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王简兮  李艳 《云南医药》1995,16(4):276-276
266例绝经后妇女骨密度测量分析王简兮,李艳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病,尤其对高危人群、更年期妇女定期进行骨密度监测可及时早期发现骨折高危患者。本文对266例绝经妇女进行单能光子骨密度测量诊断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进行临床分析。资料与方法266例为疗...  相似文献   

2.
凌晨 《贵州医药》2006,30(12):1084-1085
随着生活水平、医疗条件的不断提高,我国妇女的年龄也随之不断增长,生活水平的改善也意味着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在提高.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由于雌激素水平低落或波动,其中约75%的妇女会出现轻、重不同的更年期综合征症状,有一部分症状严重者需要治疗.只有了解不同时期妇女的性激素、血生化及骨密度的变化,并进行相应治疗,才能更好的提高妇女的生活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绝经后妇女身高的变化情况与骨密度关系,为骨质疏松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对246例自然绝经妇女测量身高、体重。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定腰椎前后位L1~L4;右侧髋部骨密度。结果 随增龄,身高、骨密度(BMD)均下降。身高在50~60岁下降最为明显,60~65岁略缓慢,75~80岁再次明显下降。以绝经年限划分,在5~10年下降最为显著,以后渐趋缓,其中20~25年下降最慢。BMD在L2~4髋部各部位,在50~60岁下降显著,65~70岁缓慢下降期或趋平稳,70岁后均大幅度下降。在绝经后,前10年下降显著,10年后BMD处在相对慢速下降期,在15年后又处于快速下降期。BMD与身高相关性分析,R值0.395~0.265,P=0.000,具显著相关性。依诊断Ⅰ型OP标准,分为BMD达到诊断OP标准组与未达到组,用t检验比较两组的身高,P=0.002,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绝经后,妇女BMD与身高随增龄而下降,各部位骨丢失速率存在差异,下降的BMD与身高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性激素替代疗法对绝经后妇女血脂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性激素替代疗法(HRT)对绝经后妇女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临床确诊为高脂血症的绝经后妇女52例,临床上均表现有相关的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但无HRT应用禁忌证,给以采用HRT疗法半年后,测定其血脂水平,分析前后的变化.结果 采用HRT疗法后,患者血脂水平下降达到临床控制者8例,占15.3%,血脂水平显著下降11例,占21.2%,有效下降为23例,占44.2%,无效10例,占19.2%,总有效率达80.8%.有效率与无效率进行统计,P<0.01.结论 性激素疗法可以改善血脂代谢水平,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6.
绝经与骨密度的关系(附18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180例绝经后患者以及120例正常人组骨密度BMD,雌二醇E2。结果显示,绝经患者与正常组BMD、E2有显著差异(P〈0.01),其改变与绝经时间长短有关,绝经时间越长,BMD、E2下降越明显。绝经患者空腹尿Ca/cr、HYP/Cr比值显著高于正常组,随绝经时间增加而增加。并探讨绝经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7.
张宏红  吴春维  何秀华 《贵州医药》2001,25(10):904-905
目的 对使用雌激素加钙剂与钙剂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的骨密度进行测定分析。方法 将绝经后患骨质疏松症的妇女分成两组,一组75例,每天口服结合型雌激素(贝美力)0.3mg加含钙元素1g的钙剂,连脬6个月;另一组37例,每天口服含钙元素1g的钙剂,连服6个月,用以色列MYRIAD-SOUNDSCAN-2000型骨量超声测定仪检测胫骨中段骨密度。结果 口服雌激素加钙剂组骨密度总有效率100%,口服钙剂组骨密度总有效率70.3%。结论 使用雌激素加钙剂与钙剂均可以达到增加绝经后妇女的骨密度,预防和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目的,使用雌激素加钙剂较单补钙剂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柚皮苷防治绝经后大鼠骨质疏松症的作用特点,为临床合理利用柚皮苷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依据.方法 实验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柚皮苷组、己烯雌酚组、壮骨止痛胶囊组,造模后给予相应药物,3个月后分离后腿股骨、胫骨和腰椎,分别检测骨张力和骨密度.结果 柚皮苷可以非常显著地改善胫骨的抗弯能力,对改善胫骨骨小梁密度具有显著性作用,而对腰椎骨密度没有明显改善作用.结论 柚皮苷可有效防治四肢长骨的骨质疏松,而对于椎骨的骨质疏松防治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9.
