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研究CD44v6和Survivin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率的关系以及在乳腺癌和良性乳腺疾病的表达差异。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4例乳腺癌标本和12例良性乳腺(对照组)标本CD44v6和Survivin表达。将乳腺癌病例按表达分成A组(双阳性组)、B组(单阳性组)和C组(双阴性组),随访生存情况。结果:乳腺癌组和对照组中CD44v6阳性率分别为57.81%和25.00%(P=0.037),Survivin阳性率分别为73.43%和8.33%(P<0.001)。乳腺癌组织中CD44v6和Survivin表达均高于对照组。CD44v6和Survivin的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和分类均无明显相关(P>0.05),但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A、B、C组的平均生存期分别为(84.07±6.69)、(103.89±6.77)、(115.50±7.42)个月。64例乳腺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为(97.43±4.59)个月。A、B、C组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4.19%、90.91%、100.00%;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35.48%、59.09%和72.73%(P=0.043)。结论:CD44v6和Survivin表达分布存在组织特异性。两者过量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及组织学分类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但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存在显著性差异。两者均阳性表达患者5年和10年生存率最低。CD44v6和Survivin均是乳腺癌的预后因素,有助于指导治疗和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肿瘤中CD44V6(细胞粘附分子44变异体6)的表达及其与乳腺良恶性肿瘤、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检测90例乳腺癌(淋巴结转移阳性45例,阴性45例)和20例乳腺纤维腺瘤中CD44V6的表达,分析CD44V6的表达与乳腺肿瘤良恶性的鉴别、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CD44V6阳性表达率为71.1%,显著高于乳腺纤维腺瘤组15%;伴淋巴结转移组CD44V6阳性表达率为88.9%,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53.3%;不同病理分型乳腺癌中CD44V6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临床分期和生存期乳腺癌中CD44V6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不同。结论:CD44V6在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与否的判断和预后评估等方面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细胞黏附分子E—cadherin、CD44V6和基质分解酶uP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SABC法检测86例乳腺癌和1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E—cadherin、CD44V6与uPA的表达,探讨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E—cadherin在正常对照组均为强阳性表达,在乳腺癌组织中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分别为27.4%(17/62)和83.3%(20/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067,P=0.000;CD44V6与uPA在正常对照组均呈阴性表达,在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分别为90.3%(56/62)和77.4%(48/62);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分别为62.5%(15/24)和16.7%(4/24),两者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7.470、26.715,P=0.006、0.000)。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组织中E-cadherin的表达与CD44V6及uPA的表达均亦呈负相关。结论:E-cadherin和CD44V6及uPA的表达与乳腺癌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同步检测其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综合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对评价乳腺癌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CD44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D44S、CD44V6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期别、组织类型、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杂交分光光度法,检测81例子宫颈癌患者静脉全血中CD44S、CD44V6的浓度.结果CD44S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阳性率为23.4%(19/81),CD44V6的表达阳性率为75.3%(61/81)(P<0.01).鳞癌、腺癌、腺鳞癌组织中CD44V6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5.3%(58/77)、100.0%(1)、100.0%(3/3).原位癌、G1级(好)、G2级(中)、G3级(差)子宫颈癌组织中CD44V6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0.0%、100.0%、81.6%、66.7%(P>0.05).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者CD44V6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0%、70.4%(P<0.01).结论CD44V6可作为子宫颈癌早期筛查、临床诊断及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转移相关基因CD44V6和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在人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60例喉癌、30例声带息肉、5例正常喉组织标本进行CD44V6及HPV表达情况检测。结果:CD44V6、HPV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3.3%(44/60)和56.7%(34/60),显著高于声带息肉、正常喉组织(P〈0.01);晚期(Ⅲ-Ⅳ期)、组织学分级2-3级(低分化)、伴颈淋巴结转移的喉癌组织中HPV、CD44V6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早期(Ⅰ-Ⅱ期)、组织学分级1级(高分化)、无颈淋巴结转移的喉癌组织(P〈0.01)。