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应存教授为国内知名专家,其主攻方向为敦煌医学文献研究与临床应用,临床善于化裁敦煌医方救治患者。李教授认为郁证是情志病,病位在肝,与心脾关系密切,病机为肝失疏泄、心失所养、脾运失职导致脏腑气血阴阳的失调。故郁证治疗的根本在于调畅情志,疏理气机,补益气血,最终使机体的气血阴阳恢复平衡状态。李应存教授以泻肝实调气血为治则,运用敦煌大泻肝汤合疗风虚瘦弱方随证加减,疏肝理气,调气和血,使气机调畅,气血和利,临床治疗郁证疗效极佳。  相似文献   

2.
失眠伴焦虑抑郁状态在中医上归属于“不寐”“郁证”等范畴,“郁证”多由情志不畅、气机郁滞所致,而“不寐”的主要病因包括情志失常、劳逸失调、饮食不节等,其中情志因素占主导作用。谢道俊教授认为本病的病位主要在心、肝,与脾、肾有关,主要病机为情志失调引起脏腑功能紊乱,气血阴阳失调,阳不入阴。治法当以疏肝解郁、畅达气机、宁心安神、调和阴阳为主。在用药上根据临床经验自创“轻可去实”与“重可去怯”相结合的方法,疗效颇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一、郁证之含义郁者,郁而不散、滞而不通之意。郁证,既是指因情志不畅、气机郁滞所,引起的一类病证,也就是指多种疾病过程中,表示出脏腑气机阻滞、气血津液运行紊乱、失其通调畅达的一类病证郁证之范  相似文献   

4.
探讨郁证性虚劳的病脉证治。虚劳是对以脏腑气血阴阳不足为主要病机的慢性虚衰性病证的总称,但其中有缘于七情五志所致者,看似一般虚证虚劳,实为郁证之变形。虚劳五志伤五脏论以劳心为先,抑郁可成劳损;虚劳五劳七伤论包括五志七情伤及脏腑,显为情志之病;虚劳脱营失精论乃生活际遇落魄所致;室女童男思窦初开失当、鳏寡僧尼恨愁结肠曲思不达,亦致忧郁成劳。郁证性虚劳有显性郁证和隐性郁证。治疗郁证性虚劳除补益以外,应重视开郁安神、疏通气机;在药物治疗以外,更需改心革志、消遣情怀、知命乐天。情志调摄与医养结合对防治郁证性虚劳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刘春柳  胡玉英  高晓 《河南中医》2019,39(6):860-862
胡玉英教授认为情志不遂,气机郁滞等为郁证发生的主要病机,少阳的枢机运动失常、脏腑生理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等可导致郁证的产生,出现各种临床症状,故以和解少阳枢机,疏肝利胆、通达表里及调畅气血等为治疗原则。以小柴胡汤加减为主方辨证论治,可兼顾寒热并用,攻补兼施,在和解少阳枢机不利的同时,又兼顾调畅脏腑。  相似文献   

6.
郁证,是指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引起的一类病证。临床表现主要为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胁肋胀痛、或易怒善哭,以及咽中如有异物梗阻、失眠等各种症状。其病因病机是因七情所伤,导致肝失疏泄、脾失运化、心神不宁、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成。临证治疗朱丹溪有“六郁”之说,张景岳又有“因  相似文献   

7.
情志致病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鸿 《山西中医》2010,26(2):1-2
情志因素导致机体发病,主要是通过破坏阴阳平衡,扰乱脏腑气机,损伤脏腑精气而致病。临床防治情志病症,应注重调整阴阳、调理气机和补养脏腑精气。探讨情志致病的机制,对于防治困扰当今社会的情志病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探讨了中医郁证的辨证论治。广义的郁证是指外感六淫、内伤七情等诸多因素引起的脏腑功能失调,气血痰火食湿等壅塞郁滞等气机不得发越的一系列病证。郁证的主要病因是七情失调,病机关键是气机郁滞,调畅气机、调和气血是治疗郁证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褚蔚 《浙江中医杂志》2003,38(8):354-355
郁者 ,郁而不散 ,滞而不通之义。郁证是由于七情所伤致五脏气机失和 ,渐致脏腑气血阴阳失调而形成的一类病症。主要表现为心情抑郁 ,情绪不安 ,胸胁胀痛 ,或易怒善哭 ,或太息嗳气 ,腹满纳呆等症状。笔者认为郁证的辨证应当全面 ,首先辨心、肝、脾、肺、肾五脏病位 ,然后辨气、血、痰、火、瘀及虚、实病性 ,两者相结合。1 辨病位《内经》把人体内出现的一切积聚、失畅现象概谓之“郁”。肝主升发 ,肺主宣发肃降 ,脾气主升 ,心火下降 ,肾精上承 ,五脏气机运行通畅调达 ,则不会有郁证的生成。若情志内伤 ,五脏气机紊乱 ,功能失和 ,则郁证随之…  相似文献   

