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循证医学与中医疗效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刘建平 《中医杂志》2007,48(1):26-28
为了推动循证医学在中医疗效评价中的应用,本刊从2007年第1期起推出一个新的专栏《循证医学与中医》,旨在系统地介绍循证医学方法与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临床试验中的对照、盲法、随机化、样本量估算、资料统计方法、结局评价指标、试验质量管理、结果报告,以及一系列国际性标准与规范,以期规范临床研究的设计、实施与报告,发表高质量的中医药临床研究文章,促进临床疗效评价研究证据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应用循证医学方法构建中医临床评价体系   总被引:48,自引:3,他引:48  
建立在严谨、科学基础上的中国临床研究评价,是中国医药研究发展之重心,应用循证医学构建中医临床研究评价体系,其总体目标是建立一个包括中医临床研究评介中心,通过中医药虚拟网络连接,协作开放,资源成果共享的完整体系,科学、系统地评价中医新产品、新技术和新疗法的临床疗效,提高中医药临床研究的质量和水平,合理配置中医药资源,多层的服务于政府职能部门,国内外中医临床和科研机构,企业、个人,其发展的思路是在中医药基本理论的指导下,从中医药的临床优势和特点出发,应用包括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及信息技术在内的方法和技术,能够充分反映了中医药临床疗效优势的综合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评价方法、指标体系和标准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同时开展中医药临床评价中心和数据库(Database)的建设以及专业人员的培训,选择有代表性的重大疾病,疑难疾病及其相关中医证候为示范,应用循证医学的理念,系统,科学地开展中医临床评价体系的研究。促进中医药学的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3.
当今,转化医学正渗入到医学的各个学科,成为一个新的热点,受到了全球各国的关注。转化医学从实验室研究发现到临床实践,然后再回到实验室进一步深化完善,经过多次往复试验,逐步转化成临床疾病的诊断、评价和治疗实践的方法。它最终将研究成果转化到临床,用于提高临床诊疗水平,真正实现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转化医学在基础科学研究者和临床医生之间起到桥梁作用,给基础和临床研究带来了新的曙光,最终将造福于患者,促进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循证医学的角度看中医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华伟 《中医研究》2005,18(11):1-3
介绍了循证医学的基本概念与特点,并分析了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研究中医的迫切性及可行性.提出循证医学方法在中医临床研究领域应用的二个建议:运用循证医学方法进行中医临床文献的系统分析;建立符合循证医学的中医药疗效评价体系.并认为:应该运用循征医学方法围绕上述领域开展中医的临床研究,提高中医临床研究水平,加快中医发展速度,推陈出新,取得一批经过严格科学方法证实的优势疗法和药物的客观证据,让世界更加全面客观地理解中医疗效,认可中医特色.  相似文献   

5.
循证医学主要研究内容是提供证据和应用证据,其与中医相同之处是重视证据,重视整体观.中医辨证是通过四诊收集证据,将诊查结果作为辨证、立法、用药的依据.循证医学的核心思想是寻求证据,应用证据.前者用于诊断,后者注重对诊断和治疗结果的分析评价.中医重视整体观,重视从曷部与整体有机的联系上分析疾病的病机变化.治疗上重视人体整体功能状态的调整和改善、而循证医学也具有整体观,突破以往以疾病为中心的模式,倡导临床措施和医疗决策以病人为中心,促进循证中医药学的发展.进行循证中医药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研究;建立中医临床评价研究系统.21世纪的临床医学已经进入循证医学时代,这为循证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中医药的现代化可望借助循证医学的方法和理念,将分析与综合、微观与宏观辨证统-起来,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确定科研的选题、设计方案和方法,把实验结果同中医理论的要素结合起来加以评价.通过前瞻性的临床研究和系统评价(SR),将在中医证侯的客观化研究、反击的适应症,疗效和评价指标体系的系统研究、针灸的疗效和方法学评价等方面,可望有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6.
转化医学理念为针灸学传承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与方法。本文概述我国针灸转化医学研究现状和转化面临的主要困境,主要包括理论研究难以有效指导临床、临床研究缺少规范化的试验设计与评价体系、机制研究与临床应用相分离方面。由此提出适用于针灸学科的转化研究模式:基于“经典/经验到基础再到临床”的路径提炼新方法;基于“从临床到基础再到临床”的思路优化旧方法。针灸学的转化研究要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利用多学科交叉优势创新发展针灸理论,结合循证研究方法优化针灸临床方案设计,立足针灸整体观系统评价针灸效应机制,从而提升针灸研究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应用和推广,更好地推动针灸学的转化研究和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7.
