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随着医院信息系统(HIS)的发展,医疗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记录在HIS中,医院基础数据登记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由过去手工登记转变为计算机登记,这为医院统计工作的广泛化、深入化、细致化奠定了基础.虽然HIS数据库管理系统多样,但基础数据均可存储成EXCEL格式,医院统计人员可使用Excel对基础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产生医疗统计指标.笔者在多年统计工作中发现Exeel中的数据透视表统计功能强大,医院统计人员可借助于此功能快速完成很多统计任务,本文就其在医院统计中的应用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3.
4.
笔者最近在做一组计量资料的统计分析时 ,结合应用了Stata与Excel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 ,觉得颇有启示 ,在此作粗浅探讨。资料见表 1。表 1 某院经某种治疗方案后存活组与死亡组重症肝炎患者的部分肝功指标比较组 别序号性别年龄预后SBALTTBAPT存活组 1男 2 1愈 2 6 4 14 914 8 2 2 5 62女 2 0好 10 4 0 995 176 6 32 83男 30好 5 45 996 10 6 0 19 64男 5 0愈 2 2 6 2 2 87182 418 65女 37好 384 0 14 0 2 2 7 0 16 9……………………5 8男 5 8好 198 495 95 2 18 2恶化死亡组 1男 5 1未… 相似文献
5.
6.
Excel在医疗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8,他引:1
我们根据管理部门和临床科室的需求 ,利用Excel强大的数据统计分析和文字编辑功能 ,从总量、效率、质量、费用等多个方面选择统计指标 ,建立统计表 ,做出统计分析与统计图〔1〕,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1 方法1 1 工作表的设计表分为二类 ,第一类表为数据录入表 ,录入基础数据 ,每张表结构相同 ,共 5张。t3、t2、t1分别为前 3年医疗指标实际完成情况 ;wc录入当年医疗指标完成情况 ,便于按月、季度、年度引用数据 ;mb为由t3、t2及t1生成的目标值表 ,作为统计简报及对比分析的数据源。图 1 t3表的设计1.1.1 第一类表的设计以建立t3为例 (… 相似文献
7.
浅谈Excel在食物中毒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发生的众多食物中毒事件,经常因延误报告时间,待卫生监督机构到达事发地点时剩余食物已被处理,病人因在当地卫生医疗机构及时用药治疗、抢救,病情正处恢复中,与中毒原因分析有关的呕吐物、粪便、血样未得到及时采集。因此,只能通过流行病学调研的方法来分析中毒可疑食物及其病因。本文按《食品卫生全书》中食源性疾患的流行病学调查要求,应用Office软件中的Excel程序,设计了一种统计模板,以供卫生部门调查分析使用。 相似文献
8.
在医学、药学工作和研究中经常需要对数据作χ^2检验等统计分析,而通过电子表格软件Excel编制统计分析模板并进行χ^2检验,为人们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分析方法。Excel对于非统计专业人员的确是一个易学、易用、高效的好帮手。 相似文献
9.
为减少和控制职业健康检查数据记录中的不规范或错漏等问题数据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以某机构的职业健康检查数据资料为例,介绍运用Excel软件中的数据透视表(pivot table)技术进行数据审核,列举发现的问题数据表征及其数量,探讨此法特点与不足。实践表明,数据透视表的软件易得、易于普及,可用于对职业健康检查数据记录的质量审核与督查评估,对提高职工体检资料审核效率和体检质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Excel2000软件包统计分析食物中毒资料。[方法]用数字代替文字输入,利用其函数和直接计算功能,按不同情况进行排序整理和计算。[结果]可迅速获得食物中毒资料中的描述性流行病学信息,了解进食某食物与发病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和统计学意义。[结论]可提高工作效率和统计分析结果的准确性,能满足基层卫生监督部门快速整理食物中毒资料,并准确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回顾湖北省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黑热病(内脏利什曼病)、土源性寄生虫病、食源性寄生虫病、棘球蚴病(包虫病)等七类重点人体寄生虫病的流行概况,掌握与分析其流行现状和态势.湖北省寄生虫病疫情已降至历史最低,但当前面临局部地区依然存在感染寄生虫的高风险因素;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全面实施,与人... 相似文献
12.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利用遍布于全基因组范围的分子标记(主要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并借助强大统计学工具,对影响某些复杂性状如疾病易感的遗传变异进行鉴定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哈尔滨市2012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分布与流行特征,为制定和调整传染病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2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哈尔滨市报告的法定传染病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2012年哈尔滨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30931例,其中死亡94例,报告发病率为297.40/10万,报告死亡率为0.90/10万,病死率为0.30%。其中甲类传染病无病例报告,乙类传染病报告15种,丙类传染病报告6种。发病数居前5位的分别是肺结核、肝炎、梅毒、痢疾和猩红热。