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二、暑温挟湿的病因病机特点与化湿法暑温是夏令感受暑热之邪的时令热性病,多发生在夏末秋初季节。其发病初起即可见到壮热烦渴,汗出等气分症状,并且传变迅速,多见闭窍和动风等变证。从现代医学观点来看相当于“乙脑”钩端螺旋体病、流感等疾病。暑温虽为阳热之邪,但多挟湿为患,因为暑季多湿,人处湿中故暑温多挟湿伤人,又因暑季气候炎热,人们多喜凉饮冷,所以暑湿之邪又易被寒所遏而成为暑湿挟寒。暑温挟湿证特点是除了有暑热的症状  相似文献   

2.
《汤头歌诀》曰:“缩脾饮用清暑气,砂仁草果乌梅暨,甘草葛根扁豆加,吐泻烦渴温脾胃,古人治暑多用温,暑为阴证此之谓。”中医自古有“暑为阳邪”之说,既然暑为阳邪,那么如何理解暑为阴证呢?暑邪性质和致病特点有三:其一暑为阳邪,其性炎热,其二暑性升散,易伤津耗气;其三暑多挟湿。暑之为病有:伤暑、中暑、暑湿、暑厥、暑秽、暑痫、暑风、暑瘵、暑湿病等。然暑病虽繁,可以阴阳以别之,有阳暑阴暑之分。阳暑者,由外感暑热之邪所致,即古人所言“暑月受热,故名阳暑”。症多见:身热心烦,汗出口干,神昏瘛疒从,舌红,苔薄黄,…  相似文献   

3.
丛柏艳 《河北中医》2011,33(7):1015-1016
风、寒、暑、湿、燥、火统称六淫。暑是夏季的主气,暑邪是夏季常见的致病邪气,夏天感受暑热邪气发生的多种急性热病均称为暑病。暑为阳邪,暑性升散,故暑病之性炎热,易伤津耗气扰神,多兼夹湿为其特点,治暑病应根据病因和病证特点,结合患者体质强弱、  相似文献   

4.
19.试分析暑温的发病特点。答:暑温是夏月感受署热病邪而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其发病特点表现为: (1)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暑温是发生于夏季的急性外感热病。《内经》曰:“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2)暑温发病急骤,热势亢盛,传变迅速,容易入心动风。这是与暑热病邪的性质分不开的。暑为热  相似文献   

5.
陈佩水先生增长骨伤、针灸,曾名誉省内外,而对内科急症往往针药并用,独具匠心。特选其经验点滴,以飨读者。l中暑昏厥,痰热上塞,抽搐,目上视,知觉不敏,治拟清暑解毒。予益元散og,香茹4sg,银花459,连翘gg,在神6g,钩藤6g,瓜莫皮、仁各个sg,粉丹皮og,天花粉‘·sg,西唬田今sg,寒水石gg,竹茹6g,灯芯1束。中暑为暑温范畴,是夏季感受暑热病邪引起的一种急性热病。其特点是发病急骤,传变迅速,多有闭劳动风之变,它既可于暑温过程中产生,亦可于淖中暑热之邪而陡然发生,本条所治者当属后者。暑为火热之邪,侵入人体后极易内…  相似文献   

6.
暑温是夏季受暑热邪气而发生的急性热病。本病初起即见卫、气同病,甚或即见高热、烦渴、汗出等症为特征。暑邪热变迅速,最易伤津耗气是其特点。乙型脑炎,钩端螺旋体病,脊髓灰质炎(麻痹前  相似文献   