喉癌术后3年或5年存活病例CD44V6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未存活病例,而HPV的表达阳性率在术后3、5年存活或未存活病例间无统计学差异。HPV与CD44V6表达正相关(P〈0.01)。结论:喉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与HPV、CD44V6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肿瘤中CD44V6(细胞粘附分子44变异体6)的表达及其与乳腺良恶性肿瘤、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检测90例乳腺癌(淋巴结转移阳性45例,阴性45例)和20例乳腺纤维腺瘤中CD44V6的表达,分析CD44V6的表达与乳腺肿瘤良恶性的鉴别、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CD44V6阳性表达率为71.1%,显著高于乳腺纤维腺瘤组15%;伴淋巴结转移组CD44V6阳性表达率为88.9%,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53.3%;不同病理分型乳腺癌中CD44V6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临床分期和生存期乳腺癌中CD44V6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不同。结论:CD44V6在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与否的判断和预后评估等方面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CD95、CD44V6与乳腺癌淋巴结微小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CD95、CD44V6的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筛选101例乳腺癌根治标本,癌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标记CD95与CD44V6其中40例腋窝淋巴结阴性者淋巴结全部标记MCKo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常规病理诊断淋巴结未转移的病例中,免疫组化标记检出9例(22.5%,9/40)有微小转移。CD95与CD44V6的表达在转移组与微转移组相似。淋巴结转移组CD95的阳性率与未转移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当肿瘤〉2cm时,CD95的阳性率及CD44V6的高表达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检测乳腺癌组织中CD95与CD44V6的表达,有助于预测淋巴结微小转移情况,为临床判断预后和选择治疗方案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组织CD44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D44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1例乳腺癌组织CD44表达,χ2检验分析CD44与乳腺癌生物学特征的相关性, Log-rank检验分析CD44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结果: CD44在乳腺癌组织中过表达,阳性率为68.3%(69/101);CD44过表达阳性组与对照组的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6,P=0.003 4;与肿瘤大小、病理组织学分级、ER、PR和HER-2/ne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44过表达阳性组与对照组乳腺癌患者36个月的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5.2%、93.3%,CD44过表达阳性组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905, P=0.027;CD44过表达阳性组与对照组乳腺癌患者总生存率分别为81.2%、97.8%,CD44过表达阳性组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714, P=0.030.结论: CD44在乳腺癌组织中过表达,CD44过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有关,CD44过表达是乳腺癌预后差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上皮钙黏蛋白( E-cad)与CD44v6蛋白在青年女性(≤35岁)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60例青年女性乳腺癌组织和60例绝经后(≥55岁)乳腺癌组织,复习病理资料,按照舟山会议标准重新做组织学类型和病理分级.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E-cad和CD44v6的表达.结果 青年女性乳腺癌组织E-cad和CD44v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7%(43/60)和68.3%(41/60),而绝经后乳腺癌组织E-cad和CD44v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7%(52/60)和48.3%(29/6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 ).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E-cad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4%(29/45)和93.3%(14/15),差异有显著性(P<0.05 );CD44v6淋巴结转移组阳性表达率(73.3%)和无淋巴结转移组(53.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E-cad和CD44v6蛋白表达与肿块大小、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无显著相关性.青年女性乳腺癌组织中E-cad和CD44v6蛋白表达呈负相关(γ=-0.51).结论 E-cad蛋白低表达及CD44v6蛋白高表达预示青年女性乳腺癌具有较强的侵袭转移能力,可作为预测青年女性乳腺癌转移潜能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MMP—2、VEGF、CD44V6、E—cd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44拼接异构体(CD44V6)、上皮钙粘附蛋白(E-cd)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LAB法对45例大肠癌组织进行免疫组化研究;取10例大肠腺瘤样息肉和8例正常大肠粘膜细胞作对照。结果 大肠癌DukesA、B期和C、D期MMP-2、VEGF、CD44V6、E-cd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8.2%(4/22)、63.6%(14/22)、27.3%(6/22)、100.0%(22/22)和91.3%(21/23)、78.3%(18/23)、87.0%(20/23)、69.6%(16/23);对照组MMP-2、VEGF、CD44V6、E-cd的阳性表达率为5.6%(1/18)、33.3%(6/18)、5.6(1/18)、100.0%(18/18)。