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2 毫秒
1.
建立天麻标准汤剂中存在转化关系的6种成分的一测多评方法和指纹图谱,验证该方法的准确度及可行性,并对标准汤剂质量进行评价。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以天麻素为内标物,通过考察柱温、流速、不同色谱柱以及多点浓度校正,确定对羟基苯甲醇、巴利森苷E、巴利森苷B、巴利森苷C和巴利森苷与天麻素的相对校正因子。测定18批天麻标准汤剂总含量,计算相似度。比较标准曲线法,外标一点法和一测多评法测量结果,结果表明一测多评法,外标一点法和标准曲线法的含量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通过分析不同产地标准汤剂结果可以看出,来源于安徽、云南制得天麻标准汤剂质量较优,陕西、湖北次之,甘肃相对较差,且多批次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在0.90以上。以天麻素为内标物,一测多评测定天麻标准汤剂中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巴利森苷E、巴利森苷B、巴利森苷C和巴利森苷等6个成分总含量,结合指纹图谱的方法准确、可行、快捷,可用于天麻标准汤剂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亦可对天麻药材饮片等原料质量标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成药》2014,(8)
目的探究硫磺熏蒸加工对天麻中有效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硫熏前后天麻主要成分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巴利森苷、巴利森苷B、巴利森苷C及巴利森苷E的量。结果与未硫熏样品相比,硫熏天麻6个化合物的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建议在天麻产地加工过程中应限制硫磺熏蒸方法的使用。  相似文献   

3.
天麻作为硫磺熏蒸较为严重的品种之一,其药材质量问题受到人们高度关注。该文利用全国8个主产区和3种主要变型天麻样品,基于UPLC-Q-TOF-MS/MS探讨不同产地和变型天麻药材的质量及其硫磺熏蒸前后的变化。结果表明,硫磺熏蒸处理后,天麻药材中除了巴利森苷E含量升高外,天麻素、巴利森苷、巴利森苷B、巴利森苷C这4种成分含量均降低,并且产生了一种新的硫熏标志物p-hydroxybenzyl hydrogen sulfite。相比于产地来说,不同变型的天麻药材质量差异更大,尤其以红天麻和乌天麻的质量差异最为明显。此外,吉林产地的红天麻与其他产地的天麻在天麻素和巴利森苷类成分含量上最低,这可能与其种植方式和气候环境等因素有关。综合来看,硫磺熏蒸前后天麻质量差异要比不同产地和变型对药材质量的影响更明显,这主要归因于产生了新的硫熏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优化天麻炮制加工环节,优选天麻产地加工与饮片炮制一体化工艺,保证饮片质量。方法 以天麻中有效成分含量(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巴利森苷A、巴利森苷B、巴利森苷C和巴利森苷E)和饮片外观性状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正交试验法对一体化加工工艺中天麻的去皮程度、干燥温度及干燥程度3个影响因素进行考察,优选天麻产地加工与饮片炮制一体化工艺,并以饮片的外观性状、显微特征、特征图谱、醇溶性浸出物和有效成分含量综合比较传统炮制工艺和一体化加工工艺。建立不同加工工艺天麻饮片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进行相似度评价;以共有峰峰面积为指标,利用层次聚类分析法(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 HCA)对不同加工工艺进行区分,再借助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discriminant analysis, OPLS-DA)筛选出不同加工工艺天麻饮片间差异性标志物。结果 天麻产地加工一体化最佳工艺为采挖新鲜天麻除去杂质,搓去表面粗皮,常压蒸至透心,取出,干燥至天麻呈柔软...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天麻用种量对红、乌天麻农艺性状、产量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以来源于贵州大方红天麻和湖北恩施乌天麻为麻种,分别以用种量为150、200、250、300、350 g/穴(0.3 m^(2))进行仿野生栽培。结果:天麻块茎宽度随用种量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的趋势,天麻块茎厚度随用种量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红、乌天麻分别在用种量为200~250 g/穴、250~300 g/穴时,总产量较高,分别可达7.54~7.64 kg/m^(2)、4.70~5.28 kg/m^(2),且生产出的一、二、三级天麻占商品麻比例较高;不同用种量的同类型同等级天麻折干率无显著差异,同等级红天麻折干率显著低于乌天麻折干率;不同用种量对同类型天麻中天麻素、巴利森苷类等成分含量无显著影响,红天麻中对羟基苯甲醇含量存在显著影响,用种量为250 g/穴时,红天麻中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含量最高,巴利森苷类含量较高;不同类型天麻中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巴利森苷类等成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红天麻除巴利森苷E外,其他成分含量均高于乌天麻中含量。结论:天麻仿野生栽培时,红天麻用种量为200~250 g/穴、乌天麻用种量为250~300 g/穴时,可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巴利森苷类成分是天麻中重要的化学成分之一,在天麻中含量较高并且有多种生理活性。