7.
1 暑邪致病特征 暑为夏季主气.如<素问.热论>云:"后夏之日为病暑."也就是说,非常炎热的天气,使人易犯暑热之病.暑邪犯病,其特点有四:一、暑乃阳邪,其性炎热:凡暑邪致病,则以高热、口渴、多汗、脉洪大等热盛诸症为特征;二、暑性升散,耗津泄气:暑为阳邪,其性既升又散,若侵犯人体,内则直耗津液而渴饮,外则腠理大开,津自外流而多汗,汗多伤津,气随津散,形成津气两伤之特点,津伤则口渴而多饮,小便短少,气耗则气短而神疲乏力;三、暑易夹湿,阻碍气机:故暑邪致病,易夹湿邪而共犯人体,暑湿阻遏气机,临床可见高热、渴饮、心烦之外,如阻遏脾胃气机,脾不升清,胃难降浊,就产生胸闷呕恶,脘腹痞满,肢体困倦,大便溏泄等症;四、暑邪为病,传变迅速,易扰心神:暑为高热,侵入人体,传变十分迅速,可直接传入心包,加上湿气困阻气机,使心脏鼓动无力,让全身气血运行受阻,临床可见突然昏迷,不省人事,呼吸很弱,嘴唇、四肢青紫,这就是暑瘟急重症的死厥症,也就是炎热之盛夏,人们常说的中暑急症.如急救不当,就会立死无疑.  相似文献   

8.
《素问一热论篇》曰:“先夏至日为病温,后夏至日为病暑”。温蕴也,天无热令,人有热病,非其时也.其病或从冬伤于寒,寒蕴化热而来,故谓之温。若夏至以后,天之气热,地之气湿.湿热变蒸.则成暑热,暑时行之疾也。设或夏伤于暑,藏而未发,及秋感邪,外引内动,则成伏暑,较之夏日即病之暑症,尤为缠绵难治,故江南时师有”如油^面,能伏半年”之说、(程补:大凡缠绵之症.多属湿重,时日延久,觅症可数天无甚变化。所谓”缠绵时期’是也。热重则不然,其变化极速,甚至二三日中变症蜂起,应付不及,所谓“剧变时期”  相似文献   

9.
一、辩证(1)审证求因,辨别病位,探求病机:审证求因是探求病机重要环节。祖国医学把疾病发生原因,归纳为外感六淫和内伤七情。饮食劳伤、金刃虫兽所伤等方面。在外感六淫方面,根据人与自然统一观点,认识到自然界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之变,可侵害人体而致病;六气伤人,统称‘“六淫”;“六淫”都有其特性和作用于机体后的不同反映。如《内经》指出:风邪特点是“善行而数变”,风为“百病之长”,所以风邪致病的范围很广,发病快,变化多,且又易与其他病邪相并而成风寒、风热、风湿、风火等。又如:风性轻扬容易侵入人体上…  相似文献   

10.
谈谈暑热症     
乃六气之一,因于暑致病的称为暑病。金、张元素将暑划分为阴、阳二证,厥后诸家又有阴暑、阳暑、中署、伤暑、冒暑、伏暑、暑温、暑风、暑瘵等等不同分类。这对辨别暑病轻、重、变、兼各证及在指导论治方面,应该说是一大发展,但是,也正因这样,反把暑病最基本的特性,混淆不清。我在这里想着重讨论一下暑的特性及其本证是什么?照我看,最能确切地反映暑的涵义及暑病的临床特征,应该是暑热症。  相似文献   

11.
暑温概述     
暑温是感受夏季暑热病邪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外感热病。本病起病急骤,初起见症以气分热证为主,其病传变迅速,极易伤津耗气,闭窍动风。就其发病类型而言,属新感温病范畴。一、暑温源流古代无暑温之名,但有关暑病的记载甚多。《内经》中曾对暑病的成因、发病季节、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有所记述,如《素问·热论篇》云:“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为病温,后夏至日为病暑,暑当与汗皆出,勿止”,即指出暑病的成因、  相似文献   

12.
暑病为临床常见的季节性疾病,尤其是我国南方夏季炎热,多湿气候持续时间长,更由于近几年空调器广泛普遍地使用,暑病的阴暑发生表现突出,故本文结合自己多年来治疗阴暑临床体会加以探讨。1病因病机暑病作为季节性疾病有其特点。《景岳全书·暑证》说:“暑本夏月之热病,然有因中暑而病者,有因暑而致病者,此其病有不同,而总由于暑,故其病则有阴阳二证,曰阴暑,曰阳暑”;“阴暑者因暑而受寒者也,凡人之畏暑食凉,不避寒气,则或于深堂大厦,或于风地树阴,或以乍寒乍热,不谨衣被以致寒邪袭于肌表,而病为发热、头痛、无汗、恶寒…  相似文献   

