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优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院内救治流程,缩短患者到院至用药的时间(Door-to-Needle Time,DNT),提高患者院内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窗内的溶栓率。方法:建立"并联诊疗"模式的静脉溶栓院内流程;比较流程优化前后患者DNT及各关键环节用时、院内时间窗内患者溶栓率及患者预后。结果:流程优化后比优化前DNT中位数缩短62 min(P0.01);优化后院内时间窗内患者溶栓率提高了76.3%;护士接诊至急诊医生开始接诊的时间中位数缩短3 min(P0.01);护士接诊至溶栓医生开始接诊的时间中位数缩短9 min(P0.01);护士抽血结束至检验回报的时间中位数缩短23 min(P0.01);护士接诊至完成CT的时间中位数缩短13 min(P0.05);家属决策时间中位数缩短12 min(P0.01);患者住院时间中位数缩短2 d(P0.01)。结论:静脉溶栓院内流程优化效果显著,DNT及各关键环节用时显著缩短,院内时间窗内患者溶栓率明显提高,改善了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优化院前、院内多发伤急救护理模式,以缩短急救有效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比较再造多发伤急救流程前后多发伤患者急诊科停留时间、影像学检查时间、急诊科运送时间、入院至手术时间.结果:再造多发伤急救流程后多发伤患者在急诊科停留时间、影像学检查时间、急诊科运送至手术室时间、入院至手术时间和分别为( 20.5±5.4) nun、( 25.9±5.6) min、(5.8±1.5)min、(55.7±13.9)min,均较流程再造前的(32.1±5.4) min、( 37.7±5.1) min、(6.8±4.1) min、( 70.4±15.7) min明显缩短(P均<0.05);患者或家属的满意度由原来的87.9%显著提高至94.3%( P<0.05).结论:多发伤救治流程的再造有利于急救流程标准化,可有效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急救效率和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标准化急救流程在救治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7~12月使用一般急救流程救治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为对照组,将2017年1~6月实施标准化急救流程救治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对实施标准化急救流程前后患者首次医疗接触到首次心电图时间医生对急诊护士抢救工作满意率进行比较。结果首次医疗接触到首次心电图时间由改善前(8.40±2.10)min,缩短为(3.62±1.41)min;医生对急诊护士抢救工作满意率由53.33%提高至82.98%,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制定实施标准化急救流程,能提高STEMI患者的抢救效果,缩短患者在抢救室救治时间和首次医疗接触到首次心电图时间,优化抢救流程,提高医护间的配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妊娠期严重创伤的特点和救治方法。方法:对47例妊娠期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按救治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多科会诊救治组(n=16例)和急救创伤团队救治组(n=31例),探讨不同救治方式对患者的疗效。结果:急救创伤团队救治组死亡3例(9.7%),ISS评分为(35.9±3.9)分,平均入院至手术开始时间为(58.0±6.0)min,并发症发生率为41.9%,平均住院时间为(28.0±4.0)d;多科会诊救治组死亡6例(37.5%),ISS评分为(37.1±3.6)分,平均入院至手术开始时间为(137.0±11.0)min,并发症发生率为68.8%,平均住院时间为(39.0±3.0)d。2组患者的I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死亡率、入院至手术开始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专业的急救创伤团队,早期液体复苏和原发伤的确定性手术治疗以及微创技术和理念的应用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妊娠期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血管事件院前急救的应急策略及流程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急性心血管事件院前急救的应急策略及流程.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 ,连续登记本院急诊科收治的新发心血管疾病患者183例.按不同就诊模式分为拨打"120"就诊的救护组(94例)和由家人护送来院就诊的自救组(89例).救护组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者及了解心血管急救知识的比例均较自救组高(50.0%比29.2%,83.0%比60.7%,P均<0.05),救护组院外给予各种应急治疗,自救组院外未进行正规治疗;到院后两组均按绿色通道救治方案及流程处理.1、3个月末对所有患者进行盲法随访.结果 183例患者中心血管事件构成以心肌梗死为主(占61.7%).救护组自救反应时间、第一处置时间、院外救治时间均较自救组短[(32.34±5.6)min比(89.6±8.4)min,(47.3±7.3)min比(149.8±13.5)min,(61.7±8.3)min比(149.8±13.5)min,P均<0.01];而两组院内急救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9.9±5.3)min比(31.1±4.5)min,P>0.05].救护组1、3个月病死率较自救组低(2.1%比9.0%,4.2%比12.4%,P均<0.05).结论 完善的急救体系及路径能明显缩短患者第一处置时间和院外急救时间,改善患者预后;患者及家属的文化程度及健康知识直接影响就诊模式和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构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急救绿色通道,缩短脑卒中患者就医延误的时间。方法:选取2017-01—2018-12期间在我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67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收治时间分为对照组59例,观察组20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模式,观察组采用院前院内协作的模式构建绿色通道进行急救。