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列腺癌患者去势术后的睾酮水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进展期前列腺癌患者去势术后平均睾酮水平,以指导内分泌治疗。方法 进展期前列腺癌患者40例,去势术后,未用任何抗雄激素药物,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及1、3、6、9、12个月,观察血清总睾酮和PSA变化。结果 去势术后6个月,40例患者血清睾酮平均水平〈1.9nmol/L(95%可信区间1.2~1.9nmol/L);13例患者睾酮〉1.9nmol/L,平均Gleason评分为6.8分。术后6个月,36例患者PSA〈1ng/ml,平均Gleason评分为6.3分;4例患者PSA〉1ng/ml,平均Glcason评分为8.0分。结论 前列腺癌患者去势术后,平均血清睾酮水平〈1.9nmol/L,部分患者需继续抗雄激素药物治疗。术后PSA逐渐下降,6个月降至最低值。  相似文献   

2.
去势治疗对前列腺癌患者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去势治疗对前列腺癌患者骨密度 (BMD)的影响。 方法 :4 9例完成BMD测定的前列腺癌患者分为 2组 :非去势组 2 1例 ,在去势治疗前即已完成BMD测定 ;去势组 2 8例 ,均为去势治疗 1年以上者。BMD测定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 (DEXA法 ) ,测定部位为腰椎 (L2~ 4)和股骨颈。为校正年龄、性别和体重因素对BMD的影响 ,与年龄、种族等相配对的Z评分被用于结果评估。 结果 :13例 (6 2 % )非去势组患者和 2 3例 (82 % )去势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BMD水平下降。在非去势组 ,腰椎 (L2~ 4)Z评分为 - (0 .9± 0 .7)分 ,股骨颈Z评分为 - (0 .6± 0 .5 )分 ;而在去势组 ,腰椎 (L2~ 4)Z评分为 - (1.8± 1.1)分 ,股骨颈Z评分为 - (1.6± 1.0 )分。与非去势组相比 ,去势组患者BMD水平明显偏低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结论 :去势治疗前 ,前列腺癌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 ,去势治疗与前列腺癌患者BMD水平下降明显相关。在对前列腺癌患者采用去势治疗之前 ,BMD测定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药物去势和手术去势对前列腺癌患者性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药物去势与手术去势对前列腺癌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对40例行手术去势、22例药物去势(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每4周皮下注射1次)的前列腺癌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血清睾酮(T)、雌二醇(E2)、孕激素(P)、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泌乳素(PRL)水平进行检测,统计学分析比较2组患者去势后性激素变化情况。结果手术去势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T为(19.3±10.6)、(1.1±0.8)、(0.9±0.7)nmol/L,E2为(104.3±58.4)、(53.4±36.9)、(50.7±37.5)pmol/L,P为(2.6±1.6)、(1.8±1.3)、(1.7±1.4)nmol/L,FSH为(10.8±6.5)、(73.8±31.4)、(75.1±28.7)IU/L,LH为(11.2±7.5)、(38.3±20.6)、(37.4±30.5)IU/L,PRL为(14.5±8.9)、(12.8±7.6)、(13.2±7.9)μg/L;药物去势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T为(21.1±11.7)、(1.2±0.7)、(1.0±0.6)nmol/L,E2为(110.5±62.7)、(36.5±30.4)、(34.7±28.6)pmol/L,P为(2.7±1.4)、(0.8±0.6)、(0.7±0.6)nmol/L,FSH为(11.2±7.0)、(5.5±4.3)、(5.8±4.0)IU/L,LH为(12.0±6.7)、(0.8±0.4)、(0.7±0.4)IU/L,PRL为(15.2±7.6)、(13.8±8.2)、(14.2±9.4)μg/L。2组治疗1个月后,T值均显著下降。药物去势治疗后FSH、LH明显下降,而手术去势后FSH、LH明显上升。药物去势组治疗后E2、P下降程度大于手术去势组。结论药物去势与手术去势对前列腺癌患者的性激素水平可产生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男性去势手术对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对接受双侧睾丸切除手术的30例前列腺癌患者,于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4、8个月分别测定血清雄激素、前列腺特异抗原及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的血脂、血糖、胰岛素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纤维蛋白肽A等生化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去势术后1周,血睾酮、游离睾酮、前列腺特异抗原较术前显著降低.