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人迎穴改良针刺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予人迎穴改良针刺法治疗,对照组予人迎穴常规针刺法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天,观察临床疗效,比较血浆神经肽Y(NPY)水平及椎动脉型颈椎病功能评定量表评分(FS-CSA)的变化情况  结果:①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0%和55.0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血浆神经肽Y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前后血浆神经肽Y水平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FS-CS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前后FS-CSA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人迎穴改良针刺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满意,可改善椎动脉供血不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刺颈三针、颈夹脊穴及电动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24例,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2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颈三针、颈夹脊穴及电动牵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取穴结合电动牵引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后评价其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ESCV评分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平均椎动脉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有提高,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刺颈三针、颈夹脊穴及电动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人迎穴改良针刺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患者颈部血流速度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59例CSA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30例、改良组29例。常规组采用人迎穴常规针刺法,改良组采用人迎穴改良针刺法,均每日治疗1次,6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测定经颅多普勒中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的收缩峰血流速度(Vs)及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LVA、RVA、BA的Vs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1,P0.05),且改良组优于常规组(P0.05)。改良组总有效率为93.1%(27/29),常规组为70.0%(21/30),改良组疗效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人迎穴改良针刺法用于治疗CSA能有效增快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患者病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颈针八宫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2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2例给予针刺颈针八宫穴治疗,对照组62例给予普通针刺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量表(ESCV)、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椎动脉平均流速(Vm)、中医症候总积分进行效果评价,统计其临床有效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在ESCV评分、CASCS评分、椎动脉Vm情况、中医症候总积分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3.54%,79.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颈针八宫穴可以明显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椎动脉平均流速及中医症候,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50例对照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揭子慧  张玮 《山西中医》2007,23(4):58-59
目的:观察以针刺人迎穴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符合诊断标准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治疗组针刺人迎穴为主并配合人中、内关、太冲;对照组针刺风池、夹脊穴。结果:治疗组治愈38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治愈26例,有效1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以针刺人迎穴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改良针刺单/双侧人迎穴和常规针刺单/双侧人迎穴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差异,以及对患者血浆神经肽Y(NPY)、尾加压素Ⅱ(UⅡ)浓度的影响。方法:将1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改良针刺双侧组、改良针刺单侧组、常规针刺双侧组、常规针刺单侧组,每组40例。改良针刺双侧组采用改良针刺双侧人迎穴方法,改良针刺单侧组采用改良针刺单侧人迎穴方法,常规针刺双侧组采用常规针刺双侧人迎穴方法,常规针刺单侧组采用常规针刺单侧人迎穴方法。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6 d为一疗程,间隔休息1 d,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各组治疗前后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分和血浆NPY、UⅡ浓度,并比较各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改良针刺双侧组临床疗效[90.0%(36/40)]优于改良针刺单侧组[80.0%(32/40)]、常规针刺双侧组[77.5%(31/40)]、常规针刺单侧组[65.0%(26/40)均P0.05];治疗后各组VA、BA的Vs均明显提高(均P0.01),且改良针刺双侧组高于其他组(均P0.01);治疗后各组ESCV评分均明显增加(均P0.01),且改良针刺双侧组ESCV评分及改善指数均高于其他组(P0.05,P0.01);治疗后各组血浆NPY、UⅡ浓度均明显下降(均P0.01),且改良针刺双侧组血浆NPY、UⅡ浓度低于其他组(均P0.01)。结论:改良针刺双侧人迎穴可有效调节椎基底动脉供血,改善大脑循环,优于单侧人迎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独取督脉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于2017年12月-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2例,分组方式参考数字随机法,31例患者归为观察组,31例患者归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辨证取穴+局部取穴针刺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督脉穴针刺治疗,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具体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3.54%,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左侧椎动脉(LVA)、右侧椎动脉(RVA)的血流改变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对患者施以督脉穴针刺治疗,可以有效改变患者的双侧椎动脉血流情况,解除临床症状,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人迎穴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设针刺人迎穴为主并配合人中、内关、太冲为治疗组,与针刺风池夹脊穴组进行对照。结果:治疗组治愈率73.21%,总有效率92.9%;对照组治愈率46.43%,总有效率75%。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人迎穴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后溪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1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8例和对照组156例。治疗组针刺后溪穴及风池、完骨、天柱、颈夹脊穴,对照组不取后溪穴。