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王民集  张勇 《辽宁中医杂志》2010,(12):2438-2439
液门穴为手少阳三焦经荥(水)穴。在手背部,当第四、五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功善清头明目,消肿止痛。临床上常用来治疗头痛、目赤、耳聋、咽喉肿痛、疟疾等疾病。笔者在长时间的临床应用当中,发现液门穴治疗感冒、颈椎病、牙痛疗效确切,并整理相关典型病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2.
针刺液门穴治疗急性腰扭伤8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在临床实践中针刺液门穴加转体运动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方法:患者取坐姿,交叉取穴,手臂平放,手掌握拳半放松,毫针顺掌骨间隙刺入1.5-2寸,透穴中渚……取手少阳三焦经荥(水)穴液门,透穴该经之输(木)穴中渚,加强了消除神经性水肿、通络止痛的功效。结果:共取80例,治愈56例,治愈率达82.5%。结论:该疗法有取穴少,显效快,一次性治愈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液门穴探析     
正液门穴首见于《黄帝内经·灵枢·本输》,现今主要用于头面五官疾患、外感热病等。本文主要总结临床应用案例,现分述如下。1释穴液门穴属手少阳三焦经,《说文解字》云:"液,也,从水夜聲;门,聞也,从二戶,象形,凡門之屬皆从門。"可见液门穴主水液运行。《针灸穴名解》:"凡穴位之曰门,曰关者,据以其具开合出纳义也。"与少阳为枢不谋而合。穴位定位:在手背部,当第4、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  相似文献   

4.
荥穴与合穴是十二经脉在五输穴中两个特定腧穴,所谓的"所溜为荥","所入为合";其中手足六阴经的荥穴在五行属火,手足六阴经的合穴在五行属水;笔者根据五输穴荥(火)、合(水)穴的主病,"荥输治外经,合治内火","病在阴之阴者,刺阴之荥输","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经满而血者,病在胃以及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荥主身热,合主逆气而泄"这些经典理论,科学合理的辨证,巧妙而灵活地将阴经的荥(火)穴与合(水)穴配合应用,治疗一些内、妇科杂症,并列举案例。  相似文献   

5.
《难经·六十八难》曰L“荥主身热”,因炎夏多热病,故《难经·七十四难》又云:“夏刺荥”,可见荥穴为治热证之要穴。但热就虚实论,有虚热、实热之分:荥就五行论有属水、属火之别。可见十二荥穴,虽均可退热,但究其机理,有所差异,论其方法,自应有别。现就此作一探讨。《难经·六十四难》:“阴荥火,阳荥水,”意为阴经之荥穴属火,阳经之荥穴属水。因此,用阴经之荥穴退热,应用泻法,以直接  相似文献   

6.
<正> 支沟穴归属手少阳三焦经,别名飞虎(出自《针灸大成》),为手少阳经的经穴。 1 定位及功能 本穴最早见于《灵枢·本输》篇,定位在腕后三寸两骨之间(出自《针灸甲乙经》)。临床取穴时以腕背横纹上三寸、尺、桡骨之间是穴。本穴为手少阳三焦经的经穴,三焦属于相火,支沟为其经脉中之火穴,有清利三焦,通气降逆,舒筋活血之功效。  相似文献   

7.
耳后静脉三条穴临床应用山东省滨州市小营医院(256623)刘桂然,李翠荣关键词:三条穴/临床应用耳后静脉三条穴属经外奇穴,位于耳廓后方三条静脉即是。左右6穴,为手少阳三焦经“脉穴”的三个分枝点,中医常用点刺该穴治疗麦粒肿等眼科疾病,近年发现能治疗多种...  相似文献   

8.
王金玺 《中医研究》2003,16(5):49-50
中渚穴最早见于《灵枢·本输》篇 ,属手少阳三焦经腧穴 ,位于手部第四、五指之间 ,指掌关节前凹陷中。据文献记载 ,主治目痛引眦 ,耳鸣、耳聋、咽喉干痛、肩臂外侧疼痛 ,腰部疼痛等证 ,应用较广。笔者多年来宗前人之旨 ,以独取中渚 ,或加配穴 ,应用于临床 ,疗效显著。1 穴性探讨《外台秘要》记载 :中渚主热病 ,汗不出 ,头痛耳鸣 ,目痛寒热 ,噫外肿。《胜玉歌》 :腰疼背痛中诸泻。《通玄指要赋》 :背间心中渚 ,针中渚而玄痊。又中渚属性为木 ,其经为火 ,大凡阳证、实证、热病等 ,用之每获良效、其具有通经活络、解痉止痛、调和气血 ,通窍聪…  相似文献   

9.
朱现民  刘小庆 《中国针灸》2012,32(3):264-266
“液门透中渚”的刺法用穴精简,疏通少阳经气功效卓著,主治三焦热证效果明显,常作为治疗感冒、高热、热病汗不出、偏头痛、目赤肿痛、耳聋、耳鸣、耳痛、牙齿肿痛、口舌生疮、咽喉红肿、项强筋急不舒等病证的针刺方法.施术时由液门穴进针,斜向上顺掌骨间隙朝中渚穴深刺,不断行针使针感向上传递.本法一针贯通荥输二穴,具有取穴少、刺法精、感应强、操作简易、应用安全、即时效果明显和一次性治愈率高的特点,值得在针灸临证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耳后静脉三条为经外奇穴,位于耳廓后方三条静脉即是,左右针六穴。为手少阳三焦经“脉穴”(位于耳廓后方,前平耳屏,将耳廓按压侧头部,当延耳廓曲线与横平耳屏之交点处)的三人分支点,传统认为点刺该穴能治疗麦粒肿、眼红肿痛等病,近年发现该穴放穴能治疗多种疾病,特别对阳热、火、实的头面部疾  相似文献   