术后1个月甘油三酯[(1.8±0.6)mmol/L,t=-2.21,P<0.05]、空腹胰岛素及血糖、餐后2h胰岛素及血糖开始较术前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意义;而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降低(-4.4±0.4,t=3.72,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术后4个月,总胆固醇[(6.6±1.0)mmol/L,t=3.09]、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1±0.9)mmol/L,t=3.57]、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27.02±5.98)μg/L,t=2.33]、纤维蛋白肽A[(3.4±1.7)nmol/L,t=3.27]开始较术前明显增加;均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脱氢表雄酮、性激素结合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α1及载脂蛋白β、纤维蛋白原手术前后无明显改变.睾酮、游离睾酮与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纤维蛋白肽A、空腹胰岛素及血糖、餐后2h胰岛素及血糖水平分别呈直线负相关,睾酮、游离睾酮与胰岛素敏感指数呈直线正相关.结论雄激素水平降低对男性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产生影响,从而可能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TUVP联合TURP治疗合并膀胱出口梗阻的前列腺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治疗合并膀胱出口梗阻前列腺癌的有效方法。方法:联合应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TU-VP)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合并膀胱出口梗阻的前列腺癌患者47例,结合去势术及术后雄激素阻断治疗。结果:47例患者住院时间6~14d,平均9.5d;术后随访6~52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由术前的(26.5±4.8)分下降到(8.5±2.2)分(P<0.05);最大尿流率(Qmax)从术前的(4.6±1.5)ml/s上升到(14.5±3.6)ml/s(P<0.05);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从术前的(58.1±7.2)μg/L下降到术后3个月的(3.6±1.8)μg/L(P<0.01)。结论:联合应用TUVP与TURP,配合去势术及术后雄激素阻断是治疗合并膀胱出口梗阻前列腺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中年男性雄激素部分缺乏症的睾酮补充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睾酮补充治疗对中年男子雄激素部分缺乏症的疗效。 方法 2001年12月至2004年4月男科门诊经雄激素部分缺乏问卷评分、血清总睾酮(TT)和游离睾酮(fT)测定筛选出雄激素部分缺乏症患者179例,平均年龄41. 8岁,无器质性疾病和病原体感染。136例作为治疗组予口服十一酸睾酮3个月, 80mg/次,每日早餐、晚餐时各1次, 43例作为对照组未予特殊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雄激素部分缺乏评分和性激素的变化。 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1、3个月雄激素部分缺乏评分总分和构成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改善(P均<0. 01 )。治疗前患者TT、fT、雌二醇分别为(11. 9±0. 9)nmol/L、(40. 6±11. 8)pmol/L、( 128. 1±40. 1 )pmol/L。治疗后3个月分别为( 19. 1±1. 2)nmol/L, (75. 2±17. 0)pmol/L, (100. 6±27. 5)p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1 )。对照组雄激素部分缺乏评分总分和构成评分及性激素水平无显著变化。 结论 中年男子雄激素部分缺乏症在临床上客观存在,睾酮补充治疗对中年雄激素部分缺乏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放射性131Ⅰ治疗男性Graves甲亢患者早期血清性激素和性功能的变化。方法:男性Graves甲亢患者34例,年龄21~40(32.3±6.7)岁,给予131Ⅰ治疗剂量为111~407(237.8±51.8)MBq,在131Ⅰ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分别检测血清甲状腺激素及性激素,同时对患者进行勃起功能问卷评分(IIEF-5)调查。用同期体检的健康男性20例作为对照,年龄25~37(31±3.1)岁。结果:男性Graves甲亢患者雌激素、睾酮、促黄体生成素水平分别为(132.5±40.4)pmol/L、(21.6±4.6)nmol/L、(10.1±4.4)IU/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80.4±31.2)pmol/L、(14.5±4.2)nmol/L、(6.2±1.9)IU/L(P<0.05)。131Ⅰ治疗3个月后血清雌激素、睾酮水平为(110.2±20.6)pmol/L、(17.7±5.5)nmol/L,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6个月后雌激素、睾酮、促黄体生成素水平为(82.6±30.1)pmol/L、(13.8±3.4)nmol/L、(6.6±1.5)IU/L,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差别(P>0.05)。