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命门位置及功能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命门位置及功能的探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510180)梁锦铭【关键词】命门,《难经》“命门”的论述首见于《难经·三十六难》:“胜各有一耳,肾独有两者何也?然,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命门者诸精神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男子以藏精,女子...  相似文献   

2.
对《难经》“命门”一词的由来、《难经》“命门”说的发生与解剖学方法的关系、《难经》“命门”贵于“心”的依据、《难经》以“命门”与何腑为表里、《难经》对肾与命门关系的认识、《难经》“命门”与《医贯》“命门”的本质区别等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命门一词,首见于《内经》,本意是指眼睛。从《难经》开始,命门被赋于新的含义,《难经·三十六难》说:“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命门者,……女子以系胞”。《难经》以后,命门为历代许多医家所重视并进行了深入研究和阐述,形成了命门学说。由于历代医家的诸多阐述,造成了对命门的不同理解。今人普遍认为命门与肾是“异名同体”,“但又不是两肾总称的概念,而应是肾脏的生理功能之一,即肾阳的作  相似文献   

4.
“命门”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命门认识的发展关于祖国医学中之“命门”问题,迄今仍是一个课题。从《内经》起,《素问·刺禁论》说“七节之傍,中有小心”,但提得不够具体,迟迟未得发展。直到《难经》时才有所阐明,《三十六难》:“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八难》:“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源,……谓肾间动气也”。于《难经》后,在汉、晋、隋、唐、宋代等医书很少提到命门,只提到“肾气”的功能,只有王叔和《脉经》首卷提到“肾与命门俱出尺部”一语。宋代以前皆是基于《难经》“肾间动气”而发展的。到了金元时代,“命门”说又直接地渐露于各家  相似文献   

5.
顼祺 《山西中医》1993,9(4):2-3
“命门”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根结篇》曰:“命门者,目也。”其后《难经·三十六难》提出“两肾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的观点。由于《内经》对命门的论述甚为简略,历代医家对此均有探讨,尤以明代医家的研究日趋深化。赵献可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别开蹊径,对《内经》的命门学说作了深入研究,倡立了“肾间命门说”。本文就其研究的主要成就论述如下,望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6.
一、脾胃、肾与命门学说源流与发展脾、胃、肾与命门,最早见于《内经》《难经》。如“睥者,仓廪之本,荣之居也。”(素问·六节脏象论):“胃者,五脏六腑之  相似文献   

7.
<正> 命门一词最早见于《内经》,《灵枢·根结》篇说:“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命门者,目也。”《素问·阴阳离合论》等篇都有命门的记载,督脉经亦有命门穴。此后,诸家各有发挥,第一,认为命门为脏器,如《难经》云:“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实指右肾。清程知在《医经理解》中云“所称命门者,果何脏也?曰:命门即心包经也。”认为心包络决非护心之膜,是生命的关键,故称命门。清唐宗海在《医经精义,中指出:“三焦之根出于肾中两肾之间,有油膜一条,贯于脊骨,名曰命门,是为焦原。”又认为上、中、下三焦,“其根源实出于肾系,肾系即命门也”。  相似文献   

8.
<正> 李东垣的相火论,是源于《难经·三十六难》精神而加以发挥的。《难经》云:“两肾者,非皆肾也。其左为肾,右为命门”。东垣即谓:“肾有两枚,右为命门相火,左为肾水,同质而异事也”(《医学发明·损其肾者益其精》)。并明确肯定,“两肾有水火之异”,即真(肾)阴、真(肾)阳。但须指出,《难经》原文是云“右为命门”而且“非皆肾也”。亦未言及相火。以右肾命门与相火并论,并作为真(肾)阳者,这是东垣的发挥。对以后论相火者,是很有影响的。东垣进一步指出,损其肾者。当审其损在何脏而治之。“无阴则阳无以化,当以味补肾真阴之虚,而泻其火邪,以封髓丹、滋肾丸、  相似文献   

9.
医苑百花     
医苑百花“左为肾右为命门”之我见自《难经》的“古十六难”和“三十九难”提出“左为肾,右为命门”之说之后,历代医家各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见解,莫衷一是.笔者不揣冒昧,斗胆解说,恭请专家学者指正.《难经·三十九难》“谓肾有两藏(Cang)也,其左为肾,右为命...  相似文献   

10.
从命门学说的发生学原理论《内经》《难经》命门的统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道家思想及养生实践对命门学说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道家的“玄牝学说”肇始于春秋《老子》,而医家的命门学说则脱胎于道家的“玄牝学说”。《内经》“眼目命门说”反映了道家及《内经》重视心神的思想;《难经》“肾元三焦命门说”则集中反映了先秦道家及《内经》、《难经》“天人同构”、“阴阳一体”的思想。从命门学说的发生学原理来看,《内经》“眼目命门说”与《难经》“肾元三焦命门说”是密切联系的整体。  相似文献   

11.
《内经》并未将“命门”作为一单独脏器提出。《灵枢·根结篇》所谓“命门者,目也”,乃是指“太阳经穴终于睛明,睛明所夹之处,是为脑心,乃致命之处,故曰命门。”这与后世之“命门说”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概念。《难经·三十六难》引伸古代道家“左阴右阳”的观念而首创“左肾右命”之说,认为“两肾者,非皆  相似文献   