从巴利森苷类化合物结构及特征、不同产地天麻中巴利森苷类成分的测定方法和含量差异、天麻加工方法对巴利森苷类成分的影响以及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概述,并对今后的发展目标与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毕节天麻质量.方法 建立HPLC指纹图谱,测定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巴利森苷E、巴利森苷B、巴利森苷C、巴利森苷A含量,通过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21批样品指纹图谱中有18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0.794.大方县西北部、七星关区东部红天麻中6种成分总含量最高,各产地乌...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天麻药材中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巴利森苷A、巴利森苷B、巴利森苷C、巴利森苷E 6种天麻素类成分的一测多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A)-0.05%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5 min,2%A;5~20 min,2%~30%A,20~25 min,30%~2%A,检测波长220 nm,体积流量1.0 m L/min,柱温25℃。以天麻素为内参物,分别建立对羟基苯甲醇、巴利森苷A、巴利森苷B、巴利森苷C、巴利森苷E的相对校正因子,利用该相对校正因子计算其他5种成分的量,同时利用外标法测定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巴利森苷A、巴利森苷B、巴利森苷C、巴利森苷E的量,比较2种测定方法的差异,验证一测多评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结果在线性范围内,天麻素与对羟基苯甲醇、巴利森苷A、巴利森苷B、巴利森苷C、巴利森苷E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0.663、1.278、1.435、1.389、1.591,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相对校正因子重现性良好,6种天麻素类成分的计算值与实测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一测多评法测定天麻药材中6种天麻素类成分准确且可行,可用于天麻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不同粒径天麻粉在大鼠体内的吸收特性。该研究基于大鼠在体循环肠灌流模型,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测定不同粒径天麻粉中各成分的累积吸收量,考察不同粒径天麻粉、同一粒径不同质量浓度、不同肠段和胆汁对天麻素等成分的肠吸收的影响,阐明天麻粉中天麻素等成分吸收的特点,并比较不同粒径天麻粉中天麻素等成分的吸收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天麻素在各个肠段的吸收没有显著性差异,提示天麻素吸收可能为被动吸收,巴利森苷类化合物吸收为主动吸收。其中天麻素在超微粉中的吸收较好于细粉、极细粉,在高浓度下,巴利森苷类化合物的吸收在超微粉中较好,天麻粉中天麻素等各成分吸收均受到胆汁的影响。因此,适宜的超微粉碎能够提高天麻粉中有效成分的吸收,能为超微粉碎技术应用于天麻的深层次开发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9,(2):167-174
天麻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具有防治老年痴呆症、焦虑症、抑郁症、中风和癫痫,改善记忆,延缓衰老等功效。天麻中天麻素等主要酚类活性成分表现出良好的中枢神经药理作用,可以用于防治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本文例举了天麻的主要酚类成分,阐明了天麻素、4-羟基苯甲醇和巴利森苷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总结了天麻素、4-羟基苯甲醇、4-羟基苯甲醛、香草醇、香草醛和巴利森苷等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阿尔兹海默病、帕金森病、焦虑症、抑郁症、脑缺血和癫痫的临床前药理作用及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天麻一体化加工饮片与传统加工饮片在化学成分含量和药理效应方面的差异,阐述天麻饮片一体化加工工艺的合理性。方法:以天麻素和巴利森苷A,B,C,E的含量为指标,比较2种工艺所得产品化学成分含量的差异;以戊四氮致惊厥药理模型考察天麻2种工艺生产饮片的息风止痉药理作用。结果:天麻一体化加工饮片中天麻素和巴利森苷A,B,C,E质量分数分别为0.79%,2.04%,0.91%,0.23%,0.57%,传统加工饮片中则依次为0.39%,1.12%,0.64%,0.15%,0.54%。2种工艺所得饮片均具抗惊厥作用,但一体化加工饮片的抗惊厥作用强于传统分段加工工艺的饮片。结论:与传统分段加工工艺相比,一体化加工工艺降低了天麻的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且所得饮片有效成分含量较高、药理作用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采用动态优化法优选天麻提取工艺的可行性。方法:以天麻素、巴利森苷提取量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溶剂用量、提取次数及时间对天麻提取工艺的影响;在正交试验基础上,采用动态优化法优选天麻提取工艺,比较2种优选工艺提取液中天麻素和巴利森苷含量、浸膏得率、指纹图谱相似度的差异。