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状动脉狭窄和心缩间期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妙章  钱学贤 《医学争鸣》1989,10(4):238-240
心缩间期(STI)系通过同步记录ECG、PCG和CPT进行测量获得。根据冠脉造影测算的狭窄程度分组,并比较各组STI的平均值。STI的异常程度随着冠脉狭窄程度的加重而加大,它提示心脏功能的减退。LVEF的降低支持上述结论。作者等用STI、LVEF和ECG三种方法,检出冠心病的阳性率分别为56%,68%和48%,不同方法间无显著差异,说明STI在评价缺血性心脏病的心脏功能中有使用价值。在排除某些影响STI的因素后,PEP/LVET≥0.38可作为诊断冠心病的辅助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 心脏收缩时间间期(STI)是无创性定量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和甲状腺功能的一种较灵敏的指标。本文目的系对16~20岁年龄组的正常青年进行STI的多因子逐步回归分析,综合考虑心率、年龄、性别等因素对STI的影响以建立—比  相似文献   

3.
<正> 心脏收缩间期(Systolic Time Intervals简称STI)测定是一种定量估价左心室功能的无创伤性的检查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强。STI为左室功能可信赖的指  相似文献   

4.
左室收缩时间间期(STI)是观察左室收缩功能的有用指标。为测定儿童STI正常值范围,我们同步描记了50例学龄儿童心音图(PCG)、颈动脉搏动图(CPT)和心电图(ECG),测量STI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收缩时间间期(STI)是目前定量测定心缩功能较实用的非侵袭性方法之一。国内对正常成年人 STI 的正常值已有不少报导。本文目的在于探讨我国60岁以上经临床检查无心血管病老人的 STI 的正常值并对其意义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6.
心脏收缩时间间期(STI)的测定是评价左心室功能的重要的非损伤性方法之一,在临床及心脏功能的研究中已日益广泛地用作为心泵功能优劣及诊断冠心病的指标。但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仅有个别报道。我们曾测量分析了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患者中的STI,发现心内分流和心外分流的心功变化有其不同的特点,其中房缺患者在STI上的  相似文献   

7.
心脏收缩时间间期(Systolie TimeIntervals,简称STI)测定是最简单而可靠的定量的非创伤性心功能检查方法之一,可以藉此反映左心室的功能状态。本文检测了41例不同心脏疾患所致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病人的STI,并与29例无心衰临床表现的心脏病人以及正常人的STI作对比,企图阐明STI检测对心衰诊断的临床意义,同时结合中医辨证探讨中医  相似文献   

8.
<正> 收缩时间间期(Systolic time intervals,STI)是目前较为实用的非侵入性定量测定心脏功能的方法。有关成人STI正常值,国内外已有所报道,但对正常儿童STI正常值,国外只有很少资料,国内尚未见报道。我们使用Siemens Cardiostat 37生理记录仪,同步描记心电图Ⅱ导联、心音图、颈动脉波,检查了519例正常儿童的STI。其中男性243人,女性276人,年  相似文献   

9.
对24例法乐氏四联症患儿采用心机械图法进行根治术前后STI测定,以评定左室功能.术前表现为LVETI缩短.PEPI延长和PEP/LVETI增大,提示左室功能降低:STI改变与主动脉径/肺动脉径比值有一定关系.根治术后2~3周STI趋于正常,3~4月恢复正常,反映畸形矫治后3~4月左室功能恢复正常.本文对根治术前后左室功能变化的机理进行了探讨.本结果可为了解此症患儿术后左室功能恢复至正常的时间,评定手术疗效和控制恢复期活动量等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心脏收缩时间间期(STI)是心脏收缩时的时相变化,反映收缩时的心室功能。为探讨老年人STI的特点,我们对585例60岁以上者做了简要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 心脏收缩时间间期(STI)的测定是一种无创伤性的左心室功能检查方法。目前,STI的传统方法需在多导仪上同步记录心电图(ECG)、心音图(PCG)、颈动脉搏动图(CAR)或心尖搏动图(ACG)。现在国内多导仪尚未普及,限制了STI 在基层单位的广泛使用。本文试图提出新指标和建立回归公式,用心电图机记录以简化STI 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2.
用收缩时间间期(STI)测定法,在检测心脏收缩功能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该方法具有安全、无创伤、无痛苦、操作简便,可反复检查,快速诊断等优点,已经被很多医院应用。本文用此方法测定60例冠心病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STI)并与50例健  相似文献   