11.
液门穴,属于三焦经经脉的穴道。在人体的手背部,无名指与小指缝间,顶着无名指的骨头,按压时比较痛。咱们听听它的名字,液门穴,是不是听起来就"水分十足"啊?液门,不就是液体之门嘛,按揉它就相当于打开了液体之门,液体就会随着"门口"  相似文献   

12.
液门穴,属于三焦经经脉的穴道.在人体的手背部,无名指与小指缝间,顶着无名指的骨头,按压时比较痛.咱们听听它的名字,液门穴,是不是听起来就"水分十足"啊?液门,不就是液体之门嘛,按揉它就相当于打开了液体之门,液体就会随着"门口"流出,灌溉到我们身体的各个部位.  相似文献   

13.
劳宫、足三里劳宫属手厥阴心包经的荥火穴,穴性清热下降,并兼有开郁理气的作用,尤其能清胸膈之热,使热下行,配合足三里可使心胃之火下行,故凡胸中痞满,呕吐干恶,嗳气泛酸,烦热,嗜睡等症,均可应用。内关、三阴交内关为手厥阴心包之络穴,别走手少阳三焦,有清心胸烦闷及渗水下行的作用,配三阴交以滋阴养血,两穴相配,能治上焦之阳亢盛,下焦之阴虚亏而引起的失眠、多梦、骨蒸盗汗、咳嗽、梦遗、失血、经闭等症。内关主清上,三阴交主补下,一以和阳,一以固阴,上述诸症告愈。大椎、内关内关属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但别络走于三焦。三焦究竟是什么组织…  相似文献   

14.
手部反射法     
《双足与保健》2011,(2):46-47
手少阳三焦经 在手上有4个穴位,处于手背面第四第五指之间。 1.关冲 [定位]第四指尺侧指甲角旁约0.1寸。  相似文献   

15.
针刺中渚穴在临床上应用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建家 《时珍国医国药》2002,13(12):741-742
中渚穴为手少阳三焦所注之输穴。其定位在《灵枢》中有明确论述。三焦为六腑之一 ,其解剖是上焦、中焦、下焦的总称。其生理主气化 ,运行元气又主行水。因经气所注之输的穴性及三焦的生理病理特点 ,中渚穴在临床应用中古代医家每有著述。笔者以前人之法 ,在脏腑经络理论的指导下 ,独取中渚穴或以该穴为主 ,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诸多病证 ,疗效显著。现将个人体会介绍如下 :1 机理探讨我们知道“经之所过 ,病之所在 ,主治所及”宗《灵枢经脉》之所载 ,手少阳三焦经联系眼、耳、咽喉 ,属三焦 ,散络心包 ,起于小指外侧 ,行小指…  相似文献   

16.
中渚穴为手少阳三焦经之输穴,具有疏调三焦元气的作用。通过阐述中渚穴在落枕、肩周炎、急性腰扭伤等疾病中的作用,及就临床研究规范化的趋势作出展望,为中渚穴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陈伟 《浙江中医杂志》1995,30(7):309-309
太冲穴的临床应用422923湖南省新邵县铁炉冲煤矿医务室陈伟太冲属足厥阴肝经,系肝经之俞穴与原穴,位于足背部第一趾间隙后方凹陷处,能舒肝理气、通络活血。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曾首先用治肿满、行步艰难、手足转筋等肝经所过部位的疾患,以后又发现该穴对少阳证、...  相似文献   

18.
来稿摘登     
<正> 申健(河北省保定市南市区机关门诊部)报道:取手少阳三焦经液门穴,避开可见浅静脉,用毫针沿掌骨间隙直刺0.5~1寸,捻转数次觉有酸胀麻电感向指端和臂肘放射。  相似文献   

19.
<正> 针灸的辨证论治是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营卫气血等学说为基础,先辨明证候,再立法配穴,通过一定手法而达到治病的目的。井、荥、俞、经、合诸穴与五行相配,为“五行俞穴”,它是针灸学中常用的配穴方法。我仅就“五俞穴”的临床应用,谈以下几点浅见。井荥俞经合与五行配合关系《难经·六十四难》曰:“阴井木,阳井金,阴荥火,阳荥水,阴俞土,阳俞木,阴经金,阳经火,阴合水,阳合土”。说明阳经的五行俞穴是克制  相似文献   

20.
对翳风穴治疗呃逆的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启才 《中国针灸》1995,15(3):39-40
对翳风穴治疗呃逆的认识王启才(南京中医学院210029)主题词呃逆/针灸疗法,穴、翳风1翳风穴的主治范围翳风,手少阳三焦经经穴,位于耳垂后颞骨乳突与下颌骨之间的凹陷中,最早见于《针灸甲乙经》中。关于翳风穴的主治范围,《针灸甲乙经》载:"聋、不能言、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