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口服古方牵正散加减,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分期针灸疗法联合古方牵正散治疗周围型面瘫临床效果优异,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巨刺法与患侧针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差异,为临床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设计,将84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选取健侧腧穴完骨、天牖、翳风、听会,双侧合谷、阳陵泉、太冲。对照组针刺患侧完骨、天牖、翳风、听会穴,其余穴位同观察组。每周连续治疗5次,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分级(H-B)、面部残疾指数以及症状和体征积分,并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H-B评分、FDIS以及症状和体征积分较治疗前均下降,FDIP较治疗前升高(均P 0.05),且观察组的各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 0.05);治疗后,两组均有较好疗效,总有效率均为100%,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痊愈率为71.43%,明显高于对照组45.23%(P 0.05)。结论巨刺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疗效明显优于患侧针刺,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孙晓峰 《光明中医》2022,(17):3141-3143
目的 对针刺联合神农牵正散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展开系统分析。方法 利用Excel表统计遴选莱州市人民医院治疗的104例面神经炎患者作为研究目标,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试验组(52例),统计时间为2018年7月—2021年7月,对照组以针刺治疗,试验组以针刺联合神农牵正散治疗,研究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面部神经功能评分、H-B分级评分、面肌功能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面部神经功能评分、H-B分级评分、面肌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的面部神经功能评分、H-B分级评分、面肌功能评分较高,P <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临床疗效较高,P <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P <0.05。结论 以针刺联合神农牵正散治疗面神经炎患者在提升临床效果、提高面部神经功能评分、H-B分级评分、面肌功能评分,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研究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红光照射联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用激素及消炎抗病毒、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药物及针刺治疗,治疗组加用红光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H-B面神经功能分级情况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H-B面神经功能分级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痊愈率治疗组96.67%、对照组8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光照射联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牵正散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37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19例,用针刺联合牵正散治疗,对照组18例,单用牵正散治疗,疗程14天,观察症状情况并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中痊愈4例,显效10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高达89.4%,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针刺联合牵正散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应用普通针刺疗法与温针灸治疗的优劣差异。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接受治疗的82例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选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41)、试验组(n=41)。两组患者均接受药物口服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予以普通针刺疗法,试验组患者予以温针灸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H-B评分、面部残疾指数量表(FDI)评分予以统计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分别为97.6%、82.9%,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B评分、FDI评分(躯体)、FDI评分(社会)均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试验组患者H-B评分、FDI评分(躯体)低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应用温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优于普通针刺疗法,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与普及。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四物牵正散联合针刺治疗风寒袭络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风寒袭络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四物牵正散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针刺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评分、面部残疾指数躯体功能(facial disability index physical function, FDIP)评分、面部残疾指数社会功能(facial disability index social function, FDI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FaCE量表评分、免疫功能水平(CD3+、CD4+、CD8+、CD4+/CD8+)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1.39%,试验组有效率为93.02%,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面神经功能评分、FDIP评分、FDIS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较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组间比较,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灸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灸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愈率60.00%,总有效率96.00%,对照组治愈率48.00%,总有效率80.00%,分别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H-B面神经功能分级的观察比较,治疗后对照比较,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结合灸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明显优于常规西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火龙罐综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深圳市中医院2021年3月—2021年12月就诊的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采用相同的基础用药,观察组予针刺联合火龙罐综合灸治疗,对照组予单纯针刺治疗。比较2组H-B分级、改良Portmann评分的变化,评估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后,2组H-B分级、改良Portmann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H-B分级、改良Portmann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针刺联合火龙罐综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光明中医》2021,36(10)
目的研究牵正散加减配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及对面神经肌电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80例,采取随机分配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基础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牵正散加减配合针刺治疗,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面部神经功能评分、面神经肌电图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90.00%)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0.00%)(P 0.05);患者治疗后的面部神经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得到改善,且治疗后观察组面部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面神经肌电图显示额肌群、鼻肌群、颊肌群均方根值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牵正散加减配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