13.
本文测量了122名老年退休教师的STI,其中男92名,女30名,均龄68.2岁,坚持锻炼者54名,未锻炼者68名。同时又将这122名从事脑力劳动的老年教师的STI与过去所测312名老年农民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发现锻炼组与未锻炼组的STI有显著性差异。锻炼组的LVET较长(P<0.05),PEP较短(P<0.05),PEP/LVET较低(P(0.01)。老年农民与教师的STI比较同样有显著性差异(P<0.01)。从以上结果证明老年人坚持体育锻炼或长期户外劳动能提高心肌收缩功能,并能防止因年老而发生的心肌功能衰退现象。  相似文献   

14.
收缩时间间期(简称STI)是无损伤性反映左室功能的可靠方法,传统采用颈动脉法。应用阻抗图技术测定STI,其测值与颈动脉法相关性良好,且可同步获得心输出量指标,具有一定的优越性。采用阻抗法测定了锦州地区120名健康成年人的STI,并与心率,年龄,性别间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以期为临床对照和生理学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及组织多普勒技术(TDI)早期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0例SLE患者(SLE组)和32例正常人(对照组)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别应用STI和TDI技术测量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三节段的收缩期峰值应变(s)和应变率(sr)。结果STI显示SLE组右室游离壁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S均小于对照组(P〈0.05);TDI显示SLE组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和中间段s均小于对照组(P〈0.05),但心尖段s在两组中无显著差异。结论SLE患者的右心室收缩功能减低,STI和TDI可评价SLE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6.
用STI及ACG对60例正常人和81例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研究。高血压病各组患者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指标的均值及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1/6高血压病患者心电图出现左心室肥大,半数左右高血压病患者出现PEPI、P/L、A/D的均值异常,约3倍于左心室肥大。说明STI及ACG较心电图能更早地发现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5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核听诊器、收缩时间间期(STI)及心阻抗图测定左心功能;并以20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显示:(1)核听诊器与心阻抗图测定心排血量二者相关性良好(r=0.48,p<0.05),核听诊器与 STI 也有一定相关性(r=0.43,p<0.05)。(2)50例冠心病患者,STI 异常者15例,占30%;心阻抗图异常者39例,占78%;核听诊器异常者49例,占98%。临床心功能Ⅱ级以上者,核听诊器异常者100%,而 STI 仅29.4%。三种测定方法中以核听诊器最敏感,且可作为判断早期心衰的客观指标之一。(3)冠心病患者左心舒张功能受损可能早于收缩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18.
<正> 无创性方法测定收缩时间问期(STI),借以评定心脏功能已在国内外广泛开展。但由于测定STI需同步记录心电图(ECG)、心音图(PCG)及颈动脉搏动图(CPT),需拥有多导记录仪方能开展此项工作。由于高质量的多导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5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核听诊器、收缩时间间期(STI)及心阻抗法测定左心功能,并以20例健康人的检测结果确定观察指标及其各项检测的相关性。结果提示:①核听诊器与心阻抗法测定心排血量二者相关性良好(r=0.48,P<0.05),核听诊器与STI也有一定相关性(r=0.43,P<0.05)。②50例冠心病患者,STI异常者15例占30%;心阻抗法异常者39例占78%;核听诊器异常者49例占98%。临床心功能Ⅱ级以上者,核听诊器异常者100%,而STI仅29.4%。由此可见三种测量方法中以核听诊器最敏感,同时可作为早期心表的客观指标之一,STI测定在临床上评价左心功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③冠心病患者可能左心舒张功能受损的出现早于收缩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20.
心缩间期(Systolic Time Intervals, STI)是指心动周期中从室中隔去极化到半月瓣关闭之间的过程,STI测定是测量左心室功能的无创性检查。我们已做过100只兔的中纸速(50mm/sec)测定)。影响STI测定有多种因素,而快纸速可以减少观察人员判断准确性的误差。为了取得比较正确的数据,我们采用快纸速(100mm/sec)做了150只兔的STI测定,并观察体重、性别与它的关系,为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