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肝切除术中出血是导致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阻断入肝血流(Pringle技术)可以减少术中失血.仅管入肝耐受血流阻断可以超过1小时,但由于肝脏对缺血很敏感,阻断入肝血流会导致肝缺血性损害.长时间肝血流阻断后,肝静脉血流在维持肝代谢功能方面可能起重要作用.作者用猪做实验,研究长时间肝血流阻断中肝静脉逆行灌注在维持肝组织灌注,能量代谢和脂质过氧化中的作用.受试动物分成两组,每组6只.一组仅阻断肝门,用泵将门静脉血流分流至颈外静脉.另一组除阻断肝门外,还同时阻断肝上、下下腔静脉.门静脉、下腔静脉(经髂外静脉)血流经泵分流至颈外静脉.肝血流阻断时间均为60min.分流率前者为300~380ml/min,后一组为500~1200ml/min.实验结束后修补门静脉上干切口,结扎颈外、髂外静脉.结果表明,仅阻断肝门入肝血流的6只动物术后7天均仍存活.而全肝血流阻断组中仅有1只存活7天,3只24小时内死亡,两只分别于术后第2、4天死亡.均死于肝功能衰竭.用激光多普勒血流计测定肝血流量,全肝血流阻断动物肝血流量为5.3±0.5ml/min/100g组织,是阻断血管前的15.3%.再灌流后30分钟,肝血流量为18.7±5.2ml/min/100g组织.单纯阻断肝门组肝血流量是阻断入肝血流前的32.4%(11.3±3.2ml/min/100g).再灌流后30分  相似文献   

2.
结肠直肠癌肝转移灶不能切除时 ,可用区域性肝脏灌注 (isolated hepatic perfusion,IHP)技术治疗 ,它是一种隔离疗法 ,由此灌注高温、大剂量化疗药物或生物制剂 ,采用完全隔离的血管再循环灌注系统 ,即在完全游离肝脏后 ,除保留门静脉、胆管、肝动脉和肝静脉外 ,切断所有与肝脏连接的组织 ;肝静脉流出道收集来自肝后腔静脉血液 ,切断至肝后腔静脉的侧支 (其中以肾上腺静脉最为重要 )。流入血流导管插入肝下方的下腔静脉直至肝静脉水平 ;暂时阻断门静脉、肝静脉上方的肝上腔静脉、在肾静脉上方的肝下方腔静脉。由此阻断所有的肝脏流入道 ,…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门静脉动脉化 完全门体分流(PACS)术和传统的脾肾分流(SRS)术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PCDV)术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制备门静脉高压动物模型,PCDV组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SRS组采用脾切除、远端脾肾分流术;PACS组采用脾切除、门静脉-脾动脉吻合、门静脉-腔静脉吻合。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有创性测压管于开腹后即刻、手术完成即刻及治疗后2周测量门静脉血流量(PVF)及门静脉压力(PVP),PACS组包括入肝及入下腔静脉PVF、PVP。手术前、后测定肝功能指标。结果PCDV组术后2周PVF下降约17%,PVP下降约5%;SRS组术后2周PVF下降约51%,PVP下降约51%;PACS组术后2周入肝PVF上升至开腹后即刻的180%,入肝PVP上升至开腹后即刻的196%,入下腔静脉PVF增至开腹后即刻的130%,入下腔静脉PVP保持低压,约为开腹后即刻的46%。术后2周PACS组入肝PVP、PVF及入下腔静脉PVF均明显高于另2组(P<0.05,P<0.01),而入下腔静脉PVP则明显低于PCDV组(P<0.05)。3组中仅SRS组术后2周ALT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PACS术成功率较高,手术死亡率与SRS术相近,可同时提高入肝血流和降低侧支压力,而且短期内未明显影响肝脏功能,是一种值得尝试和进一步研究的新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大鼠门静脉转流下耐受入肝血流阻断的安全时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在排除门静脉淤血条件下动物耐受入肝血硫阻断的安全时限。方法 利用大鼠肝脏及肝蒂分支分叶的解剖特点,阻断肝左、中和右叶肝蒂,以尾叶静脉系统作为阻断入肝血流期间门静脉血液的流出道,肝脏复流后切除尾叶。在这一模型上,以阻断入肝血流不同时程后动物7d存活率、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及肝脏能量代谢功能损害的严重度及可逆性来推断动物耐受常温下入肝血流阻断的安全时限。结果 门静脉转流下阻断入肝血流90min以内,术后7d动物全部存活,其肝脏缺血-再灌流损害以肝窦淤血和肝细胞变性等可逆性病变为主,而肝脏能量代谢功能损害可得以代偿和恢复。阻断入肝血流100、110、120min后动物7d存活率分别为50%、30%和20%,肝脏缺血120min后肝脏缺血-再灌流损害则以大量肝组织坏死为显著特性,其肝脏能量代谢功能严重受损而陷入失代偿状态。结论 大鼠在门静脉轻流时对常温下持续入肝血流阻断的耐受性显著增强,其安全时限是90min。  相似文献   

