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进一步评估p16和nm23鄄H1基因表达在胃癌中的作用,尤其是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16和nm23鄄H1基因蛋白在46例原发性胃癌及69枚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探索二者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评估二者作为预测肿瘤转移和临床预后的生物学指标的可能性。结果:p16和nm23鄄H1基因蛋白表达在原发性胃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7.4%和28.3%,在转移淋巴结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5.9%和14.5%。p16表达在伴和不伴淋巴结转移的原发性胃癌中差异显著(P<0.05)。nm23鄄H1在乳头状腺癌中呈明显高表达。p16和nm23鄄H1蛋白表达在原发性胃癌及转移淋巴结中无相关关系。结论:胃癌组织和转移淋巴结中存在p16和nm23鄄H1基因蛋白频繁缺失;p16阳性表达的病人淋巴结转移机会降低;nm23鄄H1基因蛋白表达率在乳头状腺癌中明显高于其他组织学类型;nm23鄄H1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无关;p16和nm23鄄H1表达调节似无关联,同时检测p16和nm23鄄H1表达不比单纯检测p16表达具有更高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nm23-H1基因表达与胃癌浸润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用RT PCR、原位杂交 (ISH)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胃癌组织中nm2 3 H1基因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 ,探讨其与胃癌浸润转移的关系。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胃癌患者 2 7例 ,其中男 2 2例 ,女 5例。平均年龄 5 8 6岁。胃癌组织标本均在手术时立即取材 ,同时取距离癌肿 5cm以外的胃粘膜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组。2 .材料 :nm2 3 H1引物Ⅰ :5’ CGGGTCCGAGGCCGCCATG 3’ ,引物Ⅱ :5’ GCGCCAGGGAGGATAGAG 3’。此对引物扩增的nm2 3 H1mRNA全序列为 5 33bp。nm2 3 H1cDNA…  相似文献   

3.
p16和nm23-H1在胃癌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通过观察p16和nm2 3 H 1在胃癌组织和转移淋巴结中的蛋白表达情况,评估两者在预测胃癌肿瘤转移和预后中作为生物学指标的价值。一、材料和方法1.标本的临床病理特征:46例胃癌标本及69枚转移淋巴结标本均取自我院普外科1997~1998年的手术切除标本,所有患者术前均未行放疗或化疗。经病理组织检查证实为转移的淋巴结收入本实验。5例正常对照取自胃或十二指肠溃疡行胃大部切除标本的正常胃组织。根据病理分型[1] ,在46例胃癌中,乳头状腺癌7例,管状腺癌8例,低分化腺癌2 8例,黏液腺癌3例。2 9例伴淋巴结转移,17例不伴淋巴结转移。2 .免疫组…  相似文献   

4.
研究nm23-H1和P53在原发性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经S-P法检测63例大肠示本中nm23-H1和p53基因的表达。结果 63例大肠癌标本中nm23-H1低表达37例,其中转移组22例,非转移组15例。P53阳性表达33例,转移组21例,非转移组12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抑癌基因p16和转移抑制基因nm23-H1蛋白在人胃癌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探讨两者在胃癌转移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6例原发性胃癌及69枚转移淋巴结中p16和nm23-H1蛋白表达.结果p16和nm23-H1蛋白在受检原发性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7.4%(8/46/)和28.3%(13/46),在转移淋巴结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5.9%(11/69)和14.5%(10/69).原发癌伴淋巴结转移组p16的阳性表达率(6.9%)低于不伴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35.3%),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原发癌伴淋巴结转移组nm23-H1的阳性表达率(10.3%)低于不伴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58.8%),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nm23-H1在乳头状腺癌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其他组织学类型(P《0.05).p16和nm23-H1表达与肿瘤大小、部位、浸润深度、Bormann分型、年龄及性别等因素无相关性(P》0.05).p16和nm23-H1在原发性胃癌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p16和nm23-H1基因蛋白对胃癌的发展及淋巴结转移有抑制作用.检测胃癌p16和nm23-H1基因蛋白对评估胃癌生物学行为、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以及预后可能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nm23-H1蛋白表达与食管癌转移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转移抑制基因nm23分为两个亚型,即nm23H1和nm23H2,以nm23H1基因作用为主。我们应用免疫组化SP法研究了nm23H1蛋白表达与食管癌病人食管旁淋巴结转移及术后肿瘤转移的关系,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对1989年1月至1991年5月手术切除的61例存档的食管癌石蜡包埋组织进行研究。61例食管癌病人中男49例,女12例;年龄27~78岁,平均57岁。术前均未行化疗或放疗。术中发现食管旁淋巴结癌转移9例。术后随访5年以上,发现21例肿瘤转移:淋巴结转移9例,其中颈部淋巴结转移4…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nm23-H1基因表达与胰腺癌淋巴结转移及细胞增殖状态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_P法,检测29例胰腺癌标本中nm23-H1基因产物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状况,并应用图像分析技术检测胰腺癌细胞核DNA含量及DNA倍体构成。结果 在nm23-H1高表达的11例胰腺癌中,伴有淋巴结转移6例,而nm23-H1低表达者18例中仅2例伴淋巴结转移,两者比较,P〈0.05;23-H1  相似文献   

