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再韩 《吉林医学》2012,33(23):4947-4948
目的:探讨基础麻醉并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和意义。方法:将患儿上肢择期手术80例,分为A组和B组两组,A组:氯胺酮加咪唑安定并臂丛神经阻滞;B组:氯胺酮加咪唑安定,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氯胺酮复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A组麻醉效果满意,氯胺酮的用量少,心率明显慢于B组,没有严重的呼吸抑制病例发生,术后的烦躁、嗜睡、哭闹不安等现象明显少于B组,术后30 min苏醒率为100%。结论:臂丛神经阻滞加氯胺酮基本麻醉是小儿外科上肢手术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观察氯胺酮加咪唑安定麻醉用于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术麻醉的临床效果,选择80例患儿,随机分为A组(加例),给药方式:肌注氯胺酮5mg/kg复合臂丛阻滞(1%利多卡因);B组(加例),给药方式:氯胺酮5mg/kg 咪唑安定1mg/kg静脉注射与之对照,术中连续监测患者HR、BP、SPO2、RR的变化。结果两组相比B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A组,术中HR、BP、SPO2、RR平稳,苏醒快。认为氯胺酮与咪唑安定合用可以替代传统的氯胺酮基础麻醉加臂丛阻滞的方法用于小儿的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一种适合小儿上肢手术更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方法 试验组 (A组 )先用氯胺酮行基础麻醉 ,然后用 0 .5~ 1%利多卡因行连续臂丛阻滞 ,术中根据情况 ,间断给氯胺酮 1mg kg和 0 .5~ 1%利多卡因维持麻醉 ;对照组 (B组 )用氯胺酮 (2mg kg)复合咪唑安定 (0 .1mg kg)与之对照。结果 两组麻醉方法均有效。A组氯胺酮、咪唑安定用量少于B组 (P <0 .0 1) ,苏醒时间A组短于B组 (P <0 .0 1) ,麻醉效果A组优于B组。结论 基础麻醉下连续臂丛阻滞是一种适合小儿上肢手术更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硬膜外阻滞复合氯胺酮-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小儿下肢骨科手术对呼吸循环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40例4~12岁行下肢骨科手术患儿随机分为A组与B组.A组氯胺酮基础麻醉后行硬膜外穿刺,分次注入0.8%利多卡因与0.25%罗哌卡因混合液,总量不超过0.8ml/kg,术中以氯胺酮-丙泊酚持续静注;B组术中氯胺酮-丙泊酚持续静注.结果:术中A组循环、呼吸功能较B组稳定;肢体无不良自主运动,喉痉挛等不良反应较B组少;A组氯胺酮用量明显少于B组;术后A组苏醒较快且平稳.恢复期精神症状少,与B组比有显著差异.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氯胺酮-丙泊酚静脉麻醉应用于小儿下肢手术可减少氯胺酮用量从而减少其不良反应,使患儿在麻醉手术期间呼吸循环更平稳,家长及医护人员满意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80例小儿麻醉的心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立军  路玲 《当代医学》2009,15(16):75-76
目的为了更进一步提高麻醉安全性。降低病房监护的工作量,观察连续硬膜外腔阻滞复合氯胺酮-丙泊酚静脉麻醉在小儿下腹部及下肢手术中应用.对呼吸循环功能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行下腹部及下肢手术患儿80例随机分为两组;连续硬膜外腔阻滞复合氯胺酮-丙泊酚静脉麻醉组(A组,n=40)氯胺酮基础麻醉后,连续硬膜外腔阻滞成功后注入1%利多卡因+0.25%左旋布比卡因混合液0.5ml/kg,术中以氯胺酮-丙泊酚持续静注;另一组以单纯氯胺酮-丙泊酚静脉麻醉(B组,n=40),术中氯胺酮-丙泊酚持续静注。结果术中A组循环、呼吸功能较B组稳定(P〈0.05);肢体不良自主运动.喉痉挛等不良反应较B组少(P〈005),A组氯胺酮用量明显少于B组(P〈0.01);木后A组苏醒较快且平稳。恢复期精神症状少,与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连续硬膜外腔阻滞复合氯胺酮-丙泊酚静脉麻醉在小儿下腹部及下肢手术中可减少氯胺酮用量,从而减少其不良反应。使患儿在麻醉手术期间呼吸循环更平稳,家长及医护人员满意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氯胺酮全凭静脉麻醉与氯胺酮基础麻醉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行氯胺酮全静脉麻醉;B组行基础麻醉复合单次骶管阻滞麻醉,记录患儿MAP、HR变化,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种麻醉方式均可达到手术麻醉效果。