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上颌后牙区即刻种植及同期上颌窦内提升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上颌后牙区即刻种植病例57例,其中上颌后牙区上颌窦底骨高度为(3.2±0.6)mm,微创拔除患牙后,行单纯上颌窦内提升同期牙种植术,植入德国XIve种植体21枚,德国Ankylos种植体45枚,种植体与拔牙窝骨壁之间的间隙植入自体骨或人工骨代用品,缝合固定胶原塞以关闭拔牙窝. 种植手术后至少5~6个月完成永久修复,随访6~24个月. 结果:临床随访期内种植体存留率100%,57例患者上颌窦底提升高度3~5 mm. 66枚种植体成功负载,种植体稳定,骨结合状况良好. 57例患者均达到良好的临床和放射学上的骨结合并成功负载. 结论:上颌后牙区即刻种植及上颌窦内提升术不仅能有效治疗上颌窦底牙槽骨高度不足的上颌后牙区,而且缩短治疗过程,简化手术操作,获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开放式上颌窦底提升术在上颌后牙种植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开放式上颌窦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在上颌后牙缺失种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开放式上颌窦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治疗上颌后牙缺失患者。术后12个月、24个月、36个月随访观察种植体有无松动,复查颌骨全景片观察种植体周围骨吸收情况,结果:经12~36个月,平均24个月临床随访观察,临床效果良好。结论:开放性上颌窦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上颌窦提升一期种植术9例报道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观察上颌窦提升一期种植术治疗上凳后牙缺失牙槽嵴严重吸收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9例上颌后牙区垂直骨量不足患者行10侧上凳窦提升术及同期种植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无种植体松动、脱落,X线检查无上颌窦炎症,种植体与周围组织均形成良好的骨性结合,上颌窦底提升5-10mm,平均7.5mm。术后6-7月均完成义齿修复。结论 上凳窦底提升加一期种植术,可以解决上凳后牙区垂直骨量不足难以种植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临床平台转移技术在上颌后牙区种植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上颌后牙种植患者随机分实验与对照组,共植入141枚种植体,植体肩部与牙槽嵴平齐.实验组30例选用小于植体直径的愈合基台(0.7mm)与种植体相连,重建种植区的结合上皮.上部结构(基台)精细研磨,重建无缝隙冠龈连接,精度贵金属烤瓷修复.对照组选用与植体直径相同的愈合基台与种植体相连,常规修复.分别于种植修复后3、6、12月测量上颌后牙种植体周围边缘骨高度和评价软组织情况.结果:实验组种植体周围边缘骨高度变化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两组软组织情况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临床平台转移技术可保持种植体周围边缘骨高度,其远期效果可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临床平台转移技术在上颌后牙区种植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上颌后牙种植患者随机分实验与对照组,共植入141枚种植体,植体肩部与牙槽嵴平齐。实验组30例选用小于植体直径的愈合基台(0.7mm)与种植体相连,重建种植区的结合上皮,上部结构(基台)精细研磨,重建无缝隙冠龈连接,精度贵金属烤瓷修复。对照组选用与植体直径相同的愈合基台与种植体相连,常规修复。分别于种植修复后3、6、12月测量上颌后牙种植体周围边缘骨高度和评价软组织情况。结果:实验组种植体周围边缘骨高度变化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两组软组织情况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临床平台转移技术可保持种植体周围边缘骨高度,其远期效果可期。  相似文献   

6.
上颌窦底提升植骨种植术为种植体的植入及修复创造了条件,且被证实长期效果可靠,已经全球范围被广泛接受作为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的常规骨增量方法.但上颌窦囊肿的存在一直被认为是上颌窦底提升植骨的绝对禁忌症.严重制约了上颌窦植骨的可能性,使此类患者难以得到进一步的种植修复.在行上颌窦底植骨前,先行上颌窦囊肿摘除,二期再行上颌窦植骨与种植术,国内尚未见到报告.  相似文献   

