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目的构建老年患者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风险预测评分模型,为筛选高危人群,有效预防与控制老年患者血流感染提供依据。方法依据纳入排除标准,收集2015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住院期间曾留置中央导管的老年患者病例资料,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和验证组(随机种子为20180708),对建模组数据进行危险因素识别,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根据β值赋予各危险因素相应的分值,建立感染风险评分模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的预测准确度;依据建立的感染风险评分模型对验证组病例进行评分,利用ROC曲线评价模型的预测准确度。利用R软件构建决策曲线。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本次住院手术次数≥3次、住ICU日数≥2 d、中心静脉置管日数≥7 d、使用抗菌药物等是老年患者发生CLABSI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评分模型中相应的分值分别为3、4、4、9分,得分13~17分为高风险人群;评分模型在建模组数据中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4;依据验证组患者风险得分情况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为0.70。决策曲线显示,在阈值0.01~0.05区间内风险评分模型的净获益较高。结论建立的风险评分模型具有较好的判别效度和应用价值,可用于老年患者CLABSI的易感高危人群识别,做到早期预防与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颅脑损伤留置尿管患者发生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的危险因素,建立颅脑损伤留置尿管患者CAUTI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为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早期预防及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神经外科收治的颅脑损伤留置尿管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70%为建模组,30%为验证组,根据是否发生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又分为CAUTI感染组和CAUTI非感染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建模组颅脑损伤留置尿管患者发生CAUTI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并在验证组中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共纳入815例颅脑损伤留置尿管患者,发生CAUTI 121例,CAUTI发生率为14.85%。年龄≥60岁、应激性高血糖、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ICU住院时间≥14 d、留置尿管时间≥30 d是颅脑损伤留置尿管患者发生CAUTI独立危险因素(P<0.05)。依此构建列线图模型并在建模组与验证组中进行验证。建模组和验证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分别为0.944(95%CI:0.922~0.965)和0.930(95%CI:0... 相似文献
3.
目的 构建脑出血手术患者肺部感染风险预测评分模型,识别肺部感染的高危人群,为临床医务人员早期采取有效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前瞻性收集山东省某医院2016—2018年脑出血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和验证组,利用建模组数据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依据β值对危险因素进行赋分,构建...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泌尿外科患者尿路感染的风险评分系统,为尿路感染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4年5月某院泌尿外科收治的47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建立风险评分系统,利用ROC曲线评价模型预测效果。结果470例泌尿外科患者发生尿路感染31例,感染发病率为6.60%。构建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合并基础病、住院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和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是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评分系统包括:年龄≥60岁得2分,有合并症得1分,住院时间≥10 d得3分,留置导尿管时间≥5 d得6分,抗菌药物使用种类≥2种得2分。分值≥11分为高危人群。模型评价显示,模型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灵敏度为84.9%,特异度为81.6%;验证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69,灵敏度为77.2%,特异度为62.4%。结论建立并验证了泌尿外科患者尿路感染风险评估系统,该风险评估系统有助于监测高危患者,降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并验证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风险评分系统,为ICU降低CAUTI的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对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ICU在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1026例留置导尿管患者进行CAUTI目标性监测,利用1∶1简单化随机方法分为模型组和验证组,各513例。根据模型组数据筛选出CAUTI影响因素,建立风险评分系统应用于验证组,计算验证组中每例患者的风险评分。采用模型组和验证组数据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图(ROC),根据ROC曲线下面积判断该风险评分系统建立的有效性。结果本研究期间患者发生CAUTI 44例,千日感染率为3.99‰。ICU住院时间、插管日数、未正确固定尿管、未规范执行手卫生是模型组导尿管插管患者CAUTI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利用此结果建立CAUTI风险评分系统,发现验证组中的高、中、低风险得分患者CAUTI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得分越高者患CAUTI的风险更高。