8.
p16和nm23-H1蛋白的表达与胃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范开席  王绍平  李文梅 《中华外科杂志》2001,39(3):229-231,T004
目的探讨p16和nm23-H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标记链霉菌抗生物素-生物素(LSAB)方法,对65例胃癌患者癌组织中p16和nm23-H1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并对其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p16和nm23-H1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8%、41.5%;在分化好的癌组织,p16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分化差的癌组织(P<0.05);p16和nm23-H1在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癌组织中阳性率高于有转移者(P<0.05、P<0.01);在Ⅰ、Ⅱ期患者癌组织中高于Ⅲ期患者癌组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p16蛋白表达阳性者3年生存率为45.0%,阴性者为28.9%;nm23-H1蛋白表达阳性者3年生存率为51.9%,阴性者为21.1%,阳性表达者与阴性表达者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16与nm23-H1蛋白的表达率呈正相关(r=0.0415,P<0.05)。结论p16和nm23-H1参与了胃癌的发展过程,并与胃癌的部分生物学行为有关,可作为预测肿瘤转移和评估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无淋巴结转移的直肠癌p53\,nm23-H1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淋巴结转移与大肠癌的预后密切相关,尽管无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大大高于有淋巴结转移者,但还有20%~30%的无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患者生存少于5年[1]。我们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无淋巴结转移的直肠癌p53、nm23H1的表达,分析其与5年生存的关系,探讨其能否作为制定治疗方案的指标,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材料 1990年~1993年间在我院行直肠癌根治术,均无淋巴结及肝转移,术后均未进行放疗和化疗的直肠腺癌患者石蜡切片82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39例,中位年龄48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nm23-H1在胃癌分化、浸润转移中的作用及其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ABC免疫组化方法,研究46例原发性胃癌组织及其转移淋巴结nm23-H1的表达。结果 45.6%(21/46)的胃癌nm23-H1表达下降。nm23-H1的高表达与Borrmann分型、组织学分型无关(P>0.05),而与肿瘤大小、胃癌浸润深度、临床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另外54.4%的分化型胃癌nm23-H1的表达高于其淋巴结转移癌,而在低分化型胃癌中有53.8%。结论 nm23-H1可能对胃癌的浸润、淋巴结转移有抑制作用,但与胃癌的分化无关。  相似文献   

11.
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探讨胃癌淋巴结转移与原发癌临床病理学特性的关系,给选择合理的淋巴结清除范围提供依据,作者统计分析了手术切除的192例胃癌标本,结果:本组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60.4%,转移度为28.9%。  相似文献   

12.
胃癌细胞中nm23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胃癌细胞中nm23蛋白表达与胃癌浸润转移的关系,作者采用链霉素,生物素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67例手术切除胃癌细胞中的nm23蛋白表达。结果nm23蛋白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阳性率为68.7%;在管状腺癌中的表达阳性率高于其余组织学类型;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人肝癌中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H1的mRNA表达状况,设计特异性引物,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分析了20例人肝癌组织及相应癌旁肝组织中nm23-H1基因的mRNA表达。结果 特异性引物能成功扩增nm23-H1基因的几乎整个编码序列:20例肝癌及癌旁肝组织的RT-PCR结果均为阳性,nm23-H1基因mRNA未发生表达缺失或较大变异现象,由此表明,本实验建立的RT-P  相似文献   

