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56例休克型异位妊娠的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快速反应团队的抢救效果。方法:收集云浮市人民医院妇科自2014年1月-2018年2月共收治异位妊娠724例,对其中56例休克型异位妊娠患者的抢救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各种类型异位妊娠的构成比及临床症状、对快速反应团队的抢救效果的评估。结果:56例休克型异位妊娠中发生在输卵管壶腹部的异位妊娠34例(60.7%),与其他类型共22例(39.3%),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破裂休克型患者无阴道流血的发生率为88.0%、腹痛1天发生率为82.0%,流产休克型患者无阴道流血的发生率为16.67%、腹痛1天发生率为33.33%,两种表现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确诊后经快速反应团队进行处理,由确诊到送入手术室的时间与腹腔积血正相关(P0.05)。结论:加强广大医务人员对异位妊娠的早期症状的识别,建立快速反应团队可对休克型异位妊娠的及时精准诊断,快速启动抢救措施,减少患者腹腔内出血,提高抢救的成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医院内不良事件时有发生,为降低其发生率,建立院内快速反应系统,参与全院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以提高医院内急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对院内启动快速反应系统,呼叫快速反应小组的2 130例患者临床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院内快速反应系统建立后,院内快速反应小组的抢救成功率与住院患者死亡率呈现显著负相关(P<0.01),有效地提高了院内心脏呼吸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结论 建立院内快速反应系统后,快速反应小组抢救成功率、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抢救成功率增高,提高了患者就医环境的安全性及抢救患者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分析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后感染性休克的护理体会。方法:2006年1月~2009年1月328例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患者,术后出现感染性休克9例,总结其抢救经验和护理体会。结果:9例患者由于治疗抢救及时,得到全面的护理,医护协作好,无死亡病例的发生,抢救成功率100%。其中6例患者血压迅速恢复正常,3例顽固性低血压患者术后3~5 d恢复正常。3例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术后1~3 d病情好转拔管。所有患者术后3~8 d体温及血常规恢复正常。结论:护士应随时保持识别感染性休克的警惕性,早期发现并判断休克的征象。对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后感染性休克患者积极抢救,必须全面细致的观察,积极纠正休克,做好纠酸扩容,维护重要脏器功能,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使患者能够预期恢复。  相似文献   