最终利用该评分系统对模型组及验证组患者绘制ROC曲线,发现二者ROC曲线下面积均接近1,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再次说明该评分系统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结论建立CAUTI风险评分系统,采取针对性的早期干预可降低CAUTI的发生率,为患者提供最优经验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的危险因素,为其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以及Pub Med,查找国内外2007—2017年有关住院患者CAUTI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在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定量综合分析,计算各个危险因素合并OR值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共纳入文献10篇,累计2 652例患者。从文献中提取出对CAUTI有预测价值的7个危险因素,Meta分析结果显示各因素的合并OR值及其95%CI分别为:导尿管留置时间(OR=1.57,95%CI:1.33~1.86)、年龄≥60岁(OR=2.24,95%CI:1.09~4.59)、性别(OR=1.21,95%CI:0.54~2.72)、糖尿病(OR=3.49,95%CI:2.61~4.66)、抗菌药物使用(OR=2.58,95%CI:0.70~9.55)、意识障碍(OR=4.51,95%CI:3.33~6.09)、置管次数≥2次(OR=2.60,95%CI:1.62~4.18)。除性别、抗菌药物使用两个危险因素未显示有统计学意义之外(P0.05),其他因素的合并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导尿管留置时间≥5 d、患者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意识障碍以及置管次数≥2次是CAUTI的主要危险因素;性别和抗菌药物使用对CAUTI的预测价值有待进一步探讨。护理人员应对以上因素予以重点关注,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减少CAUTI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构建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危险因素预警模型,及时发现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的高危患者早期进行预防。方法 在德尔菲法构建评价指标的基础上,通过层次分析法和专家重要性赋值平均分配法进行指标权重的分配,专家咨询法对每一个指标进行重要性赋值,加权评分法建立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的风险评分模型。结果 通过两轮专家咨询共筛检出患者一般情况、疾病状况、侵入性操作、手术因素、用药因素、实验室检查、护理因素7个一级指标、38个二级指标的风险因素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指标体系为基础建立了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风险预警评分模型。结论 构建的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HAUTI)风险预警评分模型,为其监测提供了一种新的可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8.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13)
目的通过开展"全军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能力建设项目"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的监测与控制项目,探讨预防控制措施,以减少CAUTI的发生。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对2015年4月-2016年3月中15所医院20个ICU中留置导尿管≥2d的住院患者进行CAUTI监测,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生CAUTI的危险因素,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合格病例3635例,住院总日数64032d,留置导尿管总日数46727d,导尿管使用率为72.97%,发生CAUTI 202例,CAUTI发病率为5.56%,千日感染率为4.3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住院天数、置管天数是CAUTI的独立危险因素;置管相关防控措施依从性中,是否具有置管指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等6项措施患者间CAUTI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期与基线观察期相比,患者CAUTI发病率由6.93%降至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相关防控措施依从性中,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使用个人专用的收集装置、每日评估插管的必要性并有记录合格率均有所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项目的开展,ICU管理工作的重点从"事后把关"转移到"事前预防",CAUTI的防控取得了良好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留置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UTI)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最佳护理措施。方法入选我院留置尿管患者100例,对中段尿(或膀胱尿)及尿道口处尿进行不同时段的采样及细菌培养,分析出现菌尿症的情况。结果留置导尿管期间,出现菌尿症67例,发生率为67%。导尿管不同留置时间UTI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留置尿管时间过长是发生UTI的高危因素.规范留置导尿管管理、尽量缩短留置尿管时间、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是留置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重要护理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留置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UTI)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最佳护理措施。方法入选我院留置尿管患者100例,对中段尿(或膀胱尿)及尿道口处尿进行不同时段的采样及细菌培养,分析出现菌尿症的情况。结果留置导尿管期间,出现菌尿症67例,发生率为67%。导尿管不同留置时间UTI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留置尿管时间过长是发生UTI的高危因素,规范留置导尿管管理、尽量缩短留置尿管时间、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是留置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重要护理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高龄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分析其发生医院感染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调查某三甲医院高龄老年患者(老年组)和非老年成年患者(对照组)医院感染发病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医院感染病例的基础疾病、感染部位、科室分布等。