14.
乳腺癌组织CD44v6和nm23H1的mRNA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CD44v6和nm23H1的mRNA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及相关性。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和CSA免疫组化方法,对94例乳腺癌组织进行CD44v6和nm23H1的mRNA检测。结果 CD44v6mRNA阳性表达及nm23H1mRNA阴性表达均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复发和预后呈正相关。乳腺癌中CD44v6mRNA表达与nm23H1mRNA表达呈负相关。CD44v6 mRNA阳性表达及nm23H1 mRNA阴性表达患者淋巴结转移率高、生存率低。结论 CD44v6mRNA表达与nm23H1 mRNA表达具有负调节的协同作用。联合检测两种基因,能更准确地判断乳腺癌的转移、预后状态。  相似文献   

15.
应用Southern印迹杂交和RT-PCR-SSCP银染,克隆及序列测定检测36例大肠癌组织标本中nm23-H1杂合性缺失和突变情况。结果:本组标本nm23-H1杂合性缺失率为29.63%,Duke’sD期及远处转移大肠癌有较高的杂合性缺失发生率;大肠癌中未见nm23-H1AD基因突变 。  相似文献   

16.
直肠癌侧方淋巴转移及其清除的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总结分析了我院对543例进展期进肠癌放行扩大根治术的结果。指出国入直肠癌侧方转移率为9.6%:主要发生于腹膜近折以下的癌,占该部的13.9%:侧方转移多见于分化较差的低分化腺癌及粘液腺癌,占21.6%,明显高于高、中分化腺癌的6.5%。由于侧方清除避免了可能发生的10%左右的淋巴结转移癌的残留,提高了生存率。本组5年生存率达48.1%。同时指出侧方淋巴清除时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早期胃癌MiB-1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99例早期胃癌手术切除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MiB-1增殖指数(MiB-1 PI)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部位及浸润深度有关。分化型腺癌MiB-1PI高于低分化腺癌(P<0.01);胃壁淋巴管浸润或淋巴结转移阳性肿瘤的MiB-1 PI较高(P<0.05)。MiB-1增殖等级(MiB-1 PG)与患者术后生存率有关,MiB-1 PGⅠ、Ⅱ级术后生存高于Mib-1PGⅢ、Ⅳ级(P<0.05)。结论 即使在胃癌早期,肿瘤的不同增殖水平亦与患者的预后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在壶腹癌中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32例壶腹癌组织进行MMP-9、TIMP-1的检测。结果:MMP-9、TIMP-1在壶腹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6%(21/32),46.9%(15/32),MMP-9的表达与壶腹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而TIMP-1的表达则相反,MMP-9和TIMP-1的表达呈负相关(P<0.01)。结论:MMP-9可作为判断壶腹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标记物。人工诱导TIMP-1的表达可能抑制肿瘤的浸润和转移,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采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1例胃癌组织,66例正常胃和良性病变胃组织内癌胚抗原表达作了研究。结果显示;胃癌组织内癌胚抗原(CEA)的表达程度明显强于正常胃和良性病变胃组织;前者CEA的分布形式多呈胞浆型和间质型,而后者则呈腔缘型和膜型。同时表明组织内CEA的分布形式与肿瘤细胞的生长方式和浸润深度有关。作者认为组织内CEA的表达状况与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有关,其在组织内的分布形式较其含量更为重要,相同组织学类型CEA亦可有不同的分布形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无淋巴结转移的直肠癌中nm23-H1、p21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84例无淋巴结转移的直肠腺癌nm23-H1、p21的表达。结果在生存期<5年的32例患者中,nm23-H1阴性表达着26例(81.3%),p21阳性表达者28例(87.5%),在生存期>5年的52例患者中,nm23-H1阴性表达者11例(21.2%),p21阳性表达着20例(38.5%),nm23-H1及p21在2组中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无淋巴结转移的直肠癌中nm23-H1低表达及p2I阳性表达与5年生存率密切相关,这对术后综合治疗方案选择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