B组骶管穿刺均为一次成功,两组MAP波动差异未见明显差异(P0.05);但B组HR波动明显低于A组(P0.05)。且B组苏醒时间短于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A组(P0.05)。结论氯胺酮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且患儿呼吸循环更加稳定,可显著提升术中麻醉效果,氯胺酮用量大大减少后术中呕吐、术后苏醒延迟等不良反应极大较少等优点,安全、经济、实用,为基层医院小儿麻醉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用于唇腭裂手术麻醉时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方法 :40例唇腭裂患儿分为两组 (K组及 MK组 )。K组肌注氯胺酮 ;MK组肌注氯胺酮加咪唑安定 ,两组均给予羟丁酸钠后行气管插管。监测并记录麻醉前、诱导后 5 min、插管时和手术开始后 5 min四个时点 HR及 MAP值。结果 :K组各时点值均高于基础值 (P<0 .0 5 ) ,而MK组各时点值均低于 K组 (P<0 .0 5 )有显著差异。结论 :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能有效地减轻单纯氯胺酮麻醉时心血管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二针三分”法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咪唑安定静脉麻醉在小儿上肢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观察对呼吸、循环功能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60例行上肢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咪唑安定静脉麻醉组(I组,,n=30),氯胺酮、咪唑安定基础麻醉后,应用“二针三分”法行腋路臂丛阻滞,成功后注入1%利多卡因+0.25%罗比卡因0.5ml/kg;单纯氯胺酮、咪唑安定静脉麻醉组(II组,n=30),术中氯胺酮1~2mg/kg、咪唑安定0.5~1mg间断静注。结果术中I组循环、呼吸功能较II组稳定(P〈0.05),肢体不良自主运动.喉痉挛等不良反应较II组少(P〈0.05);J组氯胺酮用量明显少于II组(P〈0.01);术后I组苏醒较快且平稳,恢复期精神症状少,与II组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咪唑安定静脉麻醉应用于小儿上肢手术,可明显减少氯胺酮用量从而减少其不良反应,使患儿在麻醉手术期间呼吸、循环更平稳,麻醉满意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异丙酚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眼科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ASA Ⅰ级小儿眼科手术40例,随机分为异丙酚组(A组,n=20)和安定组(B组,n=20).A组肌注氯胺酮4 mg/kg负荷量,加异丙酚、氯胺酮复合液4ml/(kg@h)连续输注,B组肌注氯胺酮4 mg/kg负荷量,加静注安定0.2 mg/kg,以0.1%氯胺酮4 mg/(kg@h)连续输注.分别观察两组MBP、HR、SpO2变化、术毕清醒时间、氯胺酮使用总量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心血管反应轻微,术毕清醒时间短,不良反应少,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A组氯胺酮使用总量比B组少(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眼科麻醉效果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辅助小儿骶管麻醉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两种麻醉方法、氯胺酮、咪唑安定的用量及麻醉效果。方法:将40例ASAI~II患儿随机分为A、B2组,A组静脉注射氯胺酮2mg/kg、咪唑安定0.1mg/kg后开始手术。B组不能合作者先静脉注射氯胺酮1~2mg/kg、咪唑安定0.1mg/kg,入睡后行骶管阻滞术,单次注入0.25%罗比卡因2mg/kg。结果: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重等一般情况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HR、NBP、ECG、sPO2无明显变化。两组氯胺酮、咪唑安定用量、术中肢体挣动,B组明显少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恶心、呕吐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辅助小儿骶管阻滞是小儿脐以下手术的理想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