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与精神分裂症康复的关系和作用。方法按入组标准随机抽样,再由患者与家属共同填写焦虑自评量表(SAS)[2]、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社会支持量表[3],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的3个量表评分与正常人群测试结果有较大的差异,P<0.01~0.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严重的社会支持不足,随着患者病情的加剧或反复不愈,这种社会支持不足将进一步影响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精神分裂症是大脑功能出现了障碍,表现为思维、情感及意志行为的彼此不协调的特点。它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巨大打击,也对他(她)所在的家庭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及一系列的问题。虽然经过治疗后可基本恢复正常,但易复发,而精神病人康复的重担无疑落在了他们家属的身上。再加之病程长,易反复的特点,更加大了家属照顾病人的难度。那么,在家庭中,采取何种照顾方式、营造何种家庭气氛,才能有效地减少其复发,提高其康复的水平呢?  相似文献   

3.
精神疾病的康复必须注重医院系统治疗、社区康复和社会预防性干预三个紧密结合的环节,涉及到医学、心理学、社会学和教育等学科及相关邪门,只有广泛动员社会力量齐抓共管,建立相应的系统康复机构,才能达到预期效果。1重性精神疾病形成心理残疾的类别病理心理缺损:一般是不缓解或不全缓解的病情。人格缺损:一般是病情基本缓解,造有人格缺损。社会功能缺损:一般临床症状消失,但社会功能不全。2精神疾病康复2.1目标采取多种综合措施,防止人格与社会功能下降;建立代偿性适应功能;调动病人积极性.全面发挥存留的劳力;采取多渠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无精神疾病自杀未遂者的个性特征及社会支持状况。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社会支持量表(SSRS)对60名无精神疾病自杀未遂者进行调查,并与60名健康自愿者进行配对分析。结果:家庭婚姻问题占无精神疾病自杀未遂者自杀原因的56.7%;解脱痛苦、逃避现实占自杀目的的81.6%。与对照组比较,自杀未遂组精神质、神经质分值较高,而内外向分较低(P0.05);自杀未遂组社会支持总分、客观社会支持、主观社会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自杀未遂者病前具有稳定性差、性格趋内向的人格特征和社会支持状态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学留守儿童自尊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Rosenberg自尊量表(SES)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某市3所小学3~6年级的355名学生进行统一问卷调查。结果:1自尊与社会支持中的主观支持(r=0.09,P0.05)、支持总分存在显著相关(r=0.11,P0.05);2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自尊量表得分(t=-2.59,P0.05)和社会支持的总分(t=-3.72,P0.01),主观社会支持(t=-3.72,P0.01),客观社会支持(t=-6.08,P0.01),对社会支持利用度(t=-6.03,P0.01)存在显著差异;3不同年级的儿童在客观支持(F=3.889,P0.01)、支持利用度(F=4.351,P0.01)以及支持总分(F=3.149,P0.05)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社会支持和自尊相关显著,留守儿童由于低社会支持而导致低自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流动儿童社会支持与心理安全感的关系。方法:以徐州市内流动人口聚集辖区中的四、五、六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心理安全感量表(SQ)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流动和非流动儿童心理安全感存在显著差异(t=2.62,P0.01),社会支持差异不显著;(2)流动儿童父母在家时间对社会支持和心理安全感总分均有显著影响(F=8.49,3.08;P0.05);(3)流动儿童社会支持与心理安全感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36,P0.01);(4)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能预测流动儿童心理安全感13.7%的变异。结论:流动儿童社会支持对心理安全感有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孤独症儿童父母在线社会支持的获得情况。方法:选择在线社区内成员的社会网络位置以及贴文文本特征作为模型指标,构建在线社会支持量化评估模型。选取2个孤独症微博超话社区进行分析,2个育儿微博超话社区作为对照,纳入符合条件的孤独症儿童父母408名,普通儿童父母550名。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文本分析法探究社会网络位置以及贴文文本特征,通过评估模型探析孤独症儿童父母在线社会支持的获得情况。结果:社会网络分析结果显示,在线社区内孤独症儿童父母的接近中心度高于普通儿童父母(P<0.001);文本分析法结果显示,不同社区的文本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评估结果显示,不同社区在线社会支持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孤独症儿童父母在线社会支持得分均高于普通儿童父母(均P<0.001)。结论:孤独症儿童父母在社区内形成了紧密的团体,比普通儿童父母获得了更多的在线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8.
精神疾病院外综合康复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介绍精神疾病院外综合康复治疗手段,为改善和加强院外综合康复治疗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方法对近年来有关精神疾病院外综合康复治疗的研究和文献进行整理、回顾、归纳总结。结果精神疾病院外综合康复治疗对恢复患者社会功能、预防复发有明显的作用,但存在一些问题。结论精神疾病院外综合康复治疗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社会支持水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状况的影响,为今后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辖区内登记在册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配对抽样的方法,抽取符合条件的100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自制的《精神卫生健康问卷》,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入户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社会支持平均得24.1...  相似文献   

10.
<正>儿童孤独感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感觉自己被忽略、被冷落,或者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而产生的消极情绪体验~([1]),是儿童在社交过程中很容易体验到的一种不良情绪~([2])。主要表现为个体在家庭、朋友和重要他人中得到的肯定、尊重、关爱和帮助~([3])。领悟社会支持用来测定个体感  相似文献   

