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32例(45眼)各型青光眼,术中一次性使用0.2mg/ml丝裂霉素C,术后随访6-24月,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结果 术后1月检查,33眼(73.33%)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1周测眼压,平均11.20--2.15mmHg,术后6月测眼压,平均16.86mm±3.81mmHg,均较术前有统计学差异;末次随访时,41眼(91.1%)形成弥散扁平的功能性滤过泡;总手术成功41眼(91.1%).术后主要并发症为:浅前房2眼,前房积血1眼,角膜水肿3眼.讨论 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可有效地减少青光眼术后滤过道瘢痕的形成,充分降低眼压.该方法不需要特殊设备,并发症少,手术效果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青光眼方法.  相似文献   

2.
丝裂霉素C在晚期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晚期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成功率。方法 对34例晚期青光眼行小梁切除 中用0.2mg/ml丝裂霉素及巩膜瓣密缝技术,术后平均随访17.5月。结果 术后1年眼压控制率为91.7%,≤15mmHg者占83.31%。术后并发症也较少发生。结论小梁切除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能提高晚期青光眼患者的手术成功率,较好地保存患者残余视功能。  相似文献   

3.
定量滤过性小梁切除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骜坤  陶源  王玉国  卜秀荣  谷万章 《眼科》2002,11(6):350-353
目的:探讨定量滤过性小梁切除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将145例(180只眼)原发性青光眼随机分为A、B、C组,每组均为60只眼,A组行小梁切除联合调整缝线;B组行小梁切除联合MMC;C组行小梁切除联合MMC及调整缝线,观察术后眼压,视力,滤过泡,眼底等。结果:随访1年,手术成功率A组为81.7%,B组为93.3%,C组为96.7%,B、C两组与A组对比有显著差异。低眼压,浅前房,脉络膜脱离,黄斑水肿,视力下降等并发症,A、C两组较B组显著减少,结论:C组方法既能抑制瘢痕化又可避免术后早期超滤过引起的并发症,可定量改善滤过。  相似文献   

4.
难治性青光眼MMC联合可拆式缝线小梁切除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MMC)联合可拆式缝线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方法MMC联合可拆式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17例(22眼)难治性青光眼,术后追踪6~24月,平均10月。结果术后早期无1例出现浅前房,7眼由于拆线过早出现滤过过盛而致浅前房,无低眼压性黄斑水肿或滤过泡渗漏(31.82%)。术后早期均为Ⅰ型或Ⅱ型有功能滤过泡;随访10月有功能滤过泡15眼(68.18%)。术后早期眼压低于6mmHg的2眼,6mmHg~21mmHg的20眼,随访10月眼压在6mmHg~21mmHg的13眼,2眼需经局部降眼压药物控制,手术完全成功15眼(68.18%)。随访10月视力提高或不变14眼,8眼视力下降乃由晶状体浑浊加重或视神经损害所致。结论MMC可提高难治性青光眼术后眼压控制率,而联合可拆式缝线,能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6.