4.
一体化急救护理管理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的急救护理管理模式。方法2002年起,对损伤严重程度计分(ISS)为25分~54分的严重创伤患者实施一体化的急救护理管理方法,在一体化的结构布局与设备配置下,建立一体化的急救护理管理网络,建立一支相对独立、稳定的急救护理队伍,成立抢救小组,制定一体化的抢救制度与程序。结果采用一体化急救管理方法后,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成功率94.2%,合并昏迷的抢救成功率89.4%,合并呼吸困难的抢救成功率90.8%,合并3个以上脏器损伤的抢救成功率86.1%,抢救成功率逐年提高,并且培养了一批优秀护理人才。结论建立一体化的抢救程序和急诊管理制度,保障了绿色通道的畅通,使严重创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不断上升,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影响重症医学科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方案有效实施的原因,提高感染性休克病人救治成功率。[方法]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2015年版重症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中规定的感染性休克3h和6h集束化治疗完成率要求,统计我院重症医学科2015年1月—2017年1月68例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措施中3h、6h达标率情况,分析集束化治疗措施未能有效实施的原因。[结果]68例病人,感染性休克3h集束化治疗完成率为23.5%~98.5%;感染性休克6h集束化治疗完成率为29.4%~100.0%。[结论]感染性休克病人3h、6h集束化治疗完成率低,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制定临床护理路径,提高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方案的依从性及感染性休克病人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VIPC抢救程序在ICU创伤性休克患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98例ICU创伤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VIPC抢救程序,比较两组救治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44例,死亡5例,救治成功率为90.00%;对照组35例抢救成功,14例死亡,救治成功率为71.00%。两组救治成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ICU创伤性休克患者在急救护理过程中应用VIPC抢救程序,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arly goal directed therapy,EGDT)自2001年由Rivers等提出以来,一直被用于严重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的早期复苏,因其可显著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改善预后而受到重症医学界的极大关注。近年来,随着EGDT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以及多项与之相关的高质量研究的发表,人们发现EGDT在降低病死率方面并无显著优势,甚至还会对患者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arly goal directed therapy,EGDT)自2001年由Rivers等提出以来,一直被用于严重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的早期复苏,因其可显著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改善预后而受到重症医学界的极大关注。近年来,随着EGDT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以及多项与之相关的高质量研究的发表,人们发现EGDT在降低病死率方面并无显著优势,甚至还会对患者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基于多学科协作团队(MDT)的急救路径对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院内抢救反应时间和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2020年该院急诊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9年1-12月未实施基于MDT的急救路径,将收治的58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干预;2020年1-12月实施基于MDT的急救路径,将收治的6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基于MDT的急救路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院内抢救反应时间、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抢救介入时间、急诊停留时间及术前准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31%(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86%(P<0.05)。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8.4±5.7)d,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2.5±4.3)d,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MDT的急救路径护理能有效缩短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的院内抢救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诊手术室对创伤性休克患者实施及时有效地急救护理,对挽救创伤性休克患者生命及伤情预后的重要意义。方法分析2006年8月至2007年12月我院急诊手术室护士配合抢救的63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护理情况,结果患者术后平均住院天数12d,痊愈60例,死亡3例,抢救成功率95.24%。结论 创伤性休克病人,伤势复杂,死亡率高,伤后手术室的有效救护,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程序化管理在急诊科危急值报告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程序化管理实施前6个月和实施后6个月时间内患者相应处置启动时间、死亡例数、抢救成功率、纠纷发生率。结果与实施程序化管理前比较,实施程序化管理后处置启动时间明显缩短(P<0.05),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P<0.05),纠纷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建立完善的危急值报告机制和“危急值快速反应小组”,为危重患者开放绿色通道,建立危急值交接程序等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程序化管理,有助于提高患者抢救的时效性和成功率,同时也是提升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提高创伤性休克抢救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的策略.方法:对67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的监测与抢救配合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7例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为81%,死亡率为19%.结论:加强早期监测,抓住休克早期抢救的"黄金时间",配合医生果断、迅速、有效抢救,是提高病人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欧阳友云  易梅荣  杨佳 《全科护理》2021,19(11):1526-1529
目的:探讨采用基于JBI模式的护理干预对感染性休克患儿的影响。方法:按照入院时间将2017年11月—2018年10月医院收治的46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将2018年11月—2019年10月医院收治的52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JBI模式下的护理干预,通过证据生成—证据综合—证据传播—证据应用4个步骤生成小儿感染性休克护理流程,根据证据优先级别实施改进后的感染性休克患儿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儿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JBI模式的护理干预能提高感染性休克患儿的救治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脓毒症、感染性休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例脓毒症,15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在确诊后第1、3、7天分别使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RP。结果血清CRP值的高低与感染性休克的严重程度有关,CPR越高,病情越重。结论 CPR检测对脓毒症、感染性休克的诊断具有简便性和灵敏性,对病情发展,疗效评价和指导预后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干预在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急诊科在2014年3月~2016年1月接诊的10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治疗的时间,将其分为2组,2014年3月~2015年4月入院的患者为对照组,共50例;2015年5月~2016年1月入院的患者为细节护理组,共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细节护理组实施细节护理。以抢救用时、抢救成功率、患者满意度及预后情况作为评价指标。结果细节护理组在抢救用时为(41.27±14.11)min,较对照组(62.81±24.12)短;抢救成功率为78.0%,高于对照组54.0%;满意度为94.0%,高于对照组78.0%;恢复良好率为80.0%,高于对照组56.0%;中等残疾率为16.0%,低于对照组20.0%;重度残疾率为2.0%,低于对照组14.0%;死亡率为2.0%,低于对照组1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节护理可明显缩短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抢救用时,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提高预后恢复良好率。  相似文献   

16.
感染性休克,又称脓毒性休克,是ICU多见和治疗较困难的一类休克。全世界每年大约1000人中就有3人发生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同时这一数字还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近年来,在抗感染治疗和器官功能支持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严重感染的病死率仍然高达20%~63%.如何进一步降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提高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仍然是ICU医师不断努力解决的医学难题。  相似文献   

17.
总结5例经皮肾镜碎石术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抢救过程,包括运用了早期目标指导性治疗方法,按照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的顺序进行循环复苏,所有患者在6h内均达到循环复苏标准,血压维持在90/60mmHg,心率在60~90次/分,呼吸<20次/分,血氧饱和度>90%,24~48h内逐步停用血管活性药物,无死亡病例.认为这种方法可操作性强,有利于提高感染性休克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ICCO容量监测在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6年7月我科收治的15例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PICCO监测的护理经验。结果 15例老年患者中,PICCO热稀释导管穿刺一次成功的为13例,13例患者临床治愈好转,2例治疗失败死亡。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动静脉血栓、导管阻塞、导管相关感染和意外拔管。结论 PICCO容量监测技术在老年感染性休克的治疗中应用简便,安全可靠,能指导临床工作,提高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主动护理流程在手术室急性失血性休克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主动护理流程实施前(2015年1月~12月)和实施后(2016年1月~12月)于我院手术室接受救治的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各49例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前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手术室护理。实施后为试验组,按手术室主动护理流程实施护理。并对实施前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干预后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抢救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医患对手术室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手术室急性失血性休克抢救工作中引入主动护理流程,能够显著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手术抢救成功率,是一种深受手术医师及患者好评的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外科感染性休克的预测性护理101143北京军区第263医院周卫华,周亚春感染性休克是外科急腹症最严重的并发症,若诊治不及时,病人可于短期内死亡,据报道其死亡率在60%以上。为了提高抢救成功率,1990年以来,我们对48例急腹症患者进行预测性护理,取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