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推拿结合雷火灸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CM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3月龄的30例随机分为治疗1组、对照1组各15例,≥3月龄、12月龄的60例随机分为治疗2组、对照2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推拿结合雷火灸治疗,对照组采用推拿治疗。治疗1个周期后,观察4组临床疗效,并比较治疗前后双侧胸锁乳突肌差值、症状体征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4组治疗1个周期后,双侧胸锁乳突肌差值、症状体征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推拿结合雷火灸组疗效明显优于推拿组;1组和2组双侧胸锁乳突肌差值、症状体征评分的治疗前后比较,1组差值明显优于2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3月龄开始治疗的患儿疗效优于≥3月龄治疗的患儿。结论推拿治疗CMT疗效确切,结合雷火灸治疗CMT效果更好,早期(3月龄)治疗效果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推拿配合悬吊运动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斜颈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推拿配合悬吊运动治疗,对照组仅采用传统推拿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患侧胸锁乳突肌彩超影像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00%;治疗组患儿胸锁乳突肌厚度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配合悬吊运动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肌内效贴联合推拿手法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CMT)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台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CMT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6例CMT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患儿予以肌内效贴联合推拿治疗,对照组患儿予以推拿手法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疗效差异,观察治疗前后颈部被动旋转度、侧屈活动度的变化情况,记录患侧胸锁乳突肌(SCM)肌肉紧张消退率和治疗天数。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SCM肌肉紧张消退率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天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儿颈部被动旋转度、侧屈活动度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肌内效贴联合推拿手法可有效改善CMT患儿的颈部活动度,消除肌肉紧张,缩短治疗时间,比单纯推拿疗效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天牖五部分刺法联合推拿手法对小儿早期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12月龄以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推拿手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天牖五部分刺法治疗。治疗后观察颈部旋转受限、颈部侧屈受限、颅面部不对称、胸锁乳突肌(SCM)肿块、胸锁乳突肌肌肉紧张消退情况,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颈部被动活动度改善、颅面部对称、胸锁乳突肌肿块消退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1.43%、77.14%,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牖五部分刺法联合推拿手法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早期疗效优于单纯推拿手法,为临床治疗小儿早期先天性肌性斜颈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针刀治疗小儿肌性斜颈(CMT)的应用效果及预后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我院门诊确诊的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将9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手法,每次15 min,1次/d,1疗程/周,共治疗4周;观察组给予针刀松解胸锁乳突肌治疗,1次/周,共治疗4周。观察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胸锁乳突肌肿块厚度及患儿接受治疗时间早晚对治疗程度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治愈44人,有效2人,总有效率95.83%;对照组治愈30人,有效4人,总有效率70.83%,2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差异有显著性(P<0.05)。彩色超声显示观察组及对照组经治疗后胸锁乳突肌肿块直径均较治疗前缩短,观察组肿块缩小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且治疗时间越长差异越大,2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刀治疗CMT在临床上疗效确定,有更为明显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一指禅推法配合冯氏捏脊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疗效。方法回顾30例传统手法治疗的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为对照组,重新收集30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进行一指禅推法配合冯氏捏脊探索性治疗,共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症状变化,通过超声测量治疗前后两次受累胸锁乳突肌厚度变化及双侧胸锁乳突肌厚度差值变化。结果经过2个疗程治疗,治疗组治愈14例,好转1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29/30),对照组治愈4例、好转1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77%(23/30),两组治愈及有效例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胸锁乳突肌厚度(9.64±3.39)mm小于对照组(11.06±2.12)mm,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指禅推法配合冯氏捏脊治疗疗效确切,可视化超声作为本病的评价疗效手段优势显著,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推拿手法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高频超声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临床诊断为肌性斜颈患儿的超声声像图,经过6个月推拿治疗,进行超声声像图前后对比。结果:推拿治疗肌性斜颈患儿胸锁乳突肌超声声像图均有明显改善。结论:推拿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推拿疗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效果。方法:11例肌性斜颈患儿提拿桥弓穴、揉捏胸锁乳突肌,被动运动头颈部,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愈7例,好转4例,未愈0例,总有效率100%。结论:推拿疗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理学疗法(physical therapy,PT)与传统推拿两种不同治疗方法对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2月于平原县第一人民医院康复门诊就诊的74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年龄20~90天,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采用牵伸、姿势控制和运动学习等方法,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的刺激,诱发患儿主动运动,扩大颈部活动范围,锻炼颈部周围肌群力量;对照组采用传统中医按揉和牵伸被动手法,软化结节,改善颈部活动范围;两组均同时给予环境适应性策略家庭指导。治疗方案为一对一医院治疗,每日1次、每次30min、每周连续治疗5日,总疗程12周;采用香港中文大学制定的先天性肌性斜颈疗效评分标准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颈部旋转及侧屈活动度、胸锁乳突肌肿块及肌肉紧张度均显著改善;观察组疗效优良者为94.87%,高于对照组的74.29%(P0.05)。结论:理学疗法与传统推拿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均有效;传统推拿以被动方法为主,而理学疗法内容符合ICF框架下活动和参与、个人和环境及运动学习原理,疗效更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天牖五部分刺法联合推拿手法治疗婴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推拿手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天牖五部分刺法治疗。