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麻钩藤饮出自《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有平肝熄风、补益肝肾之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眩晕属肝阳上亢证者。介绍李晓教授运用天麻钩藤饮治疗眩晕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五苓散治疗眩晕患者18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眩晕系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辨证分型多以肝阳上亢、气血亏虚、痰湿中阻、肾精不足为主,其治以平肝潜阳、清热熄风、益气养血、燥湿祛痰、健脾和胃、填精益。肾为法,分别投以天麻钩藤汤、归脾汤、半夏白术天麻汤、左右归饮等。笔者在跟随名老中医钟启良临床实践中,体会到钟老运用五苓散加味治疗眩晕之精要,观察治疗眩晕180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金匮》对咳嗽、喘证、痰饮的治疗,分别在《肺痿·论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和《痰饮·咳嗽病脉证治第十二》两篇中论述最详。其治疗方法对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1 温化痰饮法 《金匮》对痰和饮的治疗,常用温药以振肺之阳气,通调水道,固卫气以抗邪,助脾阳以运水湿,奋肾阳以化水气,使痰和饮无留滞之弊。温化痰饮法,即《金匮》谓“温药和之”之法。具有发越阳气、开腠理、通水道的作用。根据脏腑病变之异.又分温通阳气、温补肾阳、温肺复气等法,来调整脾肾肺三脏的气化功能。……  相似文献   

4.
吴振国  江静  黄亚攀  张炜 《河南中医》2023,(10):1507-1509
张炜教授认为,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以肾气虚弱为本,寒邪阻滞,痰浊瘀滞为标。“实则泻之,虚则补之”,治以温养肾气、发散伏寒、化痰活血,用《伤寒论》麻黄附子细辛汤、北宋赵佶《圣济总录》地黄饮、明朝韩天爵《韩氏医通》三子养亲汤、清代林佩琴《类证治裁》桃红饮加减,组成麻黄附子地黄饮合方治疗,方中麻黄附子细辛汤搜剔伏寒、地黄饮滋阴补肾、三子养亲汤温化伏痰、桃红饮活血化瘀。全方有温补肾气,宣肺散寒,化痰活血,止哮平喘之效,契合该病病机。  相似文献   

5.
眩晕系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辨证分型多以肝阳上亢、气血亏虚、痰湿中阻、肾精不足为主,其治以平肝潜阳、清热熄风、益气养血、燥湿祛痰、健脾和胃、填精益肾为法,分别投以天麻钩藤汤、归脾汤、半夏白术天麻汤、左右归饮等.  相似文献   

6.
张丽 《陕西中医》2003,24(3):288-288,F003
天麻勾藤饮出自胡光慈《杂病证治新义》。由天麻、勾藤、石决明等十一味药组成。其功用 :平肝天麻钩藤饮治疗眩晕病体会@张丽~~  相似文献   

7.
天麻钩藤饮为胡光慈著《杂病证治新义》方。功用平肝潜阳,清火熄风。可应用于肝阳上亢,风阳上扰之眩晕。  相似文献   

8.
张志娣 《新中医》1998,30(9):61-61
天麻钩藤饮出自《杂病证治新义》,由天麻、钩藤、石决明、栀子、黄芩、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茯神12味药组成。具有平肝熄风,清热安神之功。原方用治肝阳上亢,肝风内动致头痛、眩晕、耳鸣、失眠等症。吾师杨少山主任医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定继承带...  相似文献   

9.
<正>《伤寒杂病论》小青龙汤是治外感风寒、内伤寒饮证之良方,但小青龙汤尚有另一妙用少见论述。笔者在读书之余偶然悟得,故笔录于此。小青龙汤之妙用能从治肝角度发挥,理由如下。其一,据现存敦煌古籍医书残本的记载和考证,《伤寒杂病论》之青龙、白虎、玄武、朱雀(《汤液经法》中小朱雀汤实为黄连阿胶汤,大朱雀汤实为黄连阿胶汤加人参、干姜)四汤,实源于《汤液经法》中六神大小汤。而仲景出于当时社会背景与政治因素等限制,  相似文献   

10.
半夏白术天麻汤源于李东垣的《脾胃论》,由姜半夏、麦芽、神曲、白术、苍术、人参、黄芪、橘皮、茯苓、泽泻、天麻、干姜、黄柏等药组成。有补气健脾,行湿蠲饮,息风定眩之功效。主治脾胃内伤,虚风内动,眼黑头眩,头痛如裂等证。笔者临床中,运用本方加减治疗多种疾病,均获显效。兹举治验六则,仅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1.
考食物疗法最早见于《内经》,如治目不瞑之秫米半夏汤,治血枯之四乌贼一芦茹丸。《金匮·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治百合病用百合配合药物之方共有五首,治狐惑有赤小豆当归散。《金匮·血痹虚劳》诸不足有薯蓣丸,《金匮·妇人杂病脉证并治》治妇人脏躁有甘麦大枣汤。他如仲景治悬饮,胁下有水气用十枣汤,《千金方》治干霍乱用食盐探吐,治肺痈有苇茎汤,《肘后方》治外感初起有葱豉汤,《济生方》治虚喘有人参胡桃汤。古今  相似文献   

