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威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5):23-24
目的探讨近视尤其是高度近视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关系及眼压变化对高度近视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诊断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和正常人群中近视情况,并比较它们与眼压的关系。结果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中近视率达78.72%,远高于正常对照组的62.22%(P=0.0140),近视率差异只要由高度近视引起(P=0.0056),中低度近视和正常视力在两组间的分布并无差异。高度近视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25眼中有5眼眼压未增高。结论高度近视可能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高危因素,对于眼压正常的高度近视者不能忽视对其可能并发POAG的相关检测。  相似文献   

2.
高度近视(HM)作为一种屈光性眼病较其他屈光不正类型特殊,除了可导致视功能 下降,还可伴发其他进展性、退行性的眼底病变。研究表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 的病程可随近视程度的增加而加重,高度近视与 POAG 的病情进展息息相关,有学者认为 高度近视可理解为一种潜行性慢性青光眼。随着眼轴的病理性增长,增加了原发性开角型青 光眼的患病风险。高度近视患者致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患病率明显高于非高度近视者,且 患有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患者近视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且高度近视的概率更高。眼轴增 长与眼压升高是导致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病的主要原因,高度近视眼轴增长体现在巩膜结 构拉伸的改变,其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病程中的巩膜结构变化基本相似,有研究表明在同 等的眼压条件下,HM 患者所承受的眼压可能高于实际值。眼压的升高加重了眼轴延长的趋 势,且高度近视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病较未患高度近视人群早,高度近视与原发性开角 型青光眼的相互作用,导致视功能的下降恶性加重。怎样从 HM 患者群体中早期发现原发 性开角型青光眼,并及时干预治疗,进而抑制或逆转患者病情,是当今医学领域中的一大难 题。本文通过回顾近年相关文献,对 HM 与 POAG 两者的相关性展开综述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对患者眼压的影响与单纯滴眼液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将49例(86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滴眼液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滴眼液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检测2组患者眼压指标,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眼压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半年后患者眼压与治疗前比较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配合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可降低患者眼压。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振荡电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高眼压症分别进行振荡电位 (Oscillatorypotentials,Ops)检测 ,观察Ops在上述疾病中的不同表现 ,为临床上进行早期诊断、病情判断及跟踪观察提供一个新的指标。方法 :选择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32例 ( 60只眼 )、高眼压症 2 2例 ( 30只眼 )及正常人 2 6例( 5 2只眼 )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中各子波及Ops总幅值 (∑ 0 )与对照组比较 ,结果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 ,且各潜伏期较对照组延迟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在高眼压症患者中Ops振幅总幅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各峰时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异常率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组 60 .80 % ,高眼压症组 1 6.67%。结论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表现出显著性差异 ,Ops随着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程度不断加深其异常率逐渐增高 ;高眼压症也有一定的异常率 ,总幅值有显著性差异。所以我们认为 :Ops可以作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病情判断指标之一 ,也说明了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与视网膜内层血液微循环遭到破坏有关 ,同时对高眼压症的监测随访也有一定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测得正常人、高眼压者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的厚度并进行比较。方法选取门诊就诊的患者和正常志愿者,根据眼压、视野和视乳头形态分为正常组76名(152眼),高眼压组70例(109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组67例(112眼),采用OCTCIRRUSZeiss分别测得3组的平均RNFL和4个象限的RNFL。结果正常组平均RNFL为(107.61±8.03)μm,高眼压组平均RNFL为(105.26±9.22)μm,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组平均RFNL为(91.00±10.55)μm。正常人平均、上方和下方RNFL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眼压组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组之间平均RNF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组和高眼压组之间平均RNF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RNFL厚度的分析,为高眼压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鉴别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尿病与高眼压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120例眼科患者,其中正常眼压患者60例(对照组)、高眼压患者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60例(A组);分别测定对照组、A组的空腹血糖、2h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以诊断糖尿病的发生率,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对照组的糖尿病发生率3.3%,A组糖尿病发生率13.3%,其发生率随患者年龄增长而增高,但与患者性别无关,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尿病与高眼压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青光眼术后低眼压黄斑病变及其治疗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抗代谢药物,尤其是丝裂霉素C(mitomycinC,MMC)作为辅助药物应用于青光眼滤过性手术以来,青光眼手术的成功率大大提高。与此同时,相应的并发症也明显增多,低眼压黄斑病变是其中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青光眼患者手术后视力下降的重要原因。我科自1999年2月~2001年7月收治4例(6只眼),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低眼压黄斑病变患者4例(6只眼),均为男性,年龄10~42岁,平均28岁。青光眼类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3例(5只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例(1只眼)。术前屈光状态:近视3例(5只眼),近视度-1.00~-10.00D,远视1例(1只眼,为慢性闭角…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正常人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体住改变时眼压随时间的变动规律.方法 选择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20人(40只眼),平均年龄(27.5±6.8)岁为青光眼组(简称POAG组),选择正常志愿者30人(60只眼),平均年龄(30.6±7.2)岁为正常眼组(简称NC组).以Perkins压平眼压计为测量仪器,所有患者测试体位改变顺序由坐位(初坐位)→平卧位→坐位(终坐位).平卧位时测量25min.终坐位测量15min.结果 NC组初坐位眼压均值为(14.26±2.15)mmHg,平卧位与初坐位眼压均值的差值为(2.46±1.44)mmHg.终坐位与初坐位眼压均值的差值(-0.62±0.89)mmHg,POAG组初坐位平均眼压为(28.15±5.37)mmHg.平卧位与初坐位眼压均值的差值分别为(4.85±1.94)mmHg,终坐位与初坐位眼压均值的差值为(-2.03±1.79)mmHg.各组同一体位的各时间点眼压均值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同体位的各时间点眼压均值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体位改变后1 min内眼压就完成了相应变化过程.NC组不同体位眼压均值的差值与POAG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 ①正常人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平卧位眼压高于初坐位眼压.终坐位眼压低于初坐位眼压.②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随体位改变的幅度较正常人大.  相似文献   

