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周鹏  席惠玲 《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27(12):1332-1333
目的 探讨孕期营养健康教育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门诊定期产前检查高于标准体重指数(BMI)的220例孕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10例,另选择孕前体重指数标准的110例孕妇为观察组,试验组通过营养健康教育调控能量摄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统计三组孕妇孕期体重增长≥18 kg的人数及发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糖尿病、巨大儿、手术产人数.结果 试验组孕妇孕期体重增长≥18 kg的人数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糖尿病、巨大儿、手术产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对孕妇进行营养健康教育,能减轻和控制孕期体重过度增加,使孕妇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9):1705-1706
探讨孕期营养体重管理对妊娠结局的干预意义。选取2015年1月~12月在我院进行产检的2321例孕妇设为观察组,对其进行孕期营养体重管理。另选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未进行孕期营养体重管理的2886例孕妇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体重指数(BMI)变化、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孕妇在进行孕期营养体重管理后,孕期28周、孕期36周及分娩时的BMI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孕妇妊娠结局中糖尿病、剖宫产、产后出血及巨大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高血压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采用孕期营养体重管理干预妊娠结局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曲淑梅 《妇幼护理》2022,2(7):1491-1494
目的 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对孕妇体重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1年12月我院建档定期产检及分娩的300例孕妇,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产前、孕期营养健康管理,观察组接受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孕妇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和临产前体重变化,妊娠结局及产后出血,新生儿出生体重。结果 观察组孕妇在孕27周、37周及临产前体重变化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要高于对照组,巨大儿、低体重儿和产后出血不良结局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可促进患者饮食结构自我管理行为改变,控制孕期体质量过多增加,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4.
孕期胎儿体重规划教育对分娩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孕期胎儿体重规划教育控制孕妇体重对妊娠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将在本院门诊定期产检并住院分娩的单胎头位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参加本院举办的准父母俱乐部活动,并有准父亲参与,接受了孕期胎儿体重规划教育。对照组为常规的健康教育。观察两组产妇体重指数变化及妊娠结局。结果实验组产妇孕13周至分娩前的体重指数总增幅≥6的发生率、难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05),实验组巨大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儿体重规划教育能有效控制孕13周至分娩前的体重指数变化,降低巨大儿发生率和难产率。  相似文献   

5.
钟艳娟  季布  余晓凡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6):2031-2032,2044
目的评价孕期营养及运动的一系列干预措施对孕期体质量增长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效果。方法将790例单胎孕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给予干预组孕妇一系列干预措施,加强孕期营养与孕期运动指导和监督,对照组给予一般围产保健服务,对比两组孕妇体质量指数增长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干预组孕期平均增加体质量(12.80±1.62)kg,对照组孕期平均增加体质量(18.50±1.25)kg,对照组孕妇体质量指数增加、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胎儿窘迫发生率及剖宫产率高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孕期营养及运动指导,控制孕期体质量,可减少妊娠期并发症发生,促进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孕妇不同体重指数下妊娠结局及并发症、新生儿体重状况。方法对本科室2014年1月~2018年1月间收治的40例双胎妊娠孕妇实施观察研究,根据孕妇孕前体重指数是否正常分组:偏低组8例(体重指数18.5kg/m2)、正常组22例(18.5kg/m2体重指数25.0kg/m2)、偏高组10例(体重指数25.0kg/m2),分析总结孕妇孕前及孕期体重指数与妊娠结局、并发症、新生儿体重的关联。结果偏低组、正常组、偏高组孕妇剖宫产发生率、妊高症发生率、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低组、正常组、偏高组新生儿体重正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妊高症孕妇孕期体重指数增长数明显高于无妊高症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孕期体重指数增长数与无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胎妊娠孕妇体重指数将影响妊娠结局及并发症、新生儿体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个性化孕期营养宣教对孕妇体重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建卡体检的92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门诊挂号顺序奇偶性将其分为对照组(n=46,接受常规营养宣教)及实验组(n=46,接受个性化孕期营养宣教),比较两组产妇孕期体重及妊娠结局。结果:实验组孕期体重增长适宜率及阴道分娩率分别为84.78%、78.2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52%、58.70%(P<0.05)。此外,实验组孕妇孕期并发症发生率为8.7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91%(P<0.05)。结论:个性化孕期营养宣教有助于提高孕期体重增长适宜率、降低孕期并发症发生率、提高阴道分娩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孕妇体重增长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产科门诊18≤体重指数(BMI)<24的 1398例孕妇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将孕期体重增长<9kg 185例孕妇设为A组,9kg≤体重增长<18kg 601例孕妇设为B组,体重增长≥18kg 612例孕妇设为C组.