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和评价采用超声和CT鉴别诊断肝硬化再生结节和小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制定纳入和排除标准,对2010年3月~2012年3月确诊为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按自愿原则筛选78例,进行超声检查、CT平扫以及CT增强扫描,然后比较三者对肝硬化再生结节和小肝癌检出率的差别。结果超声检查、CT平扫和CT增强扫描在对肝硬化再生结节的诊断方面,三种检查手段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查和CT平扫在对肝硬化所并发的小肝癌的诊断方面,二者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查和CT增强扫描在对肝硬化所并发的小肝癌的诊断方面,二者检出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增强扫描较超声检查和CT平扫在肝硬化并发小肝癌的诊断方面具有相对大的临床价值,而超声检查和CT平扫诊断水平差别不明显。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CT增强扫描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联合诊断、鉴别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2月12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采用超声弹性成像、常规超声检查及评价,并以手术组织病理结果为最终诊断标准。统计各组检查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超声弹性成像联合常规超声检查组(联合组)检查敏感度明显高于常规超声组、超声弹性成像组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2,9.31,P=0.00);而常规超声组与超声弹性成像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63,P=0.38)。联合组检查特异度明显高于常规超声组、超声弹性成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5,10.33,P=0.00);而超声弹性成像组、联合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38,P=0.48)。联合组检查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常规超声组、超声弹性成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2、24.36和16.11,P=0.00)。结论临床应用超声弹性成像、常规超声诊断鉴别良恶性甲状腺结节均具有较高诊断价值,但单纯应用一种检查手段对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无明显差异,联合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可提高甲状腺结节诊断敏感度,有利于及早发现、诊断早期甲状腺癌,为患者预后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超声造影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2月在本院行介入治疗的70例肝癌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接受增强CT检查和超声造影检查,治疗前对比超声造影与增强CT对不同大小病灶的检出率,治疗后对比病灶增强时间和增强强度。结果:治疗前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对不同病灶的检出率发现,超声造影、增强CT对>30mm病灶的检出率均为100.0%,但超声造影对<10mm、10~30mm病灶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增强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超声造影的病灶增强时间与增强强度均明显优于增强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癌介入治疗中,超声造影的价值更为显著,病灶检出率高,可成为指导临床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早期诊断中超声造影的价值。方法:选取从2017年1月至2017年11月患有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30例/组。常规组采取常规超声检查,观察组则采取超声造影检查,对比两组准确率。结果: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超声检查方式后,常规组患者诊断准确率为70%,观察组患者诊断准确率为90%,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患者,采取超声造影进行早期诊断,可提高诊断准确率,为临床的进一步治疗方案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诊断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AP患者112例,均行彩超与CT诊断,分析胰腺检出率及在彩超与CT下的影响学表现。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彩色超声与CT检出轻型AP检出率分别为65.7%、88.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70,P0.05);彩色超声与CT检出重型AP检出率分别为95.2%、1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2,P0.05)。超声小灶液区、胰腺局限性增大、胰管扩张、胆总管结石检出率分别为10.7%、12.5%、25.0%、12.5%,CT分别为26.8%、28.6%、10.7%、1.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495、8.864、7.791、9.692,均P0.05)。结论 AP在彩超下可见胰管扩张、胆总管结石;CT诊断胰腺局限性增大、内部小灶液区检出率更高。在重型AP诊断中两种检测方法无显著性差异,轻型AP诊断中,CT检出率高于彩色超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螺旋CT间接淋巴造影及多期增强扫描在卵巢癌前哨淋巴结诊断中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该院接受诊治的86例卵巢癌前哨淋巴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螺旋CT间接淋巴造影、多期增强扫描检查,并经手术病理确诊。观察并比较卵巢癌、前哨淋巴结检出率。结果在T0-T3时间点螺旋CT间接淋巴造影、多期增强扫描、螺旋CT间接淋巴造影联合多期增强扫描、病理活检检出卵巢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4时间点两者联合检出率明显高于螺旋CT间接淋巴造影、多期增强扫描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1、N2时螺旋CT间接淋巴造影、多期增强扫描、联合检查、活检对前哨淋巴结检出率均显示高度差异(P0.05)。结论螺旋CT间接淋巴造影及多期增强扫描在卵巢癌前哨淋巴结诊断中具有一定评估价值,能为临床诊治卵巢癌前哨淋巴结提供参考依据,便于明确卵巢癌分期、淋巴结侵及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早期诊断中应用超声造影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62例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常规二维超声与超声造影检查,对两种诊断准确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常规二维超声诊断准确率为75.81%(47/62),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为90.32% (56/62),二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早期诊断中,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更高,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值得临床全面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法联合乳腺影像学报告及数据系统(BI-RADS-US)分类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80例乳腺肿块患者,病理诊断为良性病变患者45例,恶性病变患者3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超声检查以及超声弹性成像,比较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法、BI-RADS-US分类法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探讨两者联合诊断的价值。