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德福 《新中医》2019,51(1):91-92
以《温病条辨》为基础,从全书角度,联系前后文全面理解银翘散及对元参的加减。银翘散究竟有无元参存有争议,现行《温病学》教材、《方剂学》所论银翘散中无元参。针对争议产生的原因,通过分析元参的性味功效、银翘散的组方原则与功用,元参加减所针对的病机,结合吴鞠通对温病病机的解释,笔者认为银翘散中应有元参,书中所载银翘散中无元参可能为漏刻引起。  相似文献   

2.
“银翘解毒丸”是中医临床常用中成药之一,系由吴鞠通《温病条辨》所制“银翘散”变换剂型而成。“银翘散”有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之功,主要用于治疗温病初起’邪袭肺卫之证。由“银翘散”转换剂型而制成的“银翘解毒丸”更具有体积小、服用、贮存、携带方便等优点,倍受临床医务人员的青睐。但对此剂型转换及转换后的用量规定对临床疗效的影响,似乎认识不足,笔者想就此问题谈一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3.
银翘散是温病初起邪在卫分的代表方,其透邪之力介于辛凉轻剂桑菊饮、辛凉重剂白虎汤之间,故称之为辛凉平剂。临床上多用该方治疗风热上犯之外感,但实践中,银翘散加减亦可治疗多种其他疾病。  相似文献   

4.
“银翘散”方对温病初起,邪在上焦、卫分阶段的治疗起到重要作用,然而从《条辨》原书条文“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来看,历来学者有各种不同的解释,并认为药、证不符。张菊人在《菊人医话》中曾提到:“就拿银翘散来说,也未尽妥恰。……在病轻仅感风者,服之或能奏效,如病温者服之,往往迁延时日不易治愈,因而变生他故,也是势所必然。”值此笔者愿就银翘散的证候及“辛凉平剂”等作一探讨,提出个人看法。银翘散的适应证:银翘散适用于温病初起,以发热、恶寒、无汗、口渴等为主要的证候特征。吴氏在《条辨·上焦篇》第4条指出:“太阴风温、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尚莉丽运用银翘散治疗小儿疾病的经验,认为本方与小儿生理特性相符,尤适宜小儿。银翘散具有清热解毒,凉血祛风之效,临床可用于感冒之风热感冒证、紫癜病之风热伤络证、瘾疹等证属风热者,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6.
学习前贤创制之名方,分析方中药物配伍,尤其是确定君药的关键问题时,必须首先尊重原作者的制方理论,防止研究者主观意志的介入。以银翘散君药问题的争议,即是一例很好的说明。吴瑭为何要创制银翘散呢?首先是社会背景,他看到自晋唐以后《伤寒》方盛行不衰,医者不识温病,滥用辛温汗法为害日深,其子病温误治一事,更激励其著书立说以改世俗错谬的信念。其目的正是打破治疗外感“法不离  相似文献   

7.
银翘散出自于<温病条辨>,是吴鞠通用于治疗上焦风温之方,该方为辛凉平剂,善清上焦风热.鼻为肺之窍,肺热则犯鼻窍,致鼻疾发生.笔者擅用银翘散加味治疗鼻病每获良效,现举例如下以供同仁参正.……  相似文献   

8.
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曾在《温病条辨》中提出风温、温热、温疫、冬温等温热病,“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由此引发中医界极大争议。本文通过《吴鞠通医案》的研究,证实吴氏临床见风温、温热、温疫、冬温等温热病初起恶风寒者,并非如《温病条辨》所论而用辛温解肌的桂枝汤治疗,而是以辛凉清解的银翘散加减或变通治之。故在今日温病临床上,应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弃《温病条辨》中背离实际之空论,取《吴鞠通医案》中确实有效之法而行之。  相似文献   

9.
《温病条辨》银翘散及类方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江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87-87,89
本文以辨证论治原则为指导,就《温病条辨》中银翘散及其类方的组方特点和临床应用作了逐一分析,指出银翘散具有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方具有较强的解热、抗炎和抗过敏作用,故治疗范围较广,凡是外感风热邪毒,邪在卫分,或卫气同病均可用之,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和异病同治之优势与特色。  相似文献   

10.
正银翘散出自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文中载:"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银翘散由金银花、连翘、桔梗、薄荷、竹叶、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芦根、生甘草组成,具有辛凉透表、清  相似文献   

11.
杨德福 《新中医》2018,50(10):227-229
从《温病条辨》全书角度,基于原文和自注、银翘散的组成、吴鞠通对君药金银花及连翘的主要功用的认识、银翘散的加减等方面全面论述银翘散针对的病机,明确其病机为温邪犯肺、热郁于肺、卫失疏泄。笔者认为现行温病教材对银翘散证病机的论述值得商榷,太阴温病初起应称为卫分证,不是风热表证,亦非风热犯卫证。  相似文献   