11.
初中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考察初中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的来源、性别、年级和留守时间等方面的特点。方法:采用社会支持问卷对129名初中留守儿童和133名对照组儿童进行测查。结果:①母亲是初中留守儿童最经常的支持源;与对照组儿童相比,父母均外出打工的儿童感受到更多来自父亲、老师和同学的情感支持,仅父亲外出打工的儿童也感受到较多来自父亲的情感支持。②留守女生比留守男生感受到更多来自老师的情感支持和亲密感,留守男生则比留守女生感受到更多来自父亲的工具性支持;初一留守儿童比初二留守儿童感受到更多来自父母和同学的社会支持以及来自老师的肯定价值。③与留守时间1年以内的儿童相比,留守时间5年以上的儿童感受到更多来自老师和同学的情感支持、陪伴及肯定价值。结论:母亲是初中留守儿童的主要支持源;不同性别、年级和留守时间的初中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状况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2.
城市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城市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及其关系。方法采用问卷法对762名流动儿童和509名非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进行了研究。结果1与非流动儿童相比,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和学校适应性较差;2流动儿童社会支持水平与学校适应之间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3主观支持与支持利用度对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城市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性有待提高,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之间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小学儿童亲子三角关系的特点及其与儿童气质、母亲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采用亲子三角关系量表、儿童气质问卷和社会支持量表对634名小学儿童进行调查。结果:(1)男生的替罪羊和跨代联盟得分均显著高于女生;(2)三到五年级儿童的替罪羊和跨代联盟得分均显著高于六年级,三年级儿童的替罪羊得分显著高于六年级;(3)儿童的消极情绪对替罪羊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母亲主观社会支持对跨代联盟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结论:小学阶段,男生比女生更多地卷入亲子三角关系;儿童的年龄越大卷入亲子三角关系的程度越低;儿童气质与母亲社会支持对小学儿童亲子三角关系的影响表现为累加效应,不具交互效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特殊儿童家长创伤后成长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人口统计学调查表和创伤后成长量表(PTGI)、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188例特殊儿童家长进行调查。结果:特殊儿童家长PTG总分为(61.37±13.96)分;不同性别的特殊儿童家长在创伤后成长总分(F=6.561,P0.05)以及新的可能维度(F=8.648,P0.01)、个人力量维度(F=8.456,P0.01)、精神变化维度(F=6.082,P0.05)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特殊儿童家长社会支持总分为(36.60±7.60)分,创伤后成长总分与社会支持总分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0.439,P0.01);回归分析显示,主观支持维度是影响特殊儿童家长创伤后成长的重要因素。结论:特殊儿童家长创伤后成长处于中等水平,给予更多的社会支持,增加其被支持的主观体验,有利于提高特殊儿童家长创伤后成长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流动儿童被欺负现状及其被欺负程度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选取石家庄市3所小学、2所初中及高中学生1547人,进行首次(T1)及1年后的追踪测查(T2),对两次测查均参加的儿童1304人(流动儿童961人,城市儿童343人)进行分析。采用Olweus欺负问卷(OBVQ)的受欺负分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Q)测量受欺负程度和社会支持水平。结果:流动儿童受欺负的比例高于城市儿童(P 0.01);流动儿童、城市儿童中男生受欺负的比例均高于女生(P 0.01或P 0.05)。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TI)可预测被欺负程度(T2),且被欺负(T1)对社会支持(T2)有延时性影响,模型拟合良好(χ~2/df=15.48/11=1.41、P 0.001、RMSEA=0.02、CFI=1.00、TLI=0.99)。结论:流动儿童被欺负程度较严重,且被欺负程度与社会支持存在相互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潮汕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潮汕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运用儿童孤独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自编的一般情况问卷,随机抽取潮州、汕头、揭阳3市农村地区的五年级和初一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在社会支持总分方面,父母均在外打工组儿童得分显著低于父亲在外打工组和对照组儿童;在客观支持维度上,父母均在外打工组和对照组儿童得分均低于父亲在外打工组儿童;23组留守儿童与对照组儿童的孤独感存在显著差异;3初一年级留守儿童在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维度得分显著高于五年级留守儿童;4留守儿童的孤独感与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都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潮汕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秦皇岛地区精神康复知识普及程度与精神疾病患病因素的关系.方法 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在全市各区、县同期调查,发放问卷2800份,收回有效问卷2657份.结果 精神康复知识的知晓率为49.33%,知晓程度与受教育程度有关.结论 应加大精神康复知识宣传力度,实现全程干预,降低精神疾病患病率.  相似文献   

19.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调查初中阶段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状况及特点,为有针对性的展开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湖南省3个地区6所学校的670名留守初中生的社会支持状况进行测查.结果 ①留守儿童在支持利用度上存在性别差异(t=2.13,P<0.05);②不同监护的留守儿童在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上存在显著...  相似文献   

20.
小学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的特点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目的 探讨小学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的特点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问卷和儿童孤独量表(CLS)对99名小学留守儿童和68名对照组儿童进行测查.结果 小学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主要来自父母,但在陪伴维度上老师的支持高于父母;与对照组儿童和仅父亲外出打工的儿童相比,父母均外出打工的儿童感受到来自母亲的陪伴支持较少;小学留守儿童在社会支持方面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在同学的情感支持、陪伴、肯定价值以及父母的工具性支持和肯定价值方面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F值:3.09~5.07,P<0.05);老师的陪伴支持是影响小学留守儿童孤独感的重要因素(β=-0.37,P<0.01).结论 小学留守儿童与对照组儿童在大部分社会支持因子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关系模式上却存在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