7.
上颌后牙区牙槽嵴顶的过度吸收、上颌窦的过度气腔化常导致骨量不足,加之骨质疏松等不利因素,使上颌后牙区牙种植术的临床应用受到很大限制。各国学者们纷纷围绕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及骨质疏松的问题展开全面的研究,取得了积极的进展,本文主要就上颌窦底提升植骨术的改进和完善、种植体几何形状及尺寸的优化设计以及种植方式的创新发展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上颌窦提升植骨在上颌后牙区种植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上颌窦提升、植入上颌结节自体骨加Bio-Oss骨粉在上颌后牙种植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5例上颌后牙区垂直骨量不足患者行6侧上颌窦提升,植入上颌结节自体骨加Bio-Oss骨粉,同期种植体植入。结果6个月后X线片显示植骨区改建成新骨,种植体无松动脱落,与周围组织形成良好的骨性结合。结论上颌结节自体骨加Bio-Oss骨粉植入,提升上颌窦拓展了种植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上颌窦提升术在口腔种植术中的应用以扩大口腔种植术中的应用范围。方法:25例患者通过上颌窦提升术同期或延期植入种植体31枚,术中患者使用了Bio-Oss胶原质作为骨移植材料,采用非埋入式种植技术。结果:术后6个月,上颌窦底提高4-6mm,所有病例完成修复后,随访6-24各月,x线检查窦底骨质无明显吸收,种植体骨结合良好,无松动脱落,修复效果满意。结论:上颌窦提升术扩大了口腔种植术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不植骨前提下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患者上颌窦内外提升术的近远期效果.方法:纳入96例(种植体126颗)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患者,依照入院顺序分组,A组患者48例接受上颌窦内提升术,B组48例接受上颌窦外提升术治疗;两组均在不植骨的前提下进行手术,对比两组治疗近(1年)远(5年)期效果.结果:术后24 h随访1年两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闭合式上颌窦提升术在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患者种植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至2012年上颌后牙区20例牙槽骨高度不足种植患者,采用闭合式上颌窦提升技术,同期植入27颗种植体,随访至少12个月。选择20例条件相近病例,行开放式上颌窦提升同期种植体植入作为对照组。结果 随访期间,26枚种植体均获得了良好的骨结合,种植修复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1枚种植体二期手术时,被纤维组织包裹,松动。种植体成功率96.30%。实验组植入骨吸收量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选择合宜的外科操作技巧,在上颌萎缩后牙区采取闭合式上颌窦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的方法能大大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取得很高的成功率以及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上颌窦内提升术并同期植入种植体在上颌后牙区缺失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8年至2010年共完成上颌窦内提升术并同期植入种植体临床病例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18-65岁。术前CT示:牙槽嵴顶至上颌窦底距离为5-8mm,行上颌窦内提升术,平均提升上颌窦底高度3.8mm(2-5mm),共植入38枚种植体,种植体植入6个月后完成义齿修复。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未出现上颌窦炎症,一例术中窦膜穿孔,将种植窝放入明胶海绵,同期植入种植体完成种植手术,术后3天术区疼痛,无其他明显症状。38枚种植体平均负载18个月,种植体稳定,行使功能良好,未见明显骨吸收。结论:对于骨高度不足的患者,行上颌窦内提升术,并同期植入种植体的方法可靠,具有好的疗效,可扩大种植牙的适应症范围。  相似文献   

13.
胡庆  黄群 《广东牙病防治》2010,18(10):510-513
目的评价开放式和闭合式上颌窦提升术应用于种植修复的长期疗效。方法 46例患者,共51侧68颗上颌后牙缺失,接受2种上颌窦提升术并同期植入Rep lace种植体,其中21例26侧行开放式手术植入41颗种植体,25例25侧行闭合式手术植入27颗种植体。随访15~68个月,行疗效评估。结果随访期间,接受上颌窦开放式提升术的21例患者41颗种植体有2颗松动,1颗发生进行性骨吸收,接受闭合式手术的25例患者27颗种植体未见松动、脱落。X线检查显示上颌窦开放式提升术后窦底平均抬高(4.90±0.17)mm,闭合式提升术后窦底平均抬高(3.70±0.62)mm。结论开放式提升术和闭合式提升术均可取得较高的成功率,关键在于适应证的选择和掌握相关手术技巧。  相似文献   