9.
晶体溶解性青光眼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卓 《中国厂矿医学》2008,21(1):128-128
晶体溶解性青光眼又称为晶体蛋白性青光眼,是发生于过熟期白内障的继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病急剧,眼压明显增高,临床上往往容易误诊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和其他类型的青光眼。如不及时治疗,有引起失明的危险。自1996年以来,作者曾遇到过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青光眼是全球第二大致盲性眼病 [1-2].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青光眼患者的数量也日益增多.随着对青光眼认识的深入,1/3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 被 重 新分类为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ormal tension glaucoma, NTG)[3]. 早 在 ...  相似文献   

11.
在眼科临床中,对于药物降眼压效果欠佳的青光眼患者,若等待眼压下降至正常时才手术则增加了患者盲目的机会,因此,应该在常规药物治疗后争取早日手术。我们于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对青光眼高眼压状态下的26例进行了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获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青光眼患者26例(30眼),男11例、女15例;年龄33~75岁,平均年龄62岁。青光眼类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8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5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3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眼、继发性青光眼2眼。患者均予药物降眼压治疗而眼压下降不理想,术前眼压34.40~66.23mmHg,…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半导体激光小梁成形术对降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及部分无晶体性慢性青光眼眼压临床疗效。方法 半导体激光小梁成形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45例,无晶体性慢性青光眼26例,术后随访1~24个月眼压变化情况。结果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无晶体性慢性青光眼激光小梁成形术后6个月眼压控制在20.55mmHg以内分别占78.89%、83.25%。24个月眼压略有回升。结论 观察半导体激光小梁成形术治疗药物控制不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及部分无晶体性慢性青光眼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在不同眼压下的手术疗效。方法:选取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的患者100例,根据患者不同眼压状况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用药物维持眼压小于40 mm Hg;观察组患者持续3 d治疗,眼压状况大于或等于40 mm Hg。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期的视力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视力与对照组无区别,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高低与手术后视力无明显的关系,但高眼压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低眼压患者。  相似文献   

14.
周杰 《当代医学》2021,27(24):81-83
目的 探究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100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通过双盲选法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常规组采用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实验组采用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比较两组眼压变化、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个月后,实验组眼压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色素沉着及结膜充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实验组睫毛增粗增长发生率高于常规组(P<0.05),心动过缓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眼压,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病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6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或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手术疗效、手术并发症进行观察分析,随访6个月~1年。结果:研究组术眼眼压控制理想,术后浅前房、低眼压、脉络膜脱离发生率降低。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疗效更确切,并可增加手术安全性,减少术后早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开角型青光眼(open-angle glaucoma,OAG)包括高眼压性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和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ormal-tension glaucoma,NTG)。不少研究表明近视,特别是高度近视是OAG发生的危险因素,但近视对青光眼性损害形式及进展的影响尚不明确。近视本身也可能发生一系列器质性改变,使得近视与OAG并存时病情尤为复杂。NTG与POAG在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上有所不同,近视对两者的影响也有所不同。而不同程度的近视对OAG影响亦不同,表现在其流行病学、视神经和视野损害形式、视野进展速率上有所差异。明确近视与OAG发生、发展的关系,对OAG的诊断、治疗、预后及发病机制的研究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青光眼在50岁及以上体检人群类型构成、性别、年龄分布特点,为青光眼防治提供流行病资料.方法:2008年3月~2008年8月,对50岁及以上眼科体检人群,总计1 743人进行青光眼调查.检查项目包括常规视力、裂隙灯显微镜、周边前房深度、眼压及直接眼底镜检查.对可疑青光眼患者进一步详细检查眼压、前房角镜、视野检查及眼底检查.结果:1 743人中确诊为青光眼者36人,占体检人群的2.07%,其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各占整个体检人群的1.55%、0.40%和0.11%,男性青光眼患者的构成比为1.51%,女性为2.53%,女性青光眼患者明显高于男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明显高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且各型青光眼构成比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结论:50岁及以上体检人群青光眼构成比与既往青光眼流行病调查的患病率接近,且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构成比高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构成比,女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构成比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18.
张晓  江文  黄玲  李莉  阎林 《重庆医学》2003,32(8):1073-1074
目的 探讨近视因青光眼而视力受损害的关系。方法 通过分析21例伴有近视的原发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表现、治疗,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近视患者中,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率增加,且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结论 在实际工作中时,近视度数不断增加、杯/盘比扩大者应注意随访,减少漏诊和误诊。一旦确诊,应早期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OAG)先证者同胞人群中OAG的患病率和累积发病率。方法:1994—2003年之间的一组OAG先证者的同胞为本实验的研究对象,在初次检查和随访观察中进行标准的眼科检查。患者同胞被分为确诊青光眼[(原发性OAG(POAG))和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TG)]、可疑青光眼[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屈光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屈光状态对其发病机制的影响.方法:对原发性青光眼患者50例(100眼),分别进行裸眼视力、矫正视力、主觉和他觉验光检查,以及眼轴的测量.结果:原发性青光眼患者50例(100眼)中,屈光不正患病率为71.00%.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近视率为76.09%,平均屈光度为-3.61D;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远视率为50.00%,平均屈光度为 0.57D(P<0.01).原发性开角型和闭角型青光眼平均眼轴长度为24.81 mm和22.30 mm(P<0.01).结论:原发性青光眼的发病与患者的屈光状态存在一定内在联系,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以近视性屈光不正为主,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以远视性屈光不正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