5.
大鼠门静脉转流下耐受入肝血流阻断的安全时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 评估在排除门静脉淤血条件下动物耐受人肝血硫阻断的安全时限。方法 利用大鼠肝脏及肝蒂分支分叶的解剖特点,阻断肝左,中和右叶肝蒂,以尾叶静脉系统作为阻断入肝血流期间门静脉血液的流出道,肝脏复流后切除尾叶,在这一模型上,以阻断入肝血流不同时程后动物7d存活率,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及肝脏能量代谢功能损害的严重诬蔑工及可逆性来推断动物耐受常温下入肝血流阻断的安全时限。结果 门静脉转流下阻断入肝血流90min以内,术后7d动物全部存活,其肝脏缺血-再灌流损害以肝窦淤血和肝细胞变性等可逆性病变为主,而肝脏能量代谢功能损害可得以代偿和恢复,阻断入肝血流100、110、120min后动物7d存活率分别为50%,30%和20%,肝脏缺血120min后肝脏缺血-再灌流损害则以大量肝组织坏死为显特性,其肝脏能量代谢功能严重受损而陷入失代偿状态。结论 大鼠在门静脉轻流时对常温下持续入肝血流阻断的耐受性显增强。其安全时限是90min。  相似文献   

6.
肝切除术中失血是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减少肝切除术出血方法有全肝血流阻断技术,间断的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和低中心静脉压的麻醉技术等。间断的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减少了肝切除术中来自肝动脉和门静脉系统的出血,然而,往往肝实质切除过程中的大出血来自肝静脉的损伤。同时阻断肝上和肝下下腔静脉的全肝血流阻断技术或肝下下腔静脉完全阻断技术虽减少了肝切除过程中来自肝静脉的出血,  相似文献   

7.
全肝血流阻断并门腔心房分流下行无血切肝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设计了一种全肝血流阻断时既增加回心血量,又使犬门静脉和下腔静脉系统减压的新方法,即门腔-心房分流(atrioportacavalshunt,APCS)。采用带侧孔的气囊导管在双侧肾静脉入口处上方插入下腔静脉,其带气囊的顶部位于膈肌水平,尾端插入门静脉。阻断肝蒂后收紧位于双侧肾上腺静脉上方、环绕肝下下腔静脉的脐带线,最后扩张气囊,从而使肝循环与体循环膈离,下腔静脉和门静脉系统的血液经导管回流至右心房。实验结果显示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安全,对机体全身血液动力学干扰小。由于门静脉减压,对缺血肝脏的再灌注损伤较轻。可以认为,全肝血流阻断并APCS是控制肝静脉主干和/或肝后下腔静脉出血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8.
原位肝切除,又称前入路肝切除,或逆行肝切除.1989年,我们对原位肝切除术中控制出血的技术进行改进.在断离肝实质前,不解剖第一肝门处理病侧肝的动脉和门静脉支,而是完全阻断肝十二指肠韧带,同时阻断肝下下腔静脉[1-4].2003年我们在此基础之上建立了一种新的肝脏双悬吊技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阻塞性黄疸大鼠肝脏缺血后能量代谢变化的病理特征及其与动物耐受性的关系。方法 大鼠胆管结扎后1周,在门静脉转流入阻断入肝血流不同时程后观察动物存活率、肝细胞线粒体呼吸活性、肝组织ATP含量及动脉血酮体比值。结果 阻断入肝血流30、60及90分钟后10天动物存活率分别为100%、100%及40%;缺血后肝脏能量代谢功能明显受损,在再灌注后24小时,阻断入肝血流30及60分钟两组动物肝脏能量代谢功能已有明显恢复,而阻断入肝血流90分钟组肝脏能量代谢功能仍维持在显著低水平。结论 胆道梗阻后1周,大鼠门静脉转流下入肝血流阻断60分钟以内肝脏能量代谢功能损害可逆,动物安全耐受;而阻断入肝血流90分钟引起肝脏能量代谢功能不可逆性损害,动物难以安全耐受。  相似文献   

10.
在肝脏肿瘤,特别是位于中央或靠近肝静脉和腔静脉者的手术中,主要危险仍然是大出血和空气栓塞。作者探讨全血管阻断(TVI)时行肝切除的价值,即彻底游离肝脏,阻断肝上、下方下腔静脉(IVC)和肝门血管。对16例位于肝中叶或接近肝静脉和下腔静脉的肿瘤,均行TVI法,4例还阻断腹腔动脉上方的主动脉,另2例行扩大肝切除和尾叶切除时,还分别阻断有关的肝静脉。3例的肿瘤侵犯到左、右肝管分叉处,故行胆道切除和重建术,1例由于肿瘤侵犯到门静脉分支处加作了门静脉切除,另一例还行腔静脉切除,腔静脉取自体大腿浅表静脉重建。血管阻断时间为  相似文献   

