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水库污染现状的调查,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保障市民安全饮用水;方法运用相关系数法并拟合图像,通过水温寻找影响水库水质的因素与企业日平均排放污染物含量之间的大致关系;结果水库水污染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调查问卷与实地走访的结果提出水源防护综合性建议。结论传统认为水源周边排污是影响水库水质的头号因素,这是以偏概全的,本文证明水温和污染物含量也是影响水库水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饮水与健康     
水、空气、食品被称为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三大要素.水质的好环直接影响到人体的健康.如何判断水质的好坏?我们可以从水的污染和水的成分这两个方面分析.水污染可分为生物污染和非生物污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根据丰台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水质监测结果,评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化学污染健康风险及自备井水处理前后健康风险的改变,筛选重点污染物。方法 2013年对丰台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桶装水厂进行监测,于枯水期、丰水期各采集1次自备井水源水和处理后桶装水样品,应用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自备井水源水中硝酸盐年均值为36.96 mg/L,超过国家标准限值规定,其他各污染物指标在饮用水中含量的最大值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限值规定。个人健康年总风险以化学致癌污染物为主,占饮水个人健康年总风险的99.60%。自备井水源水、处理后桶装水中化学致癌污染物砷(As)、铬(Cr6+)、镉(Cd)个人年风险相同,分别为1.32×10-5/年、7.20×10-6/年和4.28×10-6/年,占化学致癌污染物年总风险的53.48%、29.17%、17.34%。硝酸盐(NO3-)位居自备井水源水非化学致癌污染物个人年风险首位,占该类致癌污染物年总风险的63.86%,源水经处理后个人年风险降为总风险的19.21%。处理后桶装水的化学致癌污染物个人年风险比自备井水源水降低0.40%,非化学致癌污染物个人年风险比自备井水源水降低67.09%,总风险降低0.40%。结论丰台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水和处理后水化学污染物经饮水途径所致健康危害的个人年风险均低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限值。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降低了人群经饮水途径的健康风险,尤其是大幅降低了硝酸盐的非化学致癌污染物健康风险。结果提示硝酸盐应作为丰台区饮用自备井水源保护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桶装水厂制水过程中优先控制和检测的污染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根据丰台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水质监测结果,评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化学污染健康风险及自备井水处理前后健康风险的改变,筛选重点污染物。方法 2013年对丰台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桶装水厂进行监测,于枯水期、丰水期各采集1次自备井水源水和处理后桶装水样品,应用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自备井水源水中硝酸盐年均值为36.96 mg/L,超过国家标准限值规定,其他各污染物指标在饮用水中含量的最大值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限值规定。个人健康年总风险以化学致癌污染物为主,占饮水个人健康年总风险的99.60%。自备井水源水、处理后桶装水中化学致癌污染物砷(As)、铬(Cr6+)、镉(Cd)个人年风险相同,分别为1.32×10-5/年、7.20×10-6/年和4.28×10-6/年,占化学致癌污染物年总风险的53.48%、29.17%、17.34%。硝酸盐(NO3-)位居自备井水源水非化学致癌污染物个人年风险首位,占该类致癌污染物年总风险的63.86%,源水经处理后个人年风险降为总风险的19.21%。处理后桶装水的化学致癌污染物个人年风险比自备井水源水降低0.40%,非化学致癌污染物个人年风险比自备井水源水降低67.09%,总风险降低0.40%。结论丰台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水和处理后水化学污染物经饮水途径所致健康危害的个人年风险均低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限值。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降低了人群经饮水途径的健康风险,尤其是大幅降低了硝酸盐的非化学致癌污染物健康风险。结果提示硝酸盐应作为丰台区饮用自备井水源保护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桶装水厂制水过程中优先控制和检测的污染物。  相似文献   

5.
健康饮水ABC     
王志振 《长寿》2003,(8):60-61
题记 水是人体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营养来源之一。科学研究证实,人只要有水,20天不吃食物也饿不死;但如果没有水,3至7天就会死于脱水。可见饮水对人类是何等的“生死攸关”。  相似文献   