结果 80例患者共发现良性病灶70个,恶性病灶42个,恶性病灶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显著高于良性病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29,P0.05);恶性病灶BI-RADS-US分类显著高于良性病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512,P0.05);常规超声诊断敏感度仅为57.14%,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法与BI-RADS-US单独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83.33%和85.71%,两者联合诊断敏感度提高到95.24%,显著高于常规超声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809,P0.05),且Kappa值为0.751,一致性最好。结论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法联合BI-RADS-US分类可以提高鉴别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从而对病灶做出综合评价,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肝癌介入治疗中超声造影、增强CT扫描及MRI检查在临床疗效评估方面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肝癌介入治疗患者53例,全部行超声造影、增强CT扫描及MRI检查,对3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确证结果比较,超声造影检查的评估结果明显由于其余两项检查。超声造影检查疗效评估结果灵敏度(90.00%)、特异度(91.30%)及准确性(90.57%)均明显高于增强CT扫描检查和MRI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造影检查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评估准确性显著高于增强CT扫描和MRI检查,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CT与超声鉴别诊断小肝癌与肝良性疾病的价值。方法:对2018年1月~2020年1月70例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均接受CT、超声检查,对其检查结果的资料分析。结果:38例经超声检查显示为肝良性病变,11例显示为小肝癌,其疾病检出率为70.00%;40例患者经CT增强检查显示为肝良性病变,19例显示为小肝癌,其疾病检出率为84.29%。CT增强扫描对肝脏疾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超声的检出率(P<0.05);CT对小肝癌的诊断灵敏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超声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对肝良性病变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超声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肝癌、肝良性疾病患者接受CT与超声检查,均可较好对其疾病鉴别诊断,为患者接受针对性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其中CT增强扫描的应用价值更优,可以提高患者疾病的诊断效能,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核共振成像(MRI)及电子断层扫描(CT)在膝半月板损伤与关节软骨损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22年9月本院诊治的118例膝半月板损伤与关节软骨损伤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MRI、CT和关节镜检查,以关节镜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RI、CT及联合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MRI对膝半月板损伤的检出率为93.94%,高于CT检查的81.82%(χ2=6.828,P=0.014);MRI对关节软骨损伤总检出率为94.68%,高于CT检查的82.98%(χ2=6.486,P=0.011)。MRI诊断膝半月板损伤的灵敏度、准确率为91.92%、91.53%,均高于CT检查的79.80%、81.36%(χ2=5.990、5.206,P均<0.05);MRI诊断膝半月板损伤的结果与金标准的一致性高于CT检查(Kappa值=0.722 vs 0.501);MRI诊断关节软骨损伤的灵敏度为92.55%,准确率为92.37%,均高于CT的79.79%、81.36%(χ2<...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颅脑CT与磁共振检查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7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2例,分别使用CT及MRI检查诊断,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检出率及两种检查方式在不同发病时间的诊断结果。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MRI检查检出率(93.06%)高于CT检查检出率(6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在发病12 h内、12~24 h内检出率(85.00%、93.55%)高于CT检查(50.00%、6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颅脑CT与MRI均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而MRI早期检出率明显高于CT检查,对于早期诊断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13.
李曼 《医疗装备》2015,(3):34-35
目的:探讨分析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肝硬化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2月间收治的5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64排螺旋CT进行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64排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肝硬化再生结节检出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64排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肝硬化所并发小肝癌检出率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诊断鉴别肝硬化再生结节与小肝癌较CT平扫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医院》2019,(11):1700-1702
