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拟通络汤联合针刺治疗脑梗死后遗症偏瘫脉络瘀阻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沈阳市第二中医医院针灸科就诊的80例脑梗死后遗症偏瘫中医辨证为脉络瘀阻型的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试验组40例采取自拟通络汤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40例使用针刺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FMA评分、ADL评分、BBS评分、Sheikh评分。结果试验组FMA评分、ADL评分、BBS评分、Sheikh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脑梗死后遗症偏瘫经中医辨证为脉络瘀阻型患者采取自拟通络汤联合针刺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拟祛风通络汤联合针刺治疗风中经络型急性面神经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沈阳松辽中医院就诊的80例风中经络型急性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依据西医急性面神经炎诊疗指南采取常规治疗,试验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自拟祛风通络汤联合针刺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结果试验组有效率为97. 5%,对照组有效率82. 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风中经络型急性面神经炎患者采取自拟祛风通络汤联合针刺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拟养阴益气方联合针刺治疗气阴两虚型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沈阳市第二中医医院针灸科就诊的80例气阴两虚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采取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40例加用常规针刺治疗,试验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自拟养阴益气方联合针刺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改善情况,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2. 5%,对照组为80. 0%,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气阴两虚型中风患者采取自拟养阴益气方联合针刺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提升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自拟祛瘀通络汤辨证加减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68例与对照组168例。治疗组给予自拟祛瘀通络汤辨证加减联合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两组每天治疗1次,15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9%,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祛瘀通络汤辨证加减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更好,能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面瘫二针联合自拟补气通络汤治疗气虚络阻型卒中后面瘫的效果,分析其对患者面神经功能、面瘫程度及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辽宁省大连市大连港医院神经康复科的患者,对照组40例患者采取针刺治疗,试验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自拟补气通络汤治疗,比较2组患者面部残疾指数(FDI)量表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面部残疾指数(FDI)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面瘫二针联合自拟补气通络汤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面神经功能、临床症状和日常生活能力,针刺联合药物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自拟活血通络方对气虚血瘀型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在大连港医院神经康复科就诊的80例气虚血瘀型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针刺治疗,试验组40例采取针刺联合自拟活血通络方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结果试验组临床有效率75.0%,对照组临床有效率62.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P<0.05)。结论对气虚血瘀型卒中后偏瘫患者采取针刺联合自拟活血通络方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性评价中医古方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治疗脑梗后遗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7年6月—2018年6月于我院门诊及病房收治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50例,入组病例采取信封法随机分组。对照组25例,一般治疗联合针刺康复治疗;试验组2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补阳还五汤加减口服。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改善率及中医证候疗效情况。结果试验组痊愈:8(32%),显效:6(24%),有效:6(24%),无效:5(20%)。对照组:痊愈:4(16%),显效:7(28%),有效:3(12%),无效:11(44%)。中医证候改善情况:试验组:显效:12(48%),有效:10(40%),无效:3(12%),对照组:显效:10(40%),有效:7(28%),无效:8(32%),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中风后遗症患者应用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治疗,临床效果优异,可以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拟化痰通络汤治疗风痰入络型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风痰入络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和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化痰通络汤),每组30例,对患者在入院时及2周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以及观察舌苔改变来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化痰通络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脑卒中效果显著,有效恢复脑梗死造成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眼针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是本医院2014年6月—2017年5月收治,将其分成试验组和常规组,2组均36例,常规组采取药物治疗,试验组基于常规组增加眼针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治疗,对比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前,所有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恢复情况几乎相同(P0.05),经一段时间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和缺损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眼针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治疗具有较高的价值,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且临床效果较理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芪龙通络汤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69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芪龙通络汤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红细胞压积、血小板黏附率、血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红细胞压积、血小板黏附率、血沉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芪龙通络汤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调节血液流变学指标,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自拟化痰通络汤联合针刺治疗风痰瘀阻型中风病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风痰瘀阻型中风病急性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同时予口服自拟化痰通络汤及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改善良好,临床疗效、NIHSS评分改善及BI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口服自拟化痰通络汤联合针刺治疗风痰瘀阻型中风病急性期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中风后遗症采用益气补肾通络汤联合西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2月-2018年10月期间接收的60例老年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运用益气补肾通络汤联合西药治疗,分析不同治疗后患者治疗疗效与神经功能缺损评估情况。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为86.67%,明显多于对照组63.33%,两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上,观察组治疗后评分降低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中风后遗症采用益气补肾通络汤联合西药治疗可以有效的提升治疗疗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拟散寒祛风汤联合针刺对风寒型漏肩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沈阳市第二中医医院就诊的80例经中医辨证为风寒型漏肩风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采取自拟散寒祛风汤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40例使用针刺治疗,比较2组患者简式McGill疼痛问卷(MPQ)评分、肩关节活动度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综合功能评分。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观察指标没有统计学差异(P 0. 05),治疗后试验组观察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风寒型漏肩风患者采用自拟散寒祛风汤联合针刺治疗可以有效提高其肩周功能,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活血通络汤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后遗症119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活血通络汤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119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自拟活血通络汤加减治疗,疗程12周,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治疗12周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参数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其中红细胞比容、血沉具有显著差异(P<0.01),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活血通络汤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后遗症效果理想,可以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各血液流变学参数,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活血化瘀汤联合针刺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16例作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实施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活血化瘀汤联合针刺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小板黏附率均改善,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 05);干预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活血化瘀汤联合针刺治疗脑梗后遗症具有显著临床效果,能够有效降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水平,改善脑部供血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陕西中医》2017,(1):10-11
目的:分析益肾化痰汤联合针刺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语言功能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常规治疗和护理,对照组实施Schuell语言训练,观察组针刺三泉穴配合自拟中药益肾化痰汤,分析两组患者语言功能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变化。结果:试验组基本痊愈率(18.0%)和有效率(92.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基本痊愈率(4.0%)和有效率(62.0%)(P0.05)。两组患者CRRCAE评分均得到改善(P0.05),试验组患者CRRCAE各分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试验组患者NIHSS评分(11.10±0.26)显著低于对照组(19.54±3.57)(P0.05)。结论:以益肾化痰为主,针刺以通络为辅,治以益肾化痰通络之法治疗脑卒中失语,能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并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与针灸联合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12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116例,以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方案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补阳还五汤与针灸联合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10%,高于对照组(79.31%)(P0.05)。研究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与针灸联合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疗效确切,可以有效促使神经功能恢复,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芪龙通络汤联合贺氏三通法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死恢复期患者157例,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对照组78例采取贺氏三通法治疗,研究组7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芪龙通络汤,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采用芪龙通络汤联合贺氏三通法治疗,能显著改善其神经功能,且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自拟化痰通络汤治疗痰瘀阻络型脑梗死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痰瘀阻络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同时予自拟化痰通络汤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为(11.57±3.40)分,总有效率为86.7%,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亦为86.7%,血液流变学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化痰通络汤结合西医常规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治疗组联用中药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疗程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同期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中风后遗症可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