统计3组孕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糖尿病、产后巨大儿、手术产的发生率.结果:体重增长≥18kg的孕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糖尿病、巨大儿、手术产的发生率均高于体重增长<18kg的孕妇(P<0.05).结论:孕期体重增长过多会增加孕期并发症的发生,故应加强孕期营养健康教育,使孕妇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孕期体重增加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932例妊娠前体重指数正常的单胎孕妇,按照孕期体重达标情况,将其分为A组(增重不达标)、B组(增重正常)和C组(增重超标),比较孕妇孕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孕妇分娩后,记录并比较新生儿体重、分娩方式(剖宫产、经阴分娩)以及分娩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C组孕妇孕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体重由低到高依次为A组、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剖宫产术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分娩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体重过度增加会提高孕妇孕期及分娩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分娩危险,应合理控制孕妇体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个体化营养干预对孕妇孕期体质量增长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月于12 w前后在本院建卡的212例正常孕妇作为研究对象,2013年6月~2013年9月的124例设为对照组,2013年10月~2014年1月的88例设为研究组。对照组孕12 w开始接受常规产检和孕期健康教育讲座,研究组孕妇于建卡时(孕12 w前后)、孕22~24 w、孕32~34 w由专业营养师一对一进行面对面营养评价与营养指导,两组孕妇随访至分娩结束。比较两组孕妇孕期体质量增长、孕期并发症、分娩方式及围产儿结局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孕妇孕期体质量增长、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发生率、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巨大儿发生率明显轻于与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由专业营养师进行个体化营养干预,可控制孕妇孕期体质量,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改善妊娠结局,保障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体重指数(BMI)对初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于我院正规产检及分娩的800例初产妇,根据孕前BMI将其分为3组:消瘦组(BMI< 18.0 kg/m2)、正常体重组(BMI 18.0~23.9 kg/m2)及超重组(BMI≥24 kg/m2),观察孕前BMI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根据孕期BMI增长将其分为3组:A组:BMI增长<5,B组:BMI增长5~7,C组:BMI增长>7;进一步分析孕期BMI增长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孕前超重组巨大儿发生率及剖宫产率明显高于正常组与消瘦组[巨大儿发生率分别为10.6%(7/66)、5.7%(39/682)、3.8%(2/52),剖宫产率分别为60.6%(40/66)、46.8%(319/682)、40.4%(2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孕期BMI增长>7者,巨大儿发生率及剖宫产率明显高于BMI增长<5及BMI增长5~7者[巨大儿发生率分别为10.7%(30/280)、1.3%(2/152)、4.3%(16/368),剖宫产率分别为[62.5%(175/280)、39.5%(60/152)、39.4%(145/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及阴道分娩产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孕前超重及孕期BMI增长过多对初产妇分娩方式及巨大儿发生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孕妇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孕期增重对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1427例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孕前BMI情况,将孕妇分为消瘦组(BMI<18.5 kg/m 2)、正常组(BMI 18.5 kg/m 2~<25.0 kg/m 2)、超重、肥胖组(BMI≥25.0 kg/m 2)。根据2009年美国医学研究院推荐的孕期增重标准将孕妇分为增重不足组、增重正常组、增重过多组。比较不同组别的妊娠结局,并观察调整孕期增重范围后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超重、肥胖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产后出血、巨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早产及剖宫产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较高,其中3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产后出血及剖宫产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重过多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巨大儿及剖宫产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较高,其中3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及巨大儿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前超重、肥胖预测早产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下面积为0.712,预测效果尚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期增重过度预测巨大儿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84,预测效果尚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正常范围孕期增重值调整为10.5~15.0 kg时,增重正常组妊娠期糖尿病、贫血、产后出血和巨大儿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孕前BMI超重和孕期体质量增长异常均会增高不良妊娠结局风险,孕前BMI及孕期增重可预测孕妇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血流动力学改变与期待疗法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06年6月住院分娩的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共217例,按入院孕周分为两组:I组(早发型)发病孕周≤33.6周111例,Ⅱ组(晚发型)为发病孕周≥34周106例。