12.
银翘散是辛凉解表的代表方剂,现代临床运用非常广泛,但大多局限于上焦和风温初起。笔者以"治未病"思想为指导,通过上者上之、中者上取、下病上治三法,使用银翘散防治上、中、下三焦杂病,涉及内、外、妇、五官等方面,发挥"治未病"思想临床指导作用,为中医诊疗开拓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正> 近读李顺民,易法银二同志《关于银翘散方中主药之管见》一文(见《辽宁中医杂志》1981年第4期,下简称“李文”)颇受启发。该文针对广州中医学院主编的《方剂学》(1979年出版)里银翘散方中主药,提出了不同见解,并援引《素问》及温病学说的有关条文。读后细心揣度,拟就笔者拙见,提出进一步商榷意见,以冀求教于诸位。李文鉴于《方剂学》把银花、连翘做为银翘散方中主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比较银翘散固体汤剂与其他给药组在动物炎症模型中的作用,以探讨银翘散的固体汤剂剂型改革方法是否可行,为银翘散固体汤剂的进一步药效学研究和临床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建立二甲苯致小鼠耳壳炎症模型和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趾肿胀的炎症模型,比较银翘散固体汤剂、银翘散传统汤剂、阿司匹林和空白对照组在炎症模型中的作用,分别以致炎后小鼠两耳重量差,足趾肿胀率和肿胀抑制率作为炎症指标,比较给药组和对照组的差异性。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银翘散固体汤剂对小鼠炎症具有抑制作用,效果与银翘散传统汤剂和阿司匹林的抑制效果没有显著的差异性(P 0. 05)。结论银翘散固体汤剂在小鼠炎症模型中有抑制作用,具有抗炎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以伤寒副伤寒甲乙混合菌苗作为激活物观察了银翘散和氢化可的松对体外培养MNC合成释放EP的影响。结果表明银翘散对EP合成无明显影响,氢化可的松则可明显抑制之。提示银翘散的解热作用可能在于阻断EP产生以后的环节。  相似文献   

16.
银翘散出自《温病条辨(以下简称《条辨》)·上焦篇》第4条,其曰“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是方在书中虽列第二,但实为《条辨》治温之首方。现就吴鞠通在湿病治疗中对银翘散的运用予以探析。一、邪入气分用银翘散《条辨·上焦篇》第38条曰“太阴伏署,舌白口渴,无汗者,银翘散去牛蒡、元参加杏仁、滑石主之”,方中去牛蒡之滑泄,加杏仁宣肺利气以化湿,加滑石清署渗下以利湿,故可用于伏署之暑湿内郁气分、时邪外束卫表之卫气同病,所以自注说“此邪在气分而表实之证也”。  相似文献   

17.
生化汤在临床中主要应用于治疗中医产后出现的各种疾病,具有活血化瘀之功,银翘散广泛应用于辨证属风热束表疾病初起,本文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巧妙地将生化汤与银翘散联合用于胎盘残留的治疗,取得了较好得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单味牛蒡子治疗习惯性便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贯彻 《中医杂志》1997,38(12):379-379
牛蒡子有疏散风热、解毒透疹、利咽消肿之功。教科书中尚无主治便秘的记载,它治疗习惯性便秘的作用鲜为人知。 2年前,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辨证为外感风热表证的老年患者,余用银翘散5剂得愈。后在随访时发现其两年的便秘亦瘥,这一治此愈彼的意外发现,笔者不得其解,推敲银翘散这张方剂中,牛蒡子性寒味辛苦,入肺、胃经,可能是  相似文献   

19.
从方药组成探讨银翘散的制方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翘散源于清·吴鞠通所著《温病条辨》中,是中医学辛凉清解法的代表方剂,吴鞠通在《温病条辨》卷一中云"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又日"太阴温病,恶风寒,服桂枝汤已,恶寒解,余病不解者,银翘散主之;余症悉减者,减其制".虽说《温病条辨》是以桂枝汤为第一方,银翘散为第二方,但实质上仍以银翘散为治疗温病的第一方.一般认为银翘散立方旨在辛凉清宣、透热外达.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亦日"本方谨遵《内经》‘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之训".  相似文献   

20.
银翘散袋泡剂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银翘散袋泡剂为银翘散汤剂剂型改革后的一种新剂型。本文采用银翘散袋泡剂治疗25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治疗结果:退热时间在8~72hr之间,平均35hr,治愈率为9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