14.
由于上颌窦和鼻底处牙槽嵴和宽度和高度不够,难以使种植体固位,常采用植骨术予以弥补。本文评价了植骨的材料及它们在成骨作用,骨化程度以及操作方面的优缺点,手术方法可经鼻底或上颌窦途径,也可行种植与移植骨同期杆入,术中注意和禁忌证亦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5.
杨惠民  刘正彤 《口腔医学》2019,39(3):223-227
目的 探讨改良式上颌窦内提升术在上颌磨牙区骨量不足患者种植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至2016年上颌磨牙区40例牙槽骨高度不足种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0例采用改良式上颌窦内提升技术,同期植入20颗种植体,对照组20例采用传统敲击式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植入20颗种植体,比较两组的随访预后,随访至少12个月。结果 随访期间,两组40枚种植体均获得了良好的骨结合,种植修复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结论 选择合宜的适应症,在上颌萎缩后牙区采取改良式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的方法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手术简单,可应用于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6.
目地:探讨上颌窦外提升术在口腔种植手术中的应用,以扩大口腔种植术的适应证。方法:2007年5月-2012年12月对41例患者,通过上颌窦外提升术同期或延期植入86枚Itl种植体,使用Bio—Oss人工骨作为骨移植材料,采用非埋入式种植技术。结果:41例患者中2例发生上颌窦黏膜破裂,86枚种植体均完成种植修复,随访至2012年底,种植修复体无松动脱落,临床修复效果满意。结论:上颌窦外提升术可以扩大口腔种植的适应症。  相似文献   

17.
应用颌面专用CT显示上颌窦与上颌后牙区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应用颌面专用CT(QR—DVT 9000 NEWTOM)成像技术,显示上颌窦与上颌后牙区关系的意义。方法:对上颌牙齿拔除、种植牙、肿瘤等需要显示上颌窦与上颌后牙区关系的患者,进行颌面专用CT扫描和重建成像。结果:颌面专用CT成像技术能够分别以水平位、矢状位、冠状位、曲面以及3D影像,清楚地显示出上颌窦与上颌后牙区的解剖关系等信息。结论:应用颌面专用CT显示上颌窦与上颌后牙区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更能有效地指导临床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于长期缺牙或者患有骨质疏松的患者,易致颌骨骨量不足。上颌后牙区,由于特殊解剖结构因素,其种植外科手术常临床工作中的难点。而颌骨曲面断层片由于拍摄角度、放大倍率的因素,常会发生误读与误判颌骨情况。本研究旨在利用锥形束状CT对颌骨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对术区进行准确定位,分析可利用的骨量,确定手术方案。方法:针对拟行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且伴骨高度不足的患者,在术前利用CBCT影像诊断系统对其口腔上下颌骨进行扫描并MPR多平面重建,测量并分析术区颌骨高度及宽度,颌骨的骨质密度情况。结果:CBCT图像清晰直观,测量精准,可在术前就能预判颌骨情况,选择短种植体还是上颌窦提升术,内提升还是外提升。讨论与结论:CBCT宜作为上颌后牙区伴骨高度不足种植治疗的常规术前检查,对手术方案的选择有极大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倾斜种植体作为一种避免上颌窦植骨的方法,应用于上颌骨后牙区骨量不足患者种植修复的可靠性。方法:2005年1月—2007年12月间,21例患者共27个固定桥修复上颌后牙缺失,分别使用ITI和Br覽nemark 2种种植系统共植入78颗种植体,其中34颗种植体采用倾斜植入,44颗轴向植入。所有患者均为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无法直接接受常规种植体植入。种植体植入后常规愈合3个月,除1颗种植体失败外,其余种植体均功能性负载支持固定义齿修复,修复方式为黏结固位和螺丝固位。每例患者均于负载后12、24和36个月接受临床和放射学随访检查。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上颌有1颗轴向种植体在术后2个月时失败,倾斜种植体无失败。随访时间为36个月。上颌轴向种植体的累积存活率为97.72%,倾斜种植体的累积存活率为100%,修复成功率为100%。随访期间,种植体周围软组织保持稳定,平均探诊深度和附着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倾斜种植体作为一种上颌骨后牙区骨量不足患者的治疗方法是可靠的,能有效避免植骨手术,并节约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Ankylos种植系统在上颌窦提升术同期牙种植中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对46例上颌后牙区牙齿缺失要求种植的患者,于58侧上颌窦行外提升术,同期植入Ankylos种植体142枚,修复后随访观察1~3年。结果:观察期内142颗种植体,均无松动或脱落,曲面断层片检查种植体周围未见明显骨吸收阴影。结论:Ankylos种植系统应用于上颌窦提升术同期牙种植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