循证医学作为现代医学实践的金标准,已广泛应用于医学研究的各个领域。现阶段循证医学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1)疗效评价;(2)病证结合研究;(3)文献研究;(4)临床研究文献质量评价;(5)中医药制剂的循证评价。建立中医药特色的循证医学,将给中医临床实践注入新的活力,进一步提高中医药临床科研水平,加快中医药现代化和中医药走向世界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转化医学是近年来医学界的热点话题,是现代医学研究的助推器.中医药的发展和创新同样需要吸收转化医学的理念和方法.2008年,本院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立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脾胃病),其中胃癌是重点研究病种.笔者现从胃癌中医研究的角度,就转化医学应用的切入点、具体方法和实际体会作一分析,以期与同道交流,为中医临床研究产出标志性成果提供借鉴和参考. 1 关于转化医学 转化医学,或称为转化研究,是国际生物医学领域的新概念.1992年,"Bench to Bedside"(从实验室到病床)的概念首次出现在《Science》杂志上[1].1993年,"转化研究"(translational research)的名词出现在PubMed,建议将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等癌基因用于癌症的早期检测[2].  相似文献   

9.
转化医学是近年提出的新概念,其核心是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之间建立起有效的联系。中医体质学把临床实践性放在首要的位置,在对3个关键科学问题"体质可分"、"体病相关"与"体质可调"的研究中,充分体现了转化医学的思想。不仅构建了体质理论体系,而且开发了《中医体质量表》,制定了中医体质的分类与判定标准,使得9种体质分类法可以有效地指导疾病预防、健康管理和临床实践。今后,中医体质学应加强循证研究和多学科交叉合作,建立综合性中医体质转化医学团队,使体质研究能够更准确更迅速地向临床和公共卫生服务转化。  相似文献   

10.
发展转化医学,实现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的跨越,已成为国家生物医学领域的重大战略方向之一。近年来,针灸基础和临床研究都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进步,然而针灸转化仍面临转化率低、转化难度大等诸多困难。本研究主要从基础研究内容、循证医学与临床试验、科研项目结题评价标准及转化模式等方面对针灸的转化现状进行初步探讨,思考针灸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美国精准医学计划在国内引起热议,精准医学为未来医学发展指明了方向,必将带来现代医学的又一次革新浪潮。通过了解精准医学诞生的历程及基础,分析精准医学与中医学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体系、治未病理念及中医体质学说等之间的联系,阐述具有两千多年时间跨度的中医学与精准医学之间的关系,以期探寻中医学在精准医学浪潮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中医学在新浪潮下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转化医学的提出背景、发展目标、研究路线图的系统介绍和对东、西方医学体系的差异及趋势分析,较全面地阐述了转化医学时新医药学发展所带来的启示.中医药学的优势在于具有整体观、系统论的指导思想;强调天人合一,调节平衡;采用中药复方来进行个体化治疗等特点.但中医药学在现代化道路上尚需解决若干关键科学问题:中医药如何从限于自己解释自己的封闭系统转化成能容纳百川的开放系统;如何实现和其他现代科学(如系统生物学等)之间的结合、整合、融合;如何体现现代的科学模式、研究方式和研究成果,即用数据(Data)来表现,而不是用语言(Word)来表现等.尽管东西方医学体系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东西方医学优势互补、相互融合的趋势已经出现,我们应有意识的实现东、西方医学的结合、整合、融合并上升为21世纪的新医药学.有中国特色的新医药学基本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医药不分家的一体化研究,具有药物系统针对生命系统的"系统-系统"相互作用特性;②临床诊断具有"病证结合"的整体表达模式,即包含了中医证候量化指标、西医病理生化指标及影像学指标和临床系统生物学发现的生物标志物(基因、蛋白质、代谢物);③方、病、证对应的临床治疗模式,即针对"病证结合"的人体系统,用药形式是复方药物,达到"方、病、证对应,整体治疗,系统调节"的目标;④新药研发模式是"医生参与、医药结合",走"临床一动物一临床"的研发途径;⑤复方药物和人体两个系统的表征能采用整体表征和局部特征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测定相结合等模式.  相似文献   

13.
