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查阅与失眠相关的文献发现,跷脉阴阳随日夜有节律的变化是睡眠活动的机枢所在。根据跷脉理论及经络理论,深入阐释了跷脉循行特点、其与脑、胃、肝的经脉联系以及跷脉生理功能,从而探讨失眠从跷脉论治的机制,以更好的指导针灸临床选穴并为失眠针灸诊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根据癫痫核心病因与阴阳跷脉循行分布、交会穴等主治特点,试图从脑肾、阴阳及睡眠几个方面论证癫痫发病与跷脉的相关性,探析从针灸跷脉论治癫痫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赵辉 《山东中医杂志》2006,25(8):516-517
探讨《内经》中阴阳跷脉与头面部的联系及其在临床的应用,以跷脉的循行分布与生理功能特点为依据,分析了跷脉与脑、眼及睡眠的关系,以期指导临床治疗相关疾患。  相似文献   

4.
以中医文献为源,结合近期临床研究,探讨睡眠-觉醒昼夜节律与阴阳跷脉的关系,为临床治疗睡眠节律紊乱提供中医治疗理论与思路。从阴阳跷脉的历史考究中总结其经脉循行特点、生理病理变化以及其与脏腑的联系,结合中医及现代医学对睡眠-觉醒昼夜节律的认识,发现睡眠-觉醒昼夜节律与阴阳跷脉密切相关,跷脉论治睡眠障碍是可行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通过收集近20年有关跷脉的临床研究和试验研究,分析和总结出目前临床应用跷脉理论主要治疗失眠、中风后异常运动模式、眼疾等。对于针刺跷脉治疗失眠的机制研究比较深入,针刺跷脉相关腧穴对机体的昼夜生物节律具有明显地调整作用,已经涉及到神经递质、内分泌、免疫、电生理以及神经分子生物学等领域。针刺跷脉穴治疗失眠目前临床应用广泛,疗效相比常规针刺、西药等治疗都有优势,且取穴少而精。但针刺跷脉治疗失眠的研究大多以补照海、泻申脉为主,对于其他跷脉腧穴治疗失眠的研究比较少,且研究的空白对照设置不合理。针刺跷脉可以改善中风后异常运动模式,临床主要应用于中风后足内翻、下肢平衡障碍,证明跷脉系统与人体的平衡系统有密切的联系。利用跷脉理论治疗精神情志类脑病、运动系统疾病、五官疾病的研究比较少,这为以后研究跷脉指明了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跷脉与眼睑的联系及应用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讨跷脉与眼睑的联系及其临床运用 ,以跷脉的循行路线为依据进行分析和临床典型病例介绍来说明。结果 ,跷脉与眼睑在其循行过程中发生两次联系 ,在临床中对眼睑开合失调病症 ,睡眠失调病症及与睡眠相关的病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跷脉与眼睑的联系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玲香  唐勇 《中国针灸》1999,19(12):737-738
为探讨跷脉与眼睑的联系及其临床运用,以跷脉的循行路线为依据进行分析和临床典型病例介绍来说明。结果,跷脉与眼睑在其循行过程中发生两次联系,在临床中对眼睑开合失调病症,睡眠失调病症及与睡眠相关的病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跷脉和脑府相连,阴跷为足少阴之别脉、阳跷为足太阳之别脉,跷脉主司肢体运动,跷脉为病阳缓而阴急、阴缓而阳急,跷脉有内溉脏腑、外濡腠理的生理功能等方面,论述跷脉与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相关性,从而为从跷脉辨治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跷脉的循行特点及主治规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进一步探讨跷脉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古代阴阳跷脉的循行分布为依据,分析了跷脉循行的特点,并从跷主肢体功能异常,跷主跟目开合,跷主神志异常三方面对阴阳跷脉的主治规律加以总结。  相似文献   