11.
前入路肝切除术是指先离断肝实质后游离肝脏的肝切除方法;绕肝悬吊是指在肝后下腔静脉前方放置悬吊带,供在切肝过程中提起肝脏.2011年10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采用前入路、绕肝悬吊、解剖性肝右三叶切除术治疗1例54岁男性肝癌患者.肿瘤位于肝左内叶和右半肝,长径约16 cn.术前肿瘤分期为ⅢA期,T3N0M0;术前评估ICG R15为5.4%,肝左外叶肝脏体积占标准肝脏体积的44%;左肝管受压、轻度扩张.术中首先分离、切断入肝血流,包括肝右动脉、门静脉右支、肝中动脉、门静脉左内叶分支;然后在镰状韧带的右侧离断肝实质,期间在肝后下腔静脉前打隧道并悬吊肝脏;切断右肝管;接着分离、切断肝中静脉和肝右静脉;游离肝周韧带,移出肝右二叶;最后行左肝管、肝总管端端吻合.手术时间为4h,术中出血量为350 mL.患者术后康复顺利,术后4个月复查MRCP示胆管吻合口通畅,肝内未见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三种不同入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方式的安全性及其对肝脏的损伤程度.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肝癌肝切除病例资料.接受全肝入肝血流阻断、半肝入肝血流阻断和保留半肝动脉阻断者各30例,比较其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三种方式手术时间、出血量无差异,但半肝阻断组术中发生2例门静脉分支损伤,1例发生大出血.后两种方式术后1 d谷丙转氨酶和总胆红素上升较少、术后7 d恢复较快.结论 保留半肝动脉入肝血流阻断的肝切除是一种安全、简便的方法,适合于肿瘤位于半肝内(除尾状叶肿瘤),与第一、二、三肝门关系不密切,特别是合并严重肝硬化的病人.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肝硬化大鼠利用右肾动脉行入肝门静脉动脉化+门腔分流术,研究该术式对肝硬化大鼠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四氯化碳(CCl4)诱导肝硬化大鼠成模后,分为A组(动脉化组)15只,利用右肾动脉行门静脉动脉化+门腔分流术,B组(对照组)10只,单纯行右肾切除及门静脉阻断10min后关腹。术后即刻、术后1月和术后3月分别检测门静脉压力、内径和血流量。结果术后即刻、术后1月和术后3月A组大鼠与B组相比,入肝门静脉压力和入肝血流量明显升高,随时间推移入肝门静脉压力有下降趋势,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而入肝血流量则持续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入下腔静脉门静脉压力则明显下降并维持在较低压力水平(P0.01)。术后A组入肝门静脉内径较B组门静脉内径明显增宽(P0.01),但术后1月至3月入肝门静脉在适应压力变化后,内径趋稳在一定水平。结论门腔分流术对肝硬化大鼠可以有效降低门静脉循环压力,减少静脉曲张出血的危险性;进一步行入肝门静脉动脉化则可有效增加入肝血流量,入肝门静脉压力及血流量随时间推Σ可在较高水平取得新的平衡。  相似文献   

14.
亚低温缺血预处理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在缺血预处理 (IP)和亚低温研究[1] 的基础上 ,在犬全肝缺血再灌注 (I/R)损伤模型上观察亚低温对IP的增强效应 ,并探讨亚低温缺血预处理 (MHIP)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一、材料与方法1.动物分组及实验方法 :健康成年杂种犬 2 4条 ,雌雄不拘 ,体重 9.5~ 11.5kg ,随机分为 4组 (各 4条犬 )。A组 (对照 ) :开腹后即抽取肝上下腔静脉血检测并取右肝组织标本。B组 (I/R) :游离第1肝门 ,以止血带绕扎肝十二指肠韧带 ,阻断肝固有动脉和门静脉入肝血流造成肝缺血 ,松开止血带为肝脏再灌注 ,肝脏持续缺血 60m…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门静脉自然转流及非转流情况下保留半肝动脉血供肝血流阻断的安全时限。方法:将实验大鼠分为A、B、C组。A组保留肝左、肝中动脉血供及尾状叶动脉、门静脉血供(约占全肝5%),夹闭肝左、肝中0tl']静脉,结扎肝右叶肝蒂,到预定阻断时相点,恢复肝脏灌流,切除肝右叶及尾状叶,24h后检测ALT、肝脏HE染色(细胞核)BSJI~面积的平均百分数及术后7d存活率。B组不保留尾状叶动脉、门静脉血供,其他与A组相同。C组完全阻断肝脏入肝血流,肝切除方式及检测指标与A组相同。结果:在A、B、C3组中,A组的阻断形式对肝脏的损害最轻,B组次之,C组最重。A/100、B/40与C/20损害程度相当。结论:大鼠门静脉转流下保留半肝动脉血供入肝曲流阻断的安全时限是100min,单纯保留半肝动脉血供入肝血流阻断组的安全时限是40min。  相似文献   