绝经后妇女骨密度与骨代谢标志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绝经后妇女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与骨代谢标志物的关系.方法 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绝经期妇女腰椎BMD值,参照WHO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将109例绝经后妇女分为无骨质疏松(NOP)组,骨量减少组(OPl)组和骨质疏松(OP2)组,测定各组受试者BMD和电化学发光法检测骨代谢标志物包括血清骨钙素(0C)、Ⅰ型原胶原N端肽(PINP)、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β-CTX)、25羟维生素D(VitD-T)和甲状旁腺素(PTH)的水平.结果 随着OP程度的加重,BMD值逐渐降低,而年龄逐渐增大;然而不同骨量组患者的OC、PINP、β-CTX和PTH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血清骨代谢标志物水平未提示与骨密度存在联系;血清OC、PINP、β-CTX和PTH只反映绝经后妇女骨转换的高低,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诊断无明显意义.  相似文献   

10.
骨质疏松是危害绝经后妇女健康严重疾患之一。妇女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吸收加快,可导致骨质疏松;同时,由于雌激素减少,增强对甲状旁腺的敏感性,也增加了骨吸收造成骨质疏松。清晨空肤尿钙来自骨组织,可代表骨吸收,本以尿钙、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替勃龙对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7月至2011年12月,本院老年门诊经BDM测量诊断为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的绝经后妇女中征集志愿者,经筛选后共77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口服替勃龙1日1.25mg+复方氨基酸鳌合钙1日1000mg;对照组:口服复方氨基酸鳌合钙1日1000mg。两组均连续服药48周。治疗前、后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腰锥1~4节(L1~L4)、股骨颈、大粗隆及Ward’s三角区骨密度(BMD);同时抽血清检测FSH、E2及血脂水平。结果两组在治疗48周后临床疼痛等症状均明显改善与好转,有效率分别为87.81%和63.89%,有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股骨颈、大粗隆、Ward’s三角区及平均骨密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两者增幅为0.82%、1.11%、1.71%和0.84%;治疗前两组FSH及E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E2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及治疗前自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实验组:TG降低,ApoA1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HO水平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TG、CHO、LDL、ApoA1、FSH、及E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替勃龙能有效增加绝经后妇女骨密度及改善血脂成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碳酸钙联合骨化三醇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6—11月在牡丹江林业中心医院治疗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为维生素D组和骨化三醇组,每组各46例。维生素D组口服碳酸钙和维生素D滴剂治疗。骨化三醇组口服碳酸钙和骨化三醇治疗。治疗后从患者腰椎正位、股骨颈骨密度、腰膝酸软症状评分、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检测结果和治疗效果等方面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骨化三醇组腰椎正位骨密度高于维生素D组,骨化三醇组TRACP低于维生素D组,骨化三醇组腰膝酸软评分低于维生素D组,骨化三醇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维生素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骨化三醇与碳酸钙联合用药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绝经后妇女性激素变化对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淑兰  李青果 《河北医药》2003,25(5):374-374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 ,妇女绝经后冠心病的发生率是绝经前的 3~ 4倍。为探讨性激素的变化对脂代谢的影响 ,我们对 3 2例绝经后妇女性激素与血脂进行了测定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对照组 :3 7例 ,为 1999年 7月至 2 0 0 1年 4月来我院健康体检者 ,年龄 2 4~ 3 2岁 (平均年龄 2 7岁 ) ,月经规律 ,经内、外科检查 ,无其他疾病。绝经组 :3 2例 ,为 1998年 5月~2 0 0 1年 3月来我院就诊者 ,年龄 45~ 61岁 (平均年龄 5 2岁 ) ,均为自然绝经 1年以上者。无心、脑血管疾病 ,半年以上未服用过激素药物。1.2 方法  ( 1)标本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相关代谢指标与骨矿密度(BMD)及校正骨矿含量(c BMC)的关系。方法195例绝经后女性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W)、臀围(H)、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计算体质量指数(BMI);测定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腰椎骨密度,计算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校正骨矿含量,分析相关代谢指标与BMD、c BMC的相关性,并分析各因素对二者的影响。结果 1腰椎(L)14BMD与年龄、绝经年限、TC、LDL呈负相关,与BMI、W、FINS、HOMA-IR、HDL呈正相关;L14BMD与年龄、绝经年限、TC、LDL呈负相关,与BMI、W、FINS、HOMA-IR、HDL呈正相关;L14c BMC与年龄、绝经年限、TC、LDL、HOMA-IR呈负相关,与FINS、HDL呈正相关;2以L14c BMC与年龄、绝经年限、TC、LDL、HOMA-IR呈负相关,与FINS、HDL呈正相关;2以L14BMD为应变量行多重线性回归,年龄、BMI、LDL、HDL、W对其有影响;以L14BMD为应变量行多重线性回归,年龄、BMI、LDL、HDL、W对其有影响;以L14c BMC为应变量行多重线性回归,年龄、BMI、LDL、HDL、HOMA-IR对其有影响。结论 1BMI与BMD呈正相关,与c BMC呈负相关,故肥胖患者发生骨折的危险性增高;2血胰岛素水平与BMD呈正相关,胰岛素抵抗与c BMC呈负相关,故胰岛素抵抗患者发生骨折的危险性增高;3LDL与BMD、c BMC呈负相关、HDL与BMD、c BMC呈正相关,高LDL、低HDL增加骨质疏松及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基因XbaI多态性与广州地区部分汉族妇女骨密度相互关系。方法随机筛选年龄42~75岁广州汉族妇女157例,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定其全身、腰椎2~4(L2-4)、股骨颈(Neck)、Ward’S三角和大转子区等部位的骨密度(BMD)值,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ER基因型。结果157例受试对象中,ER基因型分别为XX型13例,Xx型67例,XX型77例,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携带XX基因型的妇女个体在各部位比Xx及XX型携带者较高的骨密度值,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R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无相关性;ER基因多态性不是广州地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易感因子。  相似文献   

16.