青光眼是目前主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降低眼压以保护和挽救视功能依然是治疗青光眼的主要手段,本院自2006年4月至2009年4月收治了62例(74眼)青光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刘是  邢淑惠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12):2256-2258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原发性青光眼患者57例95眼随机分为两组,为小梁切除术联合MMC(T+MMC)组(31例54眼)和小梁切除术(T)组(26例41眼),术后随访4~6mo,观察其前房、滤过泡、眼压及并发症。结果:T+MMC组术后1d平均眼压为11.24±3.73mmH g,较术前眼压明显降低(P<0.01),与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末次随访平均眼压为16.15±3.62mmH g,与T组(18.79±5.27mmH g)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T+MMC组和T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分别为94.44%和80.48%,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偶发前房出血、角膜水肿,均治愈。结论: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MMC治疗青光眼,术后眼压控制及滤过泡形态维持均良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青光眼小梁切除术47例(52眼)。术中前房穿刺维持安全眼压,并采用巩膜瓣调整缝线控制术后浅前房,获得功能型滤过泡和理想的眼压控制。结果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4.23%(23/52);其中浅前房12眼,虹膜睫状体炎5眼,前房积血2眼,脉络膜脱离1眼,结膜渗漏1眼。对其中22眼采取保守治疗,治愈19眼。结论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的保守治疗效果显著。明确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处理,可降低手术风险,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MMC对NVG的疗效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李燕先  袁军  李蓓  张娇 《国际眼科杂志》2008,8(9):1910-1912
目的:探讨使用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MMC治疗NVG的疗效。方法:在经典现代小梁切除术基础上,改良行上穹窿为基底的角膜缘处结膜切口、做巩膜瓣5.0mm×4.5mm、巩膜瓣行MMC处理、透明角膜缘连同小梁区切除3.3mm×2.0mm、虹膜剪除前灼凝表面新生血管。结果:9例(9眼)NVG患者术后眼胀痛,头痛等症状消失,眼压保持良好。1例随访4a,3例随访3a,3例随访2a,眼压均稳定在15.88~23.78mmHg。2例失随访。结论:NVG采用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MMC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式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改良式小梁切除术治疗42例(64眼)各型青光眼,术中一次性使用0.4mg/ml丝裂霉素C,术后随访6~12月,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结果术后1月检查,58眼(90.6%)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1周测眼压,所有病例眼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有48眼(75.0%)眼压低于21 mmHg,术后6月测眼压,54眼(84.6%)低于21 mmHg;末次随访时,56眼(87.5%)形成弥散扁平的功能性滤过泡,8眼(12.5%)为非功能性滤过泡;总手术成功58眼(90.6%),其中完全成功54眼(84.4%),条件成功4眼(63%),失败6眼(9.4%)。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角膜水肿5眼,前房渗出4眼。讨论改良式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可有效地减少青光眼术后滤过道瘢痕的形成,充分降低眼压。该方法不需要特殊设备,手术时间短、损伤小,并发症少,手术效果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青光眼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MMC)和透明质酸钠(Healon)在巩膜潜池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中的作用。方法回顾118例143眼青光眼患者的治疗情况。治疗组62例74眼和对照组56例69眼。治疗组术中使用MMC和Healon,而对照组常规行小梁切除术,术中不使用MMC和Healon。结果治疗组术后2周眼压≤21mmHg72眼(1kPa=7.5mmHg),占97.30%;而对照组≤21mmHg61眼,占88.41%.术后浅前房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是4眼和18眼,术后I V型滤过泡分别为3眼和13眼。结论本术式联合MMC和Healon应用于青光眼治疗中,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是有效可行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小梁切除术巩膜瓣可调整缝线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 观运用丝裂霉素后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法将 60例(60眼 )青光眼分为实验组 (A组 )和对照组 (B级 )。A ,B两组均运用丝裂霉素 ,A组术中加缝 2针可调整巩膜瓣缝线。比较两组术后前房形成、眼压、滤过泡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A组发生浅前房 5例 ,B组发生 10例。