结果:溶栓率由5.02%升至14.02%(P0.01);患者发病至开始治疗的时间(onset to treatment time,OTT)由241.47 min降至167.55 min(P0.01);患者入院至溶栓用药时间(door to needle time,DNT)从72.51 min缩短至43.69 min(P0.01);DNT≤60 min的患者比例从49.15%上升至86.54%(P0.01);脑血管再通率由25.42%提高到59.13%(P0.01);出院时NIHSS值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运用院前院内协作的模式构建溶栓急救绿色通道,整合多学科医疗资源,有效减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就医延误的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院内应急处置流程在批量烧伤伤员早期救治中的作用.方法 制订院内应急处置流程,成立应急抢救小组,并组织烧伤知识学习及批量伤员应急救治流程演练,在批量烧伤伤员早期救治中启动院内应急处置流程.结果 有效缩短抢救时间、伤员来院至开展救治的时间(P<0.01),抢救成功率达到100.00%.结论 在批量烧伤伤员早期救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循证治疗流程化管理对严重创伤患者救治的影响,为综合性医院高效救治严重创伤提供借鉴。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市立医院依照循证治疗流程化处理的严重创伤患者165例,作为研究组;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院内进行常规救治的严重创伤患者12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在术前时间、早期漏诊率、早期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晚期死亡率等指标方面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院内术前时间、检验获得时间、CT完成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提前[(52.1±10.2)min vs.(85.2±12.5)min;(40.3±5.2)min vs.(60.4±7.3)min;(24.2±8.3)min vs.(40.3±10.3)min;均P<0.01],损伤控制使用比例和氨甲环酸使用比例明显提高(46.1%vs.8.1%;55.3%vs.30.2%;均P<0.01),且研究组早期漏诊率、早期死亡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患者显著降低(7.9%vs.16.6%;5.5%vs.11.8%;9.1%vs.18.3%;均P<0.01),但是患者晚期死亡率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9%vs.19.3%,P>0.05)。结论循证治疗流程化管理可明显提高严重创伤的院内急救水平,有益于患者早期救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我院胸痛中心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早期再灌注治疗的最佳优化策略。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接诊的所有STEMI患者,根据接诊方式分为:胸痛专车组,病房急救组,绿色通道组。其中胸痛专车组是我院胸痛中心的核心组,该车的设备及人员配备与导管室形成院前与院内救治的无缝连接,简化了STEMI患者的救治流程,使冠状动脉再灌注时间缩短到最短,从而优化近远期治疗及预后,形成了我院全新的胸痛全流程化救治模式。本研究对比观察该组与病房急救组、绿色通道组发病-首次医疗接触时间(FMC)、FMC至签署知情同意时间、FMC至抗栓溶栓时间、FMC至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时间、血浆NT-pro BNP、Hs CRP浓度、住院天数,住院期间并发症及心源性死亡情况。结果三组患者中胸痛专车组的发病至FMC(2.59±0.74)min、FMC至签署知情同意时间(7.38±0.92)min、FMC至抗栓溶栓时间(6.36±0.91)min、FMC至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时间最短(29.38±0.92)min,与其他组有统计学差异(P<0.001),患者血浆NT-pro BNP及Hs CRP浓度与发病至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时间正相关(R~2值分别为0.454、0.290)。结论胸痛全流程化救治模式明显缩短了STEMI患者发病至再灌注时间,优化了抢救流程,有效提高了早期救治率并改善了近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危机管理结合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62例为对照组,采用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选取2018年4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65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危机管理结合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对比两组急诊救治时间、急救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GCS评分及急救结局。结果观察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12.46±3.78)min及急诊科救治时间(18.38±5.67)min均短于对照组(15.53±5.52)min、(25.53±7.0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救期间不良事件总发生率7.69%低于对照组2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后,观察组GCS评分(13.43±1.02)分高于对照组(11.57±0.