10.
林英豪 《世界中医药》2009,4(4):208-209
中医学认为肝属木,为阴中之阳,在皮肤科临床诊疗中,常见到因肝之功能失调而导致的皮肤病。肝与皮肤病的关系突出表现在肝藏血、主疏泄的功能上。若气血充盈,气机畅达,则可协调气血运行和水液代谢,促进消化吸收,调节精神情志,从而维持整个人体脏腑经络阴阳气血的协调平衡,皮肤则红润有光泽;若气血亏虚,气机郁滞,人体脏腑经络阴阳气血的协调失衡,轻者表现为皮肤病变,重则累及脏腑。女子以肝为本,故女性皮肤病更应重视从肝论治。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治疗各种皮肤病,多从肝论治,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郁证主要是气机郁滞导致气血津液运行不畅、脏腑阴阳失调的一类病症。针刺治疗郁证疗效佳,临床多与推拿、中药、心理音乐疗法等配合应用。近年来针刺法治疗郁证逐渐受到临床重视,就郁证的病因病机、针刺(体针、电针、耳针、头针、芒针、穴位注射等)治疗郁证的临床应用等做一综述,以期能够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析情志失调导致消渴病的中医病理机制。方法:基于“情志致病”理论,参阅古籍及临床研究,详细论述情志失调通过影响气机、气血运行,首及于肝,进而影响五脏,导致五脏同病、阴阳失衡,郁火、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蓄积,日久化热,灼伤阴津,形成消渴病阴虚燥热病理基础的过程。结论:情志失调导致消渴病的中医病理机制主要包括气机郁滞、气血失和、脏腑功能失调、阴阳失衡四个方面,调畅情志以达到形神并调,对临床消渴病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抑郁症是指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活动能力减退、思维与认知功能迟缓为临床主要特征的一类心境障碍。中医古籍中无"抑郁症"的病名,将其归属于"郁证"范畴。郁证是由原本肝旺,或体质素虚,复加情志所伤引起气机郁滞,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阻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1]。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学习、工作  相似文献   

14.
<正> 情志病是因七情而致的脏腑阴阳气血失调的一种疾病,包括癫狂、百合病、脏躁、郁证、不寐等。如不及时诊治,常可罹患他种疾  相似文献   

15.
中风又名“卒中”临床以突然昏倒 ,不省人事伴有口眼歪斜 ,半身不遂 ,语言不利为主证的一种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 ,继发于高血压患者 ,西医诊断为脑梗塞或脑出血。经临床观察情志异常是引起中风主要原因之一。情志 ,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反应。中医认为情志活动与人体内脏有密切关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 :“人有五脏化五气 ,以生喜、怒、悲、忧、恐。”情志活动以五脏精气为基础 ,不良精神刺激 ,使人体气机紊乱 ,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中风的主要病因是气血亏虚 ,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调加之情志异常。《素问气机愿病式·火类》说 :“多…  相似文献   

16.
作者在回顾医籍与总结临床体会的基础上,把郁证的概念确定为“气机郁滞为主要机制的神志异常病证”。对郁证的产生机理概括为外邪积聚、脏腑失调、其它病变所致等三方面。郁证的治疗强调以疏调气机为主,并结合体质、生活习惯、环境、社会等因素辨证论治。祛外邪、和气血、调脏腑是治疗郁证时经常运用的大法。  相似文献   

17.
《辽宁中医杂志》2016,(11):2282-2283
情志以气血阴阳为物质基础,情志过激或持续日久则气血紊乱、阴阳失调从而致使情志病的发生。肝主疏泄,通畅全身气机,从而条畅情志;肝为"血府",主藏血,血养神而舍魂,为情志化生之源。情志病病机变化过程中,主要在气、血、痰三方面与肝失疏泄和肝不藏血互为因果,甚至恶性循环,肝的"主疏泄而藏血"的生理功能是情志发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郁者,郁而不散、滞而不通之意。郁证是因七情所伤致气机失和,气郁不伸,而致气滞、血瘀、痰壅、阴亏,渐至脏腑气血阴阳失调、损伤脑神的一类病证。郁证要当于现代医学的老年痴呆症、中风后抑郁症、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疾病。  相似文献   

19.
<正> 郁证,是由于气机郁滞不通所引起的病证。郁证的形成,《证治汇补》提出“……或七情之抑遏,或寒暑之交侵,而为九气怫郁之候,或雨雪之侵淫,或酒食之积聚,而为留饮湿郁之候”。可见郁证有因外邪侵袭导致脏腑气机不通而成郁者,亦有因情志不遂、郁怒、思虑、悲哀、忧愁等七情所伤,导致阴阳气血失调而致郁者。从疾病形成的原因来看,郁证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之郁,如《医经溯洄集·五郁论》所说:“凡病之起也,多  相似文献   

20.
治郁浅谈     
“郁者,滞而不通之意”。所谓郁证就是指由于情志不畅,气机郁滞所引起的一类病证。其起因由情志失节,悲思惊怒太过,而致气机逆乱,脏腑功能失调,升降开(?)失司,气血瘀滞不通。其症状常复杂多变,扑朔迷离,累及多脏。其主要表现为: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胁肋胀痛,夜寐不安,或易怒善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