A组和B组术后眼压在术后 2周内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两组术后功能性滤泡形成率分别为 83 2 8%± 7 2 %和 71 43 %± 9 4%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且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结论 运用丝裂霉素的小梁切除术作可调整巩膜瓣缝线后 ,不仅能调控房水滤过量 ,而且能明显减少并发症 ,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丝裂霉素(MMC)在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中应用效果。方法在超声乳化小梁切除术中,将MMC棉片(浓度为0.2mg/mL)放置在巩膜瓣下2分钟。结果术后3月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视力不同程度提高。结论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中应用MMC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是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对难治性青光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细致的观察及相应的处理对远期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55例(58眼)难治性青光眼行复合性小梁切除术,包括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术中虹膜新生血管电凝,加用自行设计的可拆除巩膜缝线等,术后观察前房形成、眼压及滤过泡,并根据观察结果选择拆线时间,及加用抗瘢痕药物治疗,术后随访5-30个月,平均随访(20.03±6.79)月.结果 出院时眼压在6-12 mmHg之间(1 mmHg=0.133kPa).术后6月,87.93%(51/58)的眼平均眼压(12.5±5.7)mmHg,并形成功能性滤过泡.末次随访眼压在不用药的情况下,84.48%(49/58)的眼眼压在20 mmHg以下.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细致的术后观察及相应的处理可提高难治性青光眼手术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手术后浅前房发发生原因及处理原则。方法:分析小梁切除术手术患者182例308眼发生浅前房的比率及处理方法。结果:小梁切除术术后浅前房38例42眼(13.6%),其中引流过畅21眼、脉络膜脱离17眼,结膜瓣渗漏2眼,恶性青光眼2眼,33眼行保守治疗(78.6%),7眼行前房重建术,1眼行结膜瓣修复,1眼行晶状体摘除术及玻璃体抽吸术。结论:小梁切除术术后浅前房发生率较高,其最常见原因为脉络膜脱离及房水引流过畅,大多数浅前房通过非手术治疗,在前房重建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再手术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0,自引:12,他引:10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再手术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21眼常规小梁切除无功能滤过泡、眼压失控再次手术的病例资料,手术方式为再次小梁切除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并术后随访1~3a.疗效判定标准:A疗效好:眼压<16 mmHg、视力≥0.3、视盘与视野损害无进展.B疗效较好:不用或仅用局部抗青光眼药物眼压≤21 mmHg、视力0.1~0.25、视盘与视野损害无进展.C疗效差:眼压失控、药物不能控制在正常范围或手术治疗.手术成功判定标准:A B项为手术成功标准.结果:随访1α以上19例21眼(100%),随访3a以上16例(18眼)(76%).术后平均眼压16.3±4.1 mmHg.较术前眼压35.8±5.32 mmHg明显降低.(P≤0.001)、11眼眼压控制在13±2.7 mmHg,8眼局部应用抗青光眼一种药物眼压控制好,较术前眼压难以控制有显著意义.检眼镜观察杯盘比值与视野检查,术前术后无显著差异.术后裸眼与矫正视力为0.02~0.5,视力满意(>0.3)8眼(38%),17眼(0.1以上)保持有用视力(81%).根据上述标准:疗效好8眼、疗效较好9眼、4眼疗效差.1α手术成功率86%.3a手术成功率76%.本组病例术后早期并发症:角膜上皮损害6眼,低眼压、浅前房发生9眼,其中滤过强与渗漏4眼,2眼脉络膜脱离,1眼发生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3a随访晶状体浑浊加重5眼,2眼再一次出现眼压失控行抗青光眼联合手术.结论:小梁切除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手术成功率高,远期效果好,再次手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青光眼滤过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青光眼滤过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临床疗效,对11例(13眼)青光眼施行青光眼滤过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结果术后随访1~6月,9例(11眼)眼后控制在正常,2例(2眼)术后眼压仍高于正常范围,无1例出现术后低眼压。结论青光眼滤过手术联合丝裂霉素可有效防止滤过泡瘢痕化,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作者就术后低眼压进行讨论,认为与手术中操作方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姚琳 《国际眼科杂志》2008,8(6):1186-1187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前房形成迟缓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掌握其临床规律。方法:青光眼小梁切除术112例124眼。术中在显微镜下做以穹隆为基底结膜瓣,做约4mm×5mm长方形1/2厚板层巩膜瓣。前房穿刺缓慢放出房水,切除小梁组织约1mm×3mm,剪除根部虹膜,缝合结膜瓣。庆大霉素2万U+地塞米松2mg结膜下注射。结果:术后浅前房共40眼(34例);其中I度34眼,II度5眼,III度1眼。发生率为32.3%。引流过畅22眼,脉络膜脱离12眼,结膜瓣渗漏3眼,房水生成不足2眼,恶性青光眼1眼。结论:(1)青光眼滤过手术后,多数7d内自然形成前房,若未形成,对于I度、II度浅前房先行保守治疗,减轻炎症的同时,前房多可自行恢复。对于III度浅前房,先行保守治疗,无效后行手术治疗。(2)术后浅前房的最常见原因为引流过畅所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