16.
控制出血仍然是肝切除术的关键问题。在绝大多数肝切除术中需要肛门或选择性阻断入肝血流。但这种方法不能避免肝静脉回流出血,应用肝脏去血管化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经典的肝脏去血管化(HVE)包括肛门阻断、下腔静脉(IVC)肝上段及肝下段阻断。EliS等提出了保留腔静脉血流肝脏去血管化(HVEPC),包括阻断肝门及主要肝静脉。HVEPC与HVE相比,可以避免HVE阻断IVC所引起的血流动力学紊乱,并能间断或持续应用。40例患者在肝切除术中应用HVEPC,HVEPC的适应征为肝病>10cm,肿瘤侵犯主要肝静脉,没有侵犯下腔静脉,预计出血较…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入肝血流联合肝下下腔静脉阻断在腹腔镜肝切除中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由同一医疗组开展的腹腔镜下肝切除51例,其中入肝血流联合肝下下腔静脉阻断(联合阻断组)32例,入肝血流阻断(Pringle组)19例。记录术中阻断时间、出血量、血流动力学改变、术后肝功能、肾功能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联合阻断组入肝血流平均阻断时间17 min,肝下下腔静脉阻断时间12 min。Pringle组平均阻断时间23 min。联合阻断组术中出血量平均(370.1±107.9)ml,1例病人输血,显著低于Pringle组(560.3±191.3)ml,术中输血3例。联合阻断组无手术中转开腹,Pringle组中转开腹1例。阻断肝下下腔静脉,病人平均动脉压由阻断前的(92.3±4.7)mmHg下降至(71.3±4.6)mmHg,心率则由阻断前的(73.9±6.9)次/min增快至(93.5±10.7)次/min。松开阻断带后,在无明显出血情况下,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可自行恢复至阻断前水平。两组肝功能和肾功能恢复无明显差异,总体并发症无明显差异。结论腹腔镜下入肝血流联合肝下下腔静脉阻断安全有效,并能减少术中出血量及中转率。  相似文献   

18.
正确掌握肝血流阻断的时机与时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肝切除手术中出血的危害性在于:①出血造成手术野模糊,增加手术损伤的机会;②引起病人血容量下降,术中、术后并发症增加;③术中出血可使手术医生的心理压力加重,造成不必要的紧张和忙乱。因此,如何控制术中出血,往往成为肝切除手术成败的关键。自1908年Pringle开始应用暂时阻断入肝血流切肝以来,至今已有90年,然而,如何掌握肝血流阻断的时机与安全时限仍是肝脏外科医生不断探讨的问题。1第一肝门血流阻断法(Pringle’s法)方法是通过小网膜孔以导尿管绕肝十二指肠韧带两圈后扎紧,以阻断肝动脉和门静脉。其特点是操作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9.
单侧入肝血流选择性阻断肝切除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1993年9月以来,我院共采用入肝血流选择性阻断行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76例,其中用Pringle’s法56例(肝门组),单侧入肝血流选择性阻断20例(单侧组)。比较两组的肿瘤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并发症及术前、术后肝功能和总胆红素变化。结果表明;单侧入肝血流阻断具有第一肝门阻断的优点,虽然阻断血流时间单侧组长于肝门组,但肝功能损害却没有肝门组重,可视手术需要决定阻断血流时间,操作从容,而且利于防止术中扩散和取出属支的门静脉癌栓。因此,我们认为单侧入肝血流阻断能很好保存健侧肝的动脉和门静脉血供,术后肝功能损害轻,恢复快,故比第一肝门阻断更适于有肝硬变的原发性肝癌病人手术。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大量研究集中在发展各种不同的体外肝脏支持系统(ELSD),用于预防和延迟爆发性肝功能衰竭时发展为不可逆的脑损伤。一些学者常用无肝动物模型来检验ELSD。作者采用一项新技术建立猪的全肝切除模型:正中切口进腹,游离肝脏,切断并结扎胆总管和肝动脉。在隔肌水平钳夹阻断肝上下腔静脉。肝下下腔静脉,门静脉和左侧颈内静脉插管建立腔-门-颈静脉转流(CPJB),同时切除肝脏。用分叉型涤纶人造血管作为移植物植入移植肝原位,取代肝后下腔静脉建立门腔分流。人造血管头端在横嗝平面同肝上下腔静脉行端一端吻合。其右侧分支端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