结果:正交试验优选的提取工艺为加8倍量5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 h;天麻素、巴利森苷提取量分别为0.50,1.44 mg·g-1。动态优化法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8倍量50%乙醇提取3次,提取时间分别为80,40,20 min;天麻素、巴利森苷提取量分别为0.43,1.37 mg·g-1。提取物中指标成分含量和浸膏得率的相对偏差均<2%;指纹图谱相似度100%;但与正交设计工艺相比,动态优化工艺时间节约67%,耗电量下降62%。结论:动态优化工艺在保证天麻提取物与正交设计结果一致的基础上,大幅度减少提取时间,降低耗能,节约生产成本,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技术结合HPLC对天麻的产地进行鉴别,并对不同产地天麻中天麻素及整体活性成分进行定量分析。方法:采集了云南、湖北、贵州和东北三省4个产地天麻,利用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及HPLC指纹图谱对其产地进行鉴别。采用硫酸+硫酸锰+溴酸钠+丙酮+样品成分振荡体系,以天麻样本作振荡底物,建立天麻的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结合图谱显著的直观差异及系统相似度模式识别对不同产地天麻进行鉴别评价,并测定不同产地天麻活性物质相对整体含量。同时,建立4个产地天麻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进行模糊聚类分析,并测定不同产地天麻的天麻素含量。结果:非线性指纹图谱法与HPLC指纹图谱分类结果一致,均能把天麻的产地给予溯源。活性成分相对含量的比较结果显示不同产地的天麻存在品质差异,两种方法相结合,既能对单个活性组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又可获得活性成分整体含量的结果。结论:该研究为天麻的产地鉴别提供了一种简单、经济、快速的新方法,为科学表征天麻活性成分含量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4.
不同干燥方法对天麻质量影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雍武  赵寅生  顾月华 《中成药》2005,27(6):673-676
目的:检测不同干燥方法对天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RP-HPLC法测定真空冷冻干燥法和传统的水煮烘干法加工后的天麻中的天麻素的含量,并比较两者的外观特征.结果: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法加工成的天麻中天麻素的含量明显高于使用传统的水煮烘干法加工成的天麻,外观品质好.结论:真空冷冻干燥法能够较大限度地保证天麻的药用价值和外观品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适时采收的新鲜天麻的块茎,采用盐水腌制干燥技术,使其在产地能够快速干燥,避免腐烂和霉变,从而获得天麻药材。方法:在云南彝良、贵州德江、陕西城固采挖新鲜的天麻块茎,在产地和北京进行自然晾干、盐水腌制试验。盐水腌制试验是指在除去泥土后立即放置于0. 03~0. 10 g·m L~(-1)NaCl水溶液的容器中腌制6~15 d,使用清水脱盐后置于阴凉通风处或阳光下晾干。进行外观性状的描述,测定水分、天麻素和亚硝酸盐的含量,在简易库贮藏一年后进行外观的观察。结果:3个产地采挖的新鲜天麻块茎自然晾干过程中,均发生了表面变黑、麻体腐烂或发霉等变质现象,不能获得有使用价值的天麻药材。采用盐水腌制法加工的天麻,外观、水分含量和天麻素含量均达到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对天麻的质量要求,且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亚硝酸盐浴硝酸盐的测定》《酱腌菜卫生标准》《绿色食品酱腌菜》有关盐渍品中亚硝酸盐的限量指标。结论:在产地和北京采用盐水腌制法,能使新鲜天麻的块茎得到快速干燥,贮藏1年后未见变质现象,能保证天麻的药材质量,可以替代硫磺熏蒸技术,为中药天麻的产地加工提供了新的技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HPLC方法来探究不同干燥和炮制方法对天麻品质的影响。方法 分别对鲜天麻进行晒干、减压干燥、冷冻干燥、热风干燥等四种干燥处理和微波炮制、煮制、蒸制、酒制、姜制、蜜制等六种炮制处理,采用HPLC测定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巴利森苷A、巴利森苷B、巴利森苷C、巴利森苷E等6种化学成分含量,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 方法学考察表明,6种化学成分在各自线性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 > 0.9990),平均回收率在99.2% ~ 100.6%之间(RSD 0.2% ~ 1.7%);不同干燥方法与炮制方法处理后的天麻样品在6种化学成分和多糖含量方面差异明显,减压干燥法和冷冻干燥法处理的天麻样品在6种化学成分和多糖含量方面优于其他干燥方法,微波炮制法处理的天麻样品在6种化学成分和多糖含量方面优于其他炮制方法。结论 该HPLC方法准确、灵敏、高效,可用于天麻中6种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不同的干燥和炮制方法对天麻中6种化学成分和多糖的含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长期灌胃天麻粉是否可以改善APP/PS1双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以及延缓AD进程,这些作用是否与调控Kelch样环氧氯丙胺相关蛋白1(Keap1)-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抗氧化应激通路有关,进一步探讨天麻粉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以及对AD预防和治疗的作用。