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后循环缺血眩晕西医治疗明确病因尽可能针对病因治疗,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等;预防性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聚集剂、抗凝药物、降纤酶治疗等;外科治疗主要应用在有严重血管狭窄情况下,可酌情选择血管内介入治疗、动脉内膜切除术或动脉塔桥术等。中医针刺治疗操作简单、副作用小;体针有虚实之分,实当平肝化痰,定眩,取足少阳经、督脉及手足厥阴经穴为主;虚当益气养血,定眩,取足少阳经、督脉、足阳明经及相应背俞穴为主。彭静山眼针疗法有循经取穴:疾病属哪经取哪经区穴位,或同时对症取几个经区;看眼取穴:观眼识病,即哪个经区络脉形状、颜色最明显即取哪一经穴区;病位取穴:按上、中、下三焦划分的界限,病位所属上、中、下哪个区即取对应眼针的穴区。眼针即刻效应更为突出,起效迅速,与体针互为补充,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眼针结合体针治疗卒中后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卒中后失眠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眼针体针结合组(治疗组)30例,体针组(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的体针治疗,治疗组在体针的基础上结合眼针,治疗前后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2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针结合体针治疗卒中后失眠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优于单纯体针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眼针结合体针治疗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来自失眠症门诊患者分为眼针结合体针组和药物组各60例,均治疗30天。按照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判定疗效。结果患者PSQI评分比较,治疗后眼针结合体针组与药物组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眼针结合体针组患者PSQI评分明显优于药物组(P0.05)。结论眼针结合体针治疗失眠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头皮针结合体针治疗帕金森病的效果。方法: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体针疗法,治疗组采用头皮针和体针联合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0.00%,对照组45.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皮针结合体针治疗帕金森病较单用体针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眼针带针运动结合体针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中医诊断为"膝痹病"、西医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住院患者共4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采用眼针带针运动结合体针治疗,对照组采用体针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VAS疼痛评分情况、显效率及Lysholm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的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1);而治疗结束后及随访的两次评价表明,观察组的膝关节Lysholm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治疗结束时,观察组治愈率为52. 17%(12/23),显效率为89. 96%(20/23),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愈率21. 74%(5/23)与显效率(52. 17%)(12/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眼针带针运动结合体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体针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正>梅杰综合征(Meige syndrome)是MEIGE H[1]首先描述的一组罕见的椎体外系疾病,根据临床症状可以分为眼睑痉挛型、眼睑痉挛合并口下颌肌张力障碍型、口下颌肌张力障碍型、其他型[2]。本病归属于中医学“目瞤”范畴,病因多与肝、脾、肾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其发病的基本病机为肝风内动,脾失健运[3]。针刺作为中医学的特色治疗,将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相结合,根据患者的症状及舌脉、四诊合参,突显出了中医的辨证优势。虽然治疗周期长,但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头针结合体针治疗中风病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蕾 《光明中医》2010,25(7):1250-1250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体针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头针结合体针治疗,对照组给予体针治疗。针刺30天后观察疗效。结果依据神经功能缺损和分值的减少(功能改善)和患者总的生活能力状态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2%(P0.05)。依据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标准及ADL量表(Barthel指数)评定分级标准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结合体针治疗中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正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引起中老年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常见病因~([1]),因反复发作性的病史特点,易导致脑卒中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普遍的药物治疗缺乏个体性差异,达不到人们的期望;创伤大、费用高、并发症多的手术介入治疗难以普及。针刺治疗临床应用简单方便、效果显著、副作用小~([2])。拨针疗法是采用解结松筋、磨骨刺激法治疗。临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眼针结合体针对脑卒中偏瘫下肢痉挛患者下肢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体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眼针治疗,每次均留针30min,每日1次,每周5次,治疗4周。分别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SI指数、下肢FMA评分、Holden分级、SSQOL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SI指数、下肢FMA评分、Holden分级、SS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CSI指数、SSQOL评分较对照组有显著升高(P<0.05);CSI的改善程度与下肢FMA、Holden分极、SSQOL评分改善程度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结论:眼针结合体针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偏瘫下肢痉挛患者的下肢痉挛、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以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火鍉针结合体针治疗痤疮临床疗效。方法:将34例病人按照皮损类型与皮损数量分为5度分别打分,采用火鍉针结合体针的方法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采用“疗效标准”判定疗效。结果:34例中,显效19例,占55.9%;良效10例,占29.4%;有效5例,占14.7%;总有效率为100%。结论:火鍉针结合体针治疗痤疮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梁燕 《中医临床研究》2014,(30):116-117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体针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头针结合体针治疗,对照组给予体针治疗,针刺30天后观察疗效.结果:依据神经功能缺损和分值的减少(功能改善)和患者总的生活能力状态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2.5%(P﹤0.05).依据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标准及ADL量表(Barthel指数)评定分级标准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结合体针治疗中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观察岐黄针疗法治疗急性期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试验组采取岐黄针疗法治疗,对照组采取普通电针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经颅多普勒(TCD)血流动力学指标[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椎基底动脉(BA)、血流阻力指数(RI)]的变化、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EAP)参数变化、中医眩晕程度分级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TCD血流动力学参数均有改善(P <0.05),试验组患者LVA、RVA、BA和RI值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测定得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中(Ⅰ、Ⅲ、Ⅴ)PL波潜伏期及达到波峰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中医眩晕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 <0.05)。试验组的评分改善优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3.33%(P <0.05)。两组临床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结论 岐黄针疗法治疗与传统针灸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相比较,岐黄针疗法疗效明显,能够有效缓解改善眩晕症状,改善后循环椎动脉血流...  相似文献   

15.
2008年5月~2009年7月期间,笔者采用腹针结合体针治疗失眠52例,并设口服舒乐安定组50例作对照,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围刺法结合体针治疗黄褐斑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围刺结合体针辩证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3例女性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采用局部围刺配合体针辨证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VitC、VitE和中药辨证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97.8%,对照组8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围刺法结合体针辩证治疗黄褐斑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腕踝针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8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随机分为腕踝针组、体针组、结合组,每组60例;各组施予相应治疗,疗程3天  结果:腕踝针组治愈率为78.3%,体针组为81.6%,结合组为98.3%;结合组的临床疗效优于腕踝针组(P<0.01)和体针组(P<0.05)。治疗后,三组腰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比较,结合组大于体针组(P<0.05)和腕踝针组(P<0.01)  结论:腕踝针结合体针治疗急性腰扭伤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头针结合体针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体针治疗,观察组给予头针结合体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83.33%(25/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MA、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MA、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结合体针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疗效确切,可有效恢复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解除肢体偏瘫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正>外展神经麻痹是由于外展神经受损而引起其所支配的外直肌麻痹的一种疾病,其发病多由炎性反应、外伤、脑血管病、肿瘤等引起。以上诸因,均可导致眼部受邪,一侧的经络气血运行不利,筋肉失养弛缓不用[1]。中医学称之为"风牵偏视"、"视一为二"等。《证治准绳·风热杂病·七窍门》载:"目珠不飞……乃攻脑,筋络被其牵缩紧急,吊偏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项针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30例患者均采用传统针灸风池,供血或天柱,风池,翳风,翳明及刃针松解方法,比较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痊愈8例,显效16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结论:项针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能迅速解除痉挛改善症状,纠正紊乱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