6.
2000年6月27日,一居民向市卫生防疫站投诉自来水有怪味,疑是氯味。我们对现场进行了监测,结果为:出厂水余氯0.4mg/L,投诉点余氯0.2mg/L。当天又对全市16个管网末梢水监测点采样监测,游离余氯、浊度、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均属正常值。初步调查表明自来水异味非加氯过量引起。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黄河三角洲饮水安全卫生状况及对策。方法根据地质、地貌、环境污染现状、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该地区绝大多数地面水不易饮用,可饮用的地下水资源有限。结论提出了保证饮水安全的行政、法制、规划、科学管理、水源保障、制水技术保障等对策,为黄河三角洲地区引水安全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某市农饮水重金属污染情况,评价农饮水中有害元素的健康风险,从环境健康风险角度提出安全管理措施,为农饮水改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2016、2017年某市农饮水改造工程水样,检测重金属元素:汞、六价铬、镉、砷、铅、硒、锰的含量,应用美国环境保护局(US EPA)推荐的健康风险模型,计算、分析、评价农饮水中有害元素的健康风险。结果 3种致癌金属的风险值从高到低为Cr6+>As>Cd,致癌总风险值95%置信区间1.26E - 04~1.88E - 04 a - 1,主要是Cr6+、As引起的健康风险;4种非致癌金属的风险值从高到低为Se>Mn>Hg>Pb,非致癌总风险值95%置信区间2.34E - 10~4.20E - 10 a - 1,对个体的健康风险效应很小。结论 通过健康风险评价确定Cr6+、As是某市农饮水监测的重点。为确保该地农饮水的安全,应加强水源管理,有条件的可以进行水质净化处理,健康风险特别高的地方建议改换水源。  相似文献   

9.
人的生活离不开水.如果水分减少到原有体重的20%,人就无法存活.然而,我国优质淡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已经突破饮用水源的安全防线.  相似文献   

10.
陈征途  邝月媚 《现代医院》2010,10(6):156-156,F0003
目的了解广州居民的饮水现状以及对饮水的态度和认识,为科学饮水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广州市居民随机抽样进行饮水健康调查。结果收回问卷384份。显示所调查的人群喝水量偏少,但大多数人懂得喝水对健康有益,并且口渴时首选白开水。同时饮水不足时大多数人会产生各种不适的感觉。结论不健康的饮水习惯可能会导致多种疾病,应教育人群科学饮水。  相似文献   

11.
12.
地热水水质及其对环境与农作物及健康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地热水对环境、农作物和健康影响,为今后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国家标准进行检验地热水水质,并实行实验室质量控制。[结果]对地热水16次检测结果,有害成分为氟化物(中位数12.5 mg/L),附近溪水、稻田和菜地土壤的氟化物含量(mg/kg)分别为6.6、12.2和15.3;小学生唾液溶菌酶含量,调查组与对照组均值分别为51.3μg/L和43.2μg/L;温泉从业人员调查,调查组白细胞计数(5 290)低于对照组(6 710,P<0.01)。[结论]地热水4项污染物指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但氟化物大大超标,附近溪水、稻田和菜地土壤受到污染;接触地热水的小学生唾液溶菌酶含量增加;温泉浴室从业人员白细胞较低。  相似文献   

13.
14.
室内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室内空气污染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当前世界上约有5 0 %的人口和发展中国家90 %以上的农村家庭仍然使用未经加工处理的木柴、动物粪便和作物秸秆作为燃料,这些物质在室内明火或功能简单的炉灶中燃烧,因此,空气高度污染,妇女和孩子暴露最严重[1] 。在发展中国家,即使在有清洁燃料和高级燃料的地方,居民一般还是用简单的生物性燃料。生物性燃料是发展中国家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其他污染源还包括邻居家的烟雾、森林大火、田地和家庭垃圾的焚烧、燃用煤油灯、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及烟草烟雾等[2 ] 。烟雾中的许多物质对人体有害,如颗粒物、…  相似文献   

15.
16.
17.
地热水的利用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Yong  李文贵 《卫生研究》1992,21(1):21-23
我国地热水中氟化物含量比较高(1.37~17.5mg/L)。地热点周围的地面水、土壤和农作物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氟污染。健康影响调查表明,地热点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尚未见有螬长趋势,但是远期影响不能忽视。经常接触地热水的儿童的唾液溶菌酶含量有所增加。长期接触地热水的工作人员的皮肤刺痒和脱发现象增多,白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这可能与地热水中含有大量的盐类、硫化氢和放射性氡有关系。  相似文献   

18.
19.
Healthy humans regulate daily water balance remarkably well across their lifespan despite changes in bi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exposure to stressors on hydration status. Acute or chronic body water deficits result when intakes are reduced or losses increase, but day-to-day hydration is generally well maintained so long as food and fluid are readily available. Total water intake includes drinking water, water in beverages, and water in food. Daily water needs determined from fluid balance, water turnover, or consumption studies provide similar values for a given set of conditions. A daily water intake of 3.7 L for adult men and 2.7 L for adult women meets the needs of the vast majority of persons. However, strenuous physical exercise and heat stress can greatly increase daily water needs, and the individual variability between athletes can be substantial.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