13.
<正> 暑温是感受暑热病邪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病。其发病急骤,传变迅速,最易伤津耗气,且多闭窍动风之变,常见挟湿之证。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所著的《温病条辨》,对暑温的论治有很多独到之处。兹就书中关于暑温的主要治法归纳分析如下。一、辛寒消气上焦篇第26条云:“暑温,或已经发汗,或未发汗,而汗不止,烦渴而喘,脉洪大有力者,白虎汤主之;脉洪大而芤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吴氏认为,暑为火热之气,其性酷烈,传变较快,故暑邪侵入人体  相似文献   

14.
暑温署温是发于夏季的急性热病。临床以突然发病、身热、痉厥、津液易伤,传变迅速为特征。《素问》简名为“暑”或叫“伤暑”。署亦名“喝”。《金匮》以痉湿喝同论。小儿肌肤脆嫩,神气最怯,不奈天暑下迫,地湿上蒸,尤易罹惠,且易见窍闭动风,气阴欲脱的危候。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小儿暑温,身热,卒然痉厥”。雷少逸《时病论》谓:“暑邪袭人。有伤暑、冒暑、中暑之分,且有暑风、暑温、暑咳、暑瘵之异”。暑,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素问·热论》:“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生气通天论》:“因于暑,汗,烦则喘渴,静则多言”。概括了暑的发病与证候特征。  相似文献   

15.
<正>暑温是夏季感受暑热病邪所致的急性外感热病,有着明显的季节性,其起病急骤,初起即见壮热、汗多、烦渴、面赤、脉洪大等症候。其传变迅速,极易耗气伤津,动血,甚则热动生风,易出现闭窍动风及津气欲脱等危重证候。暑温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乙型脑炎、急性散发性病毒性脑炎、脑型中毒性菌痢、钩端螺旋体病(非黄疸型)、登革热、中暑等病。暑温经中医辨证论治能够得到很好的临床效果[1],然而目前暑温的辨证分  相似文献   

16.
明代医家张凤逵对于暑病证候特点、诊断和治疗有独到见解,在温病学认识暑病方面起着先导和开创性作用。故从明辨暑病病因、详论暑病诊断、立论善于推陈出新和防治暑病方药特色等4个方面对张凤逵《伤暑全书》中暑病论治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其医学思想和对暑病的独到创见,对于促进温病学的发展、充实中医外感热病学的内容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小儿暑温辨治四则深圳市人民医院(518001)何美华暑温是发生于夏暑季节的时行热病。岭南之地位于亚热区域,终年气温较高,雨湿较盛,小儿脏腑娇嫩,气血未充,不耐暑热熏蒸,且贪凉饮冷易至脾胃损伤,湿浊内生,因而暑温一病,最为多见。临床施治必须根据具体病倩...  相似文献   

18.
读者园地     
暑病杂谈暑病的病名甚繁,如中暍、暑温、伤暑、伏暑、暑厥、暑风、暑湿、疰夏、暑瘵、暑痨、暑秽、暑疟暑痫,暑泻、阴暑、阳暑,等等,可说是名目繁多。笔者以为病名虽多,若以病机归纳,不外乎是三者,即暑温、暑湿、伤暑感冒。至于其治法,张凤逵《伤暑全书》谓:“暑病者首用辛凉,继用甘寒,再用酸泄酸  相似文献   

19.
赖香和老中医善治暑病,认为暑病乃暑热与暑湿交炽为患。治疗当遵循《温病条辨》之经旨,常以黄芩滑石汤化裁治疗各种变证,收效良好。  相似文献   

20.
暑湿是外感湿热病中的一种重要类型。人夏之后,天暑地热,且暑多夹湿。暑湿之邪从口鼻而受,留恋气分,弥漫三焦。小儿脏腑娇嫩,稚阴稚阳,饮食不能自节、寒温不能自调,暑湿之邪易乘虚而入,对小儿身体健康构成极大威胁。小儿暑湿的临床特点有:(1)高热(39℃以上),朝轻暮重,寒少热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