Dukes C、D期和A、B期的MMP-2、CD44V6和E-cd的表达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VEGF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大肠癌与对照组间MMP-2、CD44V6和VEGF的表达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DukesC、D期和对照组间E-cd的表达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MMP-2、CC44V6与大肠癌的分期和转移密切相关;E-cd、VEGF与转移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CD44v6、MMP-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D44v6、MMP-2的表达情况。结果:CD44v6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2.5%(5/40)、87%(87/100),CD44v6在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56/60)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MMP-2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40)、94%(94/100),MMP-2在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59/60)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CD44v6、MMP-2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高表达,且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联合检测CD44v6与MMP-2有助于综合判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恶性程度和转移潜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CD44v6和Survivin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7例多灶性PTC中CD44v6和Survivin的表达,并与其癌旁组织及同期122例单灶PTC对照,比较不同临床因素中CD44v6、Survivin表达差异,及CD44v6、Survivin两者在多灶PTC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多灶性PTC占同期PTC的27.8%(47/169),与家族史、淋巴结转移、腺外浸润有关(X^2=4.189,X^2=6.159,X^2=4.079,均P〈0.05),而与性别、年龄、是否是微小癌及癌灶大小无关(均P〉0.05)。多灶性PTC中CD44v6和Survivin阳性表达率为70.2%(33/47)和66.0%(31/47),癌旁组织均为2.1%(1/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7.184,P=0.000;x^2=42.641,P=0.000);CD44v6和Survivin的表达与有无腺外浸润(x^2=4.723,P=0.030;X^2=4.023,P=0.045)、有无淋巴结转移(X^2=5.771,P=0.016;x^2=5.686,P=0.017)有关,而与性别、年龄、家族史、是否是微小癌、病灶数目无关(均P〉0.05);多灶PTC中癌灶间CD44v6和Survivin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D44v6和Survivin在多灶PTC中的表达呈正相关(x^2=10.154,P〈0.01)。术后随访5年。9年9个月,两组PTC患者均健在。结论多发癌灶是PTC的临床特征之一,CD44v6和Survivin在多灶性PTC中高表达,与多灶PTC的发生、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D44s、CD44v6、CD44v3的表达水平与大肠癌生物学特性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nvision TM免疫组化法,检测57例大肠癌组织标本和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CD44s、CD44v6、CD44v3的表达水平。结果:57例结直肠癌的组织标本中CD44s、CD44v6、CD44v3的阳性表达率为分别66.67%、63.16%、70.18%,而在20例正常组织中基本不表达,二者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CD44s、CD44v6、CD44v3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显著性相关(P〈0.05)。CD44v6、CD44v3阳性表达还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大肠癌组织中CD44s、CD44v6、CD44v3阳性,阴性表达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55.26%,78.95%;52.79%,80.95%;52.50%,88.24%,CD44s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4v6、CD44v3二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存率分析显示CD44s、CD44v6、CD44v3均是对生存有影响的因子。结论:黏附分子CD44s、CD44v6、CD44v3可能参与了大肠癌的发生与转移,检测其表达水平有助于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畸胎癌生长因子-1(CR-1)蛋白和CD34蛋白在基底细胞样乳腺癌(BLBC)中的表达情况,探讨CR-1在BLBC血管生成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BLBC、40例非BLBC和2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CR-1蛋白和CD34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BLBC患者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值、年龄、病理组织学分期、淋巴结转移等的关系.结果 CR-1蛋白在BLBC中表达率为70.00%(42/60),明显高于非BLBC的47.50%(19/40)和正常乳腺组织的20.00%(4/20)(均P<0.05),其表达与BLBC患者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MVD值及肿瘤大小呈正相关(均P<0.05);而与患者年龄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CR-1的表达上调可能与BLBC的血管生成及发生、发展过程有关.CR-1蛋白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可能是其促进肿瘤的局部侵袭和远处转移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62例鼻咽癌中Ki67和CD44v6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鼻咽癌中Ki67和CD44v6的表达及其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3例鼻咽慢性炎、62例鼻咽癌(38例伴有淋巴结转移)组织中Ki67和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鼻咽慢性炎和鼻咽癌中Ki6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0%、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v6在鼻咽癌和鼻咽慢性炎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7.4%、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咽癌转移组Ki67和CD44v6的阳性率分别为84.2%、89.5%,明显高于非转移组的50.0%、58.3%(P〈0.05)。