两组入院时均行MP妊娠高血压监测系统测定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外周阻力、血液粘度及血管顺应性;同时对进行期待疗法的101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比较结局良好组(64例)与结局不良组(37例)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I组与Ⅱ组的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外周阻力、血液粘度及血管顺应性均无统计学差异,I组期待疗法结局良好组和结局不良组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外周阻力、血液粘度及血管顺应性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不同类型的重度子痫前期存在着相同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且血流动力学对预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期待疗法的妊娠结局意义尚不能肯定。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探讨正常高值血压孕产妇的凝血指标与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7年在本院产检并分娩的1 50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其中正常高值血压组、正常血压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组各500例,将一般资料、孕晚期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与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果:正常高值血压组孕产妇孕次、产次、孕前体质指数(BMI)、孕期增重(GWG)以及孕晚期PT、FIB、剖宫产率,与正常血压组孕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高值血压组孕产妇孕前BMI,孕晚期PLT、MPV、PDW、PT、APTT,胎盘早剥、产后出血、剖宫产率、早产、羊水过少、小于孕龄儿及胎儿窘迫,与HDP组孕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高值血压孕产妇部分凝血指标发生变化,除剖宫产率升高外,不良妊娠结局并未显著增加,临床一般无需特别纳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管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肥胖孕妇相比正常非肥胖孕妇血浆Ghrelin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2010年4月至2010年12月定期产检并住院分娩的孕妇103例,将孕前体质指数(BMI)>25,孕期体重增长≥15 kg者作为肥胖组,同期分娩的孕前BMI18.5≤BMI≤23,孕期体重增长9~14 kg者作为正常组,两组孕妇均在分娩前抽取静脉血用酶联免疫法测定Ghrelin水平。结果 Ghrelin水平在肥胖组(106.71±18.92μg/L)较正常组(190.73±45.15μg/L)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4,P<0.05)。结论血浆Ghrelin水平在肥胖孕妇组较正常非肥胖组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孕期健康教育对产褥期产妇饮食、行为的影响。方法根据产妇有无自愿参加孕期健康教育课程,将343例初产妇分为干预组163例和对照组180例。比较两组产妇产褥期饮食、行为的差异。结果干预组产妇饮食及行为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有针对性地开展孕期健康教育,可提高产妇的自我保健意识,改变不健康的饮食行为和生活习惯,提高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广州地区中晚期妊娠妇女抗凝血酶Ⅲ(AT-Ⅲ)参考值范围的调查,初步探讨AT-Ⅲ检测在妊娠妇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健康妊娠妇女250例及同期体检的健康非妊娠妇女118例,将健康妊娠妇女按孕周分组:孕周14∽27周组设为中孕组,共124例,>27周组设为!孕组,共126例。将上述各组按年龄再分为小于29岁组和大于或等于29岁组。收集所有入组人员抗凝静脉血1.8 mL,检测其血浆AT-Ⅲ水平,调查其相应的参考值范围。结果中孕组、晚孕组及健康对照组血浆AT-Ⅲ水平分别为99.0%(68.1%∽117.0%)、92.0%(71.1%∽112.0%)、103%(76.0%∽1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9岁的中孕组、晚孕组及健康对照组血浆 AT-Ⅲ水平分别为96.85%(71.20%∽116.85%)、93.60%(70.53%∽136.48%)、103.75%(80.68%∽139.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9岁的中孕组、晚孕组及健康对照组血浆AT-Ⅲ水平分别为95.47%(77.40%∽113.54%)、92.40%(69.20%∽113.00%)、102.08%(75.20%∽123.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妇女AT-Ⅲ水平在不同孕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制订不同的参考范围,而同一孕期内不同年龄段妊娠妇女AT-Ⅲ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制订参考范围时可不考虑年龄因素。结论该研究为广州地区中晚期妊娠妇女人群AT-Ⅲ的参考值范围制订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孕中期唐氏综合征筛查报告各指标不同孕周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建立该地区孕中期不同孕周指标参考区间及中位数参考值,提高筛查效率。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行孕中期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的26 140例自然妊娠孕妇为研究对象,记录血清生化甲胎蛋白(AFP)、游离雌三醇(uE3)、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描述不同孕周孕妇筛查指标的参考区间及中位数。结合产前检查资料用软件评估计算21-三体综合征(DS)、18-三体综合征(ES)、开放性神经管缺陷(NTD)风险率,并分析不同年龄、不同体质量、不同孕周孕妇DS、ES、NTD检出情况的差异。结果初步建立了该地区的孕中期不同孕周血清DS筛查指标参考区间及中位数参考值,AFP、uE3水平从孕14~21周逐步上升而HCG值从孕14~21周逐步降低。26 140例孕妇中DS高风险1 841例(7.04%)、ES高风险166例(0.64%)、NTD高风险456例(1.74%)。不同年龄组间孕妇DS、ES筛查高风险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年龄>35岁组的孕妇DS、ES筛查高风险率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而不同年龄组间孕妇NTD筛查高风险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不同体质量组孕妇DS、ES筛查高风险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体质量组孕妇NTD筛查高风险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体质量>65kg组的孕妇DS、ES筛查高风险率高于其他体质量组(P<0.05);不同孕周组孕妇DS、ES、NTD筛查高风险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S筛查高风险率在孕14、15周与其他孕周(16~21周)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筛查高风险率在孕14、15周与孕16~19周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TD筛查高风险率仅在孕15周和19周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该地区孕中期不同孕周血清唐氏综合征筛查指标参考区间及中位数参考值意义重大;高龄及高体质量孕妇患DS、ES的风险提高,育龄妇女应把握生育年龄并做好体质量管理;最佳唐氏综合征筛查的孕周时机为孕16~18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