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灸基础研究是针灸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针灸临床实践的动力。针灸治疗高血压具有悠久的历史,相应基础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但其有效性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从动物模型、穴位选择、刺激参数、机制研究4个方面总结针刺降压的动物实验研究现状,发现针灸降压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之间脱节明显,不能在穴位选择、刺激参数等方面很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据此本文探讨如何架设针灸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的转化桥梁,认为针灸临床实践中存在问题是基础研究的立脚点,除揭示针灸作用的机制外,促进针灸基础研究成果向临床转化也应作为终极目标,两者共同实现针灸从验证疗效到提高疗效的飞跃,促进针灸医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组和经皮穴位电刺激组,两组患者均选取膝关节周围腧穴分别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经皮穴位电刺激组的即时止痛疗效好于温针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穴位电刺激组全部疗程治疗结束后患者临床症状和活动能力改善均有好于温针灸组趋势,但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治疗期间温针灸组1例出现晕针现象,经皮穴位电刺激组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总体疗效与温针灸治疗等效,但即时止痛效果更优,不良反应更少,可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针灸 :主要指针刺的操作 ,也包括其他很多非刺入性针灸穴位刺激术。针灸穴的选取可以是根据 :1传统中医的方法 ;2患者症状 ;3穴位功用与现代科学的关系 ;4穴位处方学真实针灸 :即作为真正临床治疗用于患者的针灸。假针灸:即对于所治疗的病情不适宜的针灸方法 ,包括一些微针疗法。模拟经皮神经电刺激 :用无输出的 TENS电针仪来进行治疗 ,病人并没有接受到什么电刺激 ,而电针仪看起来却在工作。浅针法:即将针浅浅地刺入。在有些研究中 ,以此作为安慰治疗 ,而有些研究将此作为真正的治疗。对照组:用来比较真正针灸治疗疗效的对照病人。对照组…  相似文献   

4.
为优化中风后足内翻的针刺方案,查阅近20余年相关文献,从穴位、针刺方法、针刺时机等方面,分析影响针刺疗效的相关因素。发现选穴上应注意穴位与解剖的关系;依据中风后足内翻发生时机等特点,不同时期可选择不同的针刺方案;针灸与康复的联用可提高疗效;患者机能状态、选穴配伍、针刺手法(针刺方向角度深度、补泻手法、刺激量等)与疗效的关系非常复杂,目前研究结论的科学价值需进一步提升。认为针灸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针刺效应,与患者机能状态、穴位配伍、针刺手法等之间的关系值得进一步重点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对穴位及针刺手法进行优化,注重联合康复疗法,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本文通过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收录自1990年至2019年以来,以“针刺艾灸与穴位”为主题的文献作为数据源对纳入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方法 利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对该领域研究的发文趋势、国家分布特征、关键词密度和关键词聚类进行分析及文献可视化呈现。结果 ①针灸刺激穴位的研究文献产量呈上升式增长的趋势,并且增长的爆发性在逐渐增强,该领域逐渐迎来了国际研究发展繁荣期;②国际上研究针灸刺激穴位疗法的国家均形成了一定的合作关系,但是合作强度仍有待加强。其中发文最多的国家为中国;③针灸刺激穴位治疗应对术后恶心呕吐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针灸刺激穴位的镇痛机制与脑活动荟萃研究、针灸刺激中脘穴的受体机制研究、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与穴位特异性研究、电针刺激治疗质量与反射抑制的系统性研究和电针刺穴的神经再生与抑制和心动过缓反应研究是该领域主要的研究热点。结论补充  相似文献   

6.
软组织损伤是指各种急性外伤或慢性劳损以及风寒湿邪侵袭等原因造成人体的皮肤、皮下浅深筋膜、肌肉、肌腱、腱鞘、韧带、关节囊、滑膜囊、椎间盘、周围神经血管等组织的病理损害;临床主要表现为疼痛、肿胀、畸形、功能障碍.软组织损伤是临床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病、多发病,此类疾病大多发生在运动员及喜欢运动的普通人群当中,此类疾病能否及时康复对患者尤其是优秀运动员来说是致命的打击.针灸治疗软组织损伤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是针灸间隔时间过长,刺激量小.影响疗效.为增加刺激量、缩短针灸时间,常常选用I临床常用的治疗穴位,行穴位注射治疗,使之对该穴位产生持续有效的刺激,以达到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近15年来针灸治疗急性面神经麻痹的文献进行总结,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本文通过对研究针刺经络的选择,以及针灸方法包括电针、针刺、针刺手法、穴位注射等方法进行讨论针灸在面神经麻痹急性期的疗效。结果:通过直接刺激和间接刺激方式联合治疗面瘫急性期,可加快其恢复时间及提高临床治愈率。结论:运用混合型刺激疗法来寻找急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最适合点,使针灸疗法治疗面瘫急性期更优、更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早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8月就诊的24例周围性面瘫早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针灸配合穴位注射的方法进行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24例患者行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后,痊愈20例(83.3%),有效4例(16.7%),总有效率为100.0%。结论:周围性面瘫早期实施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局部血液微循环,纠正患者面神经缺氧、缺血的病理因素,促进神经水肿的吸收和消退,同时,针灸可直接刺激面神经,提高面神经的兴奋度,改善神经抑制状态,有利于面神经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9.
针刺胃经穴位对胃功能影响的研究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针灸胃经穴位对胃运动、胃电活动、胃运动昼夜节律及胃酸分泌等具有抑制、增强或双向调节作用。本文在回顾、概括针灸胃经穴位对胃功能调节作用的基础上,着重指出疗效是针灸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探索经穴效应规律对于针灸的理论发展与临床应用具有重大意义,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充分重视穴位一脏腑相关性的研究工作,比如围绕脏腑功能开展穴位与非穴位、不同经脉的穴位、同一经脉的不同穴位(特定穴与非特定穴)的比较研究,深入揭示和把握经穴效应的基本规律,指导针灸临床,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正>针灸作为传统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确切的疗效、独特的治疗方式至今仍在我国的医疗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临床中,作为针灸的最小治疗单位——穴位,其正确的选取与应用是针灸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之一。针灸的这种以辨证论治为基础,通过对穴位的刺激,  相似文献   