雌激素受体基因与绝经后骨质疏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佘敦敏  章秋 《安徽医药》2005,9(4):241-243
绝经后骨质疏松(postmen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是指绝经后妇女由于体内卵巢功能低下,雌激素水平低落,骨偶联过程失衡,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大于成骨细胞的骨形成作用所导致的骨量减少,骨脆性增加,进而易于发生骨折的代谢性骨疾病.雌激素水平降低是绝经后骨质疏松发病的首要原因,激素替代疗法(HRT)至今仍然为治疗PMOP的一线疗法.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是介导雌激素发挥生物学作用的核内生物大分子,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对ER的研究日益深入,尤其是对ER基因多态性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关联性研究,使从基因水平筛查高危人群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鲑鱼降钙素注射液对合并骨关节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疼痛程度、骨密度、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从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合并骨关节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中选取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钙剂+玻璃酸钠+活性维生素D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依普黄酮对防治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疗效。方法对46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服用依普黄酮,治疗2个月后,对治疗前后患者的骨痛进行评价,测定血生化指标碱性磷脂酶(ALP)、钙(Ca)、磷(P)和晨尿羟脯安酸(Hop/Cr)的比值。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使用依普黄酮治疗后,患者疼痛状态明显缓解(P〈0.01或P〈0.05).而且腰椎、股骨颈、大转子和髋部的BMD分别增长了4.5%、5.1%、4.8%和3.9%(P〈0.01或P〈0.05);ALP、磷和晨尿羟脯安酸水平均显著下降,而总钙含量明显的升高(P〈0.01或P〈0.05)。结论依普黄酮能够促进骨的形成,对预防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绝经后女性的骨密度变化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绝经后女性(糖尿病组)42例,绝经后血糖正常女性(对照组)21例。所有研究对象全部进行一般项目、临床资料调查、生化指标测定。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定L1、L2、L3、L4及腰椎前后位总体(LH),股骨颈(Neck)、Ward’S三角区、股骨大粗隆、股骨的骨密度值(BMD)。连续性变量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正态分布变量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因素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显著性水准a设置为0.05。结果糖尿病组与对照组的年龄、绝经年龄、绝经年限、BMI、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骨密度测量结果,将糖尿病组进一步分为糖尿病组骨质疏松组、糖尿病骨量减少组、糖尿病骨量正常组,糖尿病骨质疏松组骨密度较骨量正常组显著下降(P〈0.0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骨质疏松的发生与年龄独立相关,与BMI独立负相关(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绝经后女性骨密度与绝经后血糖正常女性的骨密度无显著性差异,年龄、BMI是骨质疏松症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于希濂  孙添明 《云南医药》1999,20(4):295-296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骨质疏松(PMO)的发病率在常见病中已跃居第7位,PMO是中老妇女骨折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尚无有效的方法重建已经疏松的骨质,故早期诊断和预防极为重要。本文对265例40~70岁妇女骨密度(BMD)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1997年1月至1998年8月在我院诊治的40~70岁妇女265例,除外甲状腺机能亢进、糖尿病等影响骨代谢的各种疾病、严重的心、肝、脑、肾等疾病,半年内未用过性激素及影响钙磷代谢的药物。方法采用BH-6012型单光子骨密度仪测定非优势侧前臂中远1/3交界处桡骨BMD,仪器由计算机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