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代谢综合征在肝脏的表现,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案。胆汁酸(bile acids,BAs)作为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和信号分子,从不同层面参与NAFLD的发病。本文总结了肠道菌群-胆汁酸轴在NAFLD中的作用机制及相关药物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4.
胆汁酸(bile acids, BA)在肝脏中合成,是胆固醇的代谢产物。进食时,BA随胆汁进入肠道,其中95%的胆盐可被肠道(主要在回肠)重吸收入肝,以保持胆盐池的稳定。BA作为一种代谢调节因子,能够激活多种核受体和膜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参与多种代谢调节过程,不仅可以促进食物中脂类的消化吸收,还参与糖脂及能量的代谢,同时BA谱又是代谢稳态的关键调节剂。BA代谢和信号转导的改变与肥胖和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相关。BA螯合剂治疗的T2DM患者或进行减肥手术的病态肥胖患者,其血糖水平的显著改善均与BA谱和信号转导的变化有关。本文就BA的代谢调节通路与T2DM相关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肠道菌群在维持肠道和机体的平衡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两者之间形成一种共生关系,共同维护着机体的健康状态。肠道微生物群的紊乱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可能的机制包括激活Toll样受体4、影响代谢产物水平、产生内毒素以及促进炎症纤维化的进展等,这些机制共同参与了肝癌的发生和发展。目前有证据表明可以通过改善肠道菌群紊乱来辅助肝癌治疗,包括益生菌、免疫治疗、粪便微生物移植和抗生素等方法。本文将探讨肠道微生物群导致HCC发生的多种机制,以及针对肠道微生物群失调所采取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6.
7.
人体肠肝循环中胆汁酸稳态失衡,大量胆汁酸抵达结肠,可引发胆汁酸性腹泻.胆汁酸性腹泻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胆汁酸重吸收减少或肝内胆汁酸合成增多.现有研究根据胆汁酸性腹泻的发病机制将其分为Ⅰ、Ⅱ、Ⅲ型.作者介绍了胆汁酸肠肝循环的生理机制,并就胆汁酸性腹泻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9.
胆汁酸(bile acid,BA)作为胆汁的成分之一,参与脂肪消化吸收和胆固醇代谢.近年研究发现,胆汁酸还是一种信号分子,不仅可以与法尼酯衍生物X受体(famesoid X receptor,FXR)、G蛋白偶联胆汁酸受体(G protein coupled bile acid receptor 5,TGR5)等结合调节自身代谢,还在糖尿病、肥胖、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及其他代谢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阐明其作用机制将为诊治代谢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就胆汁酸在糖脂代谢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11.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FGF19)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成员之一,主要功能是调节胆汁酸平衡.近年来研究发现FGF19在糖脂蛋白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可促进肝脏糖原与蛋白质合成,抑制糖异生及三酰甘油和胆固醇的合成.随着对FGF19研究的不断深入,有望为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目的分析代谢综合征(MS)患者肠道菌群的特征。方法选取26例MS患者为观察组,32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运用PCR技术检测研究对象的肠道菌群,分析两组研究对象肠道菌群的特征差异。结果两组样品肠道菌群β多样性具有差异。观察组的菌群多样性指数(Ace指数和Shonnon指数)、瘤胃球菌属及毛螺菌属丰度低于对照组,芽孢杆菌属、梭菌属、普雷沃氏菌属、巨单胞菌属、肠球菌属丰度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MS患者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及特定菌群丰度与健康人群存在差异,差异菌群集中在厚壁菌门(包括芽孢杆菌属、梭菌属)、普雷沃氏菌属、巨单胞菌属、肠球菌属、瘤胃球菌属、毛螺菌属等,肠道菌群失调可能与MS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6.
郝亚平 《复旦学报(医学版)》2014,41(5):693-696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19,FGF19)是在回肠末端特异性合成并分泌的细胞因子,属于FGFs的特殊成员之一。近年来自动物及细胞学的研究发现,FGF19不仅在胆汁酸代谢的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与多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密切相关。流行病学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及肥胖者FGF19水平降低。深入研究FGF19的生物学意义可能为肥胖及血脂紊乱的防治提供新的靶点。本文将介绍FGF19与脂代谢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胆汁酸是一类以胆固醇为底物合成的内源性小分子,在人体消化中参与脂肪的代谢,并在维持消化系统屏障稳态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炎症性肠病患者多出现胆汁酸代谢紊乱.本文作者就胆汁酸在炎症性肠病中发生发展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其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2周高胆固醇食物摄入对新西兰兔胆汁酸经典合成途径基因调节的影响。方法 2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高胆固醇组,分别喂饲普通兔粮及高胆固醇兔粮2周,测定实验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胆汁酸(bile acid,BA)及肝脏胆固醇7α羟化酶(cholesteral 7α-hydroxylase,CYP7A1)活性及mRNA、小分子异源二聚体伴侣(short heterodimer partner,SHP)mRNA、胆盐输出泵(bile salt export pump,BSEP)mRNA和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A1(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1,ABCA1)mRNA、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holesteryl-ester transfer protein,CETP)mRNA。结果 高胆固醇组TC、LDL、BA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高胆固醇组CYP7A1活性及mRNA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高胆固醇组SHP mRNA、BSEP mRNA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胆固醇组ABCA1 mRNA、CETP mRNA均较对照组升高。结论 高胆固醇摄入后肝脏FXR、LXR受体均被激活,CYP7A1活性下降,胆汁酸经典合成减少。 相似文献
19.
<正>老年性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 in the elderly,FCE)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肠道疾病。全球数据[1-2]显示,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的平均发病率约为14.0%,而中国部分东部城市FCE患病率高达17.6%。有研究[3]指出,FCE与多种严重疾病相关,包括结直肠癌、肝性脑病、阿尔兹海默病等,可能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和脑血管意外等,从而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为社会带来了沉重的医疗负担。FCE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与肠道动力学障碍、精神心理状态异常、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其特点是无器质性病变。近年来,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在FCE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被认为是FCE主要的病因之一[4]。本文旨在简要综述FCE与肠道菌群及代谢产物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FGF19)是新近发现的一种代谢调节因子,由胆汁酸分泌进入肠道后刺激肠道分泌和表达。人类的FGF19与小鼠的FGF15同源。FGF19经肠道分泌后可随循环进入肝脏并与肝脏中的FGFR4结合起作用,它具有激素样作用,发挥着重要的代谢调节作用,如调节胆汁酸代谢、调节胆囊的充盈、提高能量代谢降低体质量、改善血糖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