鼻咽癌中Ki67和CD44v6表达呈正相关(r=0.452,P〈0.05)。[结论]Ki67和CD44v6在鼻咽癌中的高表达协同参与了鼻咽癌的增殖和转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D147和MMP-9在乳腺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50例乳腺癌及20例癌旁组织中CD147和MMP-9蛋白的表达情况,用CD34抗体标记乳腺癌血管内皮细胞,计算MVD。结果:乳腺癌组织中CDl47的阳性表达率为60%(30/50);MMP-9的阳性表达率为66%(33/5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CD147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显著相关(P〈O.05);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性(P〉0.05)。MMP-9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组织学分级显著相关(P〈0.05);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性(P〉0.05)。乳腺癌组织中CD147、MMP-9蛋白表达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630,P〈0.01)。CD147、MMP-9阳性的乳腺癌组织MVD高于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乳腺癌组织中存在CD147、MMP-9的高表达,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CD147蛋白可通过诱导MMP-9蛋白的表达上调,促进乳腺癌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17.
CD147和MMP-9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D147和MMP-9蛋白在乳腺癌及其周围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0例乳腺癌及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CD147和MMP-9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癌组织中CD147的阳性表达率为60%(30/50),MMP-9的阳性表达率为66%(33/5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在乳腺癌组织中CD147、MMP-9蛋白表达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γ=0.630,P〈0.01)。CD147、MMP-9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存在CD147、MMP-9的高表达;CD147蛋白可通过诱导MMP-9蛋白的表达上调,促进乳腺癌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18.
粘附因子CD44S、CD44V3、CD44V6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粘附因子CD44s、CD44v3、CD44v6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0例经根治性切除的乳腺癌标本,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44s、CD44v3、CD44v6。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CD44s、CD44v3、CD44v6在乳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8.3%、75.0%、78.3%。CD44s、CD44v6的表达程度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肿块的大小密切相关(P〈0.05)。CD44v3与乳腺癌的转移、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三者与患者的年龄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CD44s和CD44v6蛋白表达与乳腺癌转移、侵袭明显相关,而CD44v3则与之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D44v6、MUC1及VEGF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对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D44v6、MUC1及VEGF在104例三阴性乳腺癌、168例非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结果]CD44v6及MUC1在三阴及非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VEGF在非三阴性乳腺癌的表达明显高于三阴性乳腺癌(P〈0.05)。在三阴性乳腺癌中,CD44v6、MUC1及VEGF表达与年龄、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均无明显相关性:在非三阴性乳腺癌中,除CD44v6在无淋巴结转移组表达明显高于转移组(P〈0.05)外,CD44v6、MUC1及VEGF表达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均未见明显相关性。CD44v6、MUC1及VEGF联合检测,阳性率明显增加。但不同组合中三阴性乳腺癌及非三阴性乳腺癌的表达仍无差别。[结论]未发现CD44v6、MUC1及VEGF在三阴性乳腺癌中存在表达优势,且与预后参数如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情况无明显相关性,其预后价值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20.
CD44v6、P27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乳腺癌中CD44v6、p27蛋白表达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5例乳腺癌中CD44v6、p27蛋白表达。结果 65例乳腺癌中CD44v6、p27蛋白表达总阳性率分别为58.4%、38.4%。CD44v6蛋白阳性表达率与乳腺癌组织学类型、腋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P<0.01),与预后呈负相关(P<0.01),与组织学分级无明显相关性(P>0.05);p27蛋白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及腋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与预后呈正相关(P<0.05)。结论 CD44v6、p27蛋白表达与乳腺癌浸润、转移及预后显著相关,检测乳腺癌中CD44v6、p27蛋白表达水平,对判断乳腺癌恶性程度、复发转移潜能,评估患者预后及术后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