12.
天麻钩藤饮出自《杂病证治新义》,具有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之功,临床用于治疗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型眩晕、头痛等病。笔者在20多年临床中发现,本方用于治疗下列疾病有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天麻钩藤饮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石洁 《世界中医药》2008,3(1):61-63
天麻钩藤饮出自《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具有平肝息风、补益肝肾、清热活血的作用,“为用于肝厥头痛、晕眩、失眠之良剂”,是中医治疗肝阳上亢的经典代表方。方中天麻、钩藤二药为君药,均人肝经,有平肝息风之效,且天麻有定眩晕之专长。石决明性味咸平,平肝潜阳,除热明目;牛膝引血下行,直折亢阳,共为臣药,以助君药平肝息风之功。配黄芩、栀子清热泻火;  相似文献   

14.
半夏治失眠验案4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树德 《新中医》1994,26(8):17-17
半夏治失眠验案4则杨树德半夏治失眠早在《内经》中已有论述,《灵枢·邪客》云:“夫邪气之客人也,或令人目不瞑不卧出者……治之奈何?……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故其病新发者,复杯则卧,汗出则已矣,久者,三饮而已也”。充分阐明了半夏治失眠的效...  相似文献   

15.
天麻钩藤饮方出自《杂病证治新义》一书,由天麻、钩藤、石决、杜仲、益母草、茯苓、山栀、黄芩、牛膝、桑寄生、夜交藤组成。主治肝阳上亢之头晕头痛病证。笔者在临床上运用此方加减治疗冠心病、颈椎病、高血压病及脑血管病变等,每获良效,现举例介绍如下。1冠心病刘某...  相似文献   

16.
宋建平 《四川中医》2002,20(2):13-14
本文分析,比较了《金匮》停钦咳喘诸方证治用药。如寒饮郁肺用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寒饮挟热用小青龙加石膏汤,厚朴麻黄汤,饮热郁肺用越婢加半夏汤,饮停较甚用葶苈大刺泻肺汤,十枣汤,饮停正虚用泽漆汤,水防已汤,苓甘五味姜辛汤等等。认为《金匮》治停饮咳喘主以麻黄宣肺平喘止咳,半夏化饮降逆,并根据病情的酌配它药,如热用石膏,寒伍姜,辛,桂等。但若阳气虚弱则不宜用麻黄,钦停较甚当利水,逐饮,正气虚弱又当佐以补益。  相似文献   

17.
半夏白术天麻汤的辨证运用刘嗣佐(浙江省宁波白鹤卫生院,315040)半夏白术天麻汤,临床上常用于痰浊引起的头痛、眩晕等症。其方出有二,出自《脾胃论》卷下方的有半夏、白术、天麻、苍术、茯苓、黄芪、人参、泽泻、焦神曲、陈皮、麦芽、黄柏、干姜组成,以治湿痰...  相似文献   

18.
半夏白术天麻汤出自于清代著名医家程钟龄的《医学心悟》,该方由半夏、天麻、茯苓、橘红、白术、甘草、牛姜、大枣组成,功用为燥湿化痰、平肝熄风,主治风痰上扰证。方中以半夏燥湿化痰,天麻平肝熄风,两者合用,为治风痰、要药,故为君药。以白术为臣药,健脾燥湿,与半夏、天麻配合,祛湿化痰之功益佳。佐以伏茯苓健脾渗湿,与白术相伍,尤能治生痰之源;橘红理气化痰,以使气顺则痰消。  相似文献   

19.
米扬 《江西中医药》2011,42(3):33-34
早年学习《儒门事亲》时,发现子和先生的医论及治疗手段确实独树一帜,其中将眩晕等诸疾列于风疾,主以汗吐之法。将病在膈上者定为寒痰,以独圣散吐之即可。由于当时临床经验有限,对于使用吐法来治疗眩晕证有诸多疑惑,认为难以用于临床之中。其一,临床上治疗风痰所致的眩晕证,多用李东垣先生的半夏白术天麻汤,此外也有使用天麻钩藤饮加化痰药的,使用吐法少见。  相似文献   

20.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颈性眩晕50例山东省乐陵市中医院(250000)陈拥军张延鑫【关键词】颈性眩晕半夏白术天麻汤临床报道半夏白术天麻汤出自《医学心悟》,具有燥湿化痰,平肝熄风的功能,治疗风痰上扰之眩晕头痛、胸闷呕恶之证。笔者近年来以本方加减,治疗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