12.
命门浅识     
命门,有生命之门的含义,是人体生命根本,它作为内脏提出始见于《难经》。历代医家关于命门的所在,意见不一,有的同意《难经·三十六难》“肾两者,非两肾也,其左者为肾,右为命门”;有的推崇《素问·刺禁论》:“七节之旁,中有小心”就是说脊椎的第七节的两旁,中有小心,即为命门所在;还有的与明代赵献可的观点一致,  相似文献   

13.
“命门”一词,首见于《内经》,而《内经》之言命门,约有三处,但均系指晴明穴位,为太阳经气所结之处,此与后起之“命门学说”显然有别。自《难经》创“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的右肾命门论后,命门之说则大倡,并为历代医家所重视,尤盛于明清。如有李梃的“右肾命门说”、程知的“包络命门说”、赵献可的“走马灯”、张景岳的“其水真火论”、孙一奎的“动气命门说”等,使后世医家对左肾右命门的认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至今尚无定论。由于命门学说对临床医学有着实际的指导意义,且与三焦等学说一样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中有待进一步  相似文献   

14.
略论命门皆属于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命门之名,早见于《灵枢·根结篇》,它说:“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命门者,目也。”后人均以此系指睛明穴,为太阳经气所结之处。但从《难经·三十六难》提出“’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命门者,谓精神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后,以睛明穴为命门之说遂晦,而肾命门之说则大倡。  相似文献   

15.
命门之说,追溯其源,最早见于《内经》。中医学中的命门是有多种内涵的,其大体有三种。一指眼睛,如《灵枢·根结篇》云“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命门者,日也”,二指穴位名称。三指内脏命门。作为内在脏器提出者始于《难经》。其后人们将其赋予“生命之门”,是先天之气蕴藏之处,人体生化之源,生命之根本,于是命门即成为藏象学说的内容之一。命门既然为内脏,必然有一定的形态部位,历代医家对此有不少争鸣,归纳之有三种:其一,左肾右命门说,如《三十六难》:“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自此以后《脉经》、《济生方》、《三因方》等的作者均宗此说。其二,两肾总号命门说,《类经》云“两肾皆属命门”。《医学正传》说:“两肾总第为命门”。  相似文献   

16.
还原《难经》命门学说的构建思路,寻绎其本意,认为:(1)《难经》“命门”一词借自《黄帝内经》,但在“正名”方法与义意上却又迥然不同。(2)对《黄帝内经》混集先后天功能于肾脏这一理论缺陷的自觉与补救,乃构建命门学说的初衷。(3)“以五脏为中心”观念、“功能以实体为依托”观念、未能发现五脏以外的新实体以及“水生万物”哲学命题共同主导了“右肾命门论”的构建,并为肾命之争埋下了种子。(4)元(原)气根于命门(右肾),但作为“右肾命门论”衍生物的“肾间动气”“其气与肾通”,却又进一步模糊了先天右肾(命门)与后天左肾的畔界。(5)命门为先天之脏,与后天诸脏不同,不存在脏腑表里、经络络属以及与形窍志液时的特定对应关系。指出:以命门为先天、肾为后天,对命门与肾作彻底的剥离,是命门学说重获新生与发展的肯綮所在。  相似文献   

17.
对于《难经·三十六难》中“肾两者,非皆肾也”一段文字,历代医家见仁见智,据此各阐“肾、命门”这说。笔者阅读古典医籍之余,推敲揣摩窃以为:“命门”是针对当时有两种不同的“肾”理论造成脏象学说混淆的现象而提出的,既合理又朴实。兹试述如下: 《难经·三十六难》云:“脏各有一耳,肾独有两者”,对于“肾两者”应排除当今两侧肾脏的错觉。因为肺亦有左右,而《难经》亦  相似文献   

18.
"命门"始见于《黄帝内经》,其后又见于《难经》,但出现在二书中同一"命门"概念,其意义大相径庭。本文通过对《内经》、《难经》中"命门"概念的探讨,从"命"、"门"之意义;《内经》中"命门"之根据;及《难经》之"命门"突出肾为先天之本三个方面,探讨《难经》是如何将《内经》"命门"概念从"目"这一特定部位转化到"左肾、右命门"的特定功能的概念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9.
自《难经》赋予命门新的含义以来,命门成为历来争议的焦点。有的医家提出肾间动气为人之命门,有的学者提出命门为先天之本。历代对命门的争论,如走马灯一样,让人眼花缭乱,莫衷一是。理清命门与肾间动气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命门在《难经》里所代表的含义。  相似文献   

20.
命门以内脏而论,始于《难经》,并以此为开端,建立了命门学说。在命门有形与无形之辩中,《难经》以命门“有形”而定论,明确提出“左肾右命门”的观点,提出了“内脏命门”说,并确立其先天之根的地位。同时,《难经》首创元气(原气)理论,且建立了元气与原穴的关系,首次提出“元气”一词,并指出命门激发元气,经过三焦通达周身,是脏腑经络功能活动之本,将“命门”与“元气”作为人体的中轴,延伸到生命活动的诸多方面。命门始动,元气始生,生命乃成;先天命气,脏腑之本,经络之根;命气中轴,呼吸之门,守邪之神。命气轴心,纵贯五脏六腑,旁及四肢百骸,为先天之源,生命之根。《难经》在《灵》《素》基础上,从物质维度、功能维度和协调维度,建立了命气神三维一体的系统生命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