目的对肝脏结节应用512层螺旋CT灌注成像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探析,以便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性依据。方法将2018年2月—2019年4月诊治的45例肝脏结节病变患者纳入研究,均先后行增强CT扫描、512层螺旋CT灌注成像检查,以病理活检结果为标准,分析和总结诊断结果。结果本组45例患者经病理学活检确诊,25例肝硬化结节,20例小肝癌病灶,增强CT的病灶检出率分别为92. 0%、80. 0%,螺旋CT灌注成像病灶检出率分别为100. 0%、95. 0%,小肝癌病灶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而肝硬化结节无明显差异(P> 0. 05);通过检测,小肝癌病灶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及肝动脉分数(HAF)均高于肝硬化结节(P <0. 01),而血管表面渗透面积(PS)、对比剂通过时间(MTT)及对比剂达峰时间(TTP)无统计学差异(P <0. 05)。结论 512层螺旋CT增强扫描和灌注成像在肝硬化结节中均有较高检出率,有着重要诊断价值,但后者在肝癌小病灶诊断中符合率高,同时肝脏BF、BV及HAF灌注指标可作为鉴别诊断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超声造影灌注时相分析联合普美显磁共振增强成像在肝硬化结节癌变早期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在医院就诊的52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超声造影灌注时相分析和普美显磁共振增强扫描,患者扫描检查完成后,对其进行肝脏穿刺活检,以肝脏穿刺活检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超声造影灌注时相分析联合普美显磁共振增强成像在肝硬化结节癌变早期鉴别诊断中的效能。结果 超声造影灌注时相分析与普美显磁共振增强成像在肝硬化结节癌变早期诊断中的灵敏度为58.33%和75.00%,特异度分别为95.00%和90.00%,准确率分别为86.54%和86.54%,癌变预测值分别为77.78%和69.23%,良性病变预测值分别为88.37%和92.31%,Kappa值分别为0.584和0.631;联合检查在肝硬化结节癌变早期诊断中的灵敏度为83.33%,特异度为90.00%,准确率为88.46%,癌变预测值为71.43%,良性病变预测值为94.74%,Kappa值为0.693。结论 超声造影灌注时相分析联合普美显磁共振增强成像在肝硬化结节癌变早期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诊断效能,能有效鉴别诊断小肝癌和高级别异型增生结节,临床可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刘莹  樊慧  陈林林 《中国校医》2023,(11):835-838+842
目的 分析超声造影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鉴别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2年4月本院收治的84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采用常规超声、超声造影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检查“金标准”,统计对比2种方法检查肝脏占位性病变良恶性的诊断效能。结果 84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中,病理检查显示:73例恶性病变,11例良性病变。超声造影检查恶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95.89%,高于常规超声检查的84.93%(χ2=5.056,P=0.025);超声造影检查的灵敏度为94.52%、准确度为94.05%、阴性预测值为71.43%,高于常规超声检查的80.82%、79.76%、36.36%(χ2值分别为6.337、7.532、4.208,P均<0.05);kappa检验显示:超声造影检查肝脏占位性病变良恶性与“金标准”检查结果具有极好的一致性(kappa=0.766,P<0.001);绘制ROC曲线发现,常规超声检查肝脏占位性病变良恶性的AUC为0.768,有一定诊断价值,超声造影检查肝脏占位性病变良恶性的AUC为0.927,诊断价值较高。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和CT增强扫描于肝硬化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6年5月到2017年5月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肝硬化患者48例其临床资料,皆使用MR扩散加权成像和CT增强做扫描,按Child做分级,观察并比较其不同b值的表现扩散系数和CT扫描结果.结果:在b=200、500s/mm2时,不同肝硬化Child分级ACD值比较差异结果提示存在高度统计学意义(P<0.05);双动脉期CT增强扫描病灶检出率96.6%高于单动脉期病灶检出率84.2%(P<0.05).结论:MR扩散加权成像在肝硬化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CT增强扫描的病灶检出率高,这两种方法各有应用优势,在肝硬化临床检查时,可结合实际情况相应选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增强CT扫描与磁共振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8年6月于天津市人民医院就诊的74例疑似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肝癌53例,非肝癌2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增强CT扫描与磁共振检查。由2名经验丰富的医师随机进行双盲阅图,若有疑义请全科会诊。评价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以及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磁共振对肝内病灶的检出率及≤3 cm病灶检出率均高于增强CT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外病灶检出率及>3 cm病灶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CT扫描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灵敏度为88.68%,特异度为71.43%,准确度为83.78%;磁共振检查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灵敏度为96.23%,特异度为80.95%,准确度为91.89%;两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强CT扫描与磁共振对原发性肝癌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磁共振诊断肝内病灶及小病灶的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ChE)联合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 ADA)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检测在硬化早期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肝硬化患者80例(代偿组55例,失代偿组25例)和55例同期本院健康体检的自愿者(正常组)的血清样本进行ChE、ADA和CRP检测,比较各组检测水平,以及三项指标单项与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结果三组患者ChE(F=152.337,P=0.002);ADA(F=54.219,P=0.007);CRP(F=29.812,P=0.000)检测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代偿组联合检测阳性检出率(90.91%),高于ChE 67.27%(37/55)、ADA 56.36%(31/55)和CRP 72.73%(4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59,P=0.039)。三项指标联合检测敏感性92.50%、特异性87.50%,均高于单项检测。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清ChE降低,ADA和CRP升高,是肝硬化病情的可靠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早期肝硬化检出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MRI与CT影像学检查在甘肃会宁地区早期肝癌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2年4月至2017年4月在白银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200例肝脏疾病疑似肝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MRI及CT影像学检查,以组织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比较MRI及CT检查诊断的敏感度、准确度、特异度。结果所有患者均经穿刺活检,结果显示200例疑似肝癌中共检出167例肝癌患者。200例疑似肝癌患者中AFP阳性患者157例,阴性43例,敏感度为71.86%(120/167),特异度87.88%(29/33),准确度78.5%(157/200)。增强CT扫描的诊断敏感度显著高于MRI(P0.05),但2种方法的准确度及特异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T和MRI比较,CT+AFP与MRI+AFP检测敏感度均明显上升(P0.05),但特异度和准确度无明显差异(P0.05)。统计两种检测方法的费用,增强CT扫描平均费用为(640.9±173.5)元,核磁共振扫描平均费用(984.4±217.5)元。增强CT扫描经济成本明显低于核磁共振扫描(t=17.46,P0.05)。结论增强CT扫描对早期肝癌效果优于MRI,且经济实惠,可在甘肃地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