11.
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肯定,但在穴位选取上表现出多样性,而穴位的选取与针灸疗效密切相关。因此文对近年来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选穴基础的实验研究概况加以总结,以期为研究穴位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特异性效应提供实验资料,为临床针灸取穴提供科学依据,为提高疗效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周围性面神经炎治疗穴位刺激得到普遍认可。针刺、艾灸、温针灸、拔罐放血、电针、按摩、穴位埋线、梅花针、穴位注射、贴敷及中西医结合等多种刺激手段,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但缺乏统一标准,不利于进一步研究,未来应进一步明确毫针、电针、推拿、放血、拔罐等方法适应症及禁忌症,统一疗效标准,以期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3.
周围神经损伤是临床常见疾病,如何提高该病的功能恢复率,一直困扰着医学专家。大量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均表明针灸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疗效显著。针灸通过疏通全身经络,调和气血运行,使损伤部位得到气血温养,改善肢体痿软。由于电针刺激不仅具有针刺穴位本身的作用,还可以产生弱电场,促进再生神经向阴极生长,对周围神经损伤的疗效更为显著。因此,文章通过回顾近10年国内电针治疗该病的临床研究,以进一步推广电针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平衡针灸、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半导体激光照射、推拿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0例肩周炎患者采用平衡针灸、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半导体激光照射、推拿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200例中,治愈151例,好转49例,总有效率100%。结论:平衡针灸、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半导体激光照射、推拿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关于提高针久疗效的若干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灸治疗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提高疗效 ,一切的临床实践都必须以此为基准。以针刺穴位为前提 ,研究针刺所产生的生理效应及其应用 ,是由 5个基本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所决定的 ,即穴位特异性、得气状况、针法灸法的刺激参数、个体差异、时间因素。笔者拟就此结合个人的临床得失谈点体会。1 .穴位功能特异性穴位与非穴位作用之间有差异 ,不同经脉穴位与穴位之间在功能作用上也存在着差异 ,“经脉所过 ,主治所及”,说明穴位的针刺效应和其所属经脉的络属规律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即使同经的不同穴位在主治功能上也存在着差异。笔者认为要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不同针灸刺激方法对荷瘤CTX化疗小鼠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 10多年来 ,针灸抗化疗毒副作用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进展。多数偏重于抗骨髓抑制和缓解胃肠道症状 ,且临床报道多于实验研究 ,疗效观察多于机理探求。在抗脂质过氧化损伤的实验研究上 ,尚氏等已发现针灸的不同刺激方法、不同刺激量、不同刺激穴位等对化疗小鼠影响不同[1 ] 。但针灸对于荷瘤化疗小鼠的影响如何 ,国内尚无报道。为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 ,则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本研究以中医传统理论为指导 ,坚持扶正祛邪的治疗原则 ,研究针灸不同刺激方法对实验性荷S1 80 腹水瘤CTX化疗小鼠抗氧化系统的影响。主要观察小鼠血清中的丙…  相似文献   

17.
邰浩清 《养生月刊》2003,24(3):132-132
众所周知,针灸治病是采用一定针具,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的部位即穴位,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笔者在针灸临床中发现采用“指针”,即以食指或中指模仿针具、代替针具来刺激某些穴位,不仅方便易行,安全可靠,而且疗效肯定,患者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18.
在针灸脑机制研究方面,基本上都是针刺的研究居多,也有经穴电刺激、按压穴位等方法,很少有灸法刺激穴位的脑功能效应研究.穴位敏化是穴位的功能状态之一,即穴位的反应性;穴位反应性的高低与疗效密切相关.穴位敏化的体现必然需要大脑对刺激信号的整合和加工.尤其是热敏化,热敏灸感生动描述都是病理状态下大脑对传入信息高度整合的结果.因...  相似文献   

19.
在查阅、分析近10年国内有关针刺对胆道系统功能调整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本文从胆囊胆总管运动、胆汁分泌、胆囊收缩素(CCK)等3个方面就针刺调整胆道系统功能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概述,并指出经穴效应规律是关系针灸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关键问题,在相关研究中应当以穴位脏腑的相关性研究为核心,充分重视人体研究和临床研究,充分重视穴位与非穴位、不同经脉的穴位、同一经脉的不同穴位(特定穴与非特定穴)的比较研究,以更好地揭示和把握经穴效应的基本规律,指导针灸临床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0.
针刺治疗中风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康复理论的发展给针灸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结合现代康复理论实践来思考脑卒中偏瘫康复中针刺起效的机制,针刺何时介入,如何选择穴位、针刺的手法、刺激量大小等,对提高针刺治疗脑卒中偏瘫的认识及临床康复疗效均有帮助。试从针刺结合现代康复的必要性和如何结合两个方面分析指出,针灸医师应该借鉴脑卒中康复评价、康复分期和障碍分析,来提高针灸治疗脑卒中的疗效和可信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