10.
任建宁 《中国针灸》2013,33(2):168-170
探讨胃病则阳跷穴满导致失眠的机制以及以跷脉穴为主治疗失眠的临床运用.从经络学上看,通过承泣等胃经腧穴使足阳明胃经与阳跷脉交会.跷脉对于寤寐之所主,主要是由于它与目通过足太阳膀胱经而相连.由于足阳明胃经在目内眦睛明穴与足太阳膀胱经相交,又与阴阳跷脉在目下及口角之旁分别交会,所以,一旦胃的功能失调,胃失和降,就会影响全身气机的升降,从而出现各种病理变化使阳跷脉气机失调而导致失眠.同时举例说明选择相应的胃经及阳跷脉穴位治疗顽固性失眠的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1.
经笔者查阅文献,对跷脉的报道较少,多为探讨跷脉与睡眠节律等的关系。但根据跷脉的循行与主治规律,跷脉还有主肢体活动的作用,而现代临床研究中对于这一点关注的很少。笔者查阅近二十年有关跷脉的文献,将跷脉的临床应用加以综述,并就此提出:在今后有关跷脉的研究中,可以更多地关注下肢运动功能和跷脉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不宁腿综合征(RLS)是一种神经系统常见的感觉运动障碍性疾病,具体发病机制不明,病因不清,治疗效果欠佳。符为民教授认为,RLS的病因、病机与肝密切相关,肝失疏泄、气血失和、筋脉失利是RLS的基本病机,将其分为寒凝肝脉、肝气郁滞、肝经湿热、肝血不足、肝阴亏损、肝阳亢风动、肝郁脾虚等证型,擅以肝为着眼点论治本病,并佐以舒筋活络通脉之法,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跷脉理论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阴阳跷脉属奇经系统,首载于《内经》,后世医家多有阐发,至李时珍《奇经八脉考》跷脉理论已趋完善。据古代文献记载,阴阳跷脉循行分布清晰,各具生理、病理特点,属穴虽少但临床应用广泛。盖因经络系统以十四经为中心,跷脉的临床应用常被忽视。以下就跷脉理论及其临床...  相似文献   

14.
醒脑解痉针法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机理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节  奎瑜  蔡雪梅 《四川中医》2005,23(3):12-13
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治疗是目前医学界的一大难点和热点。作者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根据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发病机制,紧扣“脑”这一病理关键环节,提出“脑——跷脉——十二经脉——经筋”四位一体的整体治疗思路及以该思路为核心的“醒脑解痉”针法这一全新的治疗模式。该法临床疗效显著,为临床治疗卒中后肌张力升高给出了一条系统、条理清晰的治疗思路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赵沁慧  邹烈寰 《中医药导报》2019,25(20):134-136
试从营卫、跷脉的生理状态与昼夜节律,影响跷脉的因素及失眠的治疗等方面探讨失眠与卫气、跷脉的相关性。认为卫气通过跷脉,昼行于阳,夜行于阴,形成了阴、阳跷脉的昼夜盛衰交替,调节人体睡眠;邪气外扰、阳明逆乱以及营气衰少,卫气内伐均可导致失眠;治疗应以半夏秫米汤为基础方,交通阴阳。  相似文献   

16.
"病证-方药-效应"关联性研究与分析有利于揭示中药复方制剂的作用基础和效应机理。在理解心律失常中西医发病机制不同论述的基础上,针对复脉定胶囊的功能主治和临床应用,从中医和现代医学两个角度出发,阐述和总结药物组方特点、主治疾病研究进展、药理效应研究和临床效应评价。通过对中西医作用机理和效应的系统阐述,分析复脉定胶囊"病证-方药-效应"的关联性,以期形成有序衔接和有机统一,为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关于平衡的产生机制、分类及调节机制,目前已得到广泛研究;中医学,尤其针灸疗法对人体运动功能的调整作用已经得到验证,但其对人体平衡功能调整作用的机制研究目前并不多见。本文将从奇经八脉中的跷脉相关腧穴着手,探讨其与人体平衡功能的内在联系,为平衡障碍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经脉脏腑相关是经络学说的核心,奇经八脉是经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奇经八脉的循行、病证、现代研究等方面论证了督脉与脑、肾密切相关,任脉与肾、女子胞密切相关,冲脉与肾、女子胞密切相关,跷脉与肾、脑密切相关,维脉、带脉与脏腑的相关性尚不确切。"八脉隶于肝肾"之说及"八脉交会穴"的临床应用为奇经八脉与脏腑之间存在相关性提供了佐证。开展奇经八脉的脏腑相关性研究可弥补现有经脉脏腑相关学说的不足,为经脉脏腑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跷脉辨证三则250200山东省章丘市中医院针灸科范庆花阴阳跷脉隶属于奇经八脉,循行上归属于足少阴、足太阳,为足少阴、足太阳支脉。临床上根据跷脉特点,运用跷脉辨证治疗部分病证效果颇佳。下肢抽搐:张福,男,50岁,就诊日期:94年10月5日。患者因“中风...  相似文献   

20.
从阴阳跷脉谈针刺治疗不寐与多寐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阴阳跷脉同属奇经之脉,二者濡养眼目,司眼睑开合,阴阳相调则夜寐有度。然阴跷阳跷二者,失其调和,则眼睑开合无度,睡眠失常,出现不寐多寐症。本文从阴阳跷脉的循行起止、病变上探讨针刺治疗不寐与多寐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