治疗后对两组分别进行疗效评定,并随访1年比较治疗后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9%,对照组为8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随访,治疗组和对照组总复发率分别为5.1%、13.6%,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配伍后溪穴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较好,并且能够显著降低患者该病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四关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8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针刺治疗,对照组取风府、百会、夹脊、风池和天柱穴,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配合四关穴(太冲、合谷),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2%,高于对照组的80.95%(P0.05)。结论:针刺四关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按揉配合刺针新人迎穴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60例交感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按揉配和针刺新人迎穴治疗 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ASCS评分自身比较,均P〈0.05,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CASCS评分及总疗效比较,均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按揉配合针刺新人迎穴治疗交感型颈椎病其操作简单,疗效好,患者易于接受,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桂枝加葛根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颈椎牵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及中药桂枝加葛根汤治疗,疗程均为28 d。比较2组临床疗效、主要临床症状及椎动脉多普勒检查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颈项疼痛、头晕头痛、耳鸣、恶心呕吐症状评分及椎动脉内径、TAMX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均0.05)。结论针刺联合桂枝加葛根汤可显著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大椎动脉内径和血流速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针刺颈夹脊穴为主配合按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收集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东直门医院针灸科门诊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以针刺颈夹脊穴配合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推拿治疗,治疗2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总体疗效、症状评分、单一症状疗效及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平均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①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体疗效构成(Z=2.594)、痊愈率(x2=5.96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308,P>0.05);②症状积分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改善(t治疗组=8.680,t对照组=8.266,P均<0.01),其中治疗组症状积分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39<0.05).③单一症状疗效比较:治疗组眩晕、恶心呕吐症状的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598、2.984,P<0.05);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平均值比较各组疗前、疗后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颈夹脊穴为主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较单用推拿治疗明显提高,且对缓解患者主症眩晕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治疗组予以针刺风池、风府、颈夹脊穴,配合小柴胡汤加味内服治疗;对照组予以针刺风池、风府、颈夹脊穴治疗。治疗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7.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联合小柴胡汤加味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求杨氏3+特色疗法"椎五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70例CS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5例,2组分别给予杨氏3+治疗和普通针刺,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VAS评分、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和临床有效率评价治疗结果。结果经治疗治疗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评分,治疗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临床有效率治疗组总有效率94.29%,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杨氏3+疗法"椎五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明显优于针刺组,埋线针刀疗法临床操作性强,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经穴疏导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给予经穴疏导推拿手法治疗和常规牵引法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VAS评分和CSA积分均低于对照组,治愈率(30.0%)和治疗总有效率(93.3%)均高于对照组(13.3%、80.0%),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穴疏导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提高颈椎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常规针刺与在常规针刺基础上加电针双侧"完骨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治疗,针刺取百会、情感区;双侧晕听区、太阳、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太冲。治疗组在常规针刺基础上加电针双侧"完骨穴"。两组均治疗15 d后进行疗效评价,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TCC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种方法治疗椎动脉型眩晕病均有显著疗效,但加电针双侧"完骨穴"法优于常规针刺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颈椎矫正联合针刺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1例,对照组采取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颈椎矫正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关节复位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77%,对照组总有效率85.19%,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关节复位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矫正联合针刺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单独针刺更佳,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腕踝针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腕踝针为主治疗,对照组采用颈夹脊穴为主治疗.结果:两组均能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程度,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均能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症状及体征,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总体疗效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腕踝针法和颈夹脊穴针刺法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但腕踝针法具有取穴方便、不易发生针刺不良反应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8例,分别采用针刺治疗与针刺配合针刀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症状与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血流速度增加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刺配合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与体征,加快椎动脉血流速度,其临床治疗有效率可观,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