结论预防和控制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仍是哈尔滨市今后防治的重点和难点,需要进一步加强预防和控制力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保山市隆阳区1989-2010年传染病发病情况,掌握其流行特征及规律,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运用Excel 2003软件对1989-2010年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89-2010年累计报告传染病45 148例,年均发病率为253.15/10万;22年间甲乙类法定传染病发病以肠道传染病为主,其次是血液及性传播传染病,第三是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第四是呼吸道传染病,分别占发病总数的46.11%、22.76%、17.62%、14.51%;主要传染病发病以病毒性肝炎、痢疾、伤寒副伤寒、疟疾、肺结核为主。结论 1992年以后隆阳区的传染病疫情在300/10万~150/10万之间波动;2004年以前,以肠道传染病为主,之后以血液及性传播传染病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005~2010年涪城区甲、乙类传染病疫情的流行状况。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发的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数据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涪城区2005~2010年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0年涪城区共报告甲、乙类法定传染病15种13518例,死亡15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43.39/10万,2007年报告发病率最高为458.32/10万,2010年最低,报告发病率为232.05/10万;死亡率为0.38/10万,2007年死亡率最高为0.61/10万,最低为2010年,死亡率为0.15/10万;年均病死率为0.11%,最高为2009年,病死率为0.24%,最低为2005年,病死率为0.04%。结论 2005~2010年涪城区甲、乙类报告传染病呈逐年下降趋势。实现了大灾之后无大疫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和掌握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夏)70年间传染病流行趋势及疾病谱变迁特征,为适时调整和制定传染病防控策略,保障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宁夏1949-2018年传染病疫情报告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传染病监测报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49-2018年宁夏共报告传染病30种20042...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北京市怀柔区性病疫情动态,为进一步开展辖区性传播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年各医疗机构报送的怀柔辖区性病疫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辖区累计报告性病303例,发病率为81.23/10万。全年报告性病5种,其中乙类传染病2种:梅毒182例,发病率48.79/10万;淋病33例,发病率8.85/10万。重点监测疾病3种,其中尖锐湿疣75例,发病率20.11/10万;生殖器疱疹11例,发病率2.95/10万;生殖道沙眼衣原体2例,发病率0.54/10万。性病发病顺位从高到低依次为梅毒、尖锐湿疣、淋病、生殖器疱疹、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结论 2011年怀柔区性病报告发病率较高,建议主管部门根据性传播疾病的发病趋势制定怀柔区性病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8.
描述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疾病负担以及危险因素的流行现状,对国际及国内防控环境,我国已采取的防控措施及现存主要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建立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专业机构支持、全社会参与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机制与体制,建立和完善慢性病防控工作体系,借鉴国际经验,积极探索适合于本国的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2007-2009年北京市门头沟区中小学生和幼托儿童传染病疫情,为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对中小学生和幼托儿童传染病发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区中小学生和幼托儿童传染病发病分别为827例和501例;发病数居前5位病种依次为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菌痢、甲型H1N1流感和猩红热;发病月份主要集中在5月、9月和10月。结论中小学校应以呼吸道传染病和消化道传染病、幼托机构以经接触传播传染病为防控重点;加强传染病的规范管理和监督检查,做好疫苗的免疫预防接种工作,提高公众对传染病的认知程度。 相似文献
20.
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因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和分析我国1991-2006年重点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流行现状和分布情况,探讨新时期疫情的影响因素,提出加强自然疫源性疾病监测建议。方法收集1991-2006年全国鼠疫、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布鲁氏菌病(布病)、登革热、疟疾等重点自然疫源性疾病的疫情监测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1-2006年全国鼠疫、HFRS、狂犬病、乙脑、钩体病、布病、登革热、疟疾等报告病例1 859 295例,死亡39 028例,发病比例由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7%左右降至2%,下降近70%,死亡比例则由50%降至目前的40%左右,所占比重依然较大;疫情主要集中在我国南方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呈现出南多北少的特点。全球气候变暖、媒介和宿主动物入侵与耐药性、生态环境变化以及畜牧养殖业和其相关产品加工产业的高速发展等因素是目前自然疫源性疾病疫情的影响因素。结论在监测工作中重点加强预警监测、免疫接种和防制策略的效果评价以及媒介生物和宿主动物综合治理等的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