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我发于海拔3000m以上高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发病机制主要与高原缺氧,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多有关。目前主要通过静脉放血,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环,控制其危重症状,但无根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3.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5.
6.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HAPC)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高原病,严重危害着高原地区人群的身体健康,至今病因未明。在过去几年中,遗传学和代谢组学研究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病理生理学提供了重要的见解。本文主要从遗传学和代谢角度综述红细胞增多症的可能潜在的病理生理机制,为探讨高原人群HAPC的发生机理和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8.
为观察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的左心功能改变情况,应用心阻抗图和心机械图对21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进行了心泵功能和左室收缩功能的测定,并以24名高原健康人(HAHR)作对照,结果显示患者的心搏指数(SI)、心指数(CI)下降,HAPC及HAHR的SI分别为31.66±8.06及41.86±10.26ml·m-2,CI分别为2.68±0.67及3.41±0.80L·min-1·m-2,均P<0.05。HAPC的射血前期(PEP)及等容收缩期(ICT)延长,PEP分别为112.00±9.42及102.00±14.42,P<0.05,ICT分别为42.52±12.10及31.83±13.40,P<0.01,PEP与左室射血时间比值(PEP/LVET)增大(分别为0.40±0.05及0.35±0.04,P<0.01)。提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心功能减退,认为与其心肌缺氧和后负荷过重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有效、可行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大鼠模型,用于筛选和评价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防治药物。方法 1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常氧组和低氧组,每组8只。低氧组大鼠每天在自制常压低氧舱(向舱内充9.8%氧含量的氮气和空气的混合气,模拟海拔高度6000 m)中停留8 h。分别在低氧处理后20 d、30 d、40 d、50 d、60 d和70 d时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检测血红蛋白,以血红蛋白含量>210 g/L为模型建立成功的标准。结果低氧组大鼠在低氧处理40 d时血红蛋白含量为(234.1±10.7)g/L,40 d后血红蛋白含量维持在约230 g/L的较高水平。结论成功建立了简便、有效、可行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大鼠模型,可用于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防治药物的筛选和评价。  相似文献   

10.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原低血压、高原脉压差缩小症是高原人与高原移居者的常见病、多发病。据西藏昌都地区卫生防疫站张龙奎等报道,在海拔3600米至4500米地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男性发病率为25.52%,女性发病率为12.63%。其併发症亦常见;某部队总医院五官科检查200名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发现视觉和眼底改变的占总检人数的69.5%;脑血栓、血栓形成、心脏改变也不少见。382人经临床检查,发现高原低血压33人,发病率8.62%:某血压普查组测量血压1529人,脉压在20毫米汞柱以下者71人,占6.29%。以上资  相似文献   

11.
12.
13.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145例发病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1962~1987年发生在喀喇昆仑山145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已除外高原心脏病)发病情况报告如下,供参考。 (一) 临床资料 145例均系汉族男性,年龄19~42岁,平均23岁。移居高原时间2~26个月,平均15个月。移居海拔高度:4100~5000m21例(14.5%);5010~5200m42例(29.0%);5380~5450m82例(56.5%)。红细胞6.5~9.2×10~(12)/L,平均7.55×10~(12)/L,血红蛋白200~270g/L,平均221.6g/L。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昏、胸闷、心悸、气短、乏力、失眠、纳差、腹胀、消瘦和记忆力减退,部分病例尚有嗜睡、昏厥、视力模糊、肢体麻木和鼻衄等。体征主要为多血面容、紫绀、颜面及下肢浮肿等。97例X线胸透,32例(33%)有不同程度改变,主要为肺动脉段突出,右心室增大或双侧心室增大。48例心电图检查,29例(60.4%)异常,主要为电轴右偏,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14.
青海海西地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青海海西地区人群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的患病率和有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自然人群调查并按国际统一诊断标准,对青海海西海拔在3000m以上的~3600m、~4600m、~5000m3个地区的2116人进行调查并作患病因素的分析。[结果]本次调查的2116人中共发现符合标准(Hb≥210g/L)者80例,患病率3.78%。[结论]青海海西地区人群HAPC患病率随海拔高度增高而明显增高(P﹤0.01),世移居间患病率亦有明显差别,移居汉族明显高于世居藏族(P﹤0.001),此外,年龄、性别、劳动强度与该病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清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与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以Varian -6 4 0AAS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测定 11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清Zn、Cu、Fe、Mg等微量元素水平。结果 :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清中 ,Zn、Cu、Fe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Mg无明显变化。结论 :微量元素含量改变可能与红细胞增多症病情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17.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是常见的慢性高原病,尽管本症临床上以血液学变化为特征,但心血管和呼吸方面的改变也常较突出,并可能为本病的重要病理生理环节。自1980~1984年,我们对在海拔3,681~4,179米地区确诊的34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病人进行了系统的心血管变化的观测及血液气体分析,并与当地高原健康人相对照,以探讨与发病机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龚细胞膜脂质成分及红细胞变形能力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时的变化,探讨二者的关系。方法:HAPC患者26例,正常对照23例,测定红细胞膜胆固醇,磷脂及过氧化脂质,测定红细胞滤过指数。结果:HAPC患者红细胞膜胆固醇,胆固醇/磷脂比值及过氧化脂质显著升高,红细胞膜磷脂降低,红细胞滤过指数升高。统计学分析显示,HAPC红细胞膜各脂质成分改变与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存在相关性。结论:HAPC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基因第1外显子短串联重复序列(CAG)n多态性与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形成的关系。方法选择40例HAPC男性患者及46例健康男性对照,所有受试者清晨空腹静脉采血,提取全血基因组DNA,荧光定量PCR检测雄激素受体(CAG)n基因多态性,由ABI3730DNA分析仪检测目的基因产物确定重复序列长度。结果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雄激素受体(CAG)n短链基因型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升高,而长链基因型的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所有受试者雄激素受体基因呈现短串联重复序列(CAG)n多态性,该基因多态性可能与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