男性Graves甲亢患者IIEF-5评分为5~25(15.5±3.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25(24.5±0.5)分(P<0.05)。131Ⅰ治疗后6个月组为10~25(23.5±1.5)分,明显高于3个月组的8~25(19.5±1.0)分(P<0.05)。结论:男性Graves甲亢患者雌激素、睾酮、促黄体生成素水平明显增高,性功能评分(IIEF-5)明显降低。使用131Ⅰ治疗6个月后,患者血清睾酮、促黄体生成素,雌激素水平以及IIEF-5评分基本恢复正常。Graves甲亢患者使用131Ⅰ治疗可明显改善其性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葛根素对卵巢切除(去势)大鼠血清E2、腰椎BMD及白细胞介素6(IL-6)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葛根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治疗机理.方法 40只健康3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去卵巢(OVX)组、尼尔雌醇组和葛根素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进行假手术,其余各组通过切除双侧卵巢,术后分别给予尼尔雌醇(0.1 mg/kg体重)和葛根素(0.5 g/kg体重)治疗.3个月后测量腰椎骨密度(BMD),然后处死各组动物,从骨髓细胞中提取总RNA,采用相对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IL-6 mRNA表达.结果 去势组大鼠血清E2、腰椎BMD值与对照组、尼尔雌醇组和葛根素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骨髓细胞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表达与对照组、尼尔雌醇组和葛根素组比较显著升高.结论 去势大鼠血清E2和腰椎BMD值显著降低,同时IL-6基因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高.葛根素可降低IL-6 mRNA表达,提高血清E2和腰椎BMD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人脊柱脆性骨折椎体成型(PVP)术后患者再发椎体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 2005年4月~2012年3月行老年人脊柱脆性骨折经皮PVP共361例,其中再发椎体骨折27例31椎体,再次采用闭合复位、 PVP治疗,并行抗骨质疏松治疗。比较术前、术后24 h及术后6个月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脊柱伤椎前缘压缩比值及 矢状位Cobb角。结果本组病人术后24 h腰痛消失或明显减轻,VAS术前(8. 15 ±0. 76)分,术后24 h ( 1.64 ±0. 45)分, 术后6个月为(1.25 ±0.31)分(P <0.01);术后脊柱伤椎前缘压缩比值、Cobb角分别为术前(30.7 ±5. 16)%、24.72。± 4. 1。,术后24 h为(84. 2 ±5. 03)%、8.7。±2. 6。,术后6个月为(82. 9 ±4. 65)%、9. 1。±2. 3。,术后后凸畸形矫正,较术前有统 计学显著性差异(P <0. 01);随访6个月至24个月(平均10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再次骨折。结论老年人骨质疏松性椎 体压缩骨折PVP后效果较好,但未进行有效抗骨质疏松症治疗,仍有部分骨折复发。在进行抗骨质疏松症治疗后,无再发椎 体骨折。骨折后再次行PVP,仍可有效缓解疼痛,配合抗骨质疏松治疗,可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壮骨胶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中药壮骨胶囊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机理.方法随机对照(自身对照及组间对照)分组,比较观察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30例用壮骨胶囊及钙剂(钙尔奇D片,每次600 mg,每日1次)6个月与30例单用钙剂(钙尔奇D,每次600 mg,每日1次)6个月,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腰椎(L2-4)骨密度(BMD)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P<0.01),升高率为2.1%.对照组BMD无明显改变.用药6个月后治疗组BMD较对照组高(P<0.05).血骨钙素(BGP)在治疗6个月后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的尿吡啶啉与肌酐比值(U-PYD/Cr)在治疗6个月后显著下降,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的尿脱氧吡啶啉与肌酐比值(U-DPD/Cr)在治疗6个月后显著下降,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用药6个月后雌二醇(E2)上升,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血BGP、U-PYD/Cr、U-DPD/Cr、雌二醇等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壮骨胶囊有增加雌激素水平、抑制骨吸收、减缓骨量丢失、增加BMD的作用、能有效地防治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