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81.54%高于对照组66.13%,住院前死亡率4.62%低于对照组1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机管理结合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可有效缩短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急诊救治时间,减少急救期间不良事件,提高急救效果,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程序在急性脑出血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6月~2014年6月实施出诊指导-现场急救-转运急救-院内急救一体化急救护理程序的18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设为观察组,同期选择由家属护送入院的12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有效救治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救治时间为(0.87±0.19)h,对照组为(1.26±0.35)h;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实施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程序可使患者得到有效救治,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进而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院前急救服务在急性缺血血性脑卒中患者救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6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依据急救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由家属自行送达医院,之后依据我国标准化脑卒中急救流程开展院内急救措施,观察组通过院前急救服务到达医院后依据我国标准化脑卒中急救流程开展院内救治。比较两组救治时间、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及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神经功能、溶栓情况、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发病至CT检查完成、发病至溶栓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时GCS评分、GO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溶栓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合理的院前急救服务,可缩短发病至来院CT检查及溶栓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使用PDCA循环法对改进急救用血流程的意义。方法使用PDCA循环法对某院急救用血流程进行持续改进,以改进后2018年10—12月作为观察组,与2017年同期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并对改进结果进行分析整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急救申请合格率从46.8%提高至58%(Z=-2.694,P0.01),输血科接收急救用血申请到完成输血前相容性检验时间从109.5 min降低至20.3 min(t=12.002,P0.01)。结论运用PDCA循环法对急救用血流程进行持续管理能有效提高急救用血申请的合格率,缩短急救用血发血时间,大大提高用血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标准化急性脑卒中急救护理流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时间窗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进行急救的19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其分为两组,2016年2~7月入院的98例患者为对照组, 2016年8月至2017年1月入院的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救护理措施,观察组则采用标准化急性脑卒中急救护理流程。对比两组静脉通道开通时间、CT检查确诊时间、入院至开始溶栓治疗时间、溶栓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对照组静脉开通时间、CT检查时间、入院至开始溶栓治疗时间分别为(13.72±4.59)min、(33.19±7.13)min、(61.07±7.29)min,均明显长于对照组的(9.16±1.85)min、(25.59±6.85)min、(54.13±10.27)min(P0.05)。对照组病死率为8.16%,明显高于观察组的1.02%(P0.05)。对照组呼吸道阻塞、脑疝、神经功能后遗症发生率分别为9.18%、7.14%、14.29%,明显高于观察组的2.04%、1.02%、5.10%(P0.05)。对照组溶栓率为35.71%,明显低于观察组的52.04%(P0.05)。结论标准化急性脑卒中急救护理流程可明显缩短静脉开通时间、CT检查时间、入院至开始溶栓治疗时间,降低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溶栓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院前院内一体化管理模式对多发伤患者的临床预后和急救质量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10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CRAMS评分<9分的重度创伤)多发伤患者80例,依据其他急救分站和本院急救分站所实施的不同的急救创伤管理模式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0例,其中对照组行创伤院前院内急救模式,研究组行院前院内一体化管理模式;观察并比较两组有效救治时间、急诊处理时间、住院天数、入住ICU和受伤至医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前病死率、住院病死率和急救满意结果。结果:研究组有效救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入住ICU率、住院前病死率、住院病死率均较对照组有所降低(P<0.05),且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00%(6/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0%(12/40)(P<0.05)。