治疗后通过彩超观察患侧胸锁乳突肌肿块厚度及挛缩长度,从而统计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通过彩超观察患侧胸锁乳突肌肿块厚度及挛缩长度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4.29%和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牖五部分刺法联合推拿手法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早期疗效优于单纯推拿手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手术结合术后早期推拿方法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疗效。方法:将75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手术后行颈托固定矫正,治疗组术后3d即开始推拿手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7%,两组疗效差异显著(P<0.05)。结论:胸锁乳突肌切断术后早期开始中医手法治疗对巩固斜颈手术治疗效果更有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推拿联合药酒外搽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推拿联合药酒外搽治疗肌性斜颈患儿56例,男22例,女34例;月龄28 d至11个月,中位数4.5个月;左侧14例,右侧42例;顺产25例,剖腹产31例。治疗前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线阵变频探头对患侧胸锁乳突肌处包块进行探查,记录包块厚度。参照《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小儿肌性斜颈疗效判定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本组56例患儿,治疗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见患侧胸锁乳突肌增粗、增厚,回声增高或减低,肌纹理增粗、紊乱,包块厚度(12.44±0.67)mm;治疗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见胸锁乳突肌肌纤维排列规律、回声增强,包块厚度(7.56±0.46)mm。本组治愈47例,好转9例。结论:推拿联合药酒外搽治疗小儿肌性斜颈,操作简单,可纠正患儿颈部畸形,有利于颈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结合胸锁乳突肌部位推拿对颈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2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胸锁乳突肌部局部推拿治疗,对照组给予推拿治疗,两周后观察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88.10%(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和颈椎病功能障碍指数NDI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结合胸锁乳突肌部位推拿对于颈型颈椎病急性期活动度受限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应用中医推拿疗法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小儿腹泻患儿8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完全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患儿予西医常规治疗,研究组患儿予中医推拿疗法,比较两组患儿各时间段腹泻次数及疗效性指标情况。结果:研究组腹泻次数减少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疗效性指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腹泻应用中医推拿疗法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小儿推拿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0例厌食症患儿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健胃消食片,1g,bid),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配合小儿推拿疗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症状总积分、食欲食量积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7%(P0.05)。结论:小儿推拿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范晓典  李江华  董梦薇  王智 《河北中医》2022,(11):1884-1887+1893
目的 观察以伸筋液为介质推拿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2组均予推拿治疗,对照组30例(后剔除2例)以婴儿润肤油为按摩介质,治疗组30例(后剔除1例)以伸筋液为按摩介质。2组均4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胸锁乳突肌厚度及肌肉厚度比值,并统计2组优良率。结果 治疗组优良率89.66%(26/29),对照组优良率53.57%(15/28),治疗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症状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高于治疗组(P<0.05)。2组治疗后胸锁乳突肌厚度及肌肉厚度比值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以伸筋液为介质推拿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疗效确切,能缓解胸锁乳突肌局部挛缩,增加颈部活动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推拿结合针刺治疗小儿包块型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推拿结合针刺治疗小儿包块型肌性斜颈,将60例小儿包块型肌性斜颈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小儿推拿手法治疗,观察组在传统小儿推拿手法治疗基础上结合针刺疗法,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患侧胸锁乳突肌彩色超声波影像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30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30例,总有效率70%,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包块彩色超声波影像显示,两组包块厚度治疗后均明显小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的包块厚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结合针刺治疗小儿包块型肌性斜颈临床疗效好,能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应用中医推拿疗法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小儿腹泻患儿8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完全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患儿予西医常规治疗,研究组患儿予中医推拿疗法,比较两组患儿各时间段腹泻次数及疗效性指标情况。结果:研究组腹泻次数减少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疗效性指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腹泻应用中医推拿疗法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杨盛宇  刘佳  黄蛟  张广渊 《陕西中医》2012,33(8):996-997
目的:探讨温经通络方联合拔经推拿法对颈椎病患者颈肌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本组78例选自本院有症状的颈椎患者,采用表面肌电图和等速肌力测试仪,测试78例颈椎病患者在50%最大主动收缩力量值(MVC)前屈和后伸力竭运动中颈脊旁肌、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持续时间和表面肌电中位频率(MF)值及推拿治疗。结果:右侧颈脊旁肌和胸锁乳突肌比对侧同名肌MF值显著降低(P<0.05)。经推拿治疗后,治疗前后比较,前屈和后伸运动中的右侧胸锁乳突肌、右侧斜方肌等的MF值均显著增高。结论:颈椎病颈脊旁肌和胸锁乳突肌均有易疲劳特征,推拿可改善颈部肌肉的疲劳状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医推拿结合运动疗法改善痉挛型脑瘫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将66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治疗组采用中医推拿手法、运动疗法的联合康复训练方法,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运动疗法,治疗12周后运用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和运动发育量表(PDMS-2)比较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Ashworth痉挛分级及GMQ、FMQ、TMQ等运动发育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推拿手法联合运动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疗效较好,优于单纯运动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