结果老年组医院感染发病率高于对照组成年患者(3.38%vs 1.45%,P0.05);老年组医院感染者患高血压和糖尿病所占的比率高于对照组,患脑血管疾病比率低于对照组。老年组下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和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所占比率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1.62%vs 28.00%;15.44%vs12.02%;6.03%vs 3.15%)。老年组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病率高于对照组(6.85‰vs 3.95‰;RR95%CI=1.209-2.485,P0.05)。老年组医院感染病例分布在内科系统的比率高于对照组(52.71%vs 40.03%),分布在ICU的比率低于对照组(33.52%vs 41.19%)。结论高龄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与其人口特点密切相关,应针对其特点进行重点部位医院感染的早期预防。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留置导尿管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发生情况,为降低CAUTI发病率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能力建设项目”CAUTI监测项目要求,采用前瞻性监测方法,对某院2014年1—12月住院并接受留置导尿管≥2 d患者进行CAUTI监测,并比较不同患者情况CAUTI发病率。结果共监测留置导尿管患者6 046例,发生CAUTI 166例,留置导尿管总日数31 833 d,CAUTI发病率为2.75%、5.21‰。不同性别患者CAUTI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3,P=0.54);>60岁组(4.72%)CAUTI发病率高于≤60岁组(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38,P<0.01);不同留置导尿管时间患者CAUTI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251.14,P<0.01);随着导尿管留置时间的延长,CAUTI发病率也随之增高(趋势χ2=211.82,P<0.001)。神经内科平均留置导尿管时间最长(14.84 d),CAUTI发病率最高(15.00%、10.11‰);其他外科留置时间最短(3.56 d),CAUTI发病率最低(0.97%、2.74‰);不同科室留置导尿管患者CAUTI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302.24,P<0.001)。166例CAUTI患者检出病原菌66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86.36%),大肠埃希菌占33.33%。结论CAUTI与患者年龄、留置导尿管时间有关,每日评估导尿管留置的必要性并及时拔管有利于减少CAUT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集束化管理在预防脑卒中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中的应用,以降低脑卒中患者CAUTI发病率。方法选取某院2016年1月—2017年5月神经内科病房收治的留置导尿管的脑卒中患者,2016年1—8月收治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导尿管维护方法),2016年9月—2017年5月为试验组(采用集束化管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导尿管维护措施执行率、导尿管留置时间、导尿管污染率及CAUTI发病率。结果共纳入患者60例,对照组30例,试验组30例。试验组导尿管维护措施执行率(92.55%)高于对照组(7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置管后第3、10、17天导尿管维护措施执行率试验组分别为94.64%、89.13%、91.30%;对照组分别为78.55%、67.87%、54.8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导尿管留置时间为(9.67±3.54)d,低于对照组的(12.40±6.52)d;导尿管污染率试验组为13.33%,低于对照组的50.00%;CAUTI发病率试验组为3.33%,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集束化管理可提高导尿管维护措施的落实,建立反馈机制,持续质量改进,结合膀胱功能训练康复,可缩短导尿管留置时间,减少留置导尿管污染,降低患者CAUTI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我国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30年来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的预防与控制现状。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全国13个省市的165所二、三级医院,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开展CAUTI监测的时间、范围、方法、数据反馈以及日发病率等情况。结果165所医院中已开展CAUTI目标性监测的医院占92.12%(152/165),三级医院开展率为98.08%(102/104),高于二级医院的81.97%(5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48,P<0.001)。大部分医院仅在全部或部分重症监护病房(ICU)开展,占82.24%(125/152)。69.08%(105/152)的医院由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医院感染监控医生和监控护士三者共同负责监测。95.39%的医院(145/152)采用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诊断CAUTI。98.68%(150/152)的医院已逐步推行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指征、医务人员手卫生、不频繁更换留置导尿管以及每日评估插管必要性等干预措施。75.66%(115/152)的医院将监测结果向全院进行反馈。监测开展首年(2010年以前)、2010年及2015年CAUTI日发病率分别为3.10‰、4.72‰及1.89‰。结论30年来,我国在开展CAUTI监测工作上已取得一定成效,CAUTI监测逐步规范化和科学化,但各级医疗机构发展仍不均衡,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规范留置导尿及其护理流程,对降低导尿管相关性泌尿道感染(CAUTI)的影响。方法 运用PDCA循环管理留置导尿管的住院患者,通过分析CAUTI相关危险因素,制定留置导尿管的标准操作流程,加强培训、指导、考核与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应用PDCA循环管理1年后,尿道口、导尿管与集尿袋接口、集尿袋放尿口的日常护理达标率及尿管的外固定与标识的执行率分别为98.59%(70/71)、95.77%(68/71)、95.77%(68/71)、100.00%(71/71),显著高于管理前的34.92%(22/63)、28.57%(18/63)、17.46%(11/63)、0.00%(0/63);2011年脑外科住院患者的CAUTI发生率,第1-4季度分别为1.86‰、1.63‰、1.10‰、0.95‰,呈逐步下降趋势(χ2=3.951,P=0.047)。结论采用PDCA循环模式,充分发挥监控部门的管理功能,能降低CAUTI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