研究组受伤到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接警速度、反应时间、服务态度、技术操作和诊治流程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电话沟通、现场处理、组织协调、院内衔接、收费合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前院内一体化管理模式不仅可缩短多发伤患者的住院时间,还可降低死亡率、入住ICU率和住院前后病死率,提高了急诊救治满意度,对预后效果有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优化诊治流程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救治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接受常规诊治流程的AIS患者118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接受优化后诊治流程的AIS患者193例,作为观察组。2组患者均于发病4.5 h内到本院就诊并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2组患者进院至开始行颅脑CT平扫(T1)、颅脑CT平扫完成至溶栓(T2)、进院至溶栓(T3)及发病至溶栓(T4)等环节所耗费的时间。结果 观察组T1、T2、T3、T4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25.2±7.5)min比(37.7±7.9)min、(31.1±8.8)min比(42.3±10.5)min、(59.7±25.2)min比(83.1±36.5)min、(178.6±78.7)min比(204.3±82.3)min,均P<0.01]。结论 诊治流程的优化缩短了时间窗内AIS患者的救治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院前-院内无缝隙急救护理对于急诊多发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进行院前-院内无缝隙急救护理140例急诊多发伤患者纳入观察组,并选取同期采用常规创伤救治原则护理的116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对比两组救治成功率、救治相关指标,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救治成功率为75.71%,高于对照组的6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院内救治时间、院前救治时间、现场救治至到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43%,低于对照组的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多发伤患者采用院前-院内无缝隙急救护理的效果较好,可提升救治成功率,缩短救治时间,使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业务再造理论构建急性大咯血院内急救护理流程, 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类试验研究方法按住院顺序, 选择2020年1—6月于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急诊入院的200例急性大咯血患者为对照组, 采用原救治流程;选择2020年7—12月于该医院急诊入院的200例患者为试验组, 应用再造后的急性大咯血院内急救护理流程。2组均使用急性大咯血院内救治时间记录表记录各子流程所耗时间, 通过电子病例收集患者临床结局。比较2组患者入院后院内救治流程各环节耗时、救治效率、患者结局。结果最终对照组和试验组各纳入192例。试验组入院至静脉使用止血药时间和入院至经血管内治疗血管穿刺时间的中位数分别为21.50(20.00, 22.50)、82.50(79.50, 84.50) min, 低于对照组的40.87(37.06, 44.43)、135.50(123.50, 147.00) min, 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16.84、16.63, 均P<0.01)。试验组急性大咯血所致窒息发生率为4.2%(8/192), 低于对照组的13.0%(25/192),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救中双人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急诊抢救的效果。方法 2018年1月—6月成立急救中双人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救治,比较对照组实施前(2017年7月—12月)及观察组实施后(2018年1月—6月)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救治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分诊评估时间、就诊至心电图诊断时间、等候给药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急诊救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溶栓成功率、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不良事件发生率、医疗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救中双人护理流程能有效缩短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救治时间,降低救治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及治疗满意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运用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方法提升临床服务效率,以缩短严重创伤病人早期救治时间。方法我院急诊科自2013年1月—2014年3月开展持续质量改进活动,按照计划、实施、核查和行动4个步骤,对影响严重创伤病人早期救治中的流程、环节、技能和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改进,并将2012年度的病人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早期救治时间、临床治疗结局及改进前后医护人员的能力提升情况。结果在开展持续质量改进活动后,严重创伤病人的早期救治时间缩短至(48.42±13.27)min,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符合早期救治时间1 h的要求;严重创伤病人的救治成功率明显提升(P0.01),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组员的工作热情、责任与荣誉、沟通与协调、团队凝聚、解决问题能力、专业知识水平较活动前有明显提升(P0.05)。结论运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可缩短严重创伤病人早期救治时间,改善其临床治疗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