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痞为临床常见病,病因多由脾胃内伤所致。王道坤教授认为脾胃气虚是胃痞发生的重要病机之一,临床运用益气健脾之补中益气汤治疗该型胃痞病往往取得良好效果,可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文章从脾胃虚弱探讨王道坤教授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胃痞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胃痞为临床常见病,病因多由脾胃内伤所致。王道坤教授认为脾胃气虚是胃痞发生的重要病机之一,临床运用益气健脾之补中益气汤治疗该型胃痞病往往取得良好效果,可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文章从脾胃虚弱探讨王道坤教授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胃痞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补中益气汤由黄芪、党参、白术、甘草、陈皮、当归、升麻、柴胡组成。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本方专为脾胃虚弱而设,具有补脾益气之功效。笔者在临床中用此方化裁,治疗多种外科疾病,疗效满意,兹举例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4.
李艳玲 《陕西中医》2010,31(9):1236-1237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的《脾胃论》,为脾胃气虚,清阳下陷而设,主治脾胃气虚证。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李东垣脾胃学说认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临床上无论内外妇儿科疾病总以脾胃健运为要,  相似文献   

5.
补中益气汤为金元时代李东垣所创,可治疗脾胃气虚、中气下陷以及气虚发热。笔者在临床上用补中益气汤治疗以下疾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脾主运化,主升清,胃主腐熟,主受纳水谷,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位置居中,为气体升降枢纽,升则上输心肺,降则下归于肝肾,因而脾胃健运才能升清降浊,五脏六腑才能维持其正常功能;若脾胃气虚,升降失常,则在内五脏六腑、在外四肢九窍都会发生种种病证。故李杲曰:“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由此李杲创制补中益气汤,其用法及方义正如其所云:“《经》曰:劳者温之,损者益之。盖温能除大热,大忌苦寒之药,损其脾胃”。脾胃之证,始得则热中,而立补中益气汤。方中黄芪重用之以补脾肺之气,益皮毛而固腠理,不使自汗以损元气,又可助人参以益脾胃之气。…  相似文献   

7.
补中益气汤是中医学经典名方之一,是著名医家李东垣治疗脾胃病思想的集中体现。温艳东教授从事消化系统疾病的医疗、科研、教学工作近30年,十分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诊治消化内科常见病、疑难病。温艳东教授临床应用补中益气汤强调辨病辨证相结合,组方用药灵活,经验丰富,效如桴鼓。本文将通过重温补中益气汤的理论渊源,详细介绍温教授应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脾胃病的学术思想和特色经验,系统阐述温艳东教授临证思路和诊病特点,并佐以温艳东教授临床应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脾胃病之验案,以飧同道。  相似文献   

8.
王治英  孟长海 《河南中医》2011,31(10):1193-1194
补中益气汤功效补气升阳,甘温除热,主治脾胃气虚、气虚下陷、气虚发热等证。唐宋教授认为不论何种因素或疾病,只要出现清阳下陷、中气不足等脾气受损的症状,若辨证准确,用药到位,都可以使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往往能收到良效。  相似文献   

9.
三升阳方,指升阳散火汤、升阳益胃汤和补中益气汤.三方均载于李杲《脾胃论》,均有升阳、益胃和补中的作用.仝小林教授临床运用三方治疗非感染性不明原因发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仝教授认为,三方同治郁火,区别在于脾虚程度的不同.升阳散火汤为脾阳被遏,脾胃气虚程度尚轻,外郁四末,上郁咽喉,治以升发清阳之气为主,佐以补脾;升阳益胃汤脾虚较前方为重,除四肢发烫外,尚有全身热象;补中益气汤脾胃气虚重,除有周身发热外,中气下陷之诸证是其显著特点.笔者通过对三方的方义、方源、方证及临床运用的分析与总结,以进一步解读仝小林教授对于东垣气虚发热理论的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10.
补中益气汤是由李东垣所创,主要治疗因饮食劳倦损伤脾胃所导致的脾胃气虚,清阳下陷之证[1]。笔者活用此方在肾系疾病中,治疗多种肾脏疾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眩晕 1、补中益气汤、六君子汤均治中气不足之眩晕。补中益气汤补气健脾,且极善升清降浊,适用于中气不足,清阳不升之眩晕,见面白少神,便溏下坠,脉大无力者;六君子汤补脾益胃,又善祛痰降逆,适用于脾胃气虚,痰湿阻滞,清阳不升,浊阴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脾胃气虚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脾胃气虚型便秘患者服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结果:48例患者,痊愈25例,显效1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7%.结论:补中益气汤是升阳举陷、培中益气之名方,临床以脾胃气虚、清阳下陷为辨证要点,治疗脾胃气虚型便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殷克敬教授认为乳头溢液的主要病机为肝气郁结、脾胃气虚,辨别溢液的量、色、质等临证表现以确定其虚实属性,以便遣方用药。乳汁样溢液,质清、量不多,属脾胃气虚,治疗以补中益气汤合黄芪注射液于足三里穴位注射达到补脾益气、固摄乳汁之效;淡黄色溢液,质黏稠,多为实证,方用逍遥散加减以疏肝解郁、清热敛乳;鲜红色溢液,质清或黏稠,多为脾虚与肝火所致之虚实兼杂证,治以自拟柴枳益气清乳方,达疏肝扶脾、凉血清热止乳之效。  相似文献   