新医药学与转化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转化医学的提出背景、发展目标、研究路线图的系统介绍和对东、西方医学体系的差异及趋势分析,较全面地阐述了转化医学对新医药学发展所带来的启示。中医药学的优势在于具有整体观、系统论的指导思想;强调天人合一,调节平衡;采用中药复方来进行个体化治疗等特点。但中医药学在现代化道路上尚需解决若干关键科学问题:中医药如何从限于自己解释自己的封闭系统转化成能容纳百川的开放系统;如何实现和其他现代科学(如系统生物学等)之间的结合、整合、融合;如何体现现代的科学模式、研究方式和研究成果,即用数据(Data)来表现,而不是用语言(Word)来表现等。尽管东西方医学体系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东西方医学优势互补、相互融合的趋势已经出现,我们应有意识的实现东、西方医学的结合、整合、融合并上升为21世纪的新医药学。有中国特色的新医药学基本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医药不分家的一体化研究,具有药物系统针对生命系统的"系统-系统"相互作用特性;②临床诊断具有"病证结合"的整体表达模式,即包含了中医证候量化指标、西医病理生化指标及影像学指标和临床系统生物学发现的生物标志物(基因、蛋白质、代谢物);③方、病、证对应的临床治疗模式,即针对"病证结合"的人体系统,用药形式是复方药物,达到"方、病、证对应,整体治疗,系统调节"的目标;④新药研发模式是"医生参与、医药结合",走"临床-动物-临床"的研发途径;⑤复方药物和人体两个系统的表征能采用整体表征和局部特征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测定相结合等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中医学基于中国文化背景源于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其哲学观为有机、辨证唯物主义,以取象思维为主,方法为思辨;西医学基于古希腊文化背景源于400多年前的欧洲,其哲学观为机械唯物主义,以逻辑思维为主,方法为还原分析;量子中医学是中医现代化研究的成果,用量子理论等现代理论转化中医理论而成,其哲学观为有机、辩证唯物主义,以逻辑思维为主,方法为还原分析、综合。中医学的支撑学科为中国古哲学,西医学的支撑学科为经典物理、化学等近代科学学科,量子中医学的支撑学科为量子理论等现代科学学科。中医学诊断以定性为主,西医学和量子中医学诊断以定量为主。中医学和量子中医学以天然中药、针灸等治疗方法为主,主要是调整机体状态治未病;西医学以化学药物、手术等治疗方法为主,主要是直接控制逆施性对抗疗法,治已病。认识三者之间的差异,寻求三者的共同点和可以交融的契合点,对医学研究、临床诊治及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转化医学是将墓础生物医药的成果和技术快速转化并应用到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基础与临床双向互动(BtoB)的一门新学科.中药是我国的特色、优势产业,正处于从传统中药经过中药现代化到创新中药的发展阶段,继承与创新、基础与临床相结合是创新中药的核心思想.这与转化医学BtoB的研究模式关系十分密切.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充分利用中医药理论指导的优势和中药整体调节的特色,探求还原与整合结合的思路和方法对于中药新药创制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医与未来医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方医学是当今世界医学的主流,它植根于西方文化.中医学是世界上惟一有5000年连续历史的、独立于西方医学的医学,它植根于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不同时代社会、文化对中医药学的影响,探讨进入新的历史纪元,中医药学要发展就应该与其他学科互相渗透,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前提下,大胆地借用现代先进科学手段与方法。通过引用全新的医学方法学-循证医学的工作原则,系统、科学地开展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研究,促进中医药学的发展,与时代接轨,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8.
转化医学是将基础生物医药的成果和技术快速转化并应用到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基础与临床双向互动(BtoB)的一门新学科。中药是我国的特色、优势产业,正处于从传统中药经过中药现代化到创新中药的发展阶段,继承与创新、基础与临床相结合是创新中药的核心思想。这与转化医学BtoB的研究模式关系十分密切。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充分利用中医药理论指导的优势和中药整体调节的特色,探求还原与整合结合的思路和方法对于中药新药创制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麻黄是传统的药用植物,在传统中医药和民族药中均有广泛应用.从麻黄的药性理论、功效主治及临床应用等方面,比较麻黄在中医药学、蒙医药学、藏医药学及维医药学中的临床应用异同,并列举麻黄的一些现代用法,希冀在保留各自特色的基础上,相互借鉴,拓宽麻黄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中医与西医在基础理论、临床应用、教育和科研方法方面的比较与联系,展开中西医比较研究,并对中西医结合的发展进行展望.客观地比较中、西医学,正确认识中医和西医在学术上的差异和统一,有利于使中、西医学更好地被人们所认识,并能更好地明确祖国医学发展的战略和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