方法:APP/PS1双转基因小鼠模型,将实验小鼠分为5组,正常组,正常给药组,模型组,天麻粉预防组,天麻粉治疗组。正常给药组,天麻粉预防组在小鼠8周龄时每日灌胃同等剂量的天麻粉(1.5 g·kg^-1);正常组、模型组同时期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直至24周龄时行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学习和记忆能力,天麻粉治疗组待小鼠22周龄时,连续2周每天灌胃同等剂量天麻粉(1.5 g·kg^-1),灌胃至24周龄时行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穿越平台次数、逃避潜伏期及平台停留时间;提取小鼠海马组织RNA,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Nrf2,HO-1,Keap1的mRNA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小鼠海马组织中Nrf2,HO-1,Keap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水迷宫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天麻粉预防组、天麻粉治疗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显著提高(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海马组织中Nrf2,HO-1的mRNA及蛋白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天麻粉预防组小鼠海马组织中Nrf2,HO-1的mRNA及蛋白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P<0.05,P<0.01),天麻粉治疗组Nrf2,HO-1 mRNA水平显著增高(P<0.01),Nrf2,HO-1蛋白表达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间Keap1的mRNA及蛋白水平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结论:Morris水迷宫及其他结果显示天麻粉能够改善APP/PS1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且其可能通过调控Keap1-Nrf2/HO-1通路,增强下游抗氧化基因的表达发挥抗氧化功能,进而改善APP/PS1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远志与天麻进行网络药理学的研究,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进一步探索其药效成分的潜在靶标。方法:基于反向药效团匹配模型分析预测远志与天麻成分的潜在作用靶点,通过生物学信息注释数据库对靶点基因功能及代谢通路进行分析,采用Cytoscape 3. 2. 1软件构建远志与天麻治疗癫痫的"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模型。结果:远志中的14种成分与105个靶点具有潜在的相互作用,天麻中的12种成分与109个靶点具有潜在的相互作用。涉及包括癌症通路,神经配体受体相互作用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在内的多个生物过程对癫痫起到治疗作用。结论:通过与癫痫疾病靶点的关联筛选,并采用分子对接的手段进行验证,得到远志与天麻中的成分可能与单胺氧化酶受体发生相互作用的结论,表明远志与天麻可能通过调控脑内单胺类物质的水平以发挥其抗癫痫功效。预测所得远志与天麻成分靶点与已有文献较接近,表明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技术手段探讨其抗癫痫作用具有一定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天麻醒脑胶囊(天麻、熟地黄、肉苁蓉等)中天麻素、巴利森苷E、巴利森苷B、巴利森苷C、巴利森苷A、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β-细辛醚、α-细辛醚的含有量。方法该药物50%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甲醇(1∶1)]-0.1%甲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20、257、330 nm。结果 9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1),平均加样回收率96.88%~100.00%,RSD 0.81%~1.52%。结论该方法简便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天麻醒脑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0.
李凌军  闫瑞 《中国中药杂志》2014,39(15):2964-2967
研究天钩降压胶囊复方配伍及不同剂量对大鼠体内天麻苷药动学的影响。大鼠分别灌胃给予低、中、高剂量天钩降压胶囊(剂量分别相当于天麻苷8.410,16.82,33.64 mg·kg-1)及天麻提取物(剂量相当于天麻苷16.82 mg·kg-1),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浆。血浆样品经乙腈处理,HPLC测定天麻苷含量。平均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用3P97药动学程序拟合,组间药动学参数用SPSS 16.0分析。结果显示,天麻苷口服给药在大鼠体内符合一室模型,天钩降压胶囊的Cmax,AUC与给药剂量成正比关系,t1/2Ka与剂量无关,表明天麻苷口服体内转运符合一级速度过程;与天麻提取物比较,等剂量天钩降压胶囊的Cmax,Ke显著减小,t1/2Ke,V/Fc显著增加,表明复方配伍能延缓天麻苷吸收,延长体内滞留时间,且有促进天麻苷体内分布的趋势,但对生物利用度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