14.
补中益气汤是李东垣《脾胃论》中治疗脾胃病的著名方剂,东垣创立脾胃学说,强调脾胃不足、胃气升发失常而致病,因而在治疗上重视甘温补益、升阳益气药物如升麻、柴胡、黄芪等在方剂中的运用,充分体现了其补中益气的治疗思想.补中益气汤主治脾虚气陷、气虚发热、气虚失固之证,是治疗脾胃气虚的主方,此方在临床上运用广泛,笔者在临床中凡辨证有脾虚之证,均在此方基础上加减运用,治疗多种病证,疗效卓著,现择典型病案5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5.
常爱香 《河南中医》1997,17(5):300-300
补中益气汤新用常爱香河南省沁阳市中医院(454550)主题词补中益气汤/治疗应用晕厥/中医药疗法荨麻疹/中医药疗法外科伤口感染/中医药疗法补中益气汤为李东垣著名方剂之一,有调补脾胃益气升阳之功。临床用于饮食劳倦,脾胃气虚诸证。笔者近年来根据辨证施治的...  相似文献   

16.
自李东垣首创补中益气汤主治“气虚发热”,诸多历代医家对“气虚发热”的机理发表不同的观点并进行争论,如肾阴不足虚火上炎、阳虚外感发热,皆可导致气虚发热。笔者认为,“气虚发热”的机理,与脾胃之气、饮食劳倦、精神刺激等因素密切相关。因脾胃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而原气发源于肾,由先天之精所化成,元气禀受于先天,而赖于后天滋养,所以脾胃又是生化原气的源泉。元气又  相似文献   

17.
薛己已补中益气汤治疗咳嗽,或用于素体气虚,或用于气虚感冒,或用于病后气虚,或用于误治气虚,或用于巩固疗效等,其用意在于扶元养正,甘温以升发脾胃之阳气,补脾胃,实腠理,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正>"补中益气散"即补中益气汤的散剂形式,补中益气汤是金元时期名医李东垣所创的名方,具有温中而不伤阴,甘补而不呆滞之效,为治脾胃气虚和气虚下陷而设。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运用中药透皮技术,应用消肿止痛贴配合该方以穴位贴敷的方法治疗多种疾病,均收到了较好效果,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9.
前列腺疾病是当前多发病、常见病,是临床比较难治疗的疾病。中医药有很多好的方子,临床运用显示补中益气汤(丸)对前列腺疾病有一定疗效。补中益气汤(丸)出自《内外伤辨惑论》。古人云“损者益之,劳者温之”。其方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主脾胃气虚,少气懒言,四肢无力,困倦少食,饮食乏味,不耐劳累,动则气短;或气虚发热,气高而喘,身热而烦,渴喜热饮,其脉洪大,按之无力,皮肤不任风寒。当前医生应当对应用补中益气汤(丸)治疗前列腺疾病重视起来,为治疗前列腺疾病探索出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20.
张春梅 《光明中医》2011,26(4):813-813
补中益气汤出自"金元四大家"之一李杲《脾胃论》,由党参、炙甘草、白术、当归、陈皮、黄芪、升麻、柴胡组成。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临床常用于主治脾胃气虚、气虚下陷、气虚